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内镜下支架扩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27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行内镜下支架扩张术治疗,观察本方法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及长期随访情况。结果所有病例支架置入后,吞咽困难症状明显改善,显效率100%。术后均未出现大出血、穿孔、支架移位等并发症。术后随访1~5年,所有病例疗效稳定。结论内镜下支架扩张术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有效方法,具有操作简便、见效快、创伤小、疗效好、成功率高、并发症相对较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胃镜下气囊扩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方法和疗效。方法:101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经典型症状、消化道钡餐、胃镜等明确诊断后,观察经胃镜下气囊扩张治疗后的临床症状缓解情况,以评价疗效。结果:101例患者镜下气囊扩张术治疗后,缓解率为100%,其中9例1年内复发,1年内缓解率为89.1%,3年内20例复发,3年内缓解率为80.2%,无穿孔、消化道大出血、吸入性肺炎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胃镜下气囊扩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具有安全性高、疗效确切、费用少、痛苦少等优点,是本病理想和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内镜下大直径球囊扩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内径下大直径球囊扩术治疗22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观察其临床症状,复查胃镜或X线,以了解其疗效。结果22例患者吞咽困难缓解率100%,其中一次操作成功率95.5%(21/22),两次扩张(1例先行沙氏条预扩)成功率4.5%(1/22)。术后出血行手术治疗1例,出现皮下气肿、纵膈气肿1例,经内科治疗后痊愈。复查胃镜或X线均较扩张前明显改善。随访3个月~2年,无一例复发。结论内镜下球囊扩张术是目前基层医院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较为理想的首选和主要治疗方法,其具有疗效确切、操作简单、费用低及痛苦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唐莉  张红伟  乔庆红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8):46+49-46,49
目的探讨内镜下气囊扩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观察48例经内镜下气囊扩张治疗的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定期随访,观察临床症状缓解与复发情况。结果48例患者一次性扩张成功47例,1例扩张无效转上级医院,扩张成功率为97.9%。无穿孔、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2周-5年,16例复发,经第二次扩张均获痊愈,总有效率为97.9%。结论内镜下气囊扩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疗效佳,优点多,并发症少,可作为该病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估3D腹腔镜联合胃镜食管Heller肌层切开+Dor胃底折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总结从2013年11月至2015年7月北京同仁医院胸外科进行的16例3D腹腔镜联合胃镜食管Heller肌层切开+Dor胃底折叠术治疗16例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40~100 min,平均手术时间60 min,术中出血量均小于30 ml,无严重术后并发症,全部治愈出院,术后住院时间6~12 d.术后1个月行上消化道造影,食管最大直径均较术前明显减少.术后1个月复查24 h食管压力测定及pH值监测,无反流性食管炎发生.随访时间10~30个月,16例临床症状均完全消失,无明确复发病例.结论 3D腹腔镜联合胃镜食管Heller肌层切开+Dor胃底折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是一种安全易行且有效的外科治疗手段,临床上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任开祥  王利明  顾宇 《淮海医药》2012,30(2):127-128
目的评价胃镜直视下食管扩张、置内支架在食管、贲门术后狭窄和晚期食管癌治疗中的应用疗效。方法胃镜下对25例食管贲门术后再狭窄的患者,使用探条式扩张器共行49次扩张,对15例单纯扩张效果差的晚期食管癌及2例合并食管-气管瘘的患者,安装食管内支架。结果所有病例术后吞咽困难明显缓解,呛咳消失。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胃镜直视下食管扩张及内支架置入术方法简便、安全,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7.
