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组96例收治于门诊及病房工作中,经运用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本组病例96例,男70例,女26例,年龄25~65岁,病程4d~7年,有明显腰扭伤史22例,腰痛伴一侧下肢放射痛或麻木76例,患侧棘突旁压痛及放射征阳性68例,直腿抬高试验阳性80例,屈颈试验阳性75例,单下肢坐骨神经痛6例,所有病例均经CT或MRI提示:腰椎间盘膨出、突出、脱出或相应神经根或/及硬膜囊受压,其中单节段突出66例,双节段突出30例,伴有突出物钙化2例。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及影…  相似文献   

2.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2 6 5例 ,男 175例 ,女 90例 ;年龄17~ 6 4岁 ,平均 46 .7岁 ;病程 5d~ 10年 ;伴明显外伤史 70例 ,腰部劳损史 186例 ,感受风寒史 9例 ;全部患者均有腰痛、活动受限、下肢麻木疼痛不适或伴小腹痛、腹股沟痛等症状 ,并有腰椎生理曲度改变、腰肌痉挛、腰椎旁压痛或伴有放射痛 ,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仰卧挺腹试验阳性 ,下肢肌力及皮肤感觉均改变 ;CT片示均有不同程度的腰椎间盘突出或硬膜囊受压变形 ,其中中央突出 5 1例 ,左后方突出 10 2例 ,右后方突出 112例。全部患者采用以下治疗方法 :①中药 ,取川乌、草乌、甲珠、…  相似文献   

3.
术后椎间盘炎较少见,且易与腰椎间盘突出症混淆。康复科此类患者更少见。本科接诊 1例这样的病人,现报告如下。1 病历摘要 患者男 30岁。因腰痛 40 d加重伴活动受限 2 d。于 1999年 5月 18日入院。患者 40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痛,在当地经腰椎牵引、按摩、针灸、药物治疗无明显缓解。 2 d前症状加重,平卧床上不能活动而来院就诊。 MRI示 L 3~ 4、 L 4~ 5、 L 5~ S 1椎间盘突出伴有硬膜囊受压。以“腰椎间盘突出症”收入院。 1997年行腰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入院体查: T 38.3℃, P 110次 /分, R 20次 /min, BP 120/80mmHg…  相似文献   

4.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椎间盘退变、损伤、髓核突出刺激、压迫神经根而引起的腰痛、下肢牵拉痛。经保守治疗大多数可获痊愈;对保守治疗无效及经CT或MRI证实为髓核脱出、钙化及伴侧隐窝狭窄病例常需手术治疗。我院于2001年2月~2005年5月采用小切口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96例,疗效满意。该手术具有切口小、创伤轻、出血少,术后病人可早期下床活动等优点,解决了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制动与活动的矛盾[1]。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96例,男性121例,女性75例,年龄19~66岁,平均42岁。病史7天~14年,79例有不同程度的外伤史,81例有间歇…  相似文献   

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8):1260-1261
目的分析核磁共振(MRI)和CT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7月~2019年7月行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所有患者术前均先后行MRI、CT诊断,以手术诊断为标准,比较两种诊断方式对不同病理分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检出率,比较不同诊断方式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相关阳性征象的检出率。结果经手术诊断,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膨隆型共16例,突出型25例,脱垂游离型5例,Schmorl结节14例;两种诊断方式的对膨隆型、脱垂游离型、Schmorl结节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突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诊断方法的神经根受压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诊断硬膜囊受压、脊髓变性、椎间盘变性的检出率高于CT诊断,而钙化、椎间盘积气的检出率低于CT诊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病理分型的诊断率较高,但MRI检查较为昂贵,因临床上应针对患者病情、自身需求来选择合适的诊断方式。  相似文献   

6.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康复理疗的常见病、多发病,非手术疗法目前已成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手段犤1犦,笔者应用推拿及水针疗法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58例,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共收治168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腰腿痛、功能活动受限,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屈颈征阳性。经CT或MRI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腰腿痛。其中男85例,女83例,年龄23~60岁,病程3d~5年,CT或MRI检查结果示:L3-415例,L4-5135例,L5~S118例,所有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推拿组80例,推拿结合水针组…  相似文献   

