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测定核医学使用的防护容器周围剂量当量率水平,验证其屏蔽效果.方法 用辐射剂量仪测量锝(99mTc)、氟(18F)和碘(131I)3种防护容器100 cm和5 cm处的周围剂量当量率.结果 99mTc防护容器周围剂量当量率为0.15 ~0.45 μSv/h,18F防护容器周围剂量当量率为0.29~1 745.00 μSv/h,131I防护容器周围剂量当量率为0.73 ~426.00 μSv/h.结论 3种防护容器周围的γ辐射水平满足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18F和131I防护容器表面周围剂量当量率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测量使用不同辅助防护设施时介入诊疗中职业人员站立区域辐射剂量水平,为介入职业人员的放射防护提供合理可行的建议。方法根据DSA设备的特点,使用451P电离室巡测仪测量在使用不同辅助防护设施条件下介入职业人员操作位不同高度的周围剂量当量率,比较改进辅助防护设施后的防护效果。结果双球管曝光时术者位剂量要比单球管曝光时大。使用铅屏风,对第一术者的屏蔽效果优于第二术者。双球管曝光时使用铅屏风可降低第一术者31%~99%的剂量,可降低第二术者12%~90%的剂量;单球管曝光时使用铅屏风可降低第一术者4%~65%的剂量,可降低第二术者2%~30%的剂量。改进现有辅助防护设施,可明显降低术者头部、胸部、腹部的剂量,对足部剂量的改善效果不明显。结论通过使用铅屏风、改进辅助防护设施等措施可以不同程度的屏蔽介入工作场所术者位的X射线,保护介人职业人员,降低辐射剂量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模拟测量125I粒籽植入治疗过程中的工作人员受照剂量,为工作人员的防护提供辐射剂量学数据。方法 根据现场调查中接触粒籽源环节,模拟125I粒籽植入手术过程,植入前及植入后,分别测量距离其0.05 m及1 m处的周围剂量当量率水平。植入时,分别将10粒、50粒、100粒、150粒125I粒籽源置于治疗床上,分别测量0 mm、1 mm、10 mm、20 mm固体水以及0.25 mmPb的铅方巾覆盖粒籽源的条件下,距离床边10 cm处头部、胸部、腹部的周围剂量当量率水平。头部、胸部、腹部分别代表距地高度155 cm、125 cm和105 cm。手部代表距离辐射源0.05 m。结果 粒籽源活度测定时,井型电离室0.05 m处的周围剂量当量率为0.46~0.64 μSv/h。粒籽源装入植入枪后,其表面的周围剂量当量率为15.7~16.3 μSv/h,所检测的其余各阶段的周围剂量当量率均为本底辐射水平。粒籽植入过程中,随着所植入的粒籽数量的增加,工作人员操作位置的周围剂量当量率水平均随头部、腹部、胸部、手部顺序递增。但随着固体水厚度的增加,各操作位置的周围剂量当量率水平顺序递减。当粒籽源覆盖铅方巾后,其表面的周围剂量当量率均为本底辐射水平。结论 操作125I的工作人员所接受的辐射剂量虽未超过相关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但处于较高的水平,需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4.
我国辐射防护仪器的应用现状和校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通过分析辐射防护仪器在我国应用现状和存在问题,确立正确使用防护仪的重要性。方法 用在标准剂量学实验室校准的方法,获得不同类型防护仪的校准因子和测量结果的相互关系。结果 对强贯穿辐射外照射进行区域监测,防护仪的测量结果应采用周围剂量当量表达。结论 当测量的光子外照射辐射水平与防护限值接近时,建议将测量值修正到周围剂量当量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不同照射条件下医用加速器机房周围环境X射线辐射水平。方法 参考《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评价规范第2部分:放射治疗装置》(GBZ/T 220.2-2009)以Synergy型10 MV加速器为研究对象,使用451B电离室型X、γ剂量率仪,分为等中心处放置模体组和无模体组,分别在四种不同的机架角度(0°、90°、180°、270°)测量机房四周屏蔽墙及防护门处周围剂量当量率,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等中心放置模体组中,机架90°时,西墙外X射线周围剂量当量率大于其他角度;270°时,东墙外X射线周围剂量当量率最大;机架270°时防护门处周围剂量当量率高于其它角度的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不放置模体组比较,放置模体组防护门处周围剂量当量率明显增高,且270°时剂量率是不放置模体的1.5倍,但四周屏蔽墙周围剂量当量率却无显著差别。结论 医用加速器机房四周屏蔽墙及防护门口X射线辐射水平随机架角度的变化而不同;检测门口辐射水平时,应设置模体。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PET/CT心肌代谢显像受检者周围辐射剂量水平,为保证周围人员辐射安全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选取33例行18F-FDG PET/CT心肌代谢显像患者,在受检者胸部等高位置按照不同体位方向、时间和距离处对其周围剂量当量率进行测量,探索受检者周围剂量当量率的分布规律。结果 在相同测量时间和距离下,受检者身体两侧的周围剂量当量率相比正、背面更低。受检者注射18F-FDG显像剂后,距离体表1 m处正面的周围剂量当量率为13~21 μSv/h,检查结束后降至5~14 μSv/h,平均降低46%。受检者周围剂量当量率随距离(10~300 cm)的增加呈幂函数趋势降低,其幂指数均值为−1.2。结论 心肌代谢显像受检者注射药物后周围辐射水平较高,周围剂量当量率随时间和距离增加快速降低,建议心肌代谢显像受检者检查当天避免与他人长时间、近距离接触。