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研究骨桥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表达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胃癌组织中骨桥蛋白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的表达 ,并进行随访。结果  66例胃癌组织中骨桥蛋白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 72 .7% ( 4 8/66)、75 .7% ( 5 0 /66) ,骨桥蛋白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程度及有无远处转移有关 ,iNOS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程度有关。结论 骨桥蛋白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均增强 ,能够作为反映肿瘤的生物学特性 ,评估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骨桥蛋白和iNOS表达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骨桥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表达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胃癌组织中骨桥蛋白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的表达,并进行随访。结果 66例胃癌组织中骨桥蛋白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72.7%(48/66)、75.7%(50/66),骨桥蛋白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程度及有无远处转移有关,iNOS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程度有关。结论 骨桥蛋白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均增强,能够作为反映肿瘤的生物学特性,评估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骨桥蛋白和iNOS表达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3.
骨桥蛋白与MMP-9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研究骨桥蛋白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胃癌组织中骨桥蛋白和MMP-9的表达。结果:60例胃癌组织中骨桥蛋白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73.3%(44/60)、66.7%(40/60),骨桥蛋白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程度及有无远处转移有关。骨桥蛋白和MMP-9的表达均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无关。结论:骨桥蛋白和MMP-9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均较正常胃组织增强,能够作为反映肿瘤的生物学特性,评估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二者表达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中环氧合酶-2(COX-2)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综合分析自2005年1月至今公开发表的有关COX-2与胃癌发生、淋巴结转移关系的文献资料,按照文献入选标准,有13项随机对照实验纳入本次研究,应用RevMan5.0.17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COX-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组织,OR=24.70,95%CI:15.93~38.31,在肿瘤转移组中COX-2的表达明显高于非转移组,OR=4.94,95%CI:3.50~6.77。结论COX-2高表达与胃癌的发生有统计学关联,并与淋巴结转移相关。  相似文献   

5.
骨桥蛋白mRNA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Sun XJ  Zuo WS  Ma H  Hou WH  Cai SP  Jiang XH 《中华肿瘤杂志》2005,27(5):292-295
目的 研究胃癌中骨桥蛋白(OPN)mRNA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阐明骨桥蛋白在胃癌侵袭和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OPN mR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和相对含量,分析OPN mRNA的相对含量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66例胃癌组织中,50例标本可扩增出330bp的条带,OPN mRNA的阳性表达率为75.8%(50/66)。2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OPN mRNA的表达全部为阴性。OPN mRNA的表达与肿瘤侵袭深度、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程度及有无远处转移有关,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无关。66例患者随访10~27个月(平均16个月)。OPN mRNA表达阳性组50例中复发15例,表达阴性组16例中仅复发1例(P=0.05);OPN mRNA表达阳性组中死亡10例,表达阴性组无一例死亡(P=0.05)。结论 胃癌中,骨桥蛋白mRNA的表达增高。OPN mRNA的高表达反映了胃癌病情的进展,并且与患者的预后有关。骨桥蛋白在胃癌的远处转移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骨桥蛋白和基质金属蛋白酶 9(MMP 9)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胃癌组织中骨桥蛋白和MMP 9的表达。结果 :60例胃癌组织中骨桥蛋白和基质金属蛋白酶 9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 73 3% ( 4 4/ 60 )、66 7% ( 4 0 / 60 ) ,骨桥蛋白和基质金属蛋白酶 9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程度及有无远处转移有关。骨桥蛋白和MMP 9的表达均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无关。结论 :骨桥蛋白和MMP 9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均较正常胃组织增强 ,能够作为反映肿瘤的生物学特性 ,评估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二者表达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7.
