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局部振动病流行病学研究的主要进展及几点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从我国发布实施“职业性局部振动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48651985)、“作业场所局部振动卫生标准”(GB104341989)和“手传振动测量规范”(GB115231989)以来,国内局部振动病的研究、现场振动参数的测试及评价有了统一的...  相似文献   

2.
局部振动病目前国外多称为手臂振动病,随着国内外对这一问题的流行病学和实验研究的不断深入[1~6],对其认识在不断提高。有些问题已达共识[7],本文就我国局部振动病诊断标准的补充和修改提出个人意见,与同道共同讨论。1 我国局部振动病诊断标准(GB4869-1985)研制的历史背景①我国有关振动病诊断标准研制是在国内外调查研究已有70余年历史基础上进行的,但是传导振动能引起哪些器官和组织的损害意见不一,术语繁多,定义各异[8]。当时还没有一个为大家都能接受的定义和解释。②对局部振动病的发病机制、病理…  相似文献   

3.
我国局部振动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我国于1985年10月发布并实施了“职业性局部振动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的国家标准(GB4865-85),对我国振动病的防治研究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此后,国内公开发表的研究报告共搜集到140余篇(其中我们发表的30余篇),基本上反映了我国近十...  相似文献   

4.
正确理解和实施《职业性手臂振动病诊断标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手臂振动病诊断标准》(GBZ7 2 0 0 2 ) ,取代了实施近 2 0年的原国家标准《职业性局部振动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4 86 9 85 )。GBZ7 2 0 0 2由国家卫生部发布实施以来 ,已两年余。这一新标准的发布实施 ,反映了这一领域的最新成果和实际需要 ,无疑将从国家职业卫生法规的高度推动和规范手臂振动病的防治、研究工作。在GBZ7 2 0 0 2实施过程中 ,根据我们自己的体会和经常接触到的问题 ,觉得有以下几点涉及对该标准的正确理解和贯彻执行 ,特提出与同道交流、讨论。一、关于手臂振动病的概念及其内涵GBZ7 2 0 0 2…  相似文献   

5.
我们先后对五个单位288名接触振动的清砂、造型工、采石场风钻工、水电站浇捣工、尖刀厂磨刀工做了局部振动病调查。在浇捣工、磨工中发现白指病人61名,浇捣工发病率为42.31%,磨工发病率为34.15%;男性59例,女性2例;最短工龄一年,最长23年。现将资料齐全的50例白指病人(轻度局部振动病48例,重度局部振动病2例),作一临床分析,并就GB4869—85职业性局部振动病诊断及处理原则,在基层单位检查过程中能否正确掌握使用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局部振动病甲皱微循环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局部振动病甲皱微循环观察徐州矿务局职防院(221006)吴苓职业性局部振动病以末梢循环及末梢神经功能障碍表现为主,我院对本局井下掘进工人发生的局部振动病进行甲皱微循环观察,现分析如下。1观察对象和方法1.1选择对象:按国家诊断标准(GB4869~85...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川西北地区局部振动作业危害情况,按照全国局部振动病诊断标准编制组制订的《局部振动病检查方法》的要求,对某厂局部振动作业工人79名进行了调查,并选择不接振的机修工35名为对照组。其结果发现钢材精整、抛光及风钻工人有冷水复温时间延长,毛肢端细血管袢畸形率高、管袢少而短,  相似文献   

8.
局部振动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的修订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国家标准“职业性局部振动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486985)发布、实施以来,推动和规范了我国局部振动职业危害的防治和研究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该标准也迫切需要进行修订,目前也具备了修订条件。受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的委托,由济宁医学院负责,山西医科大学、铁道部劳动卫生研究所、辽宁省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研究所、山东省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研究所、广西壮族自治区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研究所、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防疫站和河南省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研究所参加,对GB486985进行了修订研究。经过两年多的努力…  相似文献   

9.
我国现行职业性局部振动病的诊断标准是以振动性白指(Vibration-induced White Finger,VWF)为主要依据的。但是,调查研究表明,VWF不是局部振动病的早期表现,更不是唯一的表现。VWF的治疗恢复又相当缓慢困难。既使脱离振动作业10年后仍有半数以上患者反复发作。为了研究手臂振动危害所致VWF以前和VWF以外的表现,以探讨局部振动病早期诊断指标,特进行本研究。  相似文献   

10.
局部振动职业危害手指皮温的测定及其评价孙健娅,王慧深,东成一冷水复温试验是常用的局部振动病检查方法之一。我们对162名接振作业工人进行了局部振动病检查,其基础皮温和冷水复温试验结果如下。一、对象及方法1.受检对象:162名男性接振工人,分为白指组(指...  相似文献   

