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皮功能障碍与冠脉疾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冠脉疾病的发生、发展与内皮功能障碍密切相关,逆转失调的内皮功能是心血管疾病治疗的新趋势。本文较系统地阐述了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评价方法及内皮功能障碍与冠脉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冠脉)血流显像技术检测冠脉内皮功能及其在评价冠脉病变程度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对43例冠心病患者及37例健康人进行冷加压试验检测冠脉内皮功能,并与冠脉病变支数进行分析。结果:正常对照组冷加压试验后冠脉前降支血流速度的增加为57.68±26.78%,冠心病组27.66±27.17%。1支冠脉狭窄患者冠脉血流速度增加42.68%;2支冠脉病变为17.26%;3支冠脉病变为9.87%结论:冠心病患者冠脉内皮功能较健康人明显减退,随着冠脉血管病变支数的增加,冠脉内皮功能进一步减退,冠脉内皮功能减退可间接反映冠脉血管病变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应激状态下血压升高的非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与其冠状动脉狭窄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 141例疑诊冠心病的非高血压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冠脉造影检查及超声检测肱动脉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其中将冠脉造影过程中监测血压≥140/90 mmHg的患者分为观察组,而血压<140/90 mmHg为对照组,观察术中血压升高的患者其冠状动脉狭窄与血管内皮功能的关系。结果:①对照组冠状动脉狭窄以正常和狭窄<50%为主,而观察组则以狭窄<50%和狭窄>50%为主,观察组狭窄>50%者例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对照组冠脉造影正常者例数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②观察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在应激状态下血压升高的非高血压患者,业已存在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及冠状动脉狭窄,其冠状动脉狭窄与内皮功能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冠脉造影术中血压升高的非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与冠脉狭窄的相关性。方法:选择990例疑诊冠心病的非高血压患者,将冠脉造影术中血压≥140/90mmHg者分为观察组,而血压<140/90mmHg为对照组,测定一氧化氮(NO)、肱动脉介导的血管内皮功能(FMD)及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结果:1观察组狭窄>50%者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对照组冠脉造影正常者显著高于观察组。2观察组NO、FMD显著低于对照组,而vWF和MCP-1显著高于对照组。3随访3年,观察组诊断高血压者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对于冠脉造影术中血压升高的非高血压患者,其冠状动脉狭窄与内皮功能障碍有关,此类患者发展为高血压的风险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5.
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久亮 《人民军医》2003,46(8):484-486
动脉粥样硬化是由脂质、碳水化合物、血液成分的灶状沉积 ,结缔组织和钙沉积所致的 ,伴有动脉中膜改变的联合病变 ,它是危害人类健康最严重的心血管疾病。人们普遍认为 ,动脉粥样硬化是多因素多途径相互作用的结果。近年来 ,对其发病机制的研究日益增多 ,并在许多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最重要的是发现了以下几方面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中的作用。1 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作用研究显示 ,动脉粥样硬化的各个阶段均伴有血管内皮功能障碍 ,且许多冠状动脉事件的发生与冠状动脉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密切相关。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早期…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脊神经刺激对冠脉内皮功能及血流储备的影响。方法小型猪10只,用冠脉造影的方法,测量左冠脉主干的内径。同时插入5F塑型后的右冠造影管到冠状静脉窦。在胸椎3~4间隙椎旁2cm,分别进针3.5cm,电麻仪刺激30分钟。刺激后立即做冠脉造影,并同时分别抽取冠状动静脉血各1ml送检,测量其NO、ET含量。结果刺激脊神经可以改善内皮功能,促进内皮细胞释放NOx同时减少ET的释放,增加冠状动脉直径。结论脊神经刺激疗法能改善冠脉内皮功能及血流储备。  相似文献   

7.
