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 毫秒
1.
张成秀治疗继发性闭经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成秀老师擅长治疗妇科、儿科疾病,尤其对于继发性闭经有独到的见解。继发性闭经的发生与肝、脾、肾3脏关系最为密切,在临证时重视辨证,主张首辨虚实,认为虚者为肾虚血枯之经闭,实者为气滞血瘀之经闭,治疗时以虚者补之,实者通之为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2.
董顺明 《天津中医药》2006,23(6):494-494
闭经是妇科临床的一种常见病,其治疗早在《内经》就有“四乌贼骨一藘茹丸”,治疗血枯经闭的记载。明代张景岳用“补而通之”之法治疗血枯经闭,是治疗虚证经闭之重要法则,至今仍为临床所沿用。笔者治愈血枯经闭多例,主要为室女血枯经闭,以高中女学生为主。由于现代生活节奏加快,  相似文献   

3.
韩萍 《吉林中医药》2010,30(2):157-157
闭经在临床上可分为原发性闭经和继发性闭经两种。导致闭经的病因虽然复杂,但观之临床,不外乎血滞、血枯两端。《景岳全书》云:“经闭有血隔、血枯之不同,隔者病发于暂,通之而愈,枯者其来也渐,补养乃充。”说明治疗闭经的方法,血滞宜通,血枯宜补。但本病的病机特点是:实中多可夹虚,虚中常可兼实。故临证时一定要详审病机,辨清其虚实的兼夹情况,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以达到邪去正复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闭经的辨证论治经验举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闭经是妇科疾病中治疗难度较大之疾,因其病因复杂,往往治疗方法、治疗效果相差甚远。下面就笔者多年来治疗闭经的临床心得作一概述,以供同道参考。1治疗原则对闭经的辨证应以全身症状为依据,结合病史及舌脉,分清虚实,遵守虚者补而通之,实者泻而通之,虚实夹杂者当补中有通,泻中有养。切不可不分虚实概以活血理气通之,特别是虚者因血海空虚,源断无血可下,若一概泻而通之必会伤及脏腑、气血、经络,适得其反。治疗闭经的基本原则有三:其一,通经之要在于开源。经闭者,脉不通也,必通为治。然通经之法,绝非破气、破血之属所能囊括,气血虚者,养正为…  相似文献   

5.
临床运用董建华教授治胃脘痛经验的体会温治江董老认为胃的生理功能在于“降”,“胃主通降,脾主升运”。胃的病理特点在于“滞”,无论六因或七情所致胃病,最终导致脾胃升降失常,久则由实转虚,治胃病,关键在于通。分为实证虚证实证分在气、在血,虚证分阴虚、阳虚。...  相似文献   

6.
武氏主要从“二阳之病论经闭”、“痰饮所隔论经闭”、“积冷结气论经闭”、“思虑伤心论经闭”、“劳伤论经闭”等几个方面对经闭进行辨证论治,认为闭经总病因不外乎血滞与血枯,临证施治或泻心养脾,或导痰降火通经,或温通调经,或养阴血调经,或补脾生血调经,随证用之.现将《济阴纲目》论经闭门做以下浅要分析.  相似文献   

7.
靳艳文  刘文娥 《河南中医》2020,40(5):718-721
《医学心悟》认为,月经不调应从寒热气血论治,采用益母胜金丹或四物汤等加减治疗;《医宗金鉴》则将月经不调归咎于三因:外因-六淫之邪、内因-七情所伤和不内外因-饮食脾胃损伤,提出以月经血色、质地、气秽清浊、愆期时间等来辨病之寒热、虚实、气血,采用四物汤类方加减治疗。《医学心悟》认为,崩漏发病主要责之于虚、瘀、热,将崩漏分为热迫血行、瘀血积聚、肝经火旺、脾虚失统、思虑伤脾、气血两亏等6个证型,分别采用加味四物汤、独圣丸、加味逍遥散、四君子汤加当归、芍药、归脾汤、十全大补汤等治疗;《医宗金鉴》认为,冲任二脉受损是崩漏发病的关键病因,治疗时审查其病因,对症治疗,根据虚者补之,热者清之,瘀者消之的治疗原则,以四物汤为基础方加减治疗。《医学心悟》提出,闭经的治疗应该因人而异,并将女性分为室女和妇人两类,妇人闭经较易治疗,而室女闭经治疗较难,并认为闭经并非因瘀阻胞络所致,或因血海干枯,抑或因经脉逆转,辨证采用五味异功散、八珍汤、益母胜金散、加味逍遥丸等治疗。《医宗金鉴》也提出"师尼室寡异乎治,不与寻常妇女同"之说,将闭经分为血滞经闭、血枯经闭及血亏经闭3类,血滞经闭属寒者用吴茱萸汤、琥珀散等加减治疗,胞脉闭者则用三和汤提壶揭盖,血枯经闭者用十全大补汤、六味地黄丸等治疗;"师、尼、室、寡常阴阳不和",应和肝理脾、开郁清心,辨证采用逍遥散、大黄■虫丸、泽兰叶汤兼柏子仁丸等治疗。  相似文献   

