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赵婧玮  王莹  赵文芳  纪晓丹 《中医学报》2019,34(6):1209-1213
蒋健教授提出心悸有非郁证与郁证性之分,并有其四诊特点及临床特征:①心悸由"外源性"或"内源性"情志病因所引起,或由情志变化所诱发、加重;②多伴随纷繁复杂的多脏腑、多系统躯体症状;③多有不寐。蒋健教授认为对于郁证性心悸的治疗应从整体辨证,标本同治,在解郁的同时还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解郁定悸"的同时采用补心疏肝、利胆益脾等治疗方式。郁证性心悸其病位在心,与肝、胆、脾三脏密切相关,常伴有气血阴阳失调,蒋教授治疗郁证性心悸病强调"溯本求源",以"从郁论治"为基本法则,调和五脏气血阴阳,共奏解郁定悸之功。  相似文献   

2.
肝气郁结证治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肝气郁结“简称“肝郁”,是肝失疏泄、气机郁滞所表现的证候。此证多与情志有关,属实证、郁证的范畴。关于郁证,《素问》有木郁、火郁、土郁、金郁、水郁之说。后世朱丹溪根据病因将其划为气郁、热郁、湿郁、痰郁、血郁、食郁六类。张景岳又提出了情志三郁:怒郁、思郁、忧郁。肝气郁结系属《内经》中的木郁,与张景岳的情志之郁也相吻合。 本证的病因多为情志抑郁或突然的精神刺激,使肝的疏泄功能受到抑制,升发受阻,导致肝经经气阻滞而产生,当然也有因其它病邪侵扰而发病的。  相似文献   

3.
郁证,古谓之“郁”,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而引起的疾病的总称。郁证是指脏腑气血失和引起病邪郁滞、瘀结、壅遏的一组疾病。郁证范围甚广,正如古人郑守谦所说:“郁非一病之专名,乃百病之所由起也。”王安道亦说:“凡病之起,多由于郁,郁,滞而不通之义”。郁证在概念上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内经》所论五郁之治(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夺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和朱丹溪倡言六郁之说(气郁、血郁、痰郁、火郁、湿郁、食郁)均属广义的郁证,  相似文献   

4.
连建伟教授辨治郁证六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郁证是指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致,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或易怒喜哭,喜叹息,或不思饮食,失眠多梦,或咽中如有异物梗塞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症,此与现代医学的抑郁障碍相似.现代社会高强度,快节奏的生活,各种家庭社会问题频发,人们心理生理压力普遍增加,郁证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连建伟教授认为:情志怫郁为郁证之始因,气机郁结而进一步导致痰、湿、食、血诸郁为郁证之病机.因此,连老师临证多从情志郁结辨治郁证,常以疏肝解郁、养血健脾;行气开郁、降逆化痰;清化痰湿、温胆开郁;活血化瘀、行气解郁;益气补血、健脾养心;滋阴清热、镇心安神等六法来统领而治,每获良效,可为后学者法.  相似文献   

5.
逍遥散治疗郁证临证举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郁证是由于情志不舒 ,气机郁结所引起的一类病证。临床常表现为心情抑郁 ,情绪不宁 ,胁肋胀痛 ,太息或心烦易怒善哭 ,失眠等。《丹溪心法·六郁》中云 :“气血冲和 ,万病不生 ,一有怫郁 ,诸病生焉 ,故人身诸病 ,多生于郁。”临床中笔者常以逍遥散为基本方治之 ,效果满意。郁证与情志怫郁的关系极为密切 ,首先是气机失调 ,然后影响至血 ,气血失调与肝的疏达有着密切的关系。郁证的病理基础是肝气郁结 ,气机不畅。肝性喜条达 ,主疏泄。肝以愉悦舒畅为德 ,忧愁恼怒为病。七情的变化 ,首先肝失条达之性 ,疏泄失职 ,气机郁结不畅。所谓“当升不升…  相似文献   

6.
郁证是由于情志不畅,气机郁滞而引起的一类病症的总称。郁者,郁而不散,滞而不通之义。所以凡脏腑气机阻滞、气血津液运行紊乱、失其通畅调达的病症皆属郁证范畴。古人日:“郁非一病之专名,乃百病之所起也。”郁证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郁证泛指外感六淫,内伤七情引起的脏腑功能不和,从而导致气、血、痰、火、湿、食积等引起的滞塞与郁结。狭义郁  相似文献   

