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内皮蛋白C受体(EPCR)是新近分离纯化的蛋白,作为蛋白C抗凝系统中新的一员,其在加强蛋白C(APC)活化和调节炎症反应方面有着重要作用。EPCR介导的活化的PC在急性肺损伤、肺纤维化和支气管哮喘等肺部炎症性疾病中具有重要意义,是未来研究的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HCVC蛋白、p14、p21在HCC和表达野生p53HepG2中的表达,初步探讨C蛋白在HCC和HepG2中对p14-p53-p21凋亡通路的作用。方法收集42例HCC石蜡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HCC组织中核心蛋白、p14和p21的表达,用统计学方法及临床联系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用细胞化学EnVision法和免疫荧光法检测核心蛋白、p53、p14和p21在HepG2细胞中的表达。结果C蛋白、p14和p21的阳性表达主要定位于细胞核膜和细胞核中;HCC组织中C蛋白、p14和p21阳性率分别为40.5%、45.24%、19.05%;3组间的Kruskal-Wallis检验P=0.03,差异显著;C蛋白与p14、p21间及p14与D21间蛋白阳性强度相关性分析显示,P值分别为0.000、0.43、-0.34,相关系数rs分别为0.64、-0.29、-0.33。HepG2细胞有较高的C蛋白和p53表达及少量的p14、p21蛋白表达。结论在C蛋白阳性的HCC中p14的表达与C蛋白有关,HCC中D21表达缺陷是十分常见的;C蛋白在HCC中可能影响p53通路,下调p21的表达,阻止其凋亡作用;HepG2细胞永生化特性可能与HCV或HCVC蛋白有关。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DM)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是导致终末期肾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但起病隐匿,早期肾功能损伤临床上常无症状,一般肾功能检查正常,往往延误早期DN的诊断[1].本文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胱抑素C(Cy-sC)、尿NAG在DN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联合检测在小儿消化道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8年1月1日至2022年7月1日于汕头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298例消化道感染患儿作为观察组,根据感染类型分为细菌感染组(157例)和病毒感染组(141例),选取同期健康体检的150例儿童作为对照组。收集所有研究对象入组时的一般资料;检测受试者外周血CD64指数、SAA、CRP、SAA/CRP比值、PCT水平;受试者操作特性曲线(ROC)分析各指标对消化道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价值。结果 观察组CD64指数、PCT、SAA、CRP、SAA/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细菌感染组CD64指数、PCT、SAA、CRP、SAA/CRP水平显著高于病毒感染组(P <0.05);外周血CD64指数、PCT、SAA/CRP及其联合检测诊断消化道感染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21、0.703、0.708、0.918;CD64指数、PCT、SAA/CRP及其联合检测对感染类型鉴别诊断的AUC分别为0...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C)水平、微炎症状态、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MHD患者100例(MHD组)和健康对照者60例(正常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彩色多谱勒超声测定两组CIMT,根据CIMT将无斑块形成的70例MHD患者随机分为A组:CIMT≤0.60 mm;B组:0.79 mm>CIMT>0.61 mm;C组:CIMT≥0.80 mm。采用免疫浊度法检测血清CysC水平;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淀粉样蛋白(SAA)水平。结果 MHD组血清CysC、hs-CRP、SAA水平及CIMT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MHD患者A组血清CysC、hs-CRP、SAA水平较B组及C组明显下降(P均<0.05),B组上述因子水平较C组明显降低(P均<0.05);相关分析结果提示,MHD组血清CysC水平与血清hs-CRP、SAA水平及CIMT呈正相关(r分别为0.571、0.477、0.849,P均<0.05),CIMT与血清hs-CRP及SAA水平呈正相关(r分别为0.72、0.519,P均<0.05),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CIMT与血清CysC、hs-CRP呈正相关(β分别为0.637、0.279,P均<0.05)。结论 MHD患者心血管事件的高发生率可能与血清CysC升高及微炎症状态有关。血清CysC可能是MHD患者出现心血管事件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脑血管病患者血清蛋白C、蛋白S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蛋白 S(PS)与蛋白 C(PC)是体内重要的抗凝物质。近年来发现 ,脑血管病患者血浆 PC、PS活性变化发生率高。2 0 0 0~ 2 0 0 1年我们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 ISA)测定脑血管病[脑梗死、脑出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 ]患者血清 PC与PS活性变化并与正常对照进行比较 ,探讨脑缺血与出血时PS、PC活性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治疗的脑血管病患者 14 8例 ,其中 ,脑梗死患者 75例 (脑梗死组 ) ,男 4 0例 ,女 35例 ;平均年龄 5 8.85岁 ;均经颅脑 CT或 MRI确诊 ;急性期 5 4例 ,恢复期 2 1例。脑出血患者 2 7例 (脑出…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肌红蛋白(Myo)、心肌肌钙蛋白T(cTnT)和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联合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随机选取并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2年66月于我院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0例及同时期进行体检的健康人群70例。研究组为急性心梗患者,发病均在6h内;对照组为签署知情同意书的体检健康人群。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两组研究对象hs-CRP、MYO、cTnT、CK-MB四项指标的阳性率及研究组发病3h、6h、12h、24h内的指标变化。结果观察两组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肌红蛋白(Myo)、心肌肌钙蛋白T(cTnT)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检测值,研究组检测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hs-CRP最高峰出现在发病后12-24h之间,Myo最高峰出现在发病后6-12h内,cTnT最高峰出现在发病后6-12h,CK-MB最高峰出现在发病后12-24h内。结论 AMI患者血清内Myo、hs-CRP、CK-MB和cTnT值均在AMI发病2h后不同程度的升高,四项联合检测对AMI的诊断中有较大参考价值,可作为AMI发生早期有效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8.