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对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感生放射性进行测量,研究感生放射性冷却规律,并为评估患者、医务人员及公众额外受照剂量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采用automess—6150AD6/H+6150AD-b/H型环境监测X-γ辐射周围剂量当量率仪对5台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感生放射性进行测量。结果 5台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感生放射性水平与测量位置、时间等因素有关:出束停止后10 s,加速器机头外壳表面5 cm周围剂量当量率最大值为5.55 μSv/h,距外壳1 m处固定点的周围剂量当量率最大值为4.07 μSv/h;在出束停止5 min后,加速器机头外壳表面5 cm周围剂量当量率最大值为2.11 μSv/h,距外壳1 m处固定点的周围剂量当量率最大值为1.77 μSv/h。结论 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感生放射性测量结果随时间推移逐渐冷却;测量结果维持在一个较为固定的范围,数值的波动范围较窄。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心血管介入诊疗中术蕾站立区域辐射剂量的分布特点,及我院不同心血管介入手术单次子术术者足踝部位的受照辐射剂量分布特点,为术者的辐射防护提供研究依据。方法用散射线测量仪及个人剂量仪分别测试术者站立区域各测试点及不同心血管介入手术术者足踝部位的辐射剂量,并用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得到预设条件下的术者站立区域及不同心血管介入手术术行足踝部位辐射剂量监测数据,并绘制剂量分布曲线。结论术者站立区域的剂量分布存在一定的特征,不同手术术者足踩部位有不同程度的辐射剂黾,因此根据术者站立区域剂量分布特征,加强防护,做到辐射防护最优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分析99Tcm-MDP骨显像检查期间受检者的周围剂量当量率,优化核医学技师工作中的辐射防护。方法 测量33例全身骨显像受检者注射99Tcm-MDP(亚甲基二膦酸盐)后,不同时间、不同距离处的周围剂量当量率;测量50例受检者注射99Tcm-MDP后身体不同部位(胸腹交界、骨盆、股骨中段和膝部)不同距离处的周围剂量当量率。结果 受检者注射99Tcm-MDP后4 h,距其3 m处的周围剂量当量率是2 h的(59 ±11)%;距受检者1~7 m处的周围剂量当量率随距离增加递次显著下降;注射99Tcm-MDP后4 h,距受检者3、5和7 m处的周围剂量当量率约为1 m处的(18 ±1)%、(7 ±1)%和(2 ±1)%,P值均<0.001。在距受检者体表0.1 m处测量,受检者身体部位的周围剂量当量率从高到底依次为骨盆、胸腹交界、股骨中段和膝部,P值为<0.05。骨盆部位距体表0.1和0.2 m处的周围剂量当量率较体表处分别下降了(49 ±6)%和(63 ±6)%。结论 骨显像检查技师的辐射防护措施可以进一步优化:适当推迟骨显像检查,以待受检者体内的辐射剂量进一步下降;引导受检者时,在确认受检者得到足够照顾的前提下,技师应尽量拉开与受检者之间的距离;给骨扫描受检者摆体位时尽量远离其辐射剂量最高的躯干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测量低能重离子物理实验中靶和法拉第筒周围中子和γ辐射场的剂量分布。方法利用^12C和^20Ne离子束轰击不同的金属薄靶,并测量中子和γ射线剂量。结果辐射场中剂量当量率的主要贡献是中子,占97%~99%,γ辐射仅占很少一部分。结论进行此类实验时应同时考虑中子和γ射线的辐射防护,重点应放在中子防护上。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深圳市2018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介入诊疗场所的放射防护状况,为卫生行政部门放射卫生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根据GBZ 130—2013的方法要求,对深圳市17家医疗机构的18台DSA设备进行状态检测,检测DSA设备透视防护区测试平面上的空气比释动能率和机房外的周围剂量当量率。结果 18台DSA设备透视防护区测试平面上空气比释动能率合格率为44.4%,透视防护区测试平面上空气比释动能率第二术者位结果略高于第一术者位,经非参数Wilcoxon秩和检验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第一术者位的腹部位置和第二术者位的胸部位置所受的辐射剂量值最高。DSA设备机房外周围剂量当量率合格率为88.9%,机房外介入放射工作场所处于安全水平。结论 介入放射工作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重视腹部区域的防护问题,重点关注第二术者位的防护问题,介入放射工作人员应自觉规范穿戴铅橡胶围裙等个人防护用品和使用辅助防护设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杭州市部分非医疗机构辐射防护现状,为相关主管部门制定非医疗机构放射性危害因素监测规划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和现场检测相结合的方式对杭州市5家非医疗监测机构的人员防护用品配置及放射源和射线装置的辐射水平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 5家监测机构均已开展个人剂量监测,且个人年剂量当量满足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放射源和射线装置机房周围剂量当量率检测结果均低于检测仪器的最低探测下限;储源状态时,距源容器外表面5 cm 和100 cm处的最大周围剂量当量率值分别为22.2 μSv/h和2.0 μSv/h;源使用状态时,距源容器外表面5 cm 和100 cm处的最大周围剂量当量率值分别为44.3 μSv/h和5.0 μSv/h。