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立体定向微创引流术治疗高血压小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6月解放军第251医院收治的46例高血压小脑出血患者,出血量10~20ml,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立体定向组和开颅手术组各23例。立体定向组在CT引导下行立体定向微创引流术,术后血肿腔内注入尿激酶溶解清除血肿;开颅手术组在全麻下行后颅窝开颅,显微镜下清除血肿,术后给予止血、脱水等治疗。结果立体定向组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开颅手术组的住院时间(P=0.01);立体定向组的术后并发症低于开颅手术组的术后并发症(P=0.03);立体定向组的血肿排空时间较开颅手术组的血肿排空时间长(P=0.04);治疗6个月后的ADL分级立体定向组与开颅手术组无差异(P=0.33)。结论应用立体定向微创引流术治疗高血压小脑出血可获得与后颅窝开颅术相当的清除效果,且定位准确、创伤小、并发症少、治疗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立体定向软通道与硬通道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03—2017-03在永城市中心医院住院治疗的11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2组均行微创血肿清除术,其中60例患者行立体定向软通道微创血肿清除术(软通道组),56例行立体定向硬通道微创血肿清除术(硬通道组),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血肿量及术后并发症;术后均随访6个月,统计生存率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经统计分析,术前2组患者血肿量、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对比无差异;术后2组患者血肿量均显著下降,ADL评分显著升高,软通道组各时间节点的血肿量、ADL评分均高于硬通道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软通道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仅为1.67%,硬通道组为10.71%;软通道组术后6个月随访时生存率86.67%,硬通道组生存率71.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立体定向软通道/硬通道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均能取得一定疗效,但软通道微创血肿清除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相对较少,预后情况较硬通道微创血肿清除术略有优势。  相似文献   

3.
立体定向术与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术与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分别对33例和29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术及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结果 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术与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患者术后偏瘫开始恢复时间分别为12±3.2天、18±4.5天,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肺部感染(P>0.05)、上消化道出血(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术预后(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优于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P<0.05).结论 与小骨窗开颅术相比,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术具有创伤小、偏瘫恢复快的优点,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亚急性高血压脑出血微侵袭治疗及其必要性.方法 对比分析亚急性高血压脑出血采用立体定向血肿引流术(定向组,n=40)与采用内科保守治疗(保守组,n=32)的近、远期疗效.结果 定向组和保守组近期优良率分别为75%、71.9%(P>0.05),远期优良率分别为95%、82.4%(P<0.05);动态CT观察血肿消失时间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治疗组术后血肿消失时间为2±0.7d,保守组为9±0.4d,两者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立体定向血肿引流可以缩短亚急性高血压脑出血吸收时间,改善其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骨窗手术、翼点入路经侧裂显微手术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及穿刺引流术对基底节脑出血患者长期神经功能及颅内感染的影响。方法将87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的顺序分为小骨窗显微血肿清除术组(A组)、穿刺引流术组(B组)及翼点入路经侧裂显微手术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手术(C组),分析三组患者长期神经功能、颅内感染情况。结果 B组GOS评分显著高于A组(t值5.14,6.33,P0.05)。B组、C组血肿清除率显著高于A组(t=7.90,P0.05)。B组、C组改良Rankin评分、Barthel评分显著高于A组(t=2.69、3.01、3.47、5.52,P0.05)。各组颅内感染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穿刺引流术、翼点入路经侧裂显微手术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基底节脑出血的长期神经功能改善方面优于小骨窗微创手术,但术后颅内感染率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6.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评价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对67例中、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微创治疗组)33例,B组(保守治疗组)34例,A组采用微创技术清除血肿,B组单纯行保守治疗,并分别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1)A组有效率(63.6%)及显效率(39.4%)均明显高于B组(35.3%,20.6%)(P<0.05),而A组病死率(27.3%)明显小于B组(55.5%)(P<0.01);(2)A组血肿消失速度[(15.1±3.4)d]明显快于B组[(35.3±5.2)d](P≤0.01);(3)治疗前、后15d A组神经功能缺损明显快于B组(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较单纯保守治疗效果好,且能明显提高有效率、降低病死率及缩短患者血肿消失时间,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引导微创血肿穿刺引流联合尿激酶治疗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例,均为幕上出血,血肿量25~60mL,47例采用立体定向引导微创血肿穿刺引流联合尿激酶治疗,40例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分别于术后3d、7d观察血肿残余量、术后再出血情况、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2组术后7d、14d、28d的临床疗效。