7.
郁证,泛指结滞不得发越的病证。自《内经》论五郁之发和五郁之治以来,经后世医家不断充实,如陈无择之情志致郁、张介宾情志之郁总由乎心,孙一奎的五脏本气自郁、赵献可之凡郁皆肝病等,使郁证理论得到了完善。戴思恭的“郁证皆在中焦”,其论述可谓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8.
郁证皆在中焦说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郁证,泛指结滞不得发越的病证。自《内经》论五郁之发和五郁之治以来,经后世医家不断充实,如陈无择之情志致郁、张介宾情志之郁总由乎心,孙一奎的五脏本气自郁、赵献可之凡郁皆肝病等,使郁证理论得到了完善。戴思恭的“郁证皆在中焦”,其论述可谓独树一帜。丹溪创论六郁,并提出  相似文献   

9.
目的 郁证乃气机郁滞为病,致气血运行不畅,倘治疗不及时、不得法极易导致脏腑气机逆乱变生他病.三年来,笔者对郁证的主要表现进行了综合分析,以探求郁证病因、病机、辨证施治的诊疗规律. 方法 选郁证患者100例,依据祖国医学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特点,以理气开郁、调畅气机、怡情易性的法则,运用中草药治疗,配合心理治疗与调护. 结果 本病的发生与病人的精神因素,情志刺激有着必然联系,多因情志致病导致气机郁滞为病;以理气开郁、调畅气机、怡情易性的治则疗效显著;心理治疗与调护对患者治疗同等重要,具有提高疗效、防止复发、防衍生他病的良好作用. 结论 本病病因是情志失调和体质因素,病机是肝气郁结,病位在肝,可涉及心、脾、肾,气机郁滞为病;治疗原则以理气开郁、调畅气机、怡情易性;心理治疗与调护是治疗与预防郁证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郁证为情志怫郁,气机不畅所致的一类疾病的总称。现代医学神经官能症中的神经衰弱、癔病、更年期综合症等属于本证范畴。古人有气、血、痰、火、食、湿六郁之说,其治方有逍遥、越鞠、归脾、半夏厚朴、甘麦大枣汤等,如用之对症均可收效。
  余师从家父,乃当地一名老中医,曾以善治脾胃、肝胆等疾病名重一时,在近五十多年临床医疗中,对于郁证之调治悟出一得心应手之参术解郁汤,余得以家传,故临床治郁也多用此方,辨证加减,遵法施治,无有不效验者。  相似文献   

11.
肝气郁结是抑郁症的主要病机,而抑郁症表现的情志抑郁往往并非由肝气郁结所致,多种迟滞症状是由于脾失健运,清阳不升,神机失养导致的。在抑郁症的中医辨证过程中,应当注意将情志抑郁作为辨病要点,而非辨证要点,不能简单地将情志抑郁归结为肝气郁滞而忽略脾虚的核心作用。脾虚肝郁是抑郁症的核心病机,且脾虚是病机关键,贯穿抑郁症发病始终,故抑郁症的治疗当更注重从中焦论治,治肝实脾,且健脾重于疏肝。  相似文献   

12.
《续名医类案》是清代医家魏之琇在《名医类案》的基础上补充汇编而成的一部医案类书。对《续名医类案》辨治郁证的医案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辨治郁证的特点为:木郁克土,疏肝益脾;木火刑金,泄肺开郁;郁悒心下,夺土破瘀;气郁多变,和中畅卫;痰郁壅盛,治分标本;因思为患,以怒胜思;饥不欲食,移情易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研究卒中后抑郁症常见中医证候分布规律,进一步分析虚实证候关联及动态变化。方法设立54个常见卒中后抑郁症中医证候量表,分析常见症状,归纳为9个证候变量因子,进行聚类分析。结果9个证候变量因子中实证:肝气郁、痰浊证、瘀血证排在前三位,虚证:肝阴虚、肾阴虚、脾气虚、肾阳虚、脾阳虚、心气虚证候因子分别排在4—8位。证候虚实关联中肝郁气滞证、痰瘀交结证两个因子排在前两位,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心脾两虚证3个证候因子分别排3—5位。结论各证候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演变,最终导致卒中后抑郁症缠绵难愈,严重影响卒中的康复。  相似文献   