辛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C反应蛋白、vWF、NO、内皮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伐他汀是一种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能抑制肝中甾醇的生物合成,具有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功能.血脂异常是导致冠心病(CHD)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因此辛伐他汀被广泛用于CHD的调脂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浆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差异及SAA与hsCRP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不同类型的冠心病患者109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组4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31例,稳定型心绞痛32例,正常对照组13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SAA,颗粒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hsCRP。结果血浆SAA、hsCRP水平冠心病组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急性冠脉综合征组较稳定型心绞痛组显著升高(P<0.05),而稳定型心绞痛组与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SAA与hsCRP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89,P<0.01)。结论 SAA、hsCRP可能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和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标志物,能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诊断提供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有研究认为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细胞介素(IL)家族在动脉粥样硬化(AS)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1~3]).本文拟探讨血清hs-CRP、IL-6和IL-18在老年冠心病(CHD)不同类型中的表达意义,旨在为探讨老年CHD的发生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缺血性脑卒中已成为人类致死率最高的疾病,对其认识已经深入到分子及基因水平。本文就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及抗凝血酶Ⅲ(AT-Ⅲ)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综述如下。1 CRP与缺血性脑卒中1.1 CRP来源及生物学特性1930年两位美国学者首先发  相似文献   

12.
血清TpP、hs-CRP、CKMB、cTnI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栓前体蛋白(Tp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心肌肌钙蛋白I(cTnI)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测定2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胸痛发作6小时内及24小时TpP、hs-CRP、CKMB及cTnI。结果AMI胸痛发作6小时内TpP的敏感性最高,发病6小时后hs-CRP、CKMB及cTnI显著升高,cTnI阳性持续时间长,而hs-CRP在AMI时可出现明显升高。结论TpP对于AMI具有早期诊断价值,cTnI与hs-CRP、CKMB一起相互补充,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及判断预后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清尿酸、hs-CRP水平,探讨其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不稳定心绞痛(UAP)患者35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43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31例和正常体检者35例,分别为UAP组、AMI组、SAP组和对照组.常规抽血分离血清检测hs-CRP、尿酸水平.结果 ①血清尿酸水平:AMI组、UAP组高于对照组(P均<0.05);SAP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AMI组、UAP组高于SAP组(P均<0.05);AMI组高于UAP组(P<0.05).②血清hs-CRP水平:AMI组、UAP组、SAP组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AMI组、UAP组、SAP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earson分析示血清尿酸与hs-CRP存在正相关(r=0.553,P<0.05).结论 血清尿酸、hs-CRP水平与冠心病的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4.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RP水平测定及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杨阳 《山东医药》2011,51(23):82-83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及其与病情、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散射浊度法分别检测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梗死组)及4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CRP水平,同时对梗死组于治疗4周后采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评估预后。结果梗死组血清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轻型〈中型〈重型(P均〈0.05);治疗后4周梗死组CRP异常者总有效率显著低于CRP正常者(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CRP水平显著升高,并与病情及预后有关,据此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有助于减少卒中复发、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UA)、胱抑素C (Cys-C)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慢性心力衰竭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的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15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时期心内科住院的非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患者血清UA、Cys-C和hs-CRP的水平。结果观察组UA、Cys-C、hs-CRP、LAD、LVEDD显著高于对照组,LVEF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心功能NYHA分级的CHF患者血清UA、Cys-C和hs-CR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心功能越差的患者,血清UA、Cys-C和hs-CRP水平越高。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UA(OR=1.040,95%CI=1.020~1.060,P <0.05)、Cys-C(OR=1.08,95%CI=1.055~1.106,P <0.01)和hs-CRP(OR=1.130,95%CI=1.083~1.179,P <0.01)是CHF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清UA、Cys-C和hs-CRP与CHF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尿酸(uA)水平、补体C3与血压及颈动脉硬化程度的相关性. 方法 将13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按血压值的不同分为3组,比较各组间CRP、UA与血压的相关性,对各组患者分别检测血生化指标:血清CRP、UA、补体C3,B超观察颈动脉内膜变化,按B超结果 将患者分为内膜正常组、内膜增厚组、斑块形成组和管腔狭窄组,各组间CRP、UA、C3水平. 结果 高血压3级患者CRP、UA显著高于高血压1级、2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高血压患者CRP、UA值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内膜异常组CRP、UA、补体C3值明显高于内膜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增加,UA、CRP的浓度亦逐渐增高;颈动脉内膜异常组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 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硬化程度与血压、UA、CRP和补体C3浓度密切相关.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CRP、UA浓度与IMT呈正相关关系(P<0.01).  相似文献   

17.
