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雅儿 《现代预防医学》2005,32(9):1166-1166
2003年5月2日本区某镇发生了一起食物中毒,180人就餐,65人发病。经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诊断,证实本次食物中毒由奇异变形杆菌和副溶血性弧菌感染所引起。  相似文献   

2.
目的 为了解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发生特点 ,制定防治对策。方法 对某酒店 2 0 0 3年 7月 17日发生的食物中毒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3 3 0人一起进餐 ,餐后 3h出现首例中毒病人 ,至 3 1h 3 0min止共发病 2 9例 ,罹患率为 8.79% ,该起食物中毒是由于海产品加工不当、生熟容器混用交叉污染而引起的。结论 煮熟煮透、生熟分开是预防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3.
目的报告一起因交叉污染所致河流弧菌和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通过现场流行病学和实验室检测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结果共有720人就餐,出现食物中毒共24人,罹患率为3.33%(24/720),对44份可疑食物样品和24份肛拭样本检测发现,其中检出河流弧菌阳性2例,检出率为8.33%,检出副溶血性弧菌阳性12例,检出率为50.00%。结合患者临床表现、疾病潜伏期、流行病学特点及现场卫生状况,确定此次食物中毒病原体为河流弧菌和副溶血性弧菌。中毒原因是食用了被河流弧菌和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的食物,食物污染是食堂晚餐食品加工过程中交叉污染所致。结论此次暴发事件是食用被河流弧菌和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的食物引起。河流弧菌作为本地区首次被检出的一种致病弧菌,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4.
20 0 2年 8月 1日嘉兴市秀洲区某公司发生 1起以腹痛、腹泻、恶心、呕吐为主要症状的食物中毒事件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资料 ,病人的潜伏期和症状表现 ,以及实验室检验资料分析 ,推定为 1起由可疑副溶血性弧菌及奇异变形杆菌 2次暴露引起食物中毒事件 ,现报道如下。流行病学资料1 进食情况  7月 31日中餐 ,职工就餐人数为 5 2 5人 ,进餐时间 12时 ;其中部分职工晚上继续加班 ,因此 ,晚餐就餐人数为 390人 ,进餐时间 17时。中、晚 2餐的膳食均均嘉兴市区某快餐店供应。不吃中餐仅吃晚餐以及中、晚 2餐均不吃的人数及发病情况 ,缺乏调查资料。…  相似文献   

5.
某酒店连续发生2起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0年 5月 31日、6月 1日浦江县某酒店连续发生了 2起食物中毒事件。经流行病学调查 ,均是因食用炒花蟹引起的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由于 2次事件的潜伏期、临床症状及可疑食物基本一致 ,且仅相隔一日 ,故合并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流行病学资料1 发生经过  5月 31日傍晚 ,张某在某酒店宴请客人 ,共 8人就餐 ,自 6月 1日 0时起 ,就餐者中陆续有 6人出现中毒症状 ;6月 1日中午有 2 7人分 4桌在该酒店就餐 ,自当晚 7时起 ,其中 2桌的 10名食客先后出现中毒症状。按WHO食物中毒腹泻病人诊断标准 :腹泻 3次或 3次以上伴有腹痛、呕吐…  相似文献   

6.
快速培养副溶血性弧菌方法探讨袁浩1992年有人报道由120份海产品检出副溶血性弧菌 ̄[1]。该菌引起食物中毒的报道屡见不鲜 ̄[2]。1993年广州地区报道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腹泻病人超过同期沙门菌和志贺菌的检出率 ̄[3],是沿海地区胃肠道疾病的重要病...  相似文献   

7.
20 0 1年 9月 16日 ,崇州市某大酒店发生一起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 ,确诊为一起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 中毒经过马某、董某家都因侨迁新居 ,于 2 0 0 1年 9月 16日中午 12时 ,在同一家酒店举办宴席 ,共有 3 0 2人就餐 ,次日晨 2时左右 ,部分就餐者陆续出现呕吐、腹痛、低热等症状 ,7时 3 0分崇州市某医院收治首例患者 ,至 19日下午共收治同时就餐的发病者 81例 ,年龄 4~ 73岁。2 临床表现潜伏期 14~ 18h ,主要症状为头昏、头痛、腹痛 ,腹泻(腹泻物多为水样便 ,4~ …  相似文献   

8.
副溶血性弧菌是1953年由Fujino等从日本一食物中毒患者初次分离的一种病原菌。在世界范围内,在所有的菌性食物中毒中,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造成的危害仅次于沙门氏菌、大肠杆菌、葡萄球菌、肉毒梭菌。我国沿海地区每年都有因副溶血性弧菌引起食物中毒的报道。 流行病学研究发现,从人类患者粪便分离的副溶血性弧菌在特殊的我妻氏血液琼脂上引起溶血,而食物分离株则多不引起溶血,  相似文献   

