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部分肾脏疾病介入治疗的价值.64例肾脏疾病患者中,肾动脉狭窄18例,肾肿瘤32例,肾出血14例.在行腹主动脉、肾动脉或肾段动脉DSA检查,并明确病变性质后,行球囊扩张或栓塞治疗,术后复查DSA评价手术效果.结果发现,64例介入治疗前后DSA成像良好,图像清晰,手术效果满意.提示DSA能实时地为介入治疗提供确切诊断图像和插管导向,术后能评价介入治疗效果,提高了手术成功率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肾血管成像(64-SCTRA)术前评价亲属活体供肾的临床价值。方法:拟行亲属活体供肾移植的供者84例,行64-SCTRA了解肾实质及肾脏血管情况,并将检查结果与术中所见相对照。结果:84例供者CT检查均获得满意图像。67例供者双侧肾动脉均为单支,17例供者一侧或双侧肾动脉伴有副肾动脉;14例供者发现肾动脉过早分支;肾动脉内斑块12例,其中11例管腔轻度狭窄,1例管腔中度狭窄;肾静脉双支5例。肾囊肿11例,肾结石4例,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例。除1例间质性肺炎、1例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供者被剔除,其余82例行开放手术切取供肾,均获得成功。肾静脉、肾盂及输尿管64-SCTRA的检查结果与术中所见完全一致。64-SCTRA对肾动脉过早分支的检出率为100%。3例术中发现细小副肾动脉而64-SCTRA未报告。结论:64-SCTRA可对肾脏及肾血管进行充分评估,可作为供肾切取术前的常规检查项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在肾脏、肾上腺、肾动脉联合扫描对继发性高血压病因筛查的应有价值.方法 181例怀疑继发性高血压患者行64排螺旋CT肾脏、肾上腺、肾动脉联合扫描,肾动脉CTA采用多平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曲面重建及容积再现等三维后处理技术显示.所有图像由两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生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181例患者均得到满意图像,达到诊断要求.其中肾动脉CTA能清楚显示肾动脉主干及其2~4级分支.发现肾脏、肾上腺、肾动脉相关疾病引起的继发性高血压76例,其中肾脏疾病17例,肾上腺疾病28例,肾动脉疾病31例.结论 64排螺旋CT肾脏、肾上腺、肾动脉联合扫描,是继发性高血压病因筛查的有效的检查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所见各种原因所致肾出血介入治疗的方法 ,以利于提高经验。方法对36例肾脏出血患者利用DSA技术行肾动脉选择性及超选择栓塞术。结果全组36例经肾动脉栓塞后,造影显示无造影剂外渗,术后复查肾功能大致与术前相似。结论选择性动脉造影和栓塞治疗对各种原因所致肾出血,有操作简单,诊断、止血迅速,疗效较肯定、并发症轻、少的优点,保肾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5.
于洋  刘灵军  崔天蕾  李肖  付平 《重庆医学》2018,(22):2940-2942,2947
目的 探讨急诊介入治疗在医源性肾血管损伤性出血中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15年6月经DSA诊断及介入治疗的肾医源性损伤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疗效,其中经皮肾镜取石术后7例,肾活检术后5例,部分肾脏切除术后1例.结果 13例患者中有12例经选择性肾动脉造影明确诊断,其中11例患者行超选择肾动脉分支栓塞术,2例患者行肾动脉覆膜支架植入术,平均随访27.9个月,无肾出血复发.结论 超选择性血管内栓塞治疗可作为保守治疗无效的医源性肾血管损伤性出血的首选治疗手段,对无法行超选择肾动脉分支栓塞治疗的患者,肾动脉覆膜支架植入术是一种有效的急诊替代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肾血管成像(CTRA)对肾移植活体供肾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30例活体供肾者的64层螺旋CT肾血管成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肾移植取.肾手术及DSA相对照.结果 30例CTRA均清晰显示肾动脉1~4级分支,副肾动脉者13例,发生率43%,肾门前动脉分支者6例,发生率20%,肾静脉多支者3例,发生率10%,多重肾动脉并多发狭窄1例,CTRA对肾血管评估结果与取肾术中所见及DSA结果一致,敏感性及准确性为100%.结论 64层螺旋CT肾血管成像是肾移植术前评价活体供肾血管的无创、安全、经济、有效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钱萍艳  陈寅  吴曼琍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7):3679-368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肾动脉成像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收集49例腹部经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病例,对肾动脉进行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RP)、曲面重建(CPR)、容积再现(VR)获得完整的肾动脉影像。结果:正常肾动脉27例,肾动脉狭窄12例,显示副肾动脉8例,2例肾动脉钙化。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及后处理技术(MIP、MPR、CPR、VR)能清晰显示肾动脉形态及其病变,可应用于内科病因诊断、外科肾脏手术、介入治疗及供肾者术前血管评价和术后复查。  相似文献   

8.
