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探讨远程交互式失眠认知行为(CBTI)对慢性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洛阳市第五人民医院2019年1~12月接收的80例慢性失眠症患者,依据患者意愿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远程交互式CBTI干预,两组均干预2个月。比较两组匹兹堡睡眠质量表(PSQI)与睡眠情况。结果干预2个月后,观察组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入睡时间、卧床时间、夜间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睡眠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远程交互式CBTI可显著改善慢性失眠症患者的睡眠质量,临床推广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2.
正针对失眠障碍的主要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失眠的认知行为治疗(CBT-I)。前者的主要特点是起效快,效果显著。缺点是改变了原有的睡眠结构,产生耐受性和依赖性,从而限制了它的远期获益。后者的特点是安全并长期有效,该治疗使患者的睡眠结构恢复了正常,并使患者对失眠障碍产生了正确的态度和认知,让患者自己  相似文献   

3.
李红梅 《当代护士》2021,28(11):65-67
目的 探讨采用移动互联网的远程睡眠管理对慢性失眠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针对失眠患者设计专用软件,建立线上睡眠管理平台,对失眠患者远程管理,以2020年4月1日—2020年7月1日在某院诊断为慢性失眠并接受治疗的114例失眠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受试者焦虑和抑郁自评均在轻度以内,按来诊时间先后顺序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7例,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患者睡眠质量.结果 移动互联网的远程睡眠管理治疗疗效显著高于常规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远程线上睡眠管理系统可用于慢性失眠治疗,易于操作,治疗依从性好,具有很好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研究引阳入阴推拿外治失眠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择在我院门诊就诊的失眠患者40例,所有患者均由一组医生负责治疗,随机分为试验组20例和对照组各20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中医辨证治疗和健康宣教,每晚予以口服舒乐安定1~2mg, 连续治疗2周。试验组在采取与对照组相同的常规中医辨证治疗和健康宣教,实施引阳入阴推拿外治失眠,每日1 次,每次15min, 连续治疗2周。结果 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疗效评定结果显示,试验组在睡眠改善的总体情况要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有统计学差异 ( P <0.05) 。 结论 引阳入阴推拿法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失眠症状,延长患者睡眠时间,提高睡眠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失眠患者的临床特点及中医疗法,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失眠的认知和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至2022年11月我院96例失眠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包括就诊年龄、性别、病程、治疗时间、治疗方法、慢性疾病及诊断类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失眠患者治疗效果的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遴选出能预测影响失眠治疗效果的指标。结果 患者的就诊年龄主要集中在41~70岁,≤30岁及81~90岁的患者较少,不同年龄段的女性患者占比均高于男性。就诊年龄是影响失眠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而治疗时间和中药联合针灸治疗是影响失眠治疗效果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就诊年龄是影响失眠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而治疗时间和中药联合针灸疗法是影响失眠治疗效果的保护因素。临床应根据患者的综合特征,科学地将非药物治疗与中医药疗法相结合,从而提高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 探讨五音疗法干预对脑卒中后失眠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6年6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神经内科中诊断为脑卒中后失眠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无统计学差异。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原发病及对失眠患者进行睡眠卫生、饮食、活动等健康宣教。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由中医师辨证分型后为患者推荐适合的音乐。实施五音疗法。每日30分钟,每周7次。并在干预前及干预后2周使用PSQI量表对患者的睡眠质量进行评估。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睡眠改善的总体情况比较,治疗组接受五音疗法的患者睡眠情况较对照组而言在7项指标中干预效果更加明显。结论 五音疗法可改善脑卒中后失眠  相似文献   

7.
随着科技发展,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睡眠障碍在人群中的发生率越来越高,大多数正常健康的人几乎都有过失眠的经历,近年来睡眠与觉醒障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失眠不但是一个医疗问题也已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中医药在治疗失眠方面具有较好的疗效和较高的应用价值,但治疗效果固医生的个体差异而不同,失眠虽有国际诊断标准和中医辩证分型,但因病因、病机、临床表现错综复杂给辨证分型治疗带来很大困难。本文希冀通过探讨失眠患者的舌象在诊断、治疗中的应用,为失眠的辩证诊断与治疗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音乐放松疗法对老年患者失眠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音乐放松疗法在老年失眠患者中的作用。方法将100例老年失眠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音乐放松疗法。于治疗10d后,对两组的睡眠情况进行治疗效果评定。结果实施音乐疗法10d后,两组患者失眠好转情况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其中实验组显效率在80%以上,而对照组的显效率仅为8%(P〈0.01)。结论音乐放松疗法可改善老年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使失眠状态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9.
浅谈失眠患者的护理干预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帮助失眠患者提高睡眠质量,减少失眠引起的各种并发症,对门诊失眠患者进行护理干预,配合医生开展健康宣教和全面的护理指导,使患者正确认识和对待失眠症,并且解答失眠患者提出的基本问题和提供解决的办法,倾听患者的叙述,给予必要的解释,指导鼓励患者的情绪表达,减轻心理痛苦,提高自信,以及给予心理上的帮助和同情。其次介绍一些治疗护理上的简便方法,通过饮食调理、心理上的护理、药物应用的指导,使失眠患者学会适合于自己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达到防止失眠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人类的睡眠时间约占人生总时间的1/3,且睡眠质量和人们的生理心理功能密切相关,直接影响人们的健康状况、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等各个方面。根据国外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得出,大约每年有33%的人出现过睡眠障碍[1]。而失眠在睡眠障碍中最为常见。失眠指的是以失眠为主的睡眠质量低下的状况,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觉醒次数增多、多梦、早醒、醒后乏力及不适[2]。根据2006年中国六大城市失眠调查结果得出,成年人失眠的比例高达57%[3]。失眠患者常常因为睡眠潜伏期的延长、睡眠中觉醒次数的增加以及睡眠总时间的缩短,导致个体的睡眠质量不能满足机体的各项生理需求,机体不能恢复正常精力,长期的失眠将会影响患者的正常学习、工作和生活[4]。失眠可使部分患者继而出现焦虑、抑郁或恐慌的病态表现,这些可为失眠障碍的并发症,严重影响了个人的生活质量,使患者处在亚健康状态[5]。目前临床上的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但根据大量研究数据表明,大部分患者的疗效不满意[6]。  相似文献   