7.
<正>经皮椎间孔镜下应用TESSYS技术能有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且对其他微创技术无法处理的脱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也能处理。本院自2012年1月6月,应用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脱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26例,经与术前比较,提示近期手术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方法1.一般资料2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男17例,女9例;年龄276月,应用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脱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26例,经与术前比较,提示近期手术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方法1.一般资料2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男17例,女9例;年龄2765岁,平均39.5岁,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与MRI表现,并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在诊断腰椎间盘突出方面的差异。方法:收集本院2016年1月~2020年10月之间经临床证实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0例,其中行CT检查26例,行MRI检查24例,分析并统计比较两种检查方法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的相关影像征象及符合率。结果:以临床手术结果为金标准,CT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的符合率为76.9%(20/26),MRI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的符合率为91.7%(22/24),两者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在显示相关影像征象方面,CT检查对腰椎间盘真空征及钙化的检出率高于MRI检查;而MRI检查对腰椎间盘变性、硬膜囊、脊髓及神经根受压检出率高于CT检查,两者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的检出MRI具有优势,可做为首选检查方法;但联合CT与MRI检查,可优势互补,提高腰椎间盘突出诊断的符合率,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组对60岁以上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2例,采用物理康复治疗,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本组62例,男32例,女30例。年龄60~79岁。病程1~15年。临床表现:62例全部有不同程度反复发作腰痛或腰骶部疼痛,并向一侧或双下肢放射至小腿或足背外侧。体检发现腰椎棘突旁压痛或叩击痛60例,直腿高举试验阳性56例。X线平片、CT及MRI证实腰椎间盘突出20例;腰椎间盘膨出28例;腰椎间盘脱出10例。1.2方法1超短波治疗:采用上海生产LDTCD31落地式超短波治疗机。频率40.68MHz…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后路显微内窥镜下行腰椎间盘摘除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手术要点.方法自2001年3月起对172例腰椎间盘突出或脱出患者进行椎间盘摘除和侧隐窝及神经根管扩大术,对神经根彻底减压.结果近期随访3~12个月,平均10个月,优良160例,优良率93%,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摘除术治疗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创伤少、恢复快、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1.
我院自 1998年 9月~ 2000年 1月,采用小关节内侧缘硬膜外腔侧隐窝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92例,取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本组 92例中,男 64例,女 28例 ;年龄 17~ 70岁,平均 37.26岁 ;突出间隙为 L4~ 5和 L5~ S1,病程 3个月~ 5年。 92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腰痛和放射下肢痛,直腿抬高试验均阳性,仰卧挺腹试验均阳笥。经 CT扫描确诊为腰椎间突出症。 1.2方法 (1)操作方法病人取俯卧位,腹下垫枕,根据 CT扫描椎间盘突出的椎间隙层次,确定穿刺点局麻下行穿刺后,并将胶原酶 1 200U溶于 2ml生理盐水…  相似文献   

12.
本院采用介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19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999~ 2001年共收治 1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男 14例,女 5例,年龄 20~ 50岁,平均年龄 32岁。所有病例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及 X线片和 CT片确诊。 X线平片表现 :( 1)早期腰椎失去正常曲度,变直或略侧弯。( 2)髓核脱出 4~ 6周可出现椎间隙变窄,可一致性变窄,也可前后或左右不对称变窄,骨关节面硬化。( 3)椎体边缘骨赘形成,椎间孔变窄。 CT片表现:( 1)椎间盘后缘及椎管内限局性突出软组织影,其密度与相应椎间盘密度一致(介于…  相似文献   

13.
腰椎间盘突出症虽然治疗方法很多,但应用最多的行之有效的仍然是手术治疗。为观察术后康复治疗对远期疗效的作用,对现406例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随访,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1988~1999年,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06例,随机分为康复治疗组及对照组。康复治疗组201例,男134例,女67例。< 20岁8例,21~30岁50例,41~50岁96例,50岁以上47例。对照组205例,男140例,女65例。< 20岁6例,21~30岁55例,41~50岁96例,50岁以上48例。1.2 方法(1)康复治疗组:①蹬腿运动:术后3 d,仰卧,尽力屈髋及膝关节,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腰椎间盘突出MRI与CT的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86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均予以CT及MRI检查,实行CT扫描设为对照组,MRI扫描设为研究组,比较两组诊断符合率及征象情况。结果研究组检出阳性83例,阴性3例,阳性率为96.51%;对照组检出阳性70例,阴性16例,阳性率81.39%;研究组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椎间盘脱出、椎间盘结节、椎间盘真空像及椎间盘游离检出符合率较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检出脊髓变性、椎间盘变性、硬膜囊受压等优于对照组(P0.05),而对照组在积气、钙化等检出率高于研究组(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应用MRI或CT检查准确率均较高,且二者各具优势,应依照患者实际状况予以适合方法,降低误诊、漏诊率,有效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高预后。  相似文献   

