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品管圈在缩短本院健康管理中心体检者体检时间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 成立品管圈小组,查找并分析影响体检者体检时间的原因,拟定并实施相应对策.比较活动前后体检者体检时间及体检者满意度情况.结果 品管圈活动实施后,健康管理中心体检者体检时间显著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检者体检满意度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品管圈管理法在缩短本院健康管理中心体检者体检时间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及业务水平,可为健康管理中心的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六西格玛管理模式规范手术室腔镜器械管理流程的应用效果.方法 应用六西格玛管理模式,从定义、测量、分析、改进与控制步骤对手术室腔镜器械进行管理,并与实施前器械术前准备缺陷发生情况及手术医生满意度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应用六西格玛管理模式后腔镜器械术前准备缺陷率明显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应用六西格玛管理模式后手术医生满意度较实施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应用六西格玛管理模式来规范手术室腔镜器械管理流程,保证了手术质量,提高了手术医生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六西格玛管理法在手术室接送病人流程优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建中  杨庆菊  王莉 《护理学报》2008,15(10):24-25
目的 优化手术室接送病人流程,缩短接送时间,提高工作质量与效率,提高手术病人与手术医生满意度.方法 2006年10月起采用六西格玛管理法的定义、测量、分析、改进、控制5个步骤优化接送病人流程,对比分析接送病人流程优化前后缺陷情况、单次接送时间、手术病人和手术医生对接送工作的满意度,以评价应用六西格玛管理法优化手术室接送病人流程的效果.结果 流程优化后接送病人缺陷率从4.86%降至0.74%(P<0.01);单次接送病人时间由原来的(26.60±4.90)min缩短至(17.50±2.80)min(P<0.01);手术病人、外科医生对接送病人的满意度均有明显提高(P<0.05),达到了预期目标.结论 应用六西格玛法进行手术室接送病人流程优化,降低了工作缺陷率,提高了工作质量与效率,提高了手术病人与手术医生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并分析六西格玛管理对于儿科门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在儿科门诊运用六西格玛DMAIC模式,找出影响儿科门诊满意度的关键质量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关键流程加以改进和优化,并与改进前进行比较。结果实施六西格玛管理前后,儿科门诊总体满意度、流程的能力评估Z值、过程能力指数(CPK)、服务水平等各有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六西格玛管理可以提高儿科门诊的满意度,提高就医效率,缓解就医矛盾,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钱宏梅  王艳  左霞 《当代护士》2021,28(7):133-137
目的 探讨精益六西格玛管理法在STEMI患者急救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精益流程改造结合六西格玛管理方法应用于STEMI患者从入院至球囊扩张急救护理流程中,对流程优化前2018年1—10月(对照组60例)和流程优化后2019年1—10月(观察组58例)STEMI患者的急救相关结局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STEMI行PCI患者分诊准确率、入室接诊时间、首份心电图出报告时间、肌钙蛋白T出结果时间、到达导管室时间、PCI造影开始时间、D-to-B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患者转归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精益六西格玛有助于优化STEMI患者院内急救护理环节,提高急救效率,改善患者治疗结局,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改善老年人群门诊体检的服务质量。方法分析影响老年人群门诊质量的影响因素并制定改进服务质量的管理方法。回顾分析服务质量改进前后各96例门诊体检者的体检时间、体检结果认可率、体检质量满意度和体检不适及护患纠纷例数。结果改进前体检时间(183.9±13.2)min,与改进后[(109.3±15.1)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进后,体检结果认可率为95.8%(92/96)显著高于改进前的86.46%(83/96),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体检质量满意度各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进前发生体检不适7例,护患纠纷4例;改进后发生体检不适1例,未发生护患纠纷;研究组受检者的体检不适发生率和护患纠纷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改善门诊检查服务质量可以有效降低门诊检查时间,提高老年体检者的体检结果认可度和满意度,并降低体检不适和护患纠纷的发生率,效果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六西格玛管理法在缩短健康体检总检结论时间的效果。方法应用六西格玛管理法进行健康体检质量管理,通过定义、测量、分析、改进和控制,找出总检结论不及时的因素进行改进。结果六西格玛管理法实施后,等待总检结论平均时间由(4.80±1.17)d缩短为(1.92±0.70)d,体检者满意率由90%上升到95%。结论应用六西格玛管理明显缩短等待总检结论平均时间,体检者满意度上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六西格玛管理法在洁净手术室环境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六西格玛管理法的定义、测量、分析、改进、控制5个步骤对手术室环境进行管理,对实施前后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实施六西格玛管理后手术室环境得到明显改善(P0.05),手术间空气菌落数明显减少(P0.01),医护人员满意度得以提高(P0.05),达到预期目标。结论六西格玛管理法可提高手术室环境管理质量,有效控制室内细菌浓度,提高医护患手术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新生儿无陪护病房身份识别流程改进的应用效果。方法我科自2014年6月以来在新生儿无陪护病房实施身份识别流程改进,执行身份识别操作流程,比较流程改进前后新生儿身份识别的安全性和护理质量。结果流程改进后,新生儿的孕周、皮肤、性别、体重等方面的记录正确率高于改进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新生儿腕带缺失、病历分离的发生率低于改进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高于改进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身份识别流程改进能够有效提高新生儿身份识别的安全性和护理质量,改善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六西格玛管理法在减少产科门诊纠纷中的作用。方法分析2013年2月~2013年12月期间本院产科门诊纠纷的发生原因并于2014年2月~2014年12月采用六西格玛管理法,即通过定义、衡量、分析、改进和控制5个方面对产科门诊中的护理质量关键点及缺陷进行识别,并且找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对比分析产科门诊在应用六西格玛管理法前后孕妇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及护患纠纷的发生率。结果应用六西格玛管理法后,产科门诊护患纠纷发生率(8.0%)低于应用前(25.0%),孕妇的满意度(97.3%)高于应用前(71.0%),等候时间也有所缩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六西格玛管理法在减少产科门诊纠纷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能够显著降低医患纠纷发生率,提高孕妇满意度,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5S管理法"在心内科区域分工管理中的应用。方法本院心内科区域分工管理中运用"5S管理法",实施6个月后对病区的物品管理情况和设备维修情况,医护人员的护理质量方面进行监督、检查、考核及满意度调查,进行问卷调查或收集患者投诉情况。