8.
浅谈虚证便秘的辨证治疗及致秘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功能性便秘病因复杂,中医古籍有“阳结”、“阴结”之分,阳结为热证、实证;阴结为寒证、虚证;可因多种疾病引起。而虚证便秘则多属“阴结”,究其病机多责之气血阴阳亏虚,肠道传导无力或肠燥失润而秘。笔者治疗虚证便秘,首分气、血、阴、阳,遵循“虚不胜攻,借补为通”的原则,精选廉验古方,每  相似文献   

9.
通过整理分析我国明代著名医家龚廷贤《万病回春》经闭篇治疗闭经的方剂、药物、医案,归纳出其治疗闭经特点:辨证以虚实为纲,首辨虚实,攻补有别;治疗以气血为本,重在治血,兼顾调气;脏腑重视脾、肝、肾三脏;使用药物气味以辛、甘、温为主。龚廷贤治疗经闭的方药和经验可为现代临床中医诊治闭经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明辨虚实,治分急缓:一般而言。儿童以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多属实证。而缓解期多属虚证,故其治疗无非虚实两端。正如古人所云:“实喘者有邪,邪气实也;虚喘者无邪,元气虚也”;“在肺为实。在肾为虚”。姜先生认为:哮喘证有寒热虚实不同,治之先后方法各异,虚实中夹寒热,寒热中有虚实,治喘需分寒热虚实,辨证论治,治病求本,抓住主要矛盾,才能挫其势。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故急性发作期以祛邪治标,缓解期则以补虚治本以防止复发。  相似文献   

11.
对闭经的认识和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褚玉霞  李晖 《河南中医》2001,21(4):9-10
闭经诊断复杂 ,治之棘手。就其概念而言 ,女子年逾 18周岁月经尚未初潮的原发闭经 ,多为先天禀赋不足 ,或因患他病使然 ,当为虚证。继发性闭经为月经停闭 6月以上者 ,实证症状经治疗易于消失 ,且随病程迁延 ,可由实转虚 ,因此闭经证候纯实证少见 ,多为虚证及虚实夹杂证。对于虚实的认识 ,有局部冲任气血之虚实与全身气血虚实之异 ,有时 ,全身无明显虚证证候 ,而表现为局部冲任经血不足。临床所见 ,除躯体脂满之痰湿闭经外 ,皆为虚证。经云 :“女子七岁 ,肾气盛 ,……二七而天癸至 ,任脉通 ,太冲脉盛 ,月事以时下”。肾司生殖 ,月经停闭是生…  相似文献   

12.
刘芳 《广西中医药》1990,13(1):14-15
<正> 南通市中医院妇科主任医师姚寓晨治疗闭经着眼于脏腑气血,病证结合,收效显著。现将姚师治疗闭经的经验介绍如下: 一、双补牌肾资养益张景岳云:“人之始生,本乎精血之源;人之既生,由乎水谷之养。非精血无以立形体之基,非水谷无以成形体之壮”。妇女以血为本,脾肾健盛,生化有期,则血海蓄溢得常,经水应时。若脾肾虚损,生化失度,气惫血衰精乏,无以转化,则血海空虚,经水后期,甚至经闭。姚师认为,临床闭经成因虽异,而以气血精液亏虚最为多见。治  相似文献   

13.
《伤寒杂病论》对于郁病证治等各方面统筹兼顾,治病必本于阴阳,但明虚实,便别阴阳,郁病实证多痰瘀为患,具体有三阳合病,气郁化火、湿痰阻滞、凝痰结气、湿热蕴毒、血败浊生,其治则泻其有余;虚证多五脏气血亏虚,具体有肝肾气逆、心肾气虚、心脾气虚、血亏脏燥、肝阴不足、胃热扰心、心肺阴虚,其治补其不足;虚实夹杂使得疾病较为复杂,太阳水气内陷,少阳枢机不利、血弱气尽、邪犯少阳、心气亏虚、痰浊蒙窍、营卫虚弱、热客肌肤、心阳衰微、阴寒上乘;虚则补之,实则泻之,郁者通之。《伤寒杂病论》原意深奥,须细查精详,才能机圆法活,娴熟于临床。  相似文献   

14.
癃闭的发生,多由湿热蕴结、三焦气化不利,肺脾肾的通调、转输、蒸化失职及肝郁气滞所致。临床治疗则因证候的虚实而各异。实证则宜清湿热、散瘀结、利气机而通水道;虚证则宜补脾肾,而助气化,尚可根据“上窍开则下窍自通”的理论,升提肺气以通小便。然临床上部分病例,以之治疗而  相似文献   

