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基于替加氟化疗同步调强放疗在局部中晚期食管癌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本院收治的86例局部中晚期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替加氟联合奈达铂的化疗方案,并同步调强放疗,对照组仅给予调强适形放疗的治疗。治疗完成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疾病控制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疾病控制率分别为88.4%、95.3%,而对照组为65.1%、90.7%,实验组治疗有效率、骨髓抑制反应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的疾病控制率、其它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基于替加氟化疗同步调强放疗对于局部中晚期食管癌疗效较好,安全性较好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洛铂联合调强放射治疗对局部进展期食管癌的近期疗效及放化疗相关不良反应。方法共入组83例局部进展期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单纯调强放疗组(单纯放疗组41例),洛铂联合调强放疗组(同步放化疗组42例)。两组放疗方案、计划相同,剂量60~66 Gy/30~33f/6~6.5 w;洛铂30 mg/m~2,于放疗开始的第1天、第22天应用,共应用2个周期。治疗期间观察放化疗相关不良反应,放疗结束后1个月通过复查食管钡餐、胸部CT评价疗效。结果单纯放疗组有效率为61.0%(25/41),同步放化疗组有效率为81.0%(34/42),经统计学对比有显著差异(χ~2=3.987,P=0.0320.05)。常见不良反应主要有放射性肺炎、血液毒性及放射性食管黏膜炎等。同步放化疗组血液毒性发生率较单纯放疗组明显升高,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放射性肺炎、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洛铂联合调强放疗治疗局部进展期食管癌近期疗效和局部控制率较好,但血液学毒性增加。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调强适形放射治疗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1例为调强适形放射治疗,对照组患者21例为192Ir高剂量率腔内加体外放射治疗。结果:治疗组近期总有效率100%,对照组90.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直肠放射性早期反应发生率治疗组为23.8%,对照组为76.2%;远期并发症发生率治疗组为9.5%,对照组为52.3%。膀胱放射性早期反应发生率治疗组为19.1%,对照组为61.9%,远期并发症发生率治疗组为4.7%,对照组为36.4%;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强适形放射治疗宫颈癌可以取得与常规治疗相似的局控率,但能明显降低放射反应,避免了繁杂的腔内治疗操作,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食管癌适形调强放射治疗的护理体会.方法 42例食管癌患者行适形调强放射治疗,放疗前做好心理护理,详细解释适形调强放射治疗过程及呼吸训练,放疗过程中注意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结果 42例食管癌适形调强放疗患者,1例发生放射性肺炎中止放疗,其余41例患者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结论 食管癌适形调强放疗的护理非常重要,有助于帮助患者顺利完成治疗过程,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对于局部中晚期食管癌的患者,采用替加氟化疗同步调强放疗治疗的临床价值,并观察其副作用。方法选取2009年2月1日—2011年2月1日该院收治的局部中晚期食管癌患者100例进行临床观察,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单纯掉强放疗治疗方案;给予观察组患者替加氟化疗+同步调强治疗方案,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观察患者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经治疗,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总有效率分别为94%和72%,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主要有:肝肾功能损伤以及放射性肺炎、食管炎,发生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局部中晚期食管癌患者替加氟化疗+同步调强治疗,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相似文献   

6.
刘艳平  裴冬 《智慧健康》2023,(11):207-210
目的 观察调强放射治疗联合紫杉醇及奈达铂化疗对中晚期食管癌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本院收治的70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KPS评分不低于70分,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所有患者均采用调强放射治疗,治疗组在调强放疗的第1d同时静脉滴注紫杉醇150mg/m2、奈达铂64mg/m2,每3周为1周期,对照组采用单纯调强放射治疗,治疗组患者接受调强放射治疗期间同步化疗2个周期,放疗结束后再巩固化疗2~4个周期。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略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紫杉醇联合奈达铂放化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而不良反应未见明显加重,患者基本能够耐受该方案,因此该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局部复发是食管癌放化疗后主要复发模式。根治性放疗后复发食管癌的主要治疗手段有手术、放疗/化疗和支持治疗等。同步放化疗在控制局部病灶、提高手术切除率以及延长生存期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是目前肿瘤综合治疗的热点之一。本研究通过观察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根治性放疗后局部复发患者再程调强放疗(re-course 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re-IMRT)同步全程低剂量卡培他滨(capecitabine,Cap)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探讨复发食管癌再程放化疗的可行性,为复发食管癌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泰安市肿瘤防治院2012-04-01-2016-07-31收治的68例根治性放疗后复发ESCC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采用调强放射治疗同步全程低剂量卡培他滨治疗的35例为实验组,采用单纯调强放射治疗的33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后近期疗效、总有效率、生存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6个月生存率分别为57.1%和42.4%,实验组1年生存率为42.9%,高于对照组的18.2%,χ~2=4.845,P=0.028;实验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5.7%和3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23,P=0.030;实验组放射性肺炎≥2级发生率为42.9%,对照组为39.