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在糖尿病迁延较久而并发出现的,传统的观点认为糖尿病的病机特点主要为“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从临床症状所见,DPN病也属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为阴虚、气阴两虚、阴阳俱虚,标实当责之于痰湿瘀血。纵观近年来中医药治疗DPN的文献,对DPN的中医病机规律认识可概括为阴虚燥热、气阴两虚、瘀血阻络、痰瘀痹阻、阳虚寒凝5种。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肾病 (DN )是糖尿病的重要慢性并发症 ,是造成慢性肾衰的常见原因 ,是糖尿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1型糖尿病 (1- DM)和 2型糖尿病 (2 - DM)均可发生糖尿病肾病 ,而且其发病人数呈逐年增多趋势 ,尤以 2型糖尿病居多。在许多发达国家已为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 ,占透析和肾移植病人的1/3[1 ] 。1 中医研究进展本病的基本病机特点是“本虚标实”。本虚指正气的亏虚 ,即五脏的气血阴阳的虚损。《灵枢·五变》曰 :“五脏皆柔弱者 ,善病消瘅。”标实即痰湿 (浊 )、(痰 )湿热、瘀血。本病主要病机为气阴两虚。疾病不同发展阶段 ,病机重点…  相似文献   

3.
李云海 《光明中医》2009,24(11):2065-2066
《伤寒论》以六经辨证为主,故篇名分别是“辨太阳病脉证并治”、“辨阳明病脉证并治”等。《金匮要略》是以脏腑经络辨证为主,其篇名却非“辨心病脉证并治”、“辨肺经病脉证并治”等,除第七、九、十一及十八篇篇名分别涉及“肺”、“心”、“五脏”及“肠”而外,都以体现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即《痉湿病脉证治》、《疟病脉证并治》的形式名篇。  相似文献   

4.
《灵枢·五变篇》云:“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强调指出了五脏虚弱是导致消渴病的主要原因。然肾虚又占五脏虚弱之首,消渴病的“本”是肾虚。但在发病的早期肾虚之本不一定显现出来,而以标症迭现,如燥热、烦渴、消谷善饥、小便如膏等,到后期才出现一系列典型的肾  相似文献   

5.
骨质疏松症中医病因病机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中医学无“骨质疏松症”这一病名 ,其典型症状和体征与“骨痿”极其相似[1]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 :“肾脉微滑为骨痿 ,坐不能起 ,起则目无所见。”《素问·痹论》指出 :“肾痹者 ,善胀 ,尻以代踵 ,脊以代头。”以上描述如骨痛、畸形、筋骨拘挛、视物昏花等 ,几乎囊括了骨质疏松症的所有症状 ,这说明祖国医学对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证候和病因病机均有较详尽的记载。笔者以下 ,就骨质疏松症的病因病机作一归纳探析。1 肾虚为本历代医家多从肾与骨的关系出发 ,认为肾虚是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原因。《内经》云 :“肾者主骨生髓” ;《医经精义…  相似文献   

6.
“肾无实证”之说,最早见于钱乙《小儿药证直诀》,其五脏所主中云:“肾主虚,无实也。”但是,应该指出的是钱氏此说是根据小儿的生理特点提出来的,他在五脏病论及肾虚时云:“肾虚,儿本虚怯,由胎气不成……”。由此可以看出钱氏是针对小儿的生理特点而提出“肾主虚,无实”的,后世医家断章取义,无论小儿,还是成年、老年,一概而论,“肾无实证”显然是不符合钱氏的原义。还应进一步指出的是,钱氏在“肾主虚,无实也。”的下文接着又说:“惟疮疹,肾实则变黑陷,更当别虚实证……。”可见钱氏并未否认肾实证,在这一点上他仍然遵循着《内经》关于“邪…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属中医“消渴”病的并发症之一,病机主要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中医认为气机失常会导致各种疾病,故在《素问·举痛论》中提出“百病皆生于气”理论。通过论述DPN的病机变化,进一步阐释“百病皆生于气”与DPN的关系,为今后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内经》对糖尿病的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糖尿病是中医学认识较早的疾病之一,《内经》称为消瘅。《内经》对糖尿病的正确认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就两千多年前科技水平而言,表现出相当的超前性。1 初期遗传学认知的脏腑精质论糖尿病是一种有一定遗传倾向的内分泌代谢疾病。《灵枢·五变篇》首先提出:“人之善病消瘅者”这一群体概念,并指出:“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本脏篇》亦指出:“五脏脆则善病消瘅”。高士宗指其:“谓五脏之精质柔弱”。按《内经》诣义:五脏六腑,入之所以具受于天也。参天地,副阴阳,运四时,化五节。固有小大、  相似文献   