可回收金属内支架治疗贲门失弛缓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可回收金属内支架在贲门失弛缓症的应用。方法14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其中3例为贲门失弛缓症术后再狭窄,透视下置入可回收金属内支架,术后1~3个月回收支架,观察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支架置入均一次成功,其中3例患者在支架置入后2、6、9周移位,余11例支架放置3个月后在胃镜下取出。治疗后所有患者吞咽困难均明显缓解,钡餐透视钡剂通过顺利。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论可回收金属内支架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简便、有效,支架在体内放置时间应在2~3个月左右,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贲门失迟缓症操作要点及出现特殊情况的应对措施。方法对我院从2007年3月至2011年3月进行腹腔镜食管下段贲门肌层切开治疗的9例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9例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1例术中食管黏膜损伤,经细线缝合修补后愈合尚好。术后均顺利进食,复查上消化道钡餐透视鸟嘴征消失,钡剂顺利进入胃内。1例术后复发,经用食管扩张器扩张2次,症状缓解。结论腹腔镜食管下断贲门肌层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具有显露好、操作较简单、恢复快等优点,可作为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首选方法。若复发,采用食管扩张疗法可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儿童先天性十二指肠狭窄的病因及临床表现,探讨经内镜球囊扩张术治疗儿童十二指肠膜式狭窄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5例先天性十二指肠膜式狭窄患者采用电子胃镜下十二指肠膜式狭窄球囊扩张术,术后定期随访和检查,观察患者临床症状缓解与复发、内镜或X线检查结果。结果:5例患者经内镜球囊扩张后症状都得到明显缓解,未发生穿孔、呕血等并发症。术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随访,呕吐症状明显缓解,均未出现复发症状。结论:经内镜球囊扩张术是治疗十二指肠膜式狭窄安全、有效、操作简单、费用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口内镜下食管环形肌切开术(POME)后合并感染的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 24例贲门失驰缓症患者,均行POME术治疗,给予积极的术后护理、感染护理和并发症护理,观察护理效果、患者恢复情况、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1例患者出现气胸、1例皮下气肿、1例发热,经对症治疗后好转;术后随访所有患者贲门失驰缓症状均有所缓解,没有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POME术后积极的护理干预有利于预防感染,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预后,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可回收覆膜支架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疗效。方法选择贲门失弛缓症患者7例,其中男性2例,女性5例。在无痛下插入胃镜,放入导丝,退镜并交换导丝,观察贲门上缘距门齿距离,退出胃镜,选择直径20mm,长度8mm全覆膜支架,沿导丝推送支架至预定位置后释放支架。进镜观察支架位置正确后退镜。术后1周症状评分,1个月后取出支架。结果 7例均1次置入成功,1周内吞咽困难评分均降至0~1分,2例(28.6%)轻微胸痛,1例(14.3%)1周后支架脱落,重新置入成功。1个月后支架均成功取出,部分病例随访3个月无复发。结论可回收覆膜支架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安全,疗效满意,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析胸腔镜联合胃镜微创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贵州省人民医院2009年3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行胸腔镜Heller术30例贲门失迟缓症患者(观察组)的临床资料,术中联合胃镜检查、定位,选取同期治疗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行胃镜下环行肌切开术手术治疗,分析围手术期相关的临床指标以及随访疗效。结果观察组30例患者均顺利成功完成胸腔镜手术,术后均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1例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由于食管黏膜破损,经胃镜证实之后行修补术,随访期间未见吞咽困难。2例患者在术后1年之内轻度胃食管反流以及胸骨后疼痛症状,在术后3个月内复查均恢复到正常水平。术后3个月随访,观察组食管测压显示静息压为(23.5±5.7)mmHg(1 mmHg=0.133 kPa),对照组为(37.3±7.8)mmHg;观察组残留压为(3.5±2.6)mmHg,对照组为(7.7±3.5)mmHg;观察组松弛率为(89±10)%,对照组为(7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联合胃镜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微创、恢复期短、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可有效地减少或者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联合放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该院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108例进行治疗,肺原发癌及脑转移病灶切除术联合放疗和吉西他滨、替莫唑胺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和并发症,随访情况和生存率。结果无手术死亡病例,均康复出院。胸部手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前神经症状均获得缓解。