慢性脑血管功能不全的影像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脑血管功能不全(CCVI)是指各种原因导致慢性持续性脑血流低灌注,引发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出现头痛、头晕、失眠、认知功能损害等一系列脑部功能障碍的疾病。CCVI伴发于多种脑血管疾病的病理过程中,最终可能导致持久性或进展性的认知与神经功能障碍,是血管性认知障碍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对其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学以及影像学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就CCVI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以及影像学诊断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肥胖者内皮功能障碍与胰岛素抵抗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内皮功能障碍与胰岛素抵抗(IR)的因果关系。方法260例无代谢性疾病和心血管病的中年肥胖患者,其中内皮功能异常者157例,内皮功能正常者103例,均随机分为减重干预组和未干预组。另选87例正常体重的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强化生化方式减重干预2年,随访前后测定体脂、血压、血脂、空腹血糖和胰岛素,计算IR指数(HOMAIR),并通过高分辨率超声评价血管内皮功能。结果肥胖伴内皮功能异常者减重干预后内皮功能明显改善(4.56±4.79vs15.17±5.80,P<0.01),IR减轻(0.91±0.18vs0.68±0.22,P<0.01),未减重者内皮功能无改善,IR加重(0.92±0.20vs1.13±0.25,P<0.05);肥胖伴内皮功能正常者减重干预后内皮功能及胰岛素敏感性维持不变,而未减重者内皮功能出现异常(16.29±4.59vs7.88±5.24,P<0.01),胰岛素敏感性降低(0.66±0.30vs0.81±0.25,P<0.01)。结论内皮功能障碍是导致和加重肥胖者IR的重要原因,减重干预可逆转异常的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内皮功能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150名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血一氧化氮合成酶(NOS)、内皮素(ET)水平,同时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检测颈动脉血管粥样硬化斑块大小、内回声并进行斑块分类.结果NOS降低或ET水平增高组颈动脉斑块积分、孤立性斑块个数明显高于NOS和ET水平正常组(P<0.05),且多为不稳定斑块.结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内皮功能障碍,内皮功能受损导致一氧化氮(NO)、ET分泌失调促使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颈动脉超声检查简便易行,可作为观察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窗口.  相似文献   

10.
慢性脑血管功能不全(CCVI)是指各种原因导致慢性持续性脑血流低灌注,引发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出现头痛、头晕、失眠、认知功能损害等一系列脑部功能障碍的疾病.CCVI伴发于多种脑血管疾病的病理过程中,最终可能导致持久性或进展性的认知与神经功能障碍,是血管性认知障碍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对其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学以及影像学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就CCVI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以及影像学诊断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老年危重症患者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老年危重症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以提高诊治质量.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2010年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老年患者1004例,142例于ICU死亡,106例出ICU后死亡,对142例患者行年龄分组统计处理,并调查疾病分布特点;将ICU内、外器官功能衰竭数与病死率行对比研究,检验各种危险因素对死亡影响.结果 老年患者随年龄增长病死率呈增高趋势;发生功能障碍器官数与病死率密切相关,功能障碍器官数越多,病死率越高;当有5个或5个以上器官发生功能障碍时,病死率接近100%.从器官功能障碍分布来看,心血管系统功能障碍发生率高达41.3%,病死率却低;致死性最高的功能障碍器官是:血液(65.3%)、肾(61.3%);ICU内外致死的障碍功能器官不同.结论 老年危重病患者的重点疾病是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疾病(主要是脑血管疾病),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同时需注意保护各脏器功能,早期预防MOFE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朱海东 《武警医学》2013,24(10):843-845
 目的 通过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比较血管内皮功能,探讨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相关性高血压发病机制,以期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睡眠呼吸暂停相关性高血压患者37例作为OSA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8例作为原发性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 vWF)、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ndothelium-dependent dilation,EDD)和非内皮依赖的舒张功能(endothelium independent dilation, EID)。结果 BMI、收缩压、舒张压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但空腹血糖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OSA组vWF(167.13±15.41)%较原发性组(129.04±13.32)%升高,EDD(4.12±0.43)%较原发性组(6.89±0.54)%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OSA组EID与原发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睡眠呼吸暂停相关性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与内皮功能障碍密切相关;内皮功能检测可指导其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3.