11.
使用丹麦BK振动测量仪器,对60名健康人和97名局部振动病患者的中指指端振动觉阈值进行了测试。振动刺激频率为8、16、31.5、63、125、250、500、1000Hz。结果表明,正常人振动觉阈值与性别和手别无关。在8~250Hz范围内,正常人的振动觉阈值曲线比较平坦。在125Hz处,正常人振动觉最敏感,振动病患者振动觉阈值明显降低。振动觉阈值测定对手臂振动病具有早期诊断意义。推荐右手中指振动觉阈值正常值上限作为局部振动病的一个早期辅助性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2.
我国手臂振动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臂振动病是我国的法定职业病。2 0世纪90年代以来,手臂振动病在应用研究和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均取得了一定成果,并为现行的《手臂振动病的诊断标准与处理原则》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笔者对1996年以来国内有关手臂振动防治研究的研究论文进行了检索,共获取10 0余篇文章(包括本研究所的论文6 0余篇)。现结合这些文献资料,将这一研究领域中的国内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一、手臂振动病研究的新特点近年来,有关手臂振动病的研究与以往的研究相比,有所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将一般性的有关手臂振动病的流行病学、现场劳动卫生学方面…  相似文献   

13.
一例不典型局部振动病人诊断过程中引发的思考常继增,王颖,王守信,郭英(哈尔滨市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研究所),王彪,原建国,杨赞强(哈尔滨锅炉厂)报道:在岗的典型局部振动病病人,特别是以白指为主要表现的局部振动病病人诊断一般并不难。有局部振动的接触史,脱...  相似文献   

14.
中药手套对局部振动病的疗效观察韩高波,王金娥,沈祖期,韩沛,李琦局部振动病是使用振动工具引起的以末梢循环障碍为主的疾病,以手的麻、痛、凉、胀、无力等局部症状较突出,典型表现是发作性手指变白(白指)。目前无特效疗法。中药手套是特为局部振动作业工人及振动...  相似文献   

15.
定量测量了97名局部振动病人及其观察对象和60名健康人的中指指端振觉阈值。绘制了手指等振觉阈值曲线和振觉损伤曲线。结果表明振觉阈值最敏感频率在对照组是125Hz,在局部振动病人组是8Hz,局部振动病人组振觉阈值高于对照组振觉阈值,并首先在高频处发生阈移,表现为125Hz和250Hz的“V”型下陷。振觉阈值测量是一种有价值的局部振动病辅助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6.
凿岩机手和局部轻度振动病山东省新城金矿职工医院吕喜山我矿自1984年以来,对接触振动的所有凿岩机手进行了健康监护,每2~4年对接振的凿岩机手进行一次健康检查、经对112名接振人员的检查,被确诊患有“局部轻度振动病”的有24人,占检体人数的21.4%,...  相似文献   

17.
中药防护医疗手套对局部振动病甲皱微循环的影响山东省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研究所(济南市经十路,250062)沈祖期韩高波王金娥戴平山东省千佛山医院沈蓉局部振动病是长期使用振动工具而引起的以末梢循环障碍为主的物理损伤性职业病[1]。为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法,我...  相似文献   

18.
在近代工业生产中,由于风动、电动工具如风铲、凿岩机、捣固机、电钻、砂轮机等的广泛应用,使掌握这些工具的操作工人受到了程度不同的振动,因而就有可能罹患振动病。 国内外对局部振动病的一些调查研究表明,对工人健康有影响的,主要是振动频率、振幅和反冲力。长期接触振动,其局部症状一般表现为手胀、麻木并有发热感,随之可发生手痛、手发凉、手颤及手指关节变  相似文献   

19.
我国局部振动病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57年我国即将局部振动病列为法定职业病之一。在近半个世纪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局部振动病的防治、研究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1 开展流行病学调研,研究发病和流行规律〔1~5〕1958年我国首次报道了砂轮工出现雷诺现象。相继,东北地区、山东、河南等地调查报道了局部振动病。其他地区也先后在国内大部省市开展了局部振动病的调查研究工作,基本上摸清了其在职业人群中的工种、时空分布和流行规律。在工种分布上除报道较多的矿山凿岩、隧道掘进、砂轮磨光、造型捣固、机械清铲、金属锻造、铆钉铆接、油锯伐木等作业外,在采煤工、抻拔工…  相似文献   

20.
生产过程中,长期接触振动作业的工人,可以引起局部振动病。1983年伦敦国际会议将局部振动病统一命名为手臂振动综合征(Hand Arm Vibration Syndrome, HAVS)。HAVS在职业危害中占重要地位。 1 发病机理 近年研究发现,振动病发病机理为:a.微循环障碍,致使毛细血管氧弥散功能障碍;b.(局部振动使细胞膜、线粒体、肌浆膜受损,以及抗氧化系统活性降低,脂类过氧化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