结论 正常运行状态下,杭州市部分非医疗监测机构的放射源和射线装置所产生的辐射剂量水平处于低水平状态,但部分距源容器外表面周围剂量当量率值处于较高水平,非医疗机构需提高辐射防护意识,加强辐射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situation of ambient dose equivalent rates in four of the main foci of 137Cs contamination in the city of Goiania, Brazil, in 1999, 12 y after one of the worst radiological accidents in the world. During the decontamination, all the buildings of the three highly contaminated sites were demolished and the top soil removed. Afterwards, the soil of two of these lots was covered with concrete, and they remain vacant today. The soil of the third of these lots, identified here as E, previously known as junkyard II, was covered only with clean soil. Three to four years after the accident, new houses were constructed on this lot, and some very poor people live and work there collecting recyclable material. Gamma ray spectrometry, with a portable survey meter, was performed in the quoted places along with outdoor measurements in many other locations of Goiania. The average ambient dose equivalent rate due to natural background radiation from radionuclides in the soil and cosmic radiation in non-contaminated areas of the city of Goiania is 62 nSv h(-1). In most of the highly contaminated sites during the accident, the average ambient dose equivalent rate ranged from around 100 to 1,000 nSv h(-1). The only exception was site E, where values of ambient dose equivalent rate as high as 2.6 microSv h(-1) were found.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验证MCNP程序计算γ射线的空气比释动能率及周围剂量当量率的准确性。方法 将空气比释动能率的理论计算值与模拟值进行对比,以及将周围剂量当量率的实际测量值与模拟值进行对比。结果 比释动能率的理论值与模拟值吻合良好,而周围剂量当量率的测量值与模拟值最大误差不超过7.9%,两者呈现与距离平方成反比趋势,随距离增大两者之间的误差变小。结论 MCNP程序可准确模拟空气比释动能率和周围剂量当量率,可应用于制定放疗计划和机房防护等工作中。  相似文献   

15.
刘伟  何星 《中国辐射卫生》2019,28(3):278-281
目的 了解PET-CT诊断项目工作人员的受照剂量及相关场所的辐射水平,为降低工作人员受照剂量、完善PET-CT诊断项目放射防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依据国家相关标准,对PET-CT工作场所的周围剂量当量率、表面污染水平和人员受照剂量进行测量;根据相关检测结果与最大工作负荷对手部和眼部剂量进行估算。结果 三家医院PET-CT工作场所辐射水平(0.12~6.05 μSv/h)、β表面污染水平(本底~27.3 Bq/cm2)以及工作人员附加最大年有效剂量(1.58 mSv/a),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的限值要求,其中一家医院的分装、注射护士手部最大年当量剂量(154 mSv/a)超出管理目标值(125 mSv/a)。结论 医院应建立针对性的防护措施,提高工作人员的辐射防护意识,降低工作人员所受附加剂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以某一在用沉井式X射线探伤室为研究对象,对探伤室周围的辐射剂量率水平进行监测,结合相关的标准,进行分析与评价。评估该类探伤室的设计方案的优势与不足,为加强这一类X射线探伤室辐射安全监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合适的仪器对探伤室周围环境开展周围剂量当量率监测,以及依据屏蔽规范开展理论估算,根据实际测量结果及估算结果开展评价。结果 沉井式探伤室使用场所周围关注点的辐射剂量率满足相关标准的要求。结论 应当加强对非典型X射线探伤室的环境管理,防止造成辐射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以BOWMAN BA-100型X射线镀层厚度分析仪为例,研究X射线镀层厚度分析仪外表面的周围剂量当量率。方法 采用实测和理论计算分析了X射线镀层厚度分析仪外表面的周围剂量当量率,并采用EGS蒙特卡罗模拟程序给出了X射线镀层厚度分析仪所产生的X射线垂直入射到铝、铁、铜、铅等材料上的散射系数。结果 给出了X射线镀层厚度分析仪外表面的周围剂量当量率,以及铝、铁、铜、铅对X射线镀层厚度分析仪所产生的X射线的散射系数。结论 在X射线镀层厚度分析仪的辐射安全评估中,除管电压、管电流、靶材料三个关键参数外,X射线准直孔孔径、一次散射介质、散射角、辐射场尺寸等参数也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