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345,P=0.730;实验组≥2°骨髓抑制发生率为48.6%(17/35),对照组为48.5%(16/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088,P=0.930。结论再程调强放疗同步全程低剂量卡培他滨治疗局部复发食管癌近期疗效好,不良反应较单纯放疗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盐酸氨溴索预防肺癌患者胸部放疗后并发放射性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50例肺癌患者均采用直线加速器常规放射治疗,总剂量60~66Gy。治疗组25例患者静滴氨溴索60mg加0.9%氯化钠溶液100ml,每日两次,放疗第一天用至放疗结束;对照组单纯放疗。观察指标为NCICIC3.0分级, ≥ 3级者,并对两实验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50例患者治疗后3个月急性放射性肺炎 ≥ 3级者治疗组为3例(12%);对照组为7例(28%);第6个月慢性肺纤维化治疗组发生率为7例(30.4%),对照组为12例(52.2%),两组比较差异有明显意义。结论 氨溴索对急慢性放射性肺炎均有预防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放射治疗后发生放射性肺炎患者血清PCT和CRP的水平,探讨其作为放射性肺炎早期诊断指标的可能性。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1月按常规给予放射治疗后出现放射性肺炎的胸部肿瘤患者23例作为观察组,放射治疗后同时间段,未发生放射性肺炎的胸部肿瘤患者33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数据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患者血清PCT水平分别为(2.21±0.3)ng/ml和(0.82±0.1)ng/ml;两组血清CRP水平分别为(9.03±1.02)mg/L和(5.88±2.64)mg/L;观察组PCT的阳性率为73.91%,对照组为36.36%,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射性肺炎患者血清PCT和CRP水平均升高,且PCT的阳性率高于CRP,检测血清该两项指标,对于诊断放射性肺炎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0.
袁喜 《医疗装备》2018,(20):11-12
目的比较调强放射治疗与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的92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46例。对照组给予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试验组给予调强放射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毒副反应、复发及生存情况。结果试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5. 65%(44/46),对照组为91. 30%(42/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贫血、白细胞减少、泌尿系统急性放射性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试验组血小板减少发生率为13. 04%、胃肠道急性放射性损伤发生率为19. 5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9. 13%、43. 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随访12个月,试验组复发率为10. 87%、生存率为89. 13%,对照组为8. 70%、86. 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采用调强放射治疗疗效显著,且毒副反应少,是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胃造口术肠内营养支持对食管癌伴吞咽困难病人放疗期间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将放疗前行CT引导下经皮胃造口术肠内营养支持的46例食管癌伴吞咽困难病人作为观察组。同期在我院放疗中心住院经口进食的43例食管癌伴吞咽困难病人作为对照组。观察组病人每日通过胃造口管摄取所需营养,对照组的营养摄入包括经口进食和静脉输注。两组病人分别于放疗前一天、放疗结束后,由责任护士测量病人身高、体重(BW),计算体质指数(BMI);遵医嘱抽取病人清晨空腹血,测定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血红蛋白(HB);并观察两组病人放疗期间急性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率和治疗计划完成情况。结果:两组病人放疗前BW、BMI、ALB、PA、H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0.84、0.63、-1.07、-0.81、1.48,P0.05)。放疗结束后观察组病人的BW、BMI、ALB、PA、HB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3.30、4.65、6.82、43.56、31.91,P0.01)。而在放疗期间,观察组病人急性放射性食管炎的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71,P0.05)。此外,观察组病人治疗计划完成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6.811,P0.01)。结论:对食管癌伴吞咽困难病人放疗期间行CT引导下经皮胃造口术,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有利于改善病人的营养不良状况,提高病人的机体免疫功能,减少放疗期间急性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率,保证治疗计划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同步放化疗对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1月-2013年6月120例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根据自愿原则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6mV—x射线放射单纯放疗法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PF放疗法,予以氟尿嘧啶和顺铂滴注,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近期疗效、远期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经治疗后近期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5年随访远期生存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同步放化疗和单一放疗相比较,近期、远期疗效更为明显,能够增加患者生命,但是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要高,所以临床应用时需根据实际情况综合处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肺癌三维适形放疗(3D-CRT)并化疗导致放射性肺炎(RP)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 选择医院自2010年1-10月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ⅢA期、ⅢB期的58例肺癌患者,三维适形放疗剂量为4000~6600 cGy,随机将患者分为3D-CRT放疗并常规化疗28例作为对照组,30例在放疗并化疗基础上给予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作为治疗组;放疗及前后测定患者IL-6和IL-10水平、TNF-α、hs-CRP、外周白细胞(WBC)数量,连续7d后评价血清因子的变化程度.