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通过观察临床中晚期青光眼患者的病情,采取有效的中西医结合疗法对中晚期青光眼进行临床治疗。方法:本研究先采用术前局部与全身用降眼压药以降低患者的眼压、减少术后并发症,然后在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和能量合剂改善视神经缺血、低氧状况下,联合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结果:中晚期青光眼患者经过1个月治疗后,复查结果显示大部分患者的视力都有所提高,其中,12(16只眼)例患者视力明显好转;7例(10只眼)患者的病情有所好转;另外9例(12只眼)患者的病情没有变化。结论:中晚期青光眼手术后早期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为青光眼的治疗开辟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3年2月间我院收治的难治性青光眼患者24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联合丝裂霉素C的方法对其进行治疗,观察对比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后眼压和视力的变化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将对比的结果及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的成功率为87.50%。这24例患者的术前平均眼压为(42±7.6)mmHg,术后6个月的平均眼压为(15.4±5.6)mmHg,其中眼压得到有效控制的患者有13例,眼压得到部分控制的患者有8例,视力明显提高的病眼有4只,视力无改变的病眼有20只,无视力降低病例。在这24例患者中,发生术后前房形成迟缓的病眼有12只,发生前房积血的病眼有4只,伴有眼压持续增高的病眼有2只,发生角膜失代偿的病眼有1只。结论:应用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围手术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行手术治疗的30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围手术期临床效果进行探讨。结果30例患者病情均得到明显改善,术前患者平均视力为(0.05±0.02),术后1周、3个月为(0.15±0.1)、(0.4±0.08);术前患者平均眼压为(22.08±8.21)mmHg,术后1周、3个月为(18.46±7.01)mmHg、(14.23±3.61)mmHg;患者视力恢复较好,眼压也得到了很好的控制,治疗过程中30只眼中出现前房出血者2只眼,出现瞳孔区渗出者7只眼,出现浅前房3只眼,给予对症治疗后均明显好转,随访过程中未发现有其他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手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眼压控制及视力恢复较为理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后房型折叠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1年3月~2013年10月于本院行后房型折叠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的22例(22只眼)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术中植入情况,术后视力、眼压、人工晶状体位置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1)视力:矫正视力<0.1者2只眼,0.1~0.3者7只眼,>0.3者13只眼;(2)眼压:有2例患者出现一过性高眼压,经局部降眼压药物治疗,5天后眼压均降至正常范围,剩余所有患者眼压均在正常范围内;(3)人工晶状体位置:工晶状体位置基本居中者21例,偏心1例,无倾斜者;(4)并发症:一过性高眼压患者2例,使用降眼压药物5天后恢复正常,虹膜炎症反应患者3例,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4~7天后均好转。所有患者均无继发性青光眼、视网膜脱离等。结论:房型折叠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的临床效果确切。安全性高,术后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5.
罗国新   《中国医学工程》2012,(2):54+57-54,57
目的观察小梁切除术联合中药治疗中晚期原发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住院确诊为中晚期原发性青光眼需行滤过性手术者76例(89眼)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经小梁切除术联合中药治疗的治疗组46例(53眼)和对照组单纯小梁切除术30例(36眼)。比较两组治疗后视力、眼压及视野情况。结果末次随访时治疗组视力、视野提高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眼压平均15.98±0.53(mmHg);对照组平均眼压为22.31±0.57(mmHg)。结论小梁切除术联合中药治疗中晚期原发性青光眼疗效明显优于单纯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小梁切除治疗青光眼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52例(52只眼)青光眼白内障患者行小梁切除治疗,观察术后眼压、视力及并发症情况。结果35例均成功实行手术,眼压控制良好,矫正视力提高良好,只发生2例并发症。结论小梁切除治疗是青光眼白内障的有效手段,能有效控制眼压,提高视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玻璃体切割术后(水眼)继发青光眼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30眼)玻璃体切割术后(水眼)继发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取小梁切除术治疗,并持续门诊随访1周~12个月,分析患者的视力、眼压、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治疗有效率。结果:本组30例(30眼)玻璃体切割术后(水眼)继发青光眼患者均顺利完成小梁切除术治疗,治疗有效率为93.33%,均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其中眼压偏低4眼、脉络膜脱离2眼,经对症治疗后,显著缓解;末次随访视力较术前显著提高,眼压较术前显著降低,经T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梁切除术治疗玻璃体切割术后(水眼)继发青光眼的治疗效果显著,对于提高视力,降低眼压均具有积极作用,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8.