罗江平  邓元明  向红  胡伟  龙娟 《西部医学》2014,26(11):1496-1498
目的 评价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经皮肾镜取石术后迟发性肾出血的价值.方法 收集2007年2月~2013年2月上尿路结石患者行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术后出现迟发性出血且保守治疗无效患者27例,1例DSA检查无阳性征象,其余26例病例均行超选择性肾段及肾段下动脉栓塞治疗.结果 DSA检查出血原因有单纯性造影剂溢出5例,假性动脉瘤形成16例,动静脉瘘形成2例,假性动脉瘤合并动静脉瘘3例,1例无异常阳性DSA征像.26例病例均一次性栓塞治疗,出血得到有效控制.术后随访3个月~5年,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经皮肾镜取石术后迟发性肾出血安全、疗效确切,能最大限度保护肾脏功能,可作为临床治疗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肾动脉栓塞对肾肿瘤、肾脓肿和肾出血性疾病的治疗意义。方法采用seldinger法经皮穿刺行股动脉插管,术前辅助肾动脉栓塞治疗肾癌11例和肾脓肿1例,栓塞后2~7天行手术治疗。4例晚期肾癌行肾动脉内化疗加栓塞治疗,4例外伤性肾破裂和1例肾结石术后严重持续血尿,采用明胶海绵或(和)自体血凝块栓塞治疗。结果11例肾癌和1例肾脓肿栓塞后体积缩小,易于切除,术中出血少,无手术并发症。姑息性肾动脉内化疗加栓塞治疗病人疼痛、血尿明显改善,肿块明显缩小。4例晚期肾癌治疗后2例己存活3年以上。9例肾出血性疾病除1例改行开放手术外,余均经栓塞治愈。随访1个月~7年,2例有肾萎缩,其余均正常。结论肾动脉栓塞是治疗肾疾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并发症少,能最大限度保留肾脏。肾动脉内化疗加栓塞安全有效,可用于术前肾癌辅助治疗及晚期肾癌的姑息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应用64层螺旋CT研究肾细胞癌患者肾动脉栓塞前后灌注表现,以及健侧肾脏体积与血肌酐变化情况.方法 对21例肾细胞癌患者患侧肾动脉栓塞前6~10 d和栓塞后25~28 h分别进行64层螺旋CT肾脏灌注扫描,测定栓塞前后肿瘤实质和健侧肾脏皮质的灌注参数,包括血流量、血容量和渗透性.比较栓塞前后肿瘤实质和健侧肾脏皮质的灌注参数变化,以及健侧肾脏体积与患者血肌酐变化.结果 21例术后病理均为肾透明细胞癌.栓塞后较栓塞前患侧肾动脉肾细胞癌实质灌注参数显著下降,健侧肾皮质灌注参数显著升高,健侧肾脏体积显著增大(P<0.01),患者血肌酐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肾脏灌注参数及体积变化反映了患肾动脉栓塞对健肾代偿功能的影响.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肾脏病理生理功能的评价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肾动脉栓塞术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发展迅速,已广泛应用于肾肿瘤、肾动脉瘤、肾动静脉畸形及肾外伤出血等肾脏疾病的治疗,获得令人鼓舞的效果。我院自1986年至今对15例肾脏疾病病人作了肾动脉栓塞术,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共行15例肾动脉栓塞,男11例,女4例。年龄32~62岁、平均49岁。其中肾透明细胞癌9例、移  相似文献   

12.
顾钱峰  陈俊波 《现代实用医学》2009,21(7):747-748,F000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术(spiral CT angiography,SCTA)对亲属活体供肾摘除术前的肾脏血管进行综合评价的价值。方法对9例供体肾脏进行CT常规全腹部平扫及动脉期增强薄层容积扫描,然后将原始图像传到工作站进行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建(CPR)等技术后处理。结果9例中7例供体肾脏为1支肾动脉供血;1例为左肾门前动脉分支(分2支肾动脉),右侧单支;1例为双肾副肾动脉伴双下腔静脉畸形,右侧较粗伴分支,左侧较细。9例中1例左肾小结石;1例双肾多发小囊肿。结论SCTA相对DSA等有创伤性检查有较大优势,对显示活体供肾血管的解剖、病变和变异有明显优势,可提供足够的术前信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出血性肾疾病的诊断策略与介入栓塞止血的治疗价值。方法 15例肾出血患者均行肾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采用(微)弹簧圈、明胶海绵颗粒及PVA微粒栓塞出血点,比较分析手术前后观察指标的变化。结果 15例肾脏出血患者经(超)选择性肾动脉造影均获得了明确的诊断,均可见不同程度的对比剂外溢。2个病例采用明胶海绵颗粒、PVA颗粒栓塞,13个病例采用微弹簧圈一次栓塞成功。总有效率93.3%(14/15),肉眼血尿平均术后3天消失,1例栓塞后再发多处出血。术后动态复查血尿素氮、肌酐及血压均正常,平均随访18个月无肾出血复发。结论 DSA是检查肾出血原因的可靠方法,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肾出血为首选治疗办法。选择适当的栓塞材料,可以降低复发率及异位栓塞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我科从1990年10月起应用原位肾低温下肾动脉阻断肾实质切开取石治疗复杂性肾结石67例,具有操作简便、取石彻底、术毕肾脏立即恢复泌尿功能等优点,未见手术并发症,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67例男49例、女18例,年龄5~64岁,术前分别经IVP、KUB、B超、CT等影像学检查诊断为肾多发性结石或肾鹿角形结石,同时显示肾体积普遍增大,肾实质厚度为1.5~2.scm,手术取石l~44枚,最大scmX6cm、最小如砂粒。