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成分输血是现代输血的新概念、新技术,也就是将全血中各种有效成分分离出来,根据不同患者的需要输给相应的制品。推行成分输血就是要做到一血多用,节约血液资源,且其具有高纯度、高浓度,体积小的特点,既能提高输血疗效,又能减少不良输血反应。成分输血在本市20世纪90年代初施行,至今已取得很大成绩,尤其近几年迅速发展,成分输血率已达90%以上,现将2004年4月至2007年6月的临床成分输血情况统计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成分输血的技术及护理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分输血就是把献血者血液中的各种有效成分分离出来,分别制成高浓度与高纯度有效成分制品,然后根据病人不同的需要,采用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以提高临床输血的针对性。成分输血是安全输血的重要措施,也可相对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3.
做好临床成分输血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晋萍 《护理研究》2005,19(3):530-531
输血医学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新型学科,现代输血已进入成分输血的新时代。成分血是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血液中各种成分分离制成高浓度、高纯度的制品。成分输血是根据病人的病情,需要什么成分就输什么成分的输血治疗方法。保证临床输血安全,除医生要掌握科学合理用血的适应证,并正确使用血液成分制品外,成分输血的临床护理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随着输血医学的发展,成分输血的临床护理已成为医疗护理的重要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4.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成分输血指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临床医生》2000,28(12):23-24
1 成分输血的定义血液由不同血细胞和血浆组成。将供者血液的不同成分应用科学方法分开 ,依据患者病情的实际需要 ,分别输入有关血液成分 ,称为成分输血。2 成分输血的优点成分输血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小、节约血液资源以及便于保存和运输等优点 ,各地应积极推广。3 成分输血的临床应用见表 1、表 2、表 3、表 4。表 1 红细胞的临床应用品名特点 保存方式及保存期 作用及适应证备注浓缩红细胞(CRC)每袋含 2 0 0ml全血中全部RBC ,总量110~ 12 0ml,红细胞压积 0 7~ 0 8含血浆 30ml及抗凝剂 8~ 10ml,运氧能力和体内存活…  相似文献   

5.
景长英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3):5648-5649
输血可以补充患者血容量,还可能引起输血不良反应及传播传染病,必须提倡合理输血和成分输血,即只给必须输血的患者输其需要的血液成分,避免滥用而使患者冒不必要的风险,这已经成为保证输血安全的重要措施,也是输血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成分输血即单用血液的某种成分进行输注.具体说,将全血用物理化学方法把各种成分(如细胞、血浆、血浆蛋白、血小板等)进行分离、浓缩和纯化,制成不同成分,按不同的需求输给患者[1,2].  相似文献   

6.
随着输血观念地转变,现代输血主张不用全血或少用全血,开展成分输血。成分输血是根据患者地病情需要而补充相应地成分,大大提高了疗效,减少输血不良反应,是科学合理、安全有效地输血方式,是输血现代化地标志之一。随着输血医学地发展,新技术、新材料地应用,新产品地开发,围临床成分输血地开展提供了有利地保证。  相似文献   

7.
成分输血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输血一种安全有效的为贫血患者的治疗手段,已广泛用于临床各科的抢救,但是传统的输全血方法已经不适应现代输血要求,输血作为一门独立的医学科学已进入成分输血时代。成分输血使输血治疗更加科学化,克服了过去输血副作用大、使循环负荷加重,易引起输血反应,不能做到一血多用,浪费血液资源等缺点。随着输血医学日新月异的变化,输血已从输全血到成分血,从替补性到治疗性,从自体到异体,从血液到生物制品。  相似文献   

8.
成分输血是输血现代化的标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818年英国生理学家兼妇产科医生Blundell第一个将人的血液输给严重出血的产妇后,输血在临床上作为一种小的医疗手段,救治了大量患者,挽救了很多人的生命。传统的输血方法是不管患者丢失的是什么血液成分,都输注全血。随着血液免疫学的深入研究和临床输血实践,人们发现输注全血会产生一些弊端。目前,医学界已将成分输血临床应用的比率视为衡量一个国家、地区、  相似文献   

9.
<正> 成分输血是现代输血的重要标志,其特点是把血液主要成分分离开并进行浓集,分别输给特殊需要的病人,以增加输血疗效和减少血液浪费;同时根据成分各自的生物学特点研究其保存期的延长。我国经济还不发达,成分输血起步较晚,与国外相比有一定差距。本文对成分输血进行剖析,对其前景提出一些看法,望能有助于成分输血在我国的开展。  相似文献   