9.
老年性痴呆肾虚髓空的病机浅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傅俊杰 《光明中医》2004,19(1):15-16
老年性痴呆 ,是一种以记忆力进行性减退为本质特征的疾病 ,属于中医“痴呆”范畴。现对老年性痴呆肾虚髓空的病机进行探讨。1 文献温习痴呆作为一种疾患 ,早在 2 0 0 0年之前的《左传》中就有记载 :“不慧 ,盖世所谓白痴。”“成十八年 ,周子有兄而无慧 ,不能辨菽麦 ,不知分豕犬”。后世大量论述散见于“善忘”、“神呆”、“呆病”、“郁症”、“文痴”、“痴呆”等证中。《灵枢·天年》曰 :“五十岁肝气始衰。……八十岁肺气衰 ,魄离 ,故言善误。九十岁肾气焦 ,四肢经脉空虚。百岁五脏皆虚 ,神气皆去 ,形独居骸而终矣。”晋代王叔和《脉…  相似文献   

10.
心绞痛心肌梗塞之症,祖国医学早在《内经》中即有所认识。《素问·藏气法时论》曰:“心病者胸中痛,胁支满,胁下痛,肩背肩胛间痛,两臂内痛”。《灵枢·厥论》篇:“真心痛,手足青关节,心痛甚,且发夕死,夕发旦死”,即现代医学典型的心绞痛发作。历代医家对其病因的认识不外七情饮食损伤,因体虚劳倦,其病机总属本虚标实之证。肾为先天之本,五脏之源。而肾虚是气滞血阻,脉络不通之本。肾虚则五脏虚,心阳不足,气虚血行无力,聚湿生痰,从而心脉瘀阻,形成本虚标实之症。  相似文献   

11.
恶性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的病机及临床治疗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田卫卫  王庆苗 《河北中医》2000,22(10):791-792
由于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间缺少根本性的代谢差异 ,肿瘤化疗对癌细胞和正常细胞缺乏理想的选择作用 ,由此所致的骨髓抑制是限制化疗广泛应用和疗效发挥的重要因素。现代医学对骨髓抑制目前尚无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因此 ,探讨中医药疗法防治恶性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 病因病机1 .1 脾肾虚损为本 恶性肿瘤属于中医积聚范畴 ,《治法机要》曰 :“壮人无积 ,虚人则有之。”《景岳全书·积聚》亦谓 :“凡脾肾不足及虚弱失调之人 ,多有积聚之病。”《外证医案》认为 :“正气虚则成岩。”李中梓《医宗必读》更进一步明确提出 …  相似文献   

12.
钟新渊治疗肾盂肾炎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新渊主任中医师潜心钻研肾盂肾炎病,有着十分丰富的经验和独到之处。现初步整理于后,以供同道参考。 1 重在病因治疗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来看,应该属于祖国医学中的“淋证”、“腰痛”等范畴。《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中曰:“热在下焦者,则溺尿血,亦令淋秘不通。”《丹溪心法》中说:“淋有五,皆属乎热。”《诸病源候论·淋病诸候》中指出:“诸淋者,由肾虚而膀胱热故也……肾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 ,发病与肾虚有直接关系 ,因此 ,滋补肾阴 ,温补肾阳 ,就成为治疗老年糖尿病的重要方法之一。1 糖尿病与肾虚关系糖尿病在中医学中属“消渴”范畴 ,是以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为特征的病证。按照中医理论 ,消渴的发生虽然与肺、胃、肾三脏关系密切 ,但其根本原因在于肾虚。《石室秘录》认为 :“消渴一证 ,虽分上、中、下 ,但肾虚以致渴则无不同也。”金·刘河间的《三消论》也认为 :“消渴者上实而下虚冷 ,……下寒故小便多出。本因下部肾水虚而不能制上焦心火”。“水者 ,人之本命之元 ,不可使之…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中医医籍中有关糖尿病的最早记载见于《黄帝内经》。《黄帝内经·素问》曰 :“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 ,肥者令人内热 ,甘者令人中满 ,故其气上溢 ,转为消渴。”又谓“五脏皆柔弱者 ,善病消瘅。”中医认为 ,本病的基本病理是气阴亏虚为本 ,燥热内盛为标 ,故清热生津 ,益气养阴为其基本治则。消渴的发病过程 ,常以阴虚燥热开始 ,随着病情的发展 ,逐渐损及元气津血 ,久则由阴损阳 ,发展为阴阳两虚 ,或以阳虚为主之重证 ,肾虚越来越突出。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表明 ,人参、黄芪、枸杞、黄精、麦门冬、石斛、葛根、天花…  相似文献   

