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东方养生》2008,(7):98-98
不少人有睡前服药的习惯,对此专家指出,每类药物都有自身的特点,服用时间不当也会对身体造成损害。  相似文献   

2.
以手法对形和气的影响作为本分类法的分类依据,把推拿基础手法分为七类:推法类,揉捏类,按压类,摩擦类,分筋类,叩振类,展筋活节类。每类都通过三个方面来表述:运用目的,手法形态过程,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药狼毒抗癌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杰  张静 《中医研究》1996,9(5):44-45
近年来动物实验与临床试用均证实,狼毒具有抗癌作用,而且已从狼毒中分离出抗癌活性化合物单体,并鉴定狼毒抗癌活性成份为二萜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4.
天麻具有悠久的药用和食用历史,具有抗癫痫、抗疲劳、改善学习记忆等多种药理作用。根据化合物的母核结构、官能团种类及连接方式,对天麻中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分类。首先,根据化合物的母核结构,将天麻中的化学成分分为芳香族类、甾体类、有机酸及酯类、糖类及其苷类、氨基酸类和其他类等6大类;再根据官能团及其连接方式,将芳香族类化合物分为单苄基类、parishin类、多芳香取代糖苷类、多苄醚类、聚苄基类、杂原子芳香族类、呋喃芳香族类和其他芳香族类8小类。主要介绍了每类化合物的结构特征和药理作用,以期为深入研究天麻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其构效关系、新产品开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一些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饮茶可防止心血管病和脑血管病的发生。但是也有些调查发现,大量饮茶不是对心肌缺血致死危险没有影响,就是使这种危险还略微升高。茶含黄酮类化合物,茶的所有有益作用都是由这些黄酮提供的。迄今,已鉴定的黄酮达4000多种,其中大部分存在于植物中。  相似文献   

6.
已从灵芝(Ganoderma lucidum)的子实体、菌丝和孢子中分离得到130多种氧化三萜及相关化合物,其中一些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由于大量成分的结构相似性,难以获得足量的标准化合物,缺乏适当的方法对其多种成分同时分析。曾用HPLC法对几个主要成分进行含量检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 设计合成一系列新型的含取代哌嗪及哌啶的噻吩并吡啶类衍生物,并对其体内抗血小板聚集活性进行了初步评价。 方法 从噻吩并吡啶 ( 1 ) 出发,与氯乙酰氯连接得到关键中间体( 2 ),再与一系列取代哌嗪及哌啶连接得到目标化合物( 3-19 )。 结果 得到 17 个新化合物,所有化合物结构都经过 1 H NMR 及质谱确证。这些化合物都进行了大鼠体内抑制血小板聚集活性测试。其中化合物 10-14 具有较高活性。 结论 该类噻吩并吡啶衍生物有可能成为新型结构的具有抗血小板聚集活性的先导化合物,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从化合物库中发现药物先导化合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洋  夏鹏 《中国药学杂志》2003,38(12):900-903
 目的介绍通过筛选化合物库发现药物先导化合物的方法。方法根据近几年国内外相关文章进行分析、汇总、综述。结果从化合物库中发现药物先导化合物的方法包括大范围多品种的随机筛选、主题库的筛选、定向筛选和运用数据库的三维分子模型筛选。结论运用这些方法,成功地从化合物库中发现了很多有发展前景的先导化合物,有些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大大加快了研制新药的速度。  相似文献   

9.
几种天然药物的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左春旭  李凤琴 《中草药》1996,27(A09):202-205
近20年来,作者等从20种中草药中分离出200余个化合物(其中有12种新化合物)。通过药效学的筛选有14种化合物和有效部位显示明显的药理活性。迄今为止,作者等已获得3项新药证书和生产批文,已申报3项专利,5个品种正在进行临床研究,另有4种也已开始研究开发。除此之外,还为八五版和九0版中国药典提供3个检验标准品。  相似文献   

10.
佛甲草是贵州地区较常用的民族药。目前文献已报道从佛甲草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36个,主要包括黄酮类、甾醇类、三萜类、苯丙酸类等。佛甲草提取物及其化合物具有抗肿瘤、抗炎、镇痛、耐缺氧、护肝等药理活性。查阅国内外文献,对已报道的佛甲草的鉴别及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其后续深入研究及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韩一宁  曹彩莉 《河北中医》2010,32(3):377-377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是由变应原引起的皮肤病,具体的变应原可以分为接触变应原、吸入变应原、食入变应原和注射人变应原4类。每类过敏原都可以引起相应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主要表现为湿疹、痒疹、药疹、荨麻疹、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把张仲景的特殊服药方法归为六大类,并对每类的临床适应证和特殊用法等内容进行了剖析与探讨,从而阐明了其中所蕴含的科学内涵与实用价值,这对学习理解和临床应用“经方”都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13.
对内服中药治疗颈肩腰腿痛进行临床研究,将颈肩腰腿痛中药内治归纳为传统辨证论治、分型论治、经方活用、经验方应用四类方法,讨论了每类方法具体临床应用及其优缺点。  相似文献   

