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微创血肿穿刺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炎性因子表达和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纳入2014年8月~2017年8月本院收治的8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将行小骨窗血肿清除术的38例纳入对照组,行微创血肿穿刺术的44例纳入观察组,对比两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统计患者手术前后NIHSS评分、血清炎性因子水平(hs-CRP、IL-6、NTNF-α、NSE和S100B蛋白)、ADL分级情况,采用GOS量表评定患者预后。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失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血肿残留较对照组增多(P0.05),血肿清除率较对照组减少(P0.05);两组术后NIHSS评分和hs-CPR、IL-6、TNF-α、NSE和S100B蛋白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观察组治疗后ADL Ⅰ级、Ⅱ级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Ⅲ级、Ⅳ级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优良率和死亡率分别为63.64%、2.27%,与对照组的60.53%、5.26%相当(P0.05)。结论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给予微创血肿穿刺术和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均可获得满意疗效,但微创血肿穿刺术具有微创、康复快、改善神经功能和生活能力效果好、对血清炎性因子影响小,临床应用优势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神经内镜微创术联合置管吸引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自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100例脑出血患者,按照随机信封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神经内镜微创技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神经内镜微创术联合置管吸引术治疗,采用NIHSS评分对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0 d的神经功能进行评估,记录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对比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24 h血肿清除率情况,随访半年记录治疗总有效率。 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24 h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且再次出血及电解质紊乱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患者颅内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TNF-α、hs-CRP及IL-6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神经内镜微创术联合置管吸引术对脑出血治疗后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并改善患者预后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微创血肿清除术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出血炎症因子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138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微创血肿清除术和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注射剂静滴,2次/d。2组患者均治疗14 d为1疗程。对2组治疗后NIHSS评分、TNF-α、IL-6、CRP及临床总有效率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 2组治疗后NIHSS评分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33、6.93,P<0.05)。观察组改变更明显,明显优于对照组(t=3.89,P<0.05)。治疗后2组的TNF-αI、L-6和CRP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t=8.54、9.36、8.92,对照组t=6.33、7.32、6.70,P<0.05)。观察组改善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38、3.84、3.42,P<0.05)。2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9.0%和7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5,P<0.05)。结论微创血肿清除术联合依达拉奉能明显降低急性脑出血炎症反应,改善神经功能恢复,优于单独应用微创血肿清除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联合亚低温治疗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管活性物质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14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接受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联合亚低温治疗的观察组和仅接受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治疗情况、神经功能以及血管活性物质含量。结果观察组术后意识恢复时间、卧床时间、以及住院总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引流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MMS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SS评分、NIHSS评分以及ET、AVP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联合亚低温有助于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降低ET和AVP含量,维持脑血管正常的舒缩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分析亚低温疗法辅助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在脑出血患者治疗中对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06—2013-11我院收治的60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给予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对照组术后给予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症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亚低温(33~35℃)治疗。分别于术前、术后1d、术后2d、术后3d、术后1周采集患者静脉血测量TNF-α、CRP等炎性因子水平,所有患者术后随访半年,观察其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OS)。结果 2组患者术后各时间段监测的TNF-α、CRP水平均明显低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d、术后1周测得的TNF-α、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GOS预后分级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低温疗法辅助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在脑出血患者治疗中能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提高预后,临床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清、脑脊液、血肿液中TNF-α水平及在不同治疗方式下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67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分为微创术组和内科组)出血后24h及治疗后72h、7d、14d血清、脑脊液、血肿液中TNF-α含量,并评定以上各时段NIHSS评分。结果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清TNF-α水平明显升高,经钻颅微创颅内血肿碎吸术治疗72h血清TNF-α水平明显高于内科治疗组(P0.05),微创术组在术后30min及72h脑脊液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内科治疗组(P0.01),7d后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段血清TNF-α水平均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P0.01)。