结果立体定向引导微创血肿穿刺联合尿激酶组术后3d残余血肿量为(8.7±4.5)mL,7d为(2.5±1.3)mL,术后28d有效率为74.6%,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0.3%,与手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术后再出血发生率为4.3%,与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立体定向引导微创血肿穿刺联合尿激酶是治疗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立体定向穿刺引流基底节区血肿的手术方法及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2月立体定向不同靶点穿刺引流治疗基底节区血肿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靶点分别选择在血肿前段(A组)、血肿后段(B组)、血肿中心(C组)。结果 30例患者均达到预期穿刺靶点,术后穿刺通道出血2例,血肿扩大1例,术后序贯尿激酶引流冲洗治疗,血肿清除平均时间分别是血肿前段组(A组)3.5天、血肿后段组(B组)2.5天、血肿中心组(C组)3天。3组血肿清除时间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治疗基底节区血肿损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患者反应轻、血肿廓清时间短、住院时间短和费用低,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的方法。手术穿刺靶点只要在血肿范围内就可以达到引流和减压目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立体定向手术与传统开颅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立体定向组(A组)与传统手术组(B组),对比2组病死率与术后1aGOS评分。结果共198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A组84例,B组114例,术后30d内共死亡64例,其中立体定向组23例,传统手术组4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3),于年龄≤60岁或血肿体积≤60mL患者,立体定向组病死率明显低于传统手术组;术后1aGOS评分3分者A组33例,B组20例,A组明显高于B组(P=0.001)。结论立体定向手术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有效方式,尤其对于年龄≤60岁、血肿体积≤60mL的患者,立体定向手术较传统开颅手术可以降低病死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微创钻孔引流术与开窗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3-04—2016-07在我院行外科手术治疗的11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不同术式分为微创组(n=55)与开窗组(n=55)。微创组行微创钻孔引流术,开窗组行开窗血肿清除术。对比2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再出血发生率、预后情况及手术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C反应蛋白(CRP)、神经营养因子(NT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结果 2组再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开窗组,且术后1周NTF水平高于开窗组,NIHSS评分、CRP、NSE水平低于开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预后有效率92.73%,高于开窗组7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预后,且手术时间短,利于术后恢复,疗效显著优于开窗血肿清除术,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立体定向与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立体定向血肿排空加尿激酶溶凝块与开颅脑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5年5月~2008年2月间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60例分为立体定向血肿排空术加尿激酶溶凝块组和开颅血肿清除组,比较两种手术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术后1周立体定向血肿排空术加尿激酶溶凝块组GCS评分及肌力提高水平明显优于开颅血肿清除组(P<0.01),随访6月,治疗组功能恢复良好(ADLⅠ~Ⅲ)率及残死(ADLⅣ~Ⅴ)率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结论立体定向血肿排空术加尿激酶溶凝块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能在短期内明显提高疗效,但远期疗效二者无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微骨窗入路血肿清除术、神经内镜手术及保守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式将其分为A、B、C组,A组36例,为微骨窗入路血肿清除术组,B组30例,接受神经内镜手术治疗,C组24例,接受保守治疗,比较3组手术治疗效果,记录治疗期间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统计手术血肿清除率,住院时间、住院期间病死率等指标。结果 B组血肿清除有效率为86.7%,明显高于A组(χ2=9.900,P0.05);A组预后良好27例(75.0%),B组25例(83.3%),C组17例(70.8%),3组预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住院时间为(17.5±2.3)d,明显短于A组与C组(t=8.315、11.830,P0.05);B组住院期间病死率为3.3%,与A、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住院期间2例出现呼吸道感染,整体并发症发生率为6.7%,明显低于A组与C组(χ2=5.903、19.269,P0.05)。结论在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神经内镜手术方式,视野清晰,血肿清除有效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住院时间短,患者生存质量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和内科治疗的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探讨颅内微创血肿清除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高血压脑出血116例随机分为微创术组(n=60),内科治疗组(n=56)。以死亡率及3月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作为判断疗效的指标,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微创术组死亡率10%(6/60)及ADL1 ̄3者为83.33%(45/54);内科治疗组死亡率46.43%(26/56)及ADL1 ̄360.00%(18/30),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明显降低了患者死亡率,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方法简便、安全、有效;高血压脑出血的出血量、出血部位及手术时机影响微创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30)给予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n=30)在对照组相同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比较两组的死亡率和患者半年后日常生活能力(ADL)。