14.
倍半萜化合物是由15个碳原子组成的天然存在的化合物,按照含氧基团可分为倍半萜醇、酮、内酯、醛、羧酸等,该化合物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其生理活性也多种多样,例如在抗肿瘤方面,发现了很多具有潜在抗癌作用的倍半萜类化合物,包括细胞毒、抗氧化、免疫调节、细胞增殖等。此外,一些倍半萜类化合物在抗菌、抗炎和抗心血管疾病等方面也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恶性肿瘤、炎症、细菌性疾病与心血管疾病都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疾病,而天然产物对治疗这些疾病都有独到的优势,因此,开发新的易于推广的药物成为新的研究热点。该文针对具有抗肿瘤、抗炎、抗菌及抗心血管疾病活性,在中草药和植物天然成分,如菊科苍耳属、苍术属、旋复花属、云木香属、地胆草属、蒿属、千里光属、橐吾属,唇形科薄荷属、地笋属,姜科姜黄属、姜属等中草药和植物中提取出来的倍半萜化合物,综述了该化合物的生物学活性及其相关机制,为倍半萜的进一步研究和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葛根素为葛根的主要有效成分,为一种异黄酮化合物,具有扩张血管、促进微循环的作用。近年来葛根素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对内服中药治疗颈肩腰腿痛进行临床研究,将颈肩腰腿痛中药内治归纳为传统辨证论治、分型论治、经方活用、经验方应用四类方法,讨论了每类方法具体临床应用及其优缺点。  相似文献   

17.
瑶药黄酮化合物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瑶族药用植物中黄酮化合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并初步分析它们的构效关系。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吸收减少实验,测定6个黄酮化合物对2种正常细胞的毒性和对7种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结果:6种化合物中,圣草苷、柚皮苷、槲皮素和槲皮苷对2种正常细胞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和人黑色素细胞MC基本不显示出毒性,柚皮素对这2种细胞的毒性都较大,而圣草酚对Vero细胞毒性很小,对MC细胞的毒性非常大。柚皮素有较广谱的抗肿瘤活性,它对7个受试肿瘤细胞都显示出较强的增殖抑制,尤其对乳腺癌细胞MCF-7的半数抑制浓度达到了50μg/ml。在7种肿瘤细胞中,MCF-7和肝癌细胞HepG2对受试黄酮化合物最为敏感,两者都被圣草酚、柚皮素和槲皮素以较低浓度有效地抑制。这些化合物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都显示出浓度依赖性。结论:圣草酚、柚皮素和槲皮素对肿瘤细胞的生长有较好的抑制作用.而官们的葡萄糖苷的细胞毒性较小.  相似文献   

18.
狭叶米口袋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魏友霞  陈立  王军宪 《中药材》2007,30(8):954-956
目的:研究狭叶米口袋Gueldenstaedtia stenophylla Bge.的化学成分。方法:用乙醇提取。硅胶柱色谱技术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了6个化合物,其中5个已鉴定,分别为正十六烷酸(n-Hexadecanioc acid,I),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Ⅱ),胡萝卜苷(Daucosterol,III),芹菜素(Apigenin,Ⅳ),D.果糖(D.Fructose,V1)。化合物V为甲基取代的黄烷二醇糖苷类,结构尚在鉴定。结论:5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狭叶米口袋植物中提取,其中化合物I和Ⅲ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获得。  相似文献   

19.
妊娠期母体患感染性疾病时,如何应用抗菌药物,既能有效治疗疾病,又不会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是每个临床医师面临的重要课题。这就要求每个临床医师既要掌握每类抗菌药物的抗菌原理、抗菌谱、临床适应证及不良反应,又要掌握这些药物对胎儿造成的危害程度。  相似文献   

20.
光叶番荔枝种子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光叶番荔枝种子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色谱技术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从光叶番荔枝种子的提取物中分得4个化合物,分别为expoxyrolin B(1)、neodesacetyluvaricin(2)、annonareticin(3)、murisolin(4)。结论:4个化合物均为番荔枝内酯类化合物,都是首次从光叶番荔枝种子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