肺切除后出现并发症18例,其中9例先行肺手术的无神经症状患者,术后第1天出现颅内高压症状,经甘露醇、激素治疗等治疗症状控制,于术后第9天施行脑部手术,此外出现心房颤动4例,延期肺漏气2例。10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5~83(24.7±6.7)个月。随访复发46例(42.6%),其中累及肺15例,累及脑31例。6例分别于术后3个月、6个月CT发现脑肿瘤复发而接受γ刀治疗。淋巴结转移广泛的患者生存率明显较低。结论对非小细胞肺癌伴脑转移患者积极进行肺原发癌及脑转移病灶切除术联合放疗和吉西他滨、替莫唑胺治疗,可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且先行脑部手术患者并发症少,对N0患者获益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内镜直视下气囊扩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疗效。方法对36例应用多种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贲门失弛缓的患者应用内镜直视下气囊扩张治疗。结果经内镜下气囊扩张治疗后,扩张技术成功率为100%。36例患者治疗后吞咽困难症状都得到缓解,未发生穿孔,呕血或黑便等并发症。随访时间为6个月,3个月时症状缓解率为94.44%;6个月时为91.67%。结论气囊扩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创伤小,安全有效,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全胸腔镜下改良Heller手术治疗贲门失迟缓症的临床分析,从而评价手术效果及预后。方法比较25例贲门失迟缓症患者经全胸腔镜下改良Heller手术治疗后的有效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5例患者手术经过顺利,手术有效率96%。此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手术操作简便快捷,术后病死率低,并发症较少,住院时间短等特点。结论全胸腔镜下行改良Heller手术是当前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有效方法之一,值得推广,使更多的患者受益。  相似文献   

16.
内镜下气囊扩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配合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内镜气囊扩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配合与护理措施。方法应用内镜对气囊扩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配合护理进行分析、总结。结果29例贲门扩张治疗后,吞咽困难症状缓解,未发生穿孔等并发症,有效率达100%。结论经内镜气囊扩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在近期或远期疗效都比较满意,也比较安全,创伤少。  相似文献   

17.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急性精神障碍的临床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精神障碍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4年7月至2009年04月133例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中出现精神障碍的10例患者的特征、临床表现及治疗经过。结果本组10例,占同期患者7.5%;患者术前均无明显精神障碍表现,术后出现急性精神障碍时间为1~5d,平均(3.1±1.8)d,经心理干预及止痛、镇静、催眠等对症治疗后症状缓解,症状持续1~3d,平均(1.8±0.9)d;随访2~24个月未见明显复发病例。结论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出现精神障碍并发症早期较为隐蔽,发作后症状较重,给术后治疗及护理带来困难,因此提高临床医生对该并发症的认识,确立正确的临床思维,及时预防和治疗该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童明才 《中国当代医药》2012,(30):187+189-187,189
目的分析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97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效果、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手术后6个月所有患者纯音测听语言频率气导听阈值较术前显著下降(P〈0.01),83例患者(85.57%)术后听力提高,并发症发生率为3.09%,经治疗后症状均有改善,随访期内无复发病例。结论手术治疗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治疗肺癌胸膜转移伴癌性胸水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应用胸膜全肺切除及纵膈淋巴结清扫,治疗肺癌胸膜转移伴癌性胸水28例。结果:全组病例无手术死亡及其它并发症发生。随访1~3年,存活期8~31个月,中位生存期18个月。所有病例术后无胸水复发,胸痛及上腹痛症状明显缓解或消失。结论:本术式操作简单,控制胸水、疼痛疗效明显,是肺癌胸膜转移伴癌性胸水较理想的一种外科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米丽  张忠兵  吴广通  张夏华 《中国药房》2010,(38):3608-3610
目的:探讨局部注射A型肉毒杆菌毒素(BTA)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近期和远期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原发性贲门失弛缓症(PA)患者248例和假性贲门失弛缓症(SA)患者11例,内镜下在食管痉挛处注射BTA20IU,根据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判定其疗效。结果:治疗1周后,所有PA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明显的缓解(100.0%),显著高于SA患者(18.2%)(P<0.001);PA患者治疗1、3、6个月的临床症状缓解总有效率达到91.5%、87.2%、77.0%,但治疗1、3、5、10年后总有效率只有51.1%、56.3%、49.0%、44.1%,长期疗效显著低于短期疗效(P<0.01)。结论:局部注射BTA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近期疗效较好,对PA和SA的鉴别也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