结果管理后,病区管理、护士长管理、药品和物品管理情况均比实施前明显改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内科物品管理、取放流程和器械、设备维修状况均较实施前明显改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S"管理活动前后,在环境设备、服务质量、病房规范、服务意识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内科区域分工管理中引入"5S管理法",创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氛围,有效提高工作效率,杜绝了医疗纠纷和事故的隐患,提升了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基于PDCA循环的程序化护理在提高体检效率及体检者满意度中的应用。方法:将2016年1月~12月未实施PDCA循环管理前的100例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将2017年1~12月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的100例体检者作为研究组。比较两组体检者护理满意度,体检者负性心理情绪,体检效率。结果:观察组体检者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整个流程体检时间短于对照组,体检结果可信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PDCA循环的程序化护理可有效提高体检效率和体检者满意度,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六西格玛管理法在手术室连台手术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采用六西格玛管理方法定义、测量、分析、改进、控制5个步骤对连台手术间隔时间进行管理,评价并比较管理前后效果。结果实施六西格玛管理后连台手术时间间隔、患者、医生、护士、护工的满意度均比管理前得到有效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六西格玛对手术室连台手术进行管理,缩短了连台手术间隔时间,提高了手术间的周转率,同时提高了患者、医生、护士、护工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健康体检全流程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采取创新服务理念、持续护理质量管理、完善人性化服务等方法为体检客户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并对实施前后客户满意度和护理质量的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护理投诉和护理缺陷明显减少,且客户满意度中的体检流程、技术操作、服务态度、导检指引、健康教育、环境卫生较实施前均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优质护理在健康体检中能有效提升客户满意度和提高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追踪方法学在老年患者结肠镜检查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本院住院老年患者结肠镜检查情况进行调查,运用追踪方法学的理念在对老年患者结肠镜检查进行个案追踪的基础上进行补充追踪和系统追踪,对追踪发现的关键问题从制度、流程、培训、执行、检查、反馈、整改、落实、成效9个方面进行持续质量改进,比较实施前后老年患者结肠镜检查流程规范率,肠道清洁满意率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 追踪方法学实施后老年患者结肠镜检查流程规范率为94%,肠道清洁满意率为97%,患者满意度(99.29±0.57)分,均较实施前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追踪方法学可提高老年患者结肠镜检查流程规范率,肠道清洁满意率和患者满意度.同时有利于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加强团队合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六西格玛管理在支助中心陪检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六西格玛管理的DMAIC流程,即界定阶段(D)、测量阶段(M)、分析阶段(A)、改进阶段(I)和控制阶段(C),对陪送患者检查工作进行管理。调查患者满意度,评价陪检质量。结果:实施管理前后患者满意度及陪检质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六西格玛管理后,改进了陪送检查流程,提升了陪检质量及工作效率,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减少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7S精益常态化管理在体检科人员及设备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于2018年7月开始实施7S精益常态化管理,选取实施前后1年本院体检科体验者各200名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前后体检科的护理质量、设备管理水平、对体验过程满意度情况。结果实施后健康体检者对就诊秩序维持、流程指导及体检环境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设备应用人员对设备管理基础及维修和综合评价评分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健康体检者对体检环境、人员、设备及检验过程的满意程度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7S精益常态化管理用于体检科能够完善就诊秩序及流程,提升体检满意度,满足设备相关人员对设备管理及维修需求。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罗森塔尔效应护理对于老年肿瘤患者抽血反应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2019年3月某院门诊抽血室抽血的老年肿瘤患者140例的临床资料,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抽血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抽血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罗森塔尔效应护理.采用自评焦虑量表(SAS)、自评抑郁量表(SDS)评估患者的情绪变化,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脉搏、血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SAS评分、SDS评分,抽血反应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抽血前两组的脉搏、SBP、DBP比较,两组的脉搏、SBP、DBP抽血后与抽血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抽血后研究组的SBP、DBP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干预后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干预后两组的SAS、SDS评分较干预前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抽血总反应为5.7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的总满意度为95.7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罗森塔尔效应护理应用于老年肿瘤患者抽血,可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降低血压,减轻抽血反应,提升配合度,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六西格玛管理法在降低ICU护士床旁交接班漏交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针对科室床旁交接班漏交率高的现象,科室成立专门的质控小组,将六西格玛管理法应用到交接班的管理中,采用定义、测量、分析、改进、控制五个步骤分析交接班漏交的原因,制定改进措施,并督促实施,统计分析交接班的漏交率,并与实施前的进行比较。结果实施六西格玛管理法后床旁交接班的漏交率明显较低,交接班的时间缩短,与实施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应用六西格玛管理法可有效降低ICU护士床旁交接班的漏交率,实现交接班的规范化管理,提高护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利用六西格玛管理在检验标本采集与送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六西格玛管理的DMAIC流程,即界定阶段(D)、测量阶段(M)、分析阶段(A)、改进阶段(I)和控制阶段(C),对检验标本采集与送检进行管理,调查相关人员及科室对该项工作满意度。结果:病人满意度及采集与送检标本质量实施管理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检验标本采集与送检六西格玛管理后,改进了我院检验标本采集与送检流程,加强了检验标本的质量控制,提高了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