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意义。方法分析瘀血是导致多囊卵巢综合征的重要病理因素,并论述活血化瘀法的作用机制。结果瘀血是血瘀的病理产物,而在瘀血形成之后,又可阻于脉络,而成为血瘀的一种原因。可见瘀既是此病的致病因素,又是病理产物,因而从瘀论治成为重要的治疗方法。结论活血化瘀法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正>崩漏是妇科的常见病之一。轻者,淋漓不断谓之漏下,重者,突然大下谓之崩中,久漏中气下陷。冲任不固,势必成崩,崩久气血耗损,亦必成漏。笔者在临床观察中体会到,崩漏之因虽与寒、热、虚、瘀诸端有关,但与瘀的关系更为密切,其或单独为患,或与寒、热、虚夹杂为病。崩漏之所以迁延日久,淋漓不尽,皆在经行之时失于活血化瘀而然。故此,在临床中笔者常用活血化瘀法为主,配合清热、补虚、温经诸法治疗本病,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活血化瘀法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法治疗糖尿病的作用和地位。方法:以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为依据,从中、西医两个方面对活血化瘀法治疗糖尿病的机理进行分析。结果及结论:活血化瘀法治疗糖尿病的机理在于改善血流变学和微循环,在其治疗过程中占有不容忽视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以中医理论为依据,从中、西医两个方面对活血化瘀法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机制、临床效果进行讨论,探讨活血化瘀法在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中的作用和地位。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痛性神经炎是老年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痛苦且无特效疗法。我于2000年至2005年用中药活血化瘀法治疗老年糖尿病痛性神经炎90例,疗效显著,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活血化瘀法治疗IgA肾病4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法治疗IgA肾病患者血尿及蛋白尿的变化。方法以活血化瘀为主,方用复肾汤加减,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症状、血尿及蛋白尿的变化。结果活血化瘀法为主治疗IgA肾病疗效显著,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大多数患者血尿、蛋白尿均有明显的好转。结论以活血化瘀为主治疗IgA肾病能有效的降低患者血尿及蛋白尿,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保护肾功能,延缓病情进一步发展,为IgA肾病从瘀论治疗提供了临床的依据。所以,对kA肾病患者,临床上治疗时应当加用活血化瘀的药物,从而达到活血止血,止血不留瘀,化瘀而不动血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活血化瘀法是祖国医学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它历史悠久 ,源远流长。它产生于“血瘀”学说始于《内径》云 :“血凝于腹者为痹 ,凝于脉者为氵啬 ,凝于足者为厥”。“血实者宜决之” ,疏其气血 ,令其调达 ,以致和平。它能恢复由于瘀血造成的生理障碍和病理改变 ,有促进血液循环 ,改善瘀阻 ,通畅经络 ,消除瘀肿的作用 ,从而改善循环 ,解决疾病。现就活血化瘀法方药临床应用的肤浅认识分述如下。1 活血化瘀法所用方药包括活血行血 ,活血化瘀祛瘀 ,破瘀攻坚三类1 1 活血行血类具有疏通血脉、推动血行以及活血行的作用 ,适用于瘀血轻症。药如当归…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法应用于精神科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活血化瘀治疗精神疾病的历史和现代应用情况。结果活血化瘀法对精神分裂症、周期性精神病、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心境障碍、焦虑症等多种精神疾病有着确切的疗效。结论对精神科疾病从瘀论治的思想应得到精神科医生的广泛重视。  相似文献   

9.
中医活血化瘀法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已采用现代科学实验方法,进行理论探讨。现仅就涉猎所及的资料及个人初学中医的体会,作一简要论述。一、祖国医学对活血化瘀的一些论述活血化瘀法早在《内经》成书时期之前,已有记载和临床运用。现将祖国医学对血瘀症的病机、病因、证候以及治疗法则等略述于下。(一)瘀血症的病机活血化瘀是对瘀血症的相应治疗方法。瘀  相似文献   

10.
随着恶性肿瘤发病率的增高 ,中晚期癌症患者伴发癌痛多见。中医药对癌痛的治疗有独到之处 ,历代医家在这方面积极有丰富的经验和论述。目前中医药对癌痛的治疗主要是活血化瘀和调节酸碱度方面。1 活血化瘀治疗癌痛中医认为癌痛是因人体正气虚弱致使外邪热毒内侵与痰瘀相结 ,阻塞经脉 ,不通则痛。恶性肿瘤的诸多证侯也是因气的停滞和血的瘀结而致 ,其中癌痛就多为此因引起。在临床上 ,瘀血疼痛特点是痛有定处 ,疼痛剧烈 ,部位固定 ,得温舒适 ,遇寒加剧 ,舌有瘀斑、舌质紫黯 ,脉细或细涩 ,或见肌肤甲错、紫斑及毛细血管扩张等。许多中医文献…  相似文献   