14.
姜德友教授认为,绝经前后诸证的主要病因病机是女子七七,肾气渐衰,肝肾同源,肾虚则肝血不足而致其疏泄功能减退,气机郁结不畅;女子以肝为先天,妇女易情绪波动,善思而喜悲伤,加之社会压力加大等诸多内外环境的影响,日久则肝郁、肾之阴阳失调,并且常常累及心、肾、脾等脏。对于本病的治疗,应重视从肝论治、调补肾之阴阳,同时兼顾他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乙肝患者常规易测检验指标与中医辨证论治的关系。方法筛选出湿热中阻、肝郁脾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瘀血阻络五组证型慢性乙肝患者各35例,同时选择健康人25名作为对照组。检测全血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血小板(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等指标。结果①红细胞参数:RDW:湿热中阻型、瘀血阻络型分别与对照组、肝郁脾虚型、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CV :湿热中阻型、瘀血阻络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血小板参数:PLT:湿热中阻型、瘀血阻络型分别与对照组、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郁脾虚型与对照组比较(P〈0.01),与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PV:湿热中阻型、瘀血阻络型分别与对照组、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郁脾虚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结论红细胞参数MCV/RDW、血小板参数PLT/MPV四种指标与慢性乙肝证型有一定相关性,以瘀血阻络型最甚、湿热中阻型次之,可作为慢性乙肝中医辨证分型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从阳气、经络、脏腑三个方面解释了少阳为枢的本质:少阳是全身阳气出入的关键,控制着阳气的升降出入;少阳经络循行于居中之位,可通达表里,沟通阴阳;少阳与肝、胆、心包、三焦关系密切,为各脏腑功能运转之关键。又从五脏、气、少阳三个方面论述了抑郁症的病机:"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可见五脏与人体思维情志活动关系密切;正气亏虚或气机失调均被认为是抑郁症的病机;不论是少阳证症状还是阳气的功能,均能体现出少阳与抑郁症病机的关系。最终得出了抑郁症病机与少阳为枢之间关系密切,基于少阳为枢的理论基础,提出应用疏利少阳法治疗抑郁症。  相似文献   

17.
刘瑞芬认为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病机为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主要责之肾虚。卵子为生殖之精,其发育成熟需肾精充足,卵子的排出靠肾阳的鼓动。若肾精亏虚,卵子难以发育成熟。肾阳虚损,鼓动无力,气血运行无力而瘀滞胞宫,卵子排出障碍,导致不孕。刘老师认为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的不孕症临床上常见肾虚血瘀型,治以补肾活血为主,辅以健脾祛湿、疏肝理气。方中重用紫石英为临证用药一大特色,并酌加血肉有情之品,竣补其虚。以"补、调、温、通"立法,形成独特的中药人工周期,以建立规律的月经周期,中西合参缩短病程,并注重情志调节和孕后保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therosclerosis,CAS)超声斑块阳性率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将120例CAS患者按中医证型分为气血两虚、肝。肾亏损、痰浊上蒙、瘀血阻络、肝阳上亢五型,分析其中医证型与CAS斑块阳性率的关系。结果CAS患者斑块阳性率高,与中医证型分布总体呈现以痰浊上蒙型为主,其余为肝肾亏损〉瘀血阻络〉肝阳上亢〉气血两虚。结论CAS患者斑块阳性率以痰浊上蒙为主要中医证型。  相似文献   

19.
韩延华教授认为,乳癖多与肝有关,多因情志不遂,郁怒伤肝,肝气郁结,气机阻滞,乳络经脉不畅,日久成瘀,郁而化火所致。韩氏妇科治疗本病,守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的原理,以疏肝泻火、软坚散结为治疗原则,同时也重视精神情志因素对本病的影响,治疗以"百灵调肝汤"为主方。  相似文献   

20.
老年期抑郁症中医证候要素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期抑郁症中医证候要素特征以及与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自制“老年期抑郁症中医证候观察表”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对100例60岁以上首次发作的抑郁症患者进行四诊资料的收集,并进行评定。结果老年期抑郁症证候要素以血虚、气郁和气虚为主。证候要素组合以3证组合最常见,3证组合中以血虚、气郁和气虚组合情况最多。结论老年期抑郁症病机复杂,属本虚标实,虚证以气血两虚为主,兼有髓亏,实证以气郁、血瘀为主,辨证病位在肝、脾、肾最为常见;证型以肝郁脾虚和肝郁肾虚多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