结果治疗组死亡率为6.7%(2/30)明显低于对照组33.3%(10/30)(P0.01)。生存者半年后的ADLⅠ-Ⅲ级,治疗组67.9%(19/28)明显优于对照组45.0%(9/20)(P0.01)。结论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具有临床效果好、创伤小、死亡率低、术后恢复好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强化降压对高血压脑出血立体定向微创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 163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立体定位微创手术后随机分为早期强化降压组(120 mmHg≤收缩压≤140 mmHg)81例和指南降压组(收缩压≤180 mmHg)82例,比较2组治疗后的血肿体积、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等变化。结果早期强化降压组3 d、7 d血肿体积、7 d、14 d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指南降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强化降压组14 d血肿体积、3 d NIHS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强化降压对高血压脑出血立体定向微创术后治疗确有疗效,可更好控制血肿,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不增加并发症及病死率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和优越性.方法 27例采用常规开颅清除血肿和25例采用立体定向微创治疗,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疗效.结果 立体定向微创治疗清除血肿较常规开颅清除血肿死亡率低,术后康复效果好.结论 立体定向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有定位准确、创伤小、恢复快、残死率低等优点,疗效优于传统开颅清除血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T立体定向血肿微创穿刺引流、显微镜下经侧裂小骨窗手术、翼点入路皮层造瘘术三种手术方式的疗效及预后。方法以2011-02—2013-01我院收治的3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病情分别进行CT立体定向血肿微创穿刺引流(A组)、显微镜下经侧裂小骨窗手术(B组)、翼点入路皮层造瘘术(C组)。分别于术后7d、1个月、3个月、6个月记录3组患者的CT复查结果、血凝血脂情况、ADL分级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再出血和死亡情况。结果于术后7d进行CT复查,A组、B组、C组血肿排出量分别为88.3%、87.7%、90.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ADL分级、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从好到坏依次为A组、B组、C组,且3组组间差异明显,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血凝异常、再出血及病死率均高于A、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甘油三酯水平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符合各自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CT立体定向血肿微创穿刺引流效果最佳,其次是显微镜下经侧裂小骨窗手术,且均优于翼点入路皮层造瘘术。  相似文献   

18.
高血压脑出血大骨瓣开颅与微创钻孔对比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探讨血肿量40 ̄60ml、无脑疝表现的高血压脑出血病人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A组)43例,微创钻孔血肿碎吸引流术(B组)42例,对比研究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术后肢体肌力的恢复情况。结果A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死亡率均高于B组(P<0.05),术后肢体肌力恢复情况,A组比B组差(P<0.01)。结论血肿量40 ̄60ml、无脑疝表现的高血压脑出血病人微创钻孔血肿碎吸引流术在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及术后肢体肌力的恢复上优于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立体定向微创术与常规开颅手术对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在我院神经外科诊断治疗的77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开颅组和立体定向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并发症。结果立体定向组患者手术时间(48.53±10.96)min,较常规开颅组(73.86±20.83)min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26.75±9.36)ml较常规开颅组(147.39±30.42)ml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术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并发症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立体定向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创伤小、疗效好、安全性高,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双针微创与单针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室型丘脑出血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收治的87例高血压脑室型丘脑出血患者展开研究,随机分为A组(n=44)与B组(n=43)。A组采取双针微创穿刺,B组采取单针微创穿刺,比较2组治疗前后颅内血肿量、治疗有效率与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2组治疗前颅内血肿量的比较无明显差异;治疗1d、3d、5d、7d后A组颅内血肿量均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1例死亡于肺部感染,B组2例均由于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而死亡,2组病死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A组治疗有效率(75.0%)显著高于B组(5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6.9%,明显低于B组的2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针微创锥颅穿刺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室型脑出血可更快清除血肿以降低颅内压,效果优于单针组,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具有较大临床推广与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