胃癌癌变相关基因表达的cDNA微阵列研究;甲基莲心碱逆转人胃癌细胞株的多药耐药性;Galeclin-3蛋白表达与胃癌腹膜转移关系的研究;骨桥蛋白mRNA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胃泌素在胃癌细胞株的表达及抗胃泌素McAb对胃癌细胞株生长的影响;Maruyama软件术前预测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前赡性研究;胃癌组织中NK细胞和树突状细胞浸润的数量及意义;关于胃癌TNM分期系统中最少淋巴结检出数目的研究。[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细胞周期素β1(cyclinD1)及整合素p1(integrinp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胃癌组织中整合素β1、细胞周期素D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整合素β1的表达与胃癌的浸润深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浸润程度越深阳性表达率越高;有淋巴结转移组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其在胃癌中的表达与浸润程度、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相关;与病理学分级、患者年龄、性别无关。细胞周期素D1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分期、浸润深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细胞周期素D1和整合素β1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呈正相关。结论:整合素β1的表达与胃癌的侵袭、转移有关,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胃癌病人的预后。细胞周期素D1蛋白表达与胃癌病理组织学分级相关,其过表达可能与胃癌的发生有关。检测细胞周期素Dl和整合素Bl的表达可以为判断胃癌有无淋巴结转移起一定的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D(VEGF-C、VEGF-D)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是100例胃癌手术病例,分淋巴结转移阳性组(n=50)和淋巴结转移阴性组(n=50),另设正常胃黏膜对照组(n=10)。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TM两步法,检测正常胃黏膜和两组胃癌标本VEGF-C、VEGF-D表达。结果:在胃癌组织中,VEGF-C、VEGF-D呈阳性高表达,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1%、60%,与正常粘膜比较,胃癌中VEGF-C、VEGF-D阳性表达率更高(P<0.05)。在伴淋巴结转移的胃癌中,VEGF-C阳性表达率较无淋巴结转移者更高(P<0.005),VEGF-D阳性表达率在伴淋巴结转移的胃癌中与无淋巴结转移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在纳入的众多自变量多元分析中VEGF-C表达与胃癌区域淋巴结转移有强相关性(OR=14.292,标准回归系数=0.7937,P<0.0001),VEGF-D表达与胃癌区域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结论:VEGF-C的高表达与胃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徐玉芳  宋国忠 《肿瘤防治研究》2000,27(6):447-448,451
目的:研究P-选择素、nm23基因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57例胃癌及15例正常胃组织的P-选择素及nm23表达情况进行观察。结果:①P-选择素、nm23基因的表达与胃癌组织学分级无关。②P-选择素表达在淋巴结转移组明显增强,在Ⅲ、Ⅳ期胃癌显著高于Ⅰ、Ⅱ期。③nm23基因表达与TNM分期无关,在淋巴结转移组中阳性率显著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④P-选择素和nm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中CD44v6、COX-2、MMP-2的表达及其与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胃癌组织中CD44v6、COX-2、MMP-2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表达与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60例胃癌组织中,CD44v6、COX-2和MMP-2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1.7%(37/60),55.0%(33/60)和73.3%(44/60)。胃癌组织中CD44v6、COX-2、MMP-2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结论:胃癌组织中CD44v6、COX-2、MMP-2的表达与胃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提示CD44v6、COX-2、MMP-2可作为判断胃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VEGF-C)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ABC法检测52例胃癌组织中VEGF-C的表达及定位。结果:52例中29例VEGF-C染色阳性,阳性率55.8%,阳性物质主要位于细胞质内,VEGFC在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中表达(63.4%)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27.3%),X^2=4.59,P〈0.05;低分化胃癌中的表达(72.4%)明显高于高、中分化胃癌(37.8%),X^2=7.44,P〈0.01。结论:VEGF-C的表达与胃癌肿瘤细胞的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P 选择素、nm2 3基因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对 57例胃癌及 15例正常胃组织的P 选择素及nm2 3表达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①P 选择素、nm2 3基因的表达与胃癌组织学分级无关。②P 选择素表达在淋巴结转移组明显增强 ,在Ⅲ、Ⅳ期胃癌显著高于Ⅰ、Ⅱ期。③nm2 3基因表达与TNM分期无关 ,在淋巴结转移组中阳性率显著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④P 选择素和nm2 3基因在胃癌中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结论 P 选择素高表达与nm2 3基因低表达提示胃癌浸润转移的高风险性。  相似文献   

14.