15.
近 10年来 ,我国糖尿病患病率由 0 .6 0 9%上升到 2 .3% ,且以Ⅱ型糖尿病居多 ,本病属于中医消渴范畴 ,中医界应用传统的整体观念 ,有效地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相结合用于治疗Ⅱ型糖尿病 ,收到很好疗效 ,现综述如下。1 病因病机消渴又名“消瘅” ,《灵枢·五变篇》言 :“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明确指出五脏虚弱是发生本病的基本因素。《素问·阴阳别论》又云 :“二阳结谓之消”。即所谓胃肠有结热 ,热结伤津导致消渴。《金匮要略》立消渴专篇 ,提出三消症状及治疗方药。后世医家认为消渴涉及胃、脾、肝、肾多个脏腑。认为阴虚为本、燥热为…  相似文献   

16.
笔者临证30载,刻意研究老年病多年,治疗老年病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积累以下经验。现报道如下,以就正于同道。1 病理特点——多脏同病,虚实相兼衰老是人类生命中的必然规律,但衰老程度与老年病发生相关。中医文献记载衰老内容颇多,最有代表为《灵枢·营卫生会篇》:“老者气血衰,其肌肉枯,气道涩。”《素问·上古天真论》:“丈夫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今五脏皆衰,筋骨解堕,天癸尽矣。故发鬓白,身体重,行步不正。”前者说明老年组织结构的有形退化;后者指出衰老与肾虚甚密,并由肾虚导致五脏虚衰。从现代医学观点  相似文献   

17.
五脏之病都有虚实之候,唯肾脏自古以来有“肾无实证”之说,近代之中医教科书中也仅列肾虚之证,而无肾实之疾,然而遍览历代之医书,在《内经》、《难经》、《脉经》、《诸病源候论》、《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景岳全书》、《千金要方》、《河间六书》、《圣济总录》、《临证指南》等著作中均或详或略地涉猎肾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因病机及证治方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三大并发症之一,其发病机制还不明确,起病隐匿,发病率高。DPN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肢体的疼痛、麻木、感觉异常,甚至肌肉萎缩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生命质量。因此,预防和治疗DPN是目前糖尿病治疗的重要课题之一。近年来,中医学对DPN的认识日益深入,取得一定的成绩,本文主要从中医病因病机、证治方药以及实验研究方面来介绍近年来中医药治疗DPN的概况,总结DPN的病机演变、证治规律以及待解决的问题,旨在为今后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药研究和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基于五脏生克制化探讨温经汤证病机及温经汤组方思路。方法 通过古籍挖掘、文献研究阐述五脏生克制化的核心思想,并以之探讨温经汤证病机及温经汤组方思路。结果 从五脏生克制化角度分析,温经汤证主要病机为“肾阳虚寒,脾胃不足,肝木郁滞”,基本组方思路是“温肾,益脾,疏肝”。结论 五脏生克制化理论可以全面诠释温经汤证病机及温经汤组方思路,揭示仲景学术思想。通过五脏生克制化解读经方是经方研究的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20.
宋代名医钱乙在《小儿药证直诀》中提出“肾主虚 ,无实也”之观点后 ,历代医家多宗此说。然临证所见 ,亦有肾虚致实之证 ,如肾虚主水无权所致水肿者 ,肾虚风寒湿痹阻致所痹者 ,肾虚无以温脾 ,脾失健运所致五更泻者等 ,均为虚实错杂之证 ,绝非纯虚证所能定论。中医理论认为 :肾为先天之本 ,生气之源 ,水火之宅 ,元阴元阳之根 ,肾虚则易累及五脏 ;反之 ,五脏之伤 ,穷必及肾 ,肾虚之证由生。毋庸置疑 ,缘于肾为元阴元阳之宅的特殊关系 ,其虚证之多 ,当属必然 ,而由肾虚的病理变化 ,演变成虚而致实者不在少数。凡此种种 ,研究其病变 ,辨察其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