结果 对照组患者中RP的发生率为35.7%,治疗组RP的发生率为23.3%,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血清中IL-6、IL-10、TNF-α的含量及WBC数量均升高(P<0.05),治疗组患者的hs-CRP与WBC呈正相关性(r=0.998,P<0.05).结论 对由3D-CRT引起的IL-6、IL-10、TNF-α的含量及WBC数量的升高,给予盐酸氨溴索气雾剂后水平改善显著,表明炎症反应参与肺癌三维适形放疗并化疗的发展变化过程,监测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变化,可以为肺癌三维适形放疗并化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王瑒  陈丽萍  李景姝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0):5463-5464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间质性纤维化的CT改变与肺功能分级的对比情况.方法 按照患者的肺功能进行分级,再对患者应用CT进行检查,观察各组患者的影像学改变.结果 在肺功能的各个分级中,小叶间隔增厚、支气管血管束增粗、肺内异常线影发生率较高.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间质性纤维化患者在疾病的早期已经有影像学上的改变,可以作为疾病诊断的依据,并且以小叶间隔增厚、支气管血管束增粗、肺内异常线影发生率较高,在临床的疾病诊断过程中值得重视并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直线加速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在中晚期食管癌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7月~2020年9月接收的72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常规化疗;观察组(36例):常规化疗+直线加速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观察两组治疗疗效、肿瘤标志物水平(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诱发放射性肺炎(RP)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温州市中心医院就诊的120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例均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并实施术后放射治疗。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绝经状态、肿瘤位置、临床分期、放疗前化疗、放疗总剂量、双肺V5、V20及平均耐受剂量(MLD)对放射性肺炎的影响。结果120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后患者中23例出现急性或慢性放射性肺损伤,17例发生RP,RP发生率为14.17%。单因素分析显示血红蛋白正常的乳腺癌患者RP的发生率显著低于贫血患者(χ2=8.038,P<0.05),放疗前接受过化疗的乳腺癌患者RP发生率显著高于未接受过化疗的患者(χ2=6.397,P<0.05),而不同年龄、绝经状态、分期、放疗前内分泌治疗与否、放疗模式、放疗技术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为0.003~0.473,均P>0.05)。发生RP的乳腺癌患者的PTV1肿瘤体积、PTV2肿瘤体积、V5、V10、V20、全肺MLD的照射剂量显著高于未发生PR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差异(t值分别为4.678、3.907、2.576、3.754、2.903、3.115,均P<0.05),而发生RP乳腺癌患者的V30、V40、V50与未发生RP乳腺癌患者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325、0.216、0.307,均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V5是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放疗后发生RP的独立预后因素(RR=1.343,P<0.05)。结论乳腺癌改良术后接受放射治疗的患者应该考虑双肺的放疗剂量,设定合理的放疗计划参数,可能可以降低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以胸部肿瘤中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为例,考察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联合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有效性。方法 将临床NSCLC拒绝手术或失去手术治疗时机的83例患者随机分配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41例,试验组42例。对患者采取3DCRT联合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放疗标准为DT(60~70) Gy/(6~7)周,参芪扶正注射液每天给予静脉滴注剂量250 ml。评价两组患者的预后状况,包括近期疗效、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以及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结果 全部病例病情缓解率为53%,其中对照组病情缓解率为51.2%,试验组病情缓解率54.8%;P> 0.05,对照组和试验组近期疗效无显著差异;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放射性肺炎并发率对照组分别是3例占7.3%、5例占12.2%、9例占22%和2例占4.8%、4例占9.5%和7例占16.7%,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3DCRT联合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NSCLC有效,放疗毒性反应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8.
作者设计并在临床上了一种新的手术方法以预防食管贲门癌手术后的胃食管返流。1994年4月-1995年12月随机抽取34例作实验研究组,同期使用吻合器吻合的27例为对照组,术后进行了观察,监测和随访。研究组病例无胃食管返流症状,食管镜检查,钡餐造影无明显返流。  相似文献   

19.
畅鹏  柳文戈 《现代保健》2008,(34):10-12
目的采用前瞻随机性研究,探讨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late course accelerated hyperfractionation radiotherapy,LCAHR)能否提高食管中段癌疗效。方法将104例食管中段癌经分层随机分加速超分割治疗组(E组)51例,常规治疗组(C组)53例,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放射总剂量E组:(65.6±1.9)Gy,照射36(34~38)次/38(36—47)d;C组:总剂量(66.0±1.3)Gv,照射33(32—34)次/45(43~50)d。结果急性放射性食管炎E组88%,C组72%(P=0.015)。E组在不同随访期有2例死于食管大出血,1例出现放射性肺炎。1,2,3年局控率E组为78%、57%、43%而C组为58%、36%、26%(P=0.047);1、2、3年生存率E组为75%、51%、41%,而C组为56%、36%、23%(P=0.042)。结论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能为患者耐受提高了局控及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