11.
活血化瘀法治疗糖尿病并发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并发症多。糖尿病的病因,中医认为瘀血为重要因素。故活血化瘀法应为中医治疗糖尿病的基本法则。笔者在常规辨证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同时,加用活血化瘀药物,取得了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凉血化瘀法属于活血化瘀治法之一,是将具有凉血化瘀两类功效或双重作用的药物组合成方,用以治疗血热和血瘀两者相互因果所致的“瘀热相搏证”。举凡外感内伤多种疾病表现有瘀热病理特点者,按照异病同治的原则,采用凉血化瘀基本方药,结合病的特异性和具体表现,配伍相应药物,每可取得良好的疗效。现仅举临床治例数则为证。  相似文献   

13.
杨泽华教授认为现代眩晕发病的病机重在痰瘀互结。临床上可见先痰而后瘀或先瘀而后痰的病理改变。在辨证中重视探求病因,辨析痰瘀同病是由痰致瘀,还是由瘀致痰,明辨痰瘀的主次轻重,以此决定治疗方向;眩晕从痰瘀论治,临证根据痰瘀为病的先后主次以及轻重缓急,以化痰健脾、活血化瘀为总则,辅以调理气机,根据不同病因兼以平肝潜阳、滋养肝肾、补益气血等法,常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给予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观察,将患者分为参照组、实验组,分别给予常规西医对症治疗、益气养阴活血化瘀的中药汤剂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肌酐、尿氮素、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均低于参照组(P <0.05);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88.89%)高于参照组(P <0.05)。结论对患者给予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治疗能降低患者血压、血糖、血脂水平及尿白蛋白排泄率,控制糖尿病肾病进展。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患者机体在持续的高血糖状态影响下,常常发生多种糖尿病并发症,包括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脑病、糖尿病心脏病、糖尿病眼病等,这些并发症已经成为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中医药在治疗糖尿病并发症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医药理论认为,热毒是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主要是因糖尿病后期,脏腑功能低下,致气机及脏腑疏泄功能失调,引起浊瘀痰湿内蕴,日久而化热毒。针对此病机,中医在治疗糖尿病并发症时,多采取清热解毒的治疗方式,广泛应用清热类中药,因此,围绕近年来清热中药在治疗糖尿病并发症中的临床应用及基础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何其兰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4):2150-2151
急性黄疸型肝炎属中医黄疸范畴,历来多采用清利湿热为主治疗。虽然近年来配合活血化瘀法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时有报道,但从瘀论治为主则不多见。我们在分析了黄疸形成机制的基础上引入活血化瘀为主的治疗原则,收到了提高疗效、缩短疗程的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瘀血的诊断,并用活血化瘀法对气滞血瘀、瘀血内阻的治疗进展。方法:采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外科的跌打损伤、骨折50例,内科的肿瘤、癌症、供血不良、心肌梗塞150例;辨舌质、舌色、有无瘫点、疼痛的性质,皮色毛发明确诊断。结果:用活血化瘀法验证瘀血的诊断准确度为100%,用辨舌的质、色、斑点及疼痛的性质诊断瘀血的准确度仍为100%。瘀论:瘀血证必须用活血化瘀法治疗。  相似文献   

18.
刘颖 《黑龙江医药》2002,15(1):46-46
活血化瘀为治疗瘀血的通法,但由于复杂的病因及瘀阻部位之不同,其临床施法遣药亦异。笔者汇诸家之长,总结以下几法。1 祛痰化瘀法用于痰浊阻络而引起的瘀血证。以祛痰药配活血化瘀药使用,如控涎丹活血化瘀药。2 行气化瘀药凡气滞而引起的血瘀证都可选用此法。是以活血药与疏肝药配合使用既活血化瘀,又能疏肝理气,调畅气机,血行通畅,如血府逐瘀汤、膈下逐瘀汤等。  相似文献   

19.
祖国医学博大精深,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是其精髓,其中瘀血学说也是其重要内容之一,瘀血学说所涉及的内容很多,它包括了瘀血症的病因、病机、诊断和治疗等诸多方面,在妇科临床上的应用也比较广泛,作者仅初步探索了一些规律,活血化瘀法的临床应用必须在辨证的基础上进行,切不可误犯“凡证都是瘀血,凡出血都是瘀血”的错误。并且要处理好气与血、血与风、活血与温经、血虚瘀证与血实瘀证、活血与止血、温经活血与清热活血等的关系,结合患者年龄、体质、病情等方面的具体情况仔细辩证用药。活血化瘀药不可久服,应中病即止,以免损伤正气。  相似文献   

20.
《中医儿科杂志》2020,(1):12-15
总结全国名中医丁樱教授从瘀论治小儿肾病综合征的经验。丁教授认为,瘀血是导致小儿肾病综合征发病、反复及迁延不愈的重要病理因素,故多从瘀论治,活血化瘀贯穿整个治疗始终。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创立凉血活血、益气活血、养阴活血、温阳活血四法,随症结合他法运用,临床疗效颇丰。附典型案例1则,以资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