10.
成分输血是现代输血发展的方向,是衡量临床输血水平的标志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以下简称《献血法》)第十六条第二款规定:“医疗机构应当积极推行按血液成分针对医疗实际需要输血”。现将我院在临床输血治疗中科学、合理用血,积极推行成分输血的做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南宁市临床用血状况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南宁市临床用血情况,指导临床科学、安全、合理用血,推进成分输血和贮存式自身输血。方法对本院2002年1月~2006年12月间成分输血率、内外科使用成分血的量、贮存式自身输血开展情况及各种血液成分与输血反应的关系进行对比分析。结果5年间全血用血量逐年下降,总用血量和成分输血率逐年上升.成分输血率由2002年的60.29%上升到2006年99.04%,其中红细胞悬液的使用量增长显著,新鲜冰冻血浆用量增长也较为明显;2006年内科和外科成分输血率分别为99.36%和98.86%,与2002年相比分别上升了20.33%和44.42%;非溶血性发热反应(NHFTR)和过敏反应是主要的输血反应.引起输血反应率较高的血液成分是全血、红细胞悬液、新鲜冰冻血浆和白细胞。去白细胞的红细胞、洗涤红细胞和贮存式自身输血未发生NHFTR和过敏反应。结论成分输血和自身输血不良反应少.临床医师应严格掌握输血指征,依据患者缺什么成分、补什么成分的原则,做到科学、合理、安全用血。  相似文献   

12.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临床输血观念不断更新,济宁市成分输血比例也日益增长,1998年成分输血率为24.4%,2003年成分输血率已达70.49%。在节约血液资源的同时,提高了疗效,降低了输血反应和输血后疾病的发生,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表1)。  相似文献   

13.
成分输血的组成、储存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成分输血是将血液中各种有效成分分离出来,分别制成高浓度、高纯度的制品,根据患者病情需要,选择性地输给所需成分的输血方法。近年来,我国成分输血取得了长足性发展,自1998年《献血法》颁布以来,实现了从有偿献血到无偿献血的转变,成分输血在临床的应用更为广泛。本文就成分输血的组成、储存及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成分输血就是把献血者血液中的各种有效成分分离出来,分别制成高浓度与高纯度有效成分制品,然后根据病人不同的需要,采用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以提高临床输血的针对性.成分输血是安全输血的重要措施[1,2],也可相对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紧急大剂量输血的观察及护理要点,保证患者紧急大剂量成分输血的安全性、有效性、及时性。方法对33例急性大失血患者均采用少白细胞红细胞、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及血小板等成分输血,根据病情调整不同成分输入的顺序、剂量及速度,输血过程密切观察患者体温、尿液、血压及伤口出血情况的变化。结果本组循环血量得到有效补充、血压及组织供氧恢复者26例;循环血量未得到有效补充、血压及组织供氧未有效恢复者7例。结论对紧急大失血患者采用成分输血可取得较好疗效,护士应了解各种血液成分制品的特点,在输血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尿液、血压及伤口出血情况的变化,以保证紧急大剂量成分输血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16.
成分输血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遵循科学合理用血的原则,积极推行按血液成分针对医疗实际需要输血,不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赋予的使命,也是临床输血治疗的需要。因此,笔在医疗实践中研究并探索临床成分输血,特别是大剂量(2000ml以上)的成分输血,以开创成分输血新型模式,为在临床开展大剂量成分输血提供科学依据。本院临床成分血使用率达99%,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成分输血在外科手术中应用回顾性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成分输血是70年代发展起来的输血新技术。发达国家的成分输血比例已达80~90%,我国1990年65个血站统计,1989年临床使用血液成分平均为19.8%。近5年来,我市各医院使用血液成分的比例均在65%以上。在外科手术中已得到普及。笔者  相似文献   

18.
何杜 《中国医学检验杂志》2008,9(5):277-277,279
输血是临床治疗的一种有效手段,在现代医学中具有不可取代的重要地位,为了做到科学、合理、安全、有效地使用有限的血液资源,我国从1998年颁布《献血法》和2000年实施《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以来,临床成分输血有了较快的发展,成分输血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地区及医院输血水平的指标,成为医院评级的一个必检指标。本人对我院2003~2007年临床用血情况进行了回顾性统计与分析,以期发现不足并及时改进,进一步做好节约血资源,指导临床科学、合理用血。  相似文献   

19.
输血是临床护理中较常用的一项技术操作,在抢救和治疗危重病人中起着重要作用。输血工作维系着患者的生命安全,直接影响临床治疗效果,是衡量一个医院医疗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成分输血是通过血细胞分类和将血液中各有效成分进行分离,加工成高浓度、高纯度的各种血液制品,然后根据患者病情需要,有针对性输入,以达到治疗目的。成分输血具有针对性强、效果好、副作用少、节约血液、一血多用、减轻病人负担等优点,已成为现代输血发展的必然趋势。自2003年以来,我院已进行成分输血800余次,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成份输血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份输血就是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有选择地提取血液中的某种成份输给患者。然而传统的输血方法是不论患者需要什么成份,都给予输注全血,这样既增加了心脏负担,甚至还可引起心衰、急性肺水肿。而成分输血制剂容量小,浓度和纯度高,输注安全,不良反应小叫。综合利用血液资源,一血多用,价格便宜减轻患者医疗负担。因此,要积极开展成份输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