15.
闭经是妇科常见疾病之一,一般将其分为血滞、血枯两大类型。血滞属实证,由邪气阻塞,经脉不通所致;血枯属虚证,多由阴血亏少或枯竭,无血可下而致成。然验之于临床,若只按气血虚实辨证施治,往往还难以取得满意的疗效。我们总结成败经验与教训,认为大凡闭经患者,迟早都要出现肾阴虚、肾阳虚、或阴阳俱虚的症候。其中有肾阳虚之见证者,约占一半以上,对肾阳虚而致的闭经症,惟独温阳补肾才是根本治法。本文准备从脉因证治等方面对肾阳虚的闭经作一讨论,至于其它原因所致的闭经,限于篇幅,则不属本文讨论范畴。病例选择:自1976年10月起,至1978年10月止,在我院妇科中医门诊就诊的闭  相似文献   

16.
闭经是指女子年逾18岁,月经尚未来潮,或曾来而又中断,达3个月以上者。 历代医家和先贤,对经闭一证论述及治疗方法颇为丰富;如《素问·阴阳别论篇》云:“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血枯传为风消。”张景岳在《妇科杂病脉证并治篇》中提出了“因虚、积冷、结气、为诸经水断绝”的理论。又如《万氏妇人科》曰:“经闭不行有三:忧愁思虑,恼怒怨恨,气郁血滞而不行。”综上所述,闭经病的病因为虚实二证;虚者为气血虚,肝肾不足,脾胃虚弱。实者为气滞血淤,痰湿内阻。1气血虚弱 气为血帅,气虚血少。饮食失节,过劳体…  相似文献   

17.
戴师治汗证,重视辨证,认为汗证的治疗当以虚者补之,脱者固之,实者泄之,热者清之为原则。虚证当根据证候的不同而治以益气、温阳、滋阴、养血、调和营卫;实证当清泄里热,清热利湿,化湿和营;虚实夹杂者,则根据虚实主次施治,方可取效。  相似文献   

18.
笔者以叶天士络病理论为指导,通过研究《临证指南医案》中胁痛案,探讨胁痛络病的病因病机和辨证论治,总结归纳叶天士辨治胁痛的选方用药规律。叶天士认为胁痛络病的辨证可分虚实,络实证分为肝络气滞、痰湿阻络、寒凝阻络和血络瘀痹证;络虚证分为营络虚寒和肝肾亏虚证。治疗上,叶天士提出“络以辛为泄”的观点,首创辛味通络法。胁痛络实证宜攻之,以通络为法;胁痛络虚证,以“大凡络虚,通补最宜”为法,治以补虚通络,常用益气补血和甘缓柔润之品来荣养脉络。叶天士认为胁痛初起病在气分,肝失疏泄,气机失于调达,肝气郁滞则发胁痛;胁痛日久入血络,肝经气血郁滞,气滞血瘀,瘀血阻滞经脉,同时精血亏虚,络脉失于温润荣养而痛;且久病可入肝络,血瘀气滞,肝络气机运行不畅,肝失疏泄,亦致胁痛。叶天士善以柔肝来通络,盖肝为刚脏,多用甘缓养血柔润之品以益肝体,既能养血柔肝,又能辛润通络,使其用条达和畅。  相似文献   

19.
<正> 经闭,是以证状而作病名。《内经》名“不月”,“月事不以时下”;《金匮要略》作“经水闭不利”;现在通称“经闭”。西医则称之为闭经。引起经闭的原因很多,总的不外虚实两大类。虚的多为气血不足,肝肾(或脾肾)两亏;实的多为气滞血淤,寒湿凝滞。这四种病型是比较常见的。另有属虚一类的血枯,属实一类的痰阻和热结,虽不常见,但亦占有一定比例。这里要讲的,并不是上述几个证型,而是在历年诊疗中,通过多次观察和总结,得出“经闭不闭”的特异现象及一些治疗方法,现简介为下。一、临床表现:近30年来,笔者常遇到  相似文献   

20.
闭经的本质是肾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苏清学 《河南中医》2001,21(4):11-12
闭经的病因有先天禀赋不足 ,后天失养 ,情志郁结 ,劳倦内伤 ,外感六淫等 ,但病机不外虚实两端 :即“血枯”与“血隔”。血枯指精亏血少 ,血海空虚 ,无余血可下 ;血隔指邪气阻隔 ,脉道不通 ,血有所逆 ,经血不得下行。古云 :“经水出诸肾”。肾虚冲任不足 ,血海空虚 ,无余可下是闭经的主要病机。肾有阴阳二气 ,为水火之宅。若肾气虚 ,精血衰少 ,冲任气血不足 ,血海空虚 ,无余可下 ,而致经闭 ;若肾阴虚 ,则精血匮乏 ,冲任血少或阴虚血弱 ,阳往乘之 ,水少不能灭盛火 ,火迫水涸 ,耗伤津液 ,冲任亏败 ,源断其流 ,而致经闭 ;若肾阳虚 ,命门火衰 ,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