15.
本院从 1997年 6月应用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取效较好,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本组 53例病人,男 39例,女 14例;年龄 23~ 61岁。所有病例均经 CT或 MRI证实有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或硬膜囊受压征象。病程最短 25 d,最长 20年。1.2 方法 (1)取俯卧位,局麻。 L3~ 4、 L4~ 5采用宋氏椎板外切迹入路法 [1- 2]侧隐窝注射(盘外法)或电视 X线机下行正侧位透视确定针尖达髓核内直穿达 L5~ S1间盘 (盘内法 )。间断性缓慢推入胶原酶 (盘外法 200 U,用 4 ml生理盐水稀释,盘内法 600 U,用 2 ml生理盐水稀释),留针 …  相似文献   

16.
自1994~2002年用不同型号快牵床共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869例,结合临床疗效、治疗原理,远期效果,跟踪随访,进行综合分析,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1994~1996年两年间用DFQ-300型,400型多方位牵引床共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69例,单节间盘318例,2节间盘409例,3节间盘140例,4节间盘2例。治疗次数1~8次,平均3.3次,年龄10~78岁,病程7d~16年。并随机抽样400例为观察组,慢牵组和推拿组各100例作为对照组。1.2方法(1)适应证:腰椎间盘膨出、突出、脱出、小关节紊乱,椎体“I”滑脱。中央型突出,出现马尾神经症状及会阴部症状或髓核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症状与CT影像学相关性。 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8例,所有患者均进行CT扫描并记录CT征象,对CT影像中许莫氏结节、髓核病变情况、经骨突出情况、髓核突出大小、硬膜囊和神经根受压情况进行检测分析。 结果经测评,128例患者中,轻度43例,中度60例,重度25例;髓核情况、髓核密度、额状位和水平面髓核突出程度、神经受压程度与硬膜囊方式,与患者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的轻重,经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硬膜囊前后径越大,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症越严重,矢状径越小,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症越严重。 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症状严重程度与CT影像的某些指标存在一定关系,这些指标能很好评价患者症状严重程度发展趋势,为其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自2000年1月~2001年5月应用MED-II椎间盘镜手术系统对60例78个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了腰椎间盘摘除术,手术前后及出院前对患者实施了康复指导。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自2000年1月~2001年5月,共收治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男38例,女22例,年龄20~61岁,平均41.2岁,病史最短3个月,最长8年,平均24.2月。78个间隙中,L3~4间隙10例,L4~5间隙35例,L5~S1 间隙33例。所有病例均有腰痛伴一侧下肢放射痛,60例有感觉减退,34例有趾背伸无力。所有病例均经CT或MRI证实,且经保守治疗3个月以上症状无好转或好转后反复发作,…  相似文献   

19.
自 2000年 1月~ 2001年 5月应用 MED- II椎间盘镜手术系统对 60例 78个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了腰椎间盘摘除术 , 手术前后及出院前对患者实施了康复指导 .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自 2000年 1月~ 2001年 5月 , 共收治 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 男 38例 , 女 22例 , 年龄 20~ 61岁 , 平均 41.2岁 , 病史最短 3个月 , 最长 8年 , 平均 24.2月 . 78个间隙中 , L3~ 4间隙 10例 , L4~ 5间隙 35例 , L5~ S1 间隙 33例 . 所有病例均有腰痛伴一侧下肢放射痛 , 60例有感觉减退 , 34例有趾背伸无力 . 所有病例均经 CT或 MRI证实 , 且经保守治疗 3个月以上症状  相似文献   

20.
目的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技术对行椎经板间内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前、术后神经束变化的评价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行椎经板间内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所有受检对象在行椎经板间内镜椎间盘切除术前、术后6个月均行常规MRI、DTI检查,并运用神经纤维束示踪成像测定FA值、ADC值。结果腰椎间盘突出症组椎经板间内镜椎间盘切除术前受压腰骶神经FA值低于正常侧,ADC值高于正常侧,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腰椎间盘突出症组椎经板间内镜椎间盘切除术后受压侧腰骶神经FA值、ADC值与正常侧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椎经板间内镜椎间盘切除术后受压侧腰骶神经FA值高于术前,ADC值低于术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DTI技术可有效反映出行椎经板间内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前、术后神经束变化,评价价值较高,可用于临床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术治疗效果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