辛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CRP、vWF、NO及ET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种炎症因子与冠心病(CHD)发生、发展及预后过程中的关系是CHD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辛伐他汀是一种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能抑制肝中甾醇的生物合成,具有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功能.血脂异常是导致CHD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因此辛伐他汀被广泛用于CHD调脂治疗[1].本文主要探讨辛伐他汀在CHD患者中抗炎、抗氧化及修复内皮等调脂以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约15%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发病后10~20年发生[1].如何准确评估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做出正确的治疗对策,对阻止肾病进一步发展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旨在通过联合检测血清胱抑素C(Cys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研究其对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价值,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重症肺炎患儿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铜蓝蛋白(CER)水平,并分析其与心肌损害发生率的关系。方法对医院2015年4月~2018年9月收治的212例重症肺炎患儿的资料进行回顾,检测其基线血清PCT、hs-CRP和CER水平。计算心肌损害发生率,对比心肌损害发生者和未发生者基线血清PCT、hs-CRP和CER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上述血清因子与重症肺炎患儿心肌损害的关系,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探讨基线血清PCT、hs-CRP、CER水平及三者联合对心肌损害的预测效能。结果本组患儿心肌损害发生率为11.79%,发生时间为(7.15±2.08)d;心肌损害发生者基线血清PCT、hs-CRP和CER水平均高于未发生组(P<0.05);发生者年龄<3岁、并发呼吸衰竭、低蛋白血症、低氧血症、低钾血症、发病至入院时间>7d、发病至入院时间3~7d、基线PCT升高>50%、基线hs-CRP升高>50%、基线CER升高>50%构成比均高于未发生者(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均为心肌损害的危险因素;基线PCT、hs-CRP、CER水平预测心肌损害的Cut-off值分别为8.45pg/L、12.50mg/mL、402.47mg/L,三者联合预测心肌损害的灵敏度、特异度、AUC分别为92.00%、97.86%、0.896,均高于单独预测。结论重症肺炎患儿并心肌损害发生风险高,发生者基线PCT、hs-CRP、CER水平较高,年龄<3岁、并发呼吸衰竭等均是其危险因素,且基线PCT、hs-CRP、CER水平联合预测心肌损害的效能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C2基因在肝细胞癌(HCC)、胃癌中的表达、分布及意义。方法 利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2蛋白在60例HCC、58例胃癌组织中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C2蛋白在10例HCC及其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60例HCC及42例癌旁组织中,C2蛋白阳性率分别为27.3%(17/60例)和83.3%(35/42例),C2蛋白在HCC癌组织中表达明显低于其癌旁组织(P<0.001);C2的表达与病人年龄、HBsAg及AFP明显关系(P<0.05)。Western blot结果与免疫组化一致。在HBXAg阳性的49例HCC中,C2蛋白阳性率为20.4%,在HBXAg阴性的11例HCC中,C2蛋白阳性率为63.6%。C2在HBXAg阳性的HCC中的表达明显低于HBXAg阴性者(P<0.05)。58例原发性胃癌及44例癌旁组织中,C2蛋白阳性率分别占41.4%(24/58例)和77.3%(34/44例)。C2蛋白在胃癌组织中表达明显低于其癌旁组织(P<0.05),且与胃癌组织的分化程度、浆膜浸润、肿瘤大小有明显的关系(P<0.05)。结论 C2基因表达下调可能与HCC、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HBXAg对C2的抑制作用可能与HCC的发生,发展有关。C2可能是一潜在的抑癌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