11.
Insomnia is a significant health problem often ineffectively managed in primary care. Patients should be briefly screened for sleep issues at every visit. Insomnia management focuses on patient education in nonpharmacologic treatments including sleep hygiene, sleep restriction, stimulus control, relaxation techniques, mindfulness practices, and cognitive therapies. Hypnotics should be used appropriately and sparingly. No single treatment is fully effective; each patient will require a unique blend of treatments for maximal effectiveness. Nurse practitioners should work closely with patients to find the best mix of modalities for them.  相似文献   

12.
失眠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不适主诉之一,发生率远高于普通人群。失眠对脑卒中患者的预后有明显影响,但对脑卒中后并发失眠的治疗尚未引起足够重视,临床上大多仍以使用镇静催眠药对症处理为主。国内外对该类失眠患者进行了不同药物、不同方法的治疗研究,结果各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门诊患者失眠、焦虑及抑郁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及阿森斯失眠量表、焦虑与抑郁自评量表的调查问卷,对257例失眠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失眠平均得分(13.63±4.03)分,失眠得分18分以下者占86.0%。失眠合并焦虑或抑郁者分别占37.7%和34.6%。失眠合并抑郁及焦虑者占24.9%,失眠与焦虑、抑郁呈正相关(P<0.01)。受教育程度为失眠的影响因素,体质量指数、生活习惯为焦虑的影响因素,体质量指数为抑郁的影响因素。结论失眠与焦虑、抑郁相互影响,受教育程度低者失眠得分较高,低体质量指数为焦虑、抑郁的影响因素,不规律的生活习惯是焦虑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人群中失眠障碍普遍,但治疗困难,尤其是慢性失眠障碍。部分原因是医患在其诊疗过程中的认识不够全面。本文就失眠诊疗中易产生困惑的9个问题进行讨论,以期提高失眠障碍的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   

15.
Insomnia is a highly prevalent nonmotor symptom among patients with Parkinson disease (PD) and significantly impacts their quality of life. It is typically an underdiagnosed and untreated symptom of PD. Accurate assessment, ruling out other potential etiologies, and a combination of nonpharmacologic and pharmacologic interventions are important strategies in the management of insomnia in patients with PD. The goal of treatment is to improve sleep duration, sleep quality, and overall quality of life. Nurse practitioners play an integral role in the recognition,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 of insomnia in PD.  相似文献   

16.
失眠障碍是睡眠障碍中最常见的一类,其临床诊疗对临床医生而言是个严峻的挑战。本文将对临床常用于治疗失眠障碍的药物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网络化认知行为治疗对非器质性失眠的短期疗效及患者依从性。方法:经过微信平台招募失眠患者,经过CBT-I专业培训的治疗师电话访谈,排除严重躯体疾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及严重抑郁患者,最后纳入65例患者,予以网络化认知行为治疗,观察其治疗前后失眠指数量表(Insomnia Severity Index,ISI)及睡眠日记参数变化。结果:共有32例患者完成4周治疗。经治疗后,患者的入睡潜伏期(Sleep Latency,SL)、在床时间(Time In Bed,TIB)缩短,睡眠总时间(Total Sleep Time,TST)延长,睡眠效率(Sleep Efficiency,SE)提高,觉醒次数减少,ISI总分低于治疗前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网络化认知行为治疗能改善非器质性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但患者依从性不高,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初发脑梗死后失眠的发病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纳入脑梗死患者150例,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改良Barthel指数(MBI)、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测评,并以PSQI量表总分〉7分作为判断失眠的标准。分析卒中患者失眠的类型及特点;分析失眠在不同类型人群中发生率的差异,筛选影响因素;分析失眠患者与非失眠患者各量表评分的差异。结果:150例患者中,73例(48.67%)发生失眠,失眠的形式以入睡困难、早醒、睡眠维持困难为主。失眠的发生率与性别、卒中部位、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精神状态关系密切。失眠患者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焦虑和抑郁程度方面较非失眠患者严重(P〈0.05),日常生活能力较低(P〈0.05)。结论:初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失眠的发生率较高,影响因素有性别、卒中的部位、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精神状态。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中医药方法治疗脑梗死后痰热内扰型失眠症临床疗效。方法:将2014年3月~2014年11月100例脑梗死后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艾司唑仑治疗,观察组应用中药三黄安神汤治疗。观察本次治疗效果,随访观察两组病情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0%(P<0.05)。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2.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4.0%(P<0.05)。结论:中药三黄安神汤治疗脑梗死后痰热内扰型失眠症患者效果满意,可有效改善患者睡眠质量,治后不易复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