刘红  张辉  杨风娟  仲伟 《吉林医学》2008,29(9):738-739
目的:观察窦小梁切除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人工晶体植入术(三联术)。对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疗效。方法:对85人85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进行手术治疗,采用窦小梁切除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1~12个月。结果:术前眼压16.87~37.12mmHg(1mmHg=0.133kPa),平均(23.87±3.87)mmHg,术后随访最终眼压12.45~21.48mmHg,平均眼压(14.664-2.56)mmrig,经统计学t检验,手术前后眼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中央前房深度平均加深1.38倍。术后视力〈0.1者6眼,此6例患者均有眼底视神经萎缩;0.1~0.5者32眼;〉0.5者47眼。结论:改良窦小梁切除三联手术治疗青光眼合并自内障患者,具有恢复视力、稳定眼压、减少术后用药,并发症少等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方法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60例(60眼),将患者按照入院编号,随机均分为2组(n=30)。分别使用不同治疗方法对2组患者进行治疗后,以视力变化情况为主要考查指标,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30例患者在接受青光眼阀引流装置植入治疗之后,平均眼压为(20.21±3.17)mmHg,视力提高者17眼(56.67%),术后眼球疼痛7眼(23.33%);对照组患者平均眼压为(29.73±5.49)mmHg,视力提高者13眼(43.33%),眼球术后眼球疼痛12眼(40.00%)。观察组患者手术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在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时,可采用青光眼阀引流装置植入的手术治疗方法,能有效改善患者视力情况,减轻患者术后眼球疼痛情况,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白内障小切口摘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简称三联手术,以下类同)及术后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方法对54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施行三联手术,术后随访6—12月,观察术眼视力,角膜、眼压、滤过泡以及并发症情况,并针对性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术后随访观察眼压平均为(18.5+5.27)mmHg,3例眼压高于正常。滤过泡:I型滤过泡34眼,Ⅱ型滤过泡14眼,Ⅲ型滤过泡6眼。并发症:16例术后前房内有渗出物,术后眼压高于正常者3例,术后前3d角膜水肿10例,经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前房渗出吸收,角膜水肿消退,高眼压得到控制,无角膜内皮失代偿,无浅前房发生,无后囊膜破裂及人工晶体移位。结论三联手术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并且经济实用.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1.
王哲 《吉林医学》2006,27(5):487-487,48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筋膜室综合征的疗效。方法:本组34例,对早、晚期筋膜室综合征患者佐用中成药消肿汤剂口服。结果:34例均获治愈,3例皮肤难以缝合者游离植皮愈合,1例发病12h以上小腿肌肉及皮肤部分坏死,植皮愈合后随访1年无功能障碍。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可提高筋膜室综合征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2.
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味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味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7例RA患者随机分治疗和对照组,对照组以金诺匹林口服,治疗组用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味及复方丹参注射液30 ml静脉滴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及ESR、RF、CRP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治愈率35.29%,总有效率97.06%;对照组治愈率13.04%,总有效率86.9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味具有通阳行痹,祛风除湿,和营通络之功效;复方丹参注射液行气散瘀止痛,用于治疗RA近期疗效满意,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将154肾病综合征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78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实验组76例采用单纯西药(激素、环磷酸胺)进行治疗.结果实验组完全缓解和总有效率分别为55.0%和85.0%,对照组完全缓解和总有效率分别为37%和59.0%,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病综合征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4.
刘昌孝院士认为中药研究不仅带动中医药走向世界,更使得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生机盎然.但在中药发展中也存在质量标准亟待确立、资源匮乏、人才紧缺、需建立有效平台等诸多问题.刘院士认为,可以药为始,在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帮助下,努力解决上述问题,提出质量标志物的新概念,规范中药质量和发展,推动中医走向世界,进而促进中西医结合事业的...  相似文献   

15.
根据近年肺癌治疗的相关文献报道,本文对肺癌的中医治疗、西医治疗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分别进行了阐述,并客观地反映出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16.
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86例159髋采用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早期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和30例56髋采用中药治疗患者的I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治疗42个月后复查,应用国际骨循环学会(ARCO)分期、分型系统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有进展者56髋,进展率为35.22%;中医治疗组有进展者42髋,进展率为75.00%;应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系统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有进展者20髋.进展率为12.58%:中医治疗组有进展者34髋,进展率为60.71%;两组进展率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中两医结合保守治疗早期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对股骨头坏死起到促进修复、阻止疾病进展速度的作用.疗效满意,治疗方案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7.
中西医结合治疗偏头痛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采用道遥散随症加减治疗偏头痛。结果: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肝郁头痛型偏头痛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中医妇科学中西医结合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医妇科学的教学过程中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教学方法,既有利于保持发扬中医妇科学教学的特色,同时也吸取了西医妇科学教学的长处,使教学更加贴近临床实践,有利于培养出中西医兼通的妇科学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9.
民国肇始,中医被排除于政府体制之外,台湾的中西医结合,直到1958年之后,才有了实际的进展.私立中国医药学院之创设,被视为台湾中西医结合发展的里程碑.在中西医双轨并行的教育模式中,学生们对于两种医学知识都有了实际的认知,但“结合”上仍有许多不足.初期的医学系实际上是中西医双主修.恽子愉是此时期培养出的代表性医家.1980年中国医药学院附设医院成立之后,中西医学在临床上有组织、有一定规模的结合才真正开始.该院成立30多年来,从“中西合作医院”到“中西合作医疗中心”,再到“中西医结合科”,中西医结合机构的层级逐渐下降,而同时期台湾各公私立教学医院设立中医部门越来越普遍,其中的中西医的交流互动,主要是透过会诊及研究工作来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