不同时段三种体液中TNF-α水平比较显示,72h三种体液中均达到高峰,随后逐渐降低,脑脊液及血肿液浓度均高于血清。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清TNF-α水平升高,并随病程进展动态变化,与症状严重程度相关,该因子有可能参与脑出血后神经功能损伤的一系列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梯度减压"联合甘露醇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血肿清除术患者中的实践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9年4月本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与观察组(47例)。对照组给予微创血肿清除术及甘露醇治疗,观察组给予梯度减压、微创血肿清除术及甘露醇治疗。对比术中及术后并发症(脑膨出、迟发性血肿、脑梗死等)发生情况,另对比术前、术后7 d及术后14 d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术后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脑膨出发生率及总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NIHSS评分在组间、时间、交互方面具有明显差异(P0.05),2组术后7 d及术后14 d的NIHSS评分均低于术前,2组术后14 d均低于术后7 d,观察组术后7 d、术后14 d的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有明显差异(P0.05);2组术后6个月GOS评分等级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Ⅴ+Ⅳ)级占比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血肿清除术患者中应用"梯度减压"联合甘露醇治疗,可明显减少脑膨出等并发症发生,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与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02—2014-03我院收治的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02例,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52例患者为观察组,采用小骨窗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50例患者为对照组,观察2组患者手术前后血肿量、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第1、3天血肿量高于对照组(P<0.05);第7天血肿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程度与并发症控制程度优于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72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行小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观察组行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治疗.评价2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NIHSS与ADL评分,同时观察2组术后1个月内的再出血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86.11%,对照组为83.34% (P>0.05).观察组平均NIHSS、ADL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内观察组再出血率8.33%,对照组为16.67%(P<0.05).结论 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优于传统小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07—2014-07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血肿量在30~100mL的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1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90例。2组均给予常规的内科支持治疗,包括吸氧、降血压、降颅压、止血、预防并发症及抗感染等治疗。存在梗阻性脑积水者均采用侧脑室穿刺引流,有气管切开指征者均予以气管切开。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照组给予开颅血肿清除术。结果观察组痊愈21例,显效29例,有效25例,无效15例,治疗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痊愈13例,显效21例,有效22例,无效34例,治疗有效率为62.22%。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NIHSS评分为(6.2±1.7)分,BI评分为(85.43±11.21)分;对照组NIHSS评分为(9.6±2.5)分,BI评分为(67.54±10.22)分。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辅助颅内血肿微创手术对基底节区中等量脑出血临床疗效和安全评估。方法选取我院从2012年1月~2016年7月收治的GCS评分8~10分的基底节区中等量脑出血患者63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进行阿替普酶辅助颅内血肿微创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内科保守治疗。通过GCS、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及mRS量表评价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出血量在治疗前无明显差异;出院时复查CT显示,实验组治疗后血肿几乎全部清楚或吸收,对照组血肿量无明显减少,两组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变化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实验组治疗后GC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出院3个月后实验组患者的ADL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mR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阿替普酶辅助颅内血肿微创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能更快清除颅内血肿,减轻血肿压迫造成的脑损伤,从而减少患者致残率和死亡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0例,随机均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采用传统开颅手术治疗,观察组40例采用软通道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对比分析2组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及出血量等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使用软通道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改善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脑神经功能缺损的机制及效果。 方法选取自2013年5月至2015年4月收治在衡水市第四人民医院神经外科的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16例(均为幕上出血<35 ml),入院后向患者家属提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和常规保守治疗两种治疗方案,详细说明两种治疗方法的利弊后,根据其选择意见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8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颅内血肿量及部位、偏瘫人数、格拉斯哥评分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照组行常规保守治疗,比较两组炎症因子、血肿及周围水肿量和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分别为(11.3±2.8)ng/L、(11.8±3.2)ng/L;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分别为(42.8±5.3)μg/L、(43.2±4.6)μg/L,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IL-6和TNF-α水平为(15.4±3.2)ng/L、(44.2±4.3)μg/L,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28.2±4.2)ng/L、(50.6±4.8)μg/L,数据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肿量和周围水肿量分别为(11.3±2.8)ml、(11.8±3.2)ml、(10.2±4.8)ml、(10.3±5.2)ml,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血肿量和周围水肿量为(8.8±4.8)ml、(6.2±3.6)ml,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18.6±5.3)ml、(18.8±7.2)ml,数据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为(12.8±4.2)分、(12.6±4.3)分,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NIHSS评分(4.6±2.2)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评分(6.8±1.8)分,数据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可快速清除或减轻颅内血肿占位,降低颅内压,并通过减轻脑组织炎性反应机制改善水肿,促进神经功能改善,提高对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瘦素(Lep)、雌二醇(E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指标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水平变化。