胡智  王吉  赵宏  于海  张齐  李勇  张宝和 《人民军医》2013,(12):1425-1426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钙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冠脉综合征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服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时间均为12周;对比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内皮素-1(ET-1)等血管内皮功能相关指标变化。结果:治疗12周后,观察组vWF、hs-CRP和ET-1水平下降幅度均非常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钙能够有效改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血管内皮功能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ACS病人43例,以冠脉病变支数和Gensini评分来评价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同时以我院门诊非冠心病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流量介导的肱动脉扩张(FMD)测定来评估血管内皮功能。结果 ACS组FMD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ACS组FMD水平与Gensini评分呈负相关。结论 ACS患者FMD水平明显降低,且FMD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性呈负相关,可作为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内皮功能障碍与实验性血管痉挛的关系,将28只新西兰白兔分成假手术对照组(n=8)、普通饮食组(n=8)和高胆固醇饮食组(n=12),通过血管造影观察球囊内皮剥脱前后和喂养8周后麦角新碱诱发血管痉挛情况以及乙酰胆碱诱导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变化情况。血管造影显示,在高胆固醇饮食组麦角新碱可以诱导出明显的血管痉挛,且痉挛血管节段乙酰胆碱诱导的内皮依赖性的舒张功能受损,痉挛血管收缩反应性的升高与内皮功能的损伤呈正相关,提示高胆固醇和内皮剥脱导致的血管内皮功能损伤可能与实验性血管痉挛的诱发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冠状动脉造影的老年患者69例及青年志愿者20例,分别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同时采用充气加压法测定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径扩张值,超声测值与冠脉造影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①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值随粥样硬化斑块的增多、冠脉狭窄程度的加重而增高;②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在内膜-中层厚度值增高之前即可出现内皮功能损伤,肱动脉内径扩张值降低早于内膜-中层厚度值增高之前出现,内径扩张值随冠脉狭窄程度加重而下降.结论 高频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内径扩张值诊断早期动脉粥样硬化敏感性高,并且有助于对冠脉狭窄程度作出判断.  相似文献   

17.
罗先润  苗莉  高爱社  魏娜  张辉  娄云霄  刘安丰  方鹏  孙斌 《武警医学》2013,24(12):1081-1082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是临床上的危急重症,其发病机制是冠状动脉内不稳定斑块破裂引起血栓形成而导致的心脏急性严重缺血综合征.既往研究发现,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 EPC)是血管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在生理和病理条件下能够修复损伤的血管内皮,对维持血管内皮细胞的完整性极其重要[1].本研究观察2009-09至2010-12在本院心内科住院确诊的稳定型心绞痛与ACS患者循环血中EPC的数量及功能的变化,探讨EPC与冠心病发生、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体外循环对冠脉搭桥患者术后内皮功能和脂质氧化状态的影响。方法35例需要进行冠脉搭桥(CABG)手术的患者(女性5例,男性30例,年龄59.5±8.6岁)和20例正常对照者(女性5例,男性15例,年龄49.5±7.3岁)收入本研究。在术前、术后3天和术后7天采集血样。血浆vonWillebrand因子(vWF)和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lowdensitylipid,OxLDL)水平分别代表了内皮功能异常和脂质氧化情况,均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结果冠脉搭桥患者术前vWF和OxLDL水平较正常对照显著升高,分别为139.60%±34.39%vs82.79%±13.89%和63.7±18.9U/mlvs25.4±15.2U/ml。术后3天和7天,冠脉搭桥患者的vWF水平与术前相比显著升高,分别为194.30%±37.74%;181.07%±31.05%vs139.60%±34.39%(P<0.0001),OxLDL水平也显著升高,分别为79.3±26.7U/ml;72.4±23.1U/mlvs63.7±18.9U/ml(P<0.01)。结论与正常人群相比,CABG患者的内皮显著受损,脂质氧化水平显著升高。体外循环下CABG手术会加剧这些改变,提示术后患者更容易发生急性冠脉事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补气脉通片联合尼可地尔片对女性冠脉微血管病变患者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行冠脉造影术或冠脉血管成像正常的108例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n=54)与B组(n=54)。B组口服补气脉通片联合尼可地尔片; A组口服安慰剂联合尼可地尔片,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1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西雅图生活质量评定量表(SAQ)评分、血管内皮功能标志物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B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2. 6%(50/54),显著高于A组的77. 8%(42/5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B组患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和胱抑素C水平均显著低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B组患者SAQ总分显著高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尼可地尔片联合补气脉通片治疗冠脉微血管病,能进一步改善气虚血瘀型女性冠脉微血管病变患者的内皮功能,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0.
临床上冠心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不断升高 ,成为威胁人类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与多种疾病及危险因素 (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及衰老等 )有关。这些因素在引起动脉粥样硬化以前 ,首先损伤动脉内皮 ,引起动脉内皮功能异常 (endothelialdisfunction) [1~ 3 ] 。人体血液中存在着大量的血管活性物质 (包括缩血管物质和舒血管物质 ) ,它们的协同作用决定了血管的舒缩功能 (简称血管功能 ) ,即血管活性 (vasoactivity)。一般情况下 ,全身缩血管物质浓度变化不大 ,血管的舒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