胃癌组织中c-Met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c-Met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盐城市第一、三人民医院外科接诊、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胃癌石蜡标本69例,另取同期胃黏膜不典型增生组织标本20例以及正常胃黏膜标本20例作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胃癌组织中c-Met蛋白的表达,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15例手术切除的胃癌和癌旁组织中c-Met mRNA的表达。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评估c-Met蛋白与胃癌标志物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表达的关系。结果:c-Met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5.2%, 明显高于胃黏膜不典型增生组织(30%)及正常胃黏膜组织(20%,均P<0.01);c-Met蛋白表达与胃癌的淋巴结转移、临床TNM分期相关(P<0.01)。胃癌组织中c-Met mRNA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0.20±0.12) vs (0.03±0.02),P<001\]。OPN、MMP-9蛋白的表达与胃癌的浸润、临床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且c-Met蛋白的表达与OPN、MMP-9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c-Met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与OPN、MMP-9可能存在一定的协同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PN)和MMP-9在胃癌组织的表达及与胃癌转移复发中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80例胃癌组织中OPN和MMP-9的表达情况.结果: OPN及MMP-9的在80例胃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25%(57/80)和48.75%(39/80) .OPN的表达与浆膜浸润、术后复发、肝转移、淋巴结转移有关,与临床分期、肿瘤大小及组织学类型无关.MMP-9的表达与临床分期、浆膜浸润、术后复发、肝转移及淋巴结转移有关,与肿瘤大小及组织学类型无关.OPN与MMP-9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γ =0.288,P=0.010).结论: OPN与MMP-9的表达与胃癌侵袭转移的发生有密切关系,两者均阳性表达时对预测胃癌转移及预后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nm23和CD44V6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nm23和CD44V6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84例胃癌组织进行表达检测,结合病理这指标进行分析。结果:nm23和CD44V6在84例胃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48.8%、52.4%。nm23与胃癌的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在淋巴结转移阳性组的阳性表达率为32.7%,显著低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组的阳性表达率79.3%(P<0.05)。CD44V6与胃部的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在进展期胃癌和淋巴结转移阳性组的表达率分别为58.9%和70.9%,显著高于早期胃癌和淋巴结转移阴性组的阳性表达率9.1%和17.2%(P值分别为<0.05,<0.01)。结论:nm23和CD44V6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均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nm23的缺失表达对胃癌的淋巴结转移起重要作用,CD44V6的高表达对胃癌的浸润、转移起重要作用。对分析胃癌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估计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类肝素酶、VEGF—D表达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参数及血管、淋巴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48例胃癌及癌旁组织中类肝素酶mRNA和VEGF—D的表达。结果:类肝素酶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在高中分化、Ⅰ~Ⅱ期的胃癌组织中类肝素酶的表达明显比低分化、Ⅲ~Ⅳ期减低(P〈0.01)。有淋巴结转移组类肝素酶表达明显比无淋巴结转移组增高(P〈0.01)。VEGF-D在胃癌组织中表达亦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且亦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在类肝素酶阳性表达组VEGF—D表达显著高于类肝素酶阴性表达组(P〈0.05)。结论:类肝素酶促进了胃癌的生长、浸润及转移和血管、淋巴管生成,可作为胃癌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活检标本中10项癌转移相关基因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探讨它们在预测胃癌淋巴结转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4例胃镜活检胃癌粘膜CD44V6、E-cadherin、VEGF、EGFR、p53、nm23-H1、Fas、FasL、Cath-B、Cath-D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VEGF和EGFR与胃癌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Fas与胃癌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VEGF( )EGFR( )、VEGF( )E-cadherin(-)、VEGF( )Fas(-)及EGFR( )Fas(-)等4对两两组合显示与胃癌淋巴结转移有关。3个因素预测胃癌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偏低,4对两两组合可提高预测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特异性,但敏感性明显降低。结论:检测活检标本癌转移相关基因的表达在预测胃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实际应用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19.
 应用ABC免疫组化染色法,研究P53突变蛋白表达与胃癌周围淋巴结及远处器官转移的关系。结果表明:P53在胃癌中表达率为54.8%(34/62)。P53表达在未发生转移的胃癌中为50%(7/14),在已发生癌周淋巴结转移的胃癌中为56%(27/48),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已发生远处器官转移的胃癌中P53表达率为72.7%(8/11),显著高于前两组(P<0.01)。提示该基因表达与胃癌远处器官转移及不良的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VCP蛋白表达与胃癌预后的关系,确立VCP作为判断胃癌预后的独立因子作用。方法:在187倒胃癌组织手术标本中进行VCP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比较肿瘤细胞和正常血管内皮细胞VCP的表达,并结合肿瘤浸润、转移、预后等临床因素进行分析比较。结果:VCP的表达与胃癌的浸润、淋巴结转移相关,单变量分析中年龄、胃癌的浸润深度、脉管浸润、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等因素显示与胃癌的预后相关(P〈0.05),多变量分析显示了VCP表达水平较肿瘤的分化、淋巴结浸润、转移与胃癌预后相关的危险系数高,故VCP的表达更能反映胃癌的预后。结论:VCP的表达是胃癌重要、独立的预后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