2手术方法2.亚取腰切口(12助或11肋间切口),游离肾脏或肾蒂,仔细分离出肾动脉,smin内静脉注射肌苦is后,立即用橡皮筋阻断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活体供肾移植手术中对临床医生的指导价值。方法:对6例拟自愿捐献一侧肾脏给其亲属进行活体肾脏移植的供体进行CT平扫及动脉期、静脉期及延迟期增强扫描,并对增强扫描各期进行多平面重建(MPR)、容积再现技术(VRT)、最大密度投影(MIP)及曲面重建(CPR)等三维后处理。结果:CT血管造影(CTangiography,CTA)显示6例供体中左右肾各见一条肾动脉者3例;左肾见两条肾动脉,右肾见一条肾动脉者1例;左肾见三条肾动脉,右肾见两条肾动脉者2例;所有供体左右肾均见一条肾静脉及一套肾盂输尿管。MPR重建显示左肾囊肿1例。CT尿路成像(CTU)显示双肾功能均未见异常。上述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结果经与外科手术对照,符合率100%。结论: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能基本替代其它影像学检查,成为活体供肾检查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选择性肾动脉明胶海绵栓塞治疗肾脏损伤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06年3月至2010年3月进行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的18例肾脏损伤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手术步骤:首先在DSA观察下进行肾动脉造影寻找出血的血管,接着用明胶海绵颗粒或辅以弹簧圈进行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观察止血效果及近远期副作用。所有患者随访4个月至3年,平均12.9个月。结果肾动脉造影结果显示,肾损伤所致出血的肾动脉分支包括:前支(3例),后支(7例),前支及后支(1例),肾段动脉(5例),段以下动脉(2例);合并包膜下或肾周血肿11例,动静脉瘘2例,假性动脉瘤5例。18例患者均成功地进行了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术后临床症状缓解,1~2h内血压稳定,4~48h肉眼血尿消失,6~12d尿常规隐血试验转阴,无肾出血复发;术后1周血尿素氮、肌酐及血压正常,B超或CT检查患侧肾脏呈部分栓塞表现。随访发现肾功能不全2例,B超检查见患侧肾脏缩小,未见再出血,无肾血管性高血压发生。不良反应主要为腰背酸胀疼痛、发热等栓塞后综合征表现,对症治疗3~14d缓解。无异位栓塞及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使用明胶海绵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是治疗肾脏损伤出血安全有效的方法,具有创伤小、疗效好、并发症少、能保护患侧肾功能的优点。  相似文献   

17.
随着肾脏外科疾病的发病率不断提高,肾脏手术逐渐增多,临床对肾动脉变异研究更加深入。肾动脉变异类型目前尚未统一,文中统计国内外近年来相关文献,根据发生侧分类、肾动脉支数分类及肾动脉起源及走形特点分类。充分了解肾动脉变异情况,对于肾脏手术,如肾切除、部分切除及供体取肾手术等多方面都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肾脏假性动脉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13例患者经肾动脉造影证实肾内单发或多发假性动脉瘤,其中12例患者接受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1例患者接受明胶海绵栓塞肾动脉二级分支术以及肾摘除术.结果 所有患者术中、术后均无明显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均治愈,随访无再发出血.结论 介入方法治疗肾脏假性动脉瘤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该治疗方法值得临床上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双源CT(DSCF)扫描在肾脏移植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肾脏移植术后行DSCT多期增强检查的患者影像资料,并对所得图像数据在西门子工作站中进行后处理。结果:所有病例均完成检查,满意显示移植术后肾动脉、输尿管及肾实质结构。8例显示移植肾动脉吻合口狭窄,5例显示皮髓分界模糊,2例显示移植肾边缘毛糙,肾周间隙模糊,1例显示移植肾输尿管一肾盂管壁增厚,上述病例中10例显示肾脏强化异常,7例显示肾脏功能异常;其余25例肾脏强化程度正常,肾血管无狭窄。结论:双源CT扫描及后处理技术在移植肾术后情况的评价及随访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肾动脉狭窄介入治疗病人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13例肾动脉狭窄介入治疗病人进行术前、术后护理、预防并发症的护理及出院指导.结果 13例病人介入治疗后头晕头痛等症状完全改善,患者不服用降压药或减量,血压能控制在正常范围延缓了肾衰竭的发生.病人术后无1例并发症,随访效果好.结论 做好术前、术后、预防并发症等护理对提高肾动脉狭窄病人介入治疗的手术成功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