方法检测4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静脉血清及血肿液IL-6、IL-1β、hs-CRP、Lep、E2、TNF-α的含量,并与38例健康体检者进行统计比较。结果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颅内血肿液和血清中IL-6、IL-1β、hs-CRP、Lep、E2、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颅内血肿液与血清中IL-6、IL-1β、hs-CRP、Lep、E2、TNF-α进行相关分析,各指标均呈现正相关(r0.05,P0.05);重中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中IL-6、IL-1β、hs-CRP、Lep、E2、TNF-α水平均高于轻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中IL-6、IL-1β、hs-CRP、Lep、E2、TNF-α指标能有效反映颅内血肿液各指标情况,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检测价值较高,且对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积极反应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时间及方式对手术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12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手术时间、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接受超早期微创血肿清除术,对照组接受延期开颅血肿清除术,比较2组手术情况、炎症应激指标以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意识恢复时间、术后引流量、住院总时间、ACTH、Cor、NE、CRP、TNF-α、CSS评分、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早期微创血肿清除术有助于减小手术创伤,促进术后恢复,缓解炎症应激反应,改善神经功能,是高血压脑出血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6.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所选病例分为微创组(100例)和对照组(103例),微创组采用微创术清除血肿,对照组行常规内科保守治疗。治疗后2周时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发症及病死率。结果治疗后2周微创组总有效率为8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9.5%(P0.05),同时微创组治疗后2周的并发症及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较内科保守治疗疗效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期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老年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0-02-2012-02收治的66例老年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3例,分别采取保守治疗和早期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比较2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8%( P<0.05);患者治疗后2周、4周神经功能缺损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而观察组改善更为显著,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早期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老年急性脑出血疗效显著,可迅速清除颅内血肿,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微创穿刺术治疗脑出血后颅内血肿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微创穿刺术治疗脑出血颅内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脑出血患者12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对照组实施内科保守治疗,观察组采用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观察比较2组疗效、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2周观察组总有效率81.3%,大于对照组的4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尿路感染、脑疝形成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再出血、肾衰竭、电解质紊乱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穿刺术对比传统内科保守治疗疗效较好,可有效降低患者病死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且操作简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析鼠神经生长因子(mNGF)治疗老年脑出血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白介素(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金属基质蛋白酶(MMP)-9和生活质量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5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老年脑出血患者58例,双盲法数字随机分组,对照组(29例)给予降血压、营养细胞、依达拉奉及尼莫地平等常规用药,观察组(29例)则常规用药基础联合m NGF治疗,比较两组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炎性因子,评价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治疗4w后hs-CRP、TNF-α、IL-8、MMP-9、NSE、NIHSS评分、血肿量及水肿面积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hs-CRP、TNF-α、IL-8、MMP-9、NSE、NIHSS评分、血肿量及水肿面积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4w后Barthel指数、SIS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Barthel指数、SIS评分提高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脑出血患者采取m NGF治疗效果良好,可减轻炎症反应,血肿吸收及缓解水肿,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及内科保守治疗中等量壳核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我院2003年~2009年收治的出血量30~50ml的壳核脑出血135名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微创组及内科保守组;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年龄、性别、出血量及NIHS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的前提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7d、14d、1个月的NIHSS评分及死亡率.结果 微创组治疗后第7天、第14天、1个月后的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微创组住院期间的死亡率也明显低于内科保守治疗组.结论 与内科保守治疗相比,微创颅内血肿清创术治疗中等量壳核脑出血能尽早尽快地改善其神经功能,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