9.
1997~ 1999年中 ,富阳市发生大小规模不同的细菌性食物中毒 2 1起 ,中毒人数 45 6人 ,其中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有 8起 (38 1% ) ,中毒人数 2 2 1人 (48 5 % ) ,死亡 1人。可见该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已严重影响人民健康。为掌握该菌引起食物中毒的发生原因 ,便于制定出有效的防范措施 ,现将调查结果分析如下。1 食物中毒的概况 (表 1)8起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均发生在 7~ 10月 ,其中 9月份 5起 ,占 6 2 5 % ,可见夏秋季是发病高峰。农村发生 6起 ,占 75 0 % ,城镇发生 2起 ,占 2 5 0 %。共采样食品 5 8份 ,阳性 9份 ,检出率为 15…  相似文献   

10.
余涛  郑叶芸 《职业与健康》2005,21(9):1342-1343
2004年6月24日中午,舟山某跨海大桥建设民工6人在某饭店就餐后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和实验室证实为1起由副溶血性弧菌污染引起的食物中毒,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实验室检测确定一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致病因子。方法根据国标GB14938《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1]及GB4789《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2]对就餐单位留样食品(9份)、中毒患者留取的粪便标本(6份),患者肛拭标本(3份)共18份样品进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检验。结果从2份留样食品、6份粪便样品,3份肛拭样品中检出副溶血性弧菌。结论该起食物中毒是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  相似文献   

12.
一起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3年8月3日,绍兴市某大酒店就餐人员在晚餐后,陆续发生食物中毒,经流行病学调查,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和检验结果,判断是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一起食物中毒的副溶血性弧菌检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1年5月1日,在温岭市某宾馆举办婚宴,138人就餐,餐后2小时首例病人扬××发病,先后有49人相继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头晕等症状,其中有22例发热,平均潜伏期为9.8小时。经流行病学调查,本次食物中毒系食用污染的麦饼筒所致。经实验室检验证实,是一起由副溶血性弧菌污染食物引起的食物中毒,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2002年9月9日晚,某学院教师在某大酒店聚餐,就餐310人,其中51人相继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和实验室证实为一起由副溶血性弧菌、弗尼斯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中毒原因是冷莱受到致病性弧菌交叉污染所致,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2012年5月2日杭州市余杭区某酒店参加满月酒的人群中出现胃肠道症状.根据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认定是一起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在5月2日该酒店就餐人群中开展病例搜索,对病例的临床症状和就餐情况逐一进行调查,填写《食物中毒事故个案调查登记表》;同时调查15名未发病的共同就餐者的基本信息和就餐情况.  相似文献   

16.
副溶血性弧菌是一种嗜盐性细菌。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是进食含有该菌的食物所致,主要来自海产品副溶血性弧菌,如墨鱼、海鱼、海虾、海蟹、海蜇,以及含盐分较高的腌制食品,如咸菜、腌肉等。临床上以急性起病、腹痛、呕吐、腹泻及水样便为主要症状。本病多在夏秋季发生于沿海地区,常造成集体发病。2016年6月17日00时20分,深圳市龙岗区某实业有限公司有7名员工因头晕、头痛、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到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就医,怀疑食物中毒引起。经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结合临床症状,确定是一起由于进食该实业有限公司食堂制作的受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集体性食物中毒。现将调查和处理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一起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 0 0年 10月 1日 ,我县孝丰镇某酒店因中、晚两次婚宴 ,共设酒席 30桌 ,导致 6 6人发生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流行病学调查1 个案调查两次婚宴共设酒席 30桌 ,有 30 0人就餐。由于就餐者都散居各处 ,再加上宴请者未能及时提供全部就餐者名单 ,根据所掌握的以及宴请者提供的 10 0位就餐者展开了个案调查 ,发生食物中毒有 6 6人 ,其中中餐就餐 190人 ,发病39人 ;晚餐就餐 110人 ,发病 2 7人 ;没有中、晚两餐都就餐者。发病距就餐最短 7小时 ,最长 48小时 ,平均发病时间 2 2小时。症状以腹痛、腹泻、呕吐为主。腹泻…  相似文献   

18.
<正>2008年9月26日我市某酒店发生1起集体食物中毒,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和实验室病原菌检验,证实是1起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山东省1990~1997年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是常见的食物中毒之一。为探讨其发病规律和预防措施,现将1990~1997年山东省境内发生的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情况分析如下: 1 资料来源 资料全部来自山东省各市地的食物中毒报告。 2 结果 2.1 中毒情况 1990~1997年全省各地报告,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31起,发病1132人,无死亡,占同期全部食物中毒起数(337)的9.2%,占同期全部食物中毒发病人数(9831)的11.5%。见表  相似文献   

20.
副溶血性弧菌是广泛存在于沿海海水产品中的一种常见的肠道病原菌。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是我省报告发病最多的食物中毒病种。据分析,我省细菌性食物中毒中,有42.9%为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因此,预防和控制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是我省食物中毒防制工作的重点之一。为阐明我省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发病特点和规律,为指导防制工作实践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对最近十年我省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报告发病情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