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梗阻性黄疽均为肝内外胆管内病变、结石及肝外组织压迫所致的胆道梗阻引起,临床症状多为上腹部疼痛,黄疽进行性加深,皮肤搔痒,血清胆红素增高等。本文选择的病例为无痛性梗阻性黄疽,所有病例均经手术治疗并在手术前做B超检查和PTC检查。本文依据其检查结果并对照手术记录和手术诊断着重对两种检查的临床诊断价值进行比较分析。工资料及方法所有病例均来自1994年4月至1997年4月间以梗阻性黄疽住院患者。临床症状以渐进性黄值为主诉,或伴随腹部隐痛或皮肤搔痒等症状。共计24例,男性18例,女性6例,年龄为40~70岁,平均年龄58岁。所…  相似文献   

2.
随着医学影像学的飞跃发展和临床广泛应用,梗阻性黄疽的影像诊断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本文根据我院手术和/或病理证实的梗阻性黄疽病例影像诊断的研究,就其中具有完整胆管造影资料的798例进行分析。重点研究并讨论胆管造影中枯树枝征、软藤征对常见的良、恶性梗阻性黄疽的诊断价值,进一步提高梗阻性黄疽病变的术前诊断水平。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1980-1995年经手术和/或病理证实的具有完整直接胆管造影资料的梗阻性黄疽病例798例,其中恶性梗阻性黄殖253例(3.7%);良性梗阻性黄疽545例(6.3%)。与术后对照,术前胆管造影诊断正确7…  相似文献   

3.
B超诊断总胆管梗阻性黄疸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总胆管梗阻性黄疽的B超诊断临床价值。方法:对B超诊断的296例总胆管梗阻性黄疽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手术及病理结果对照。结果:B超检出率92%(273/296),诊断准确率88%(261/296)。结论:B超诊断总胆管梗阻性黄疸符合率较高,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肝癌右三叶切除术后胆管扭曲致梗阻性黄疸2例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癌右三叶切除术后残余左外叶肥大致胆管扭曲致梗阻性黄疽的临床护理。方法 对2例此类患的护理进行总结。结果 经过有效地治疗和护理,2例患均顺利康复。结论 对于此类患,应重视心理护理,同时根据治疗方案进行针对性的护理。  相似文献   

5.
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引流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引流(UPTCD)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ATL3000型彩色超声诊断仪引导下对30例梗阻性黄疽作经皮经肝胆管置管引流。结果 超声引导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内置管引流,一次成功率达83.3%,二次成功率达96.7%,三次成功率达100%。结论 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内置管引流是一种微创、准确、安全、有效、简便的治疗梗阻性黄疽的方法;超声应成为PTDC术的首选引导方法。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由于高分辨超声仪器的使用和导管技术的改进,兼有内外引流效果的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 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ographic drainage,PTCD)治疗阻塞性黄疸,是近来兴起的一种治疗阻塞性黄疸的新技术,是对恶性肿瘤引起的梗阻性黄疽术前减黄和姑息性治疗的有效方法,可有效减轻瘙痒、缓解消化功能紊乱、改善食欲。本研究旨在探讨超声联合X线行PTCD的操作技巧及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胆道系统的超声检查操作简便,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较高,尤其对梗阻性黄疽的诊断,通常在临床尚未出现黄疸之前,超声检查即可能发现胆管扩张,但梗阻性黄疸的定位诊断则有一定的难度,其主要的原因是由于操作者对声象图解剖关系熟悉程度,以及缺乏对疾病发生发展过程的认识的不同,导致超声诊断对梗阻性黄疸的定位及定性诊断的准确性较低。根据多年的诊断经验和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8.
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影像学诊断价值的ROC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宋烨  高原  王宇 《上海医学影像》2005,14(1):55-56,59
目的用受试者操作特性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s,ROC)分析方法评价超声、CT、核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对恶性梗阻性黄痘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疑恶性梗阻性黄痘病例中同时有超声、CT、MRCP资料共65例.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例共40例作为研究对象。用SAS6.12软件进行ROC分析,结果ROC分析显示:超声诊断恶性梗阻性黄疽病例的ROC曲线下面积(Aus)=0.882,CT诊断恶性梗阻性黄痘病例的ROC曲线下面积(Act)=0.920,MRCP诊断恶性梗阻性黄痘病例的ROC曲线下面积(Amrcp)=0.9567。表明MRCP在诊断恶性梗阻性黄痘疾患的价值高于B超、CT。结论对疑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病人超声是首选诊断方法,MRCP、CT的诊断价值高于超声。  相似文献   

9.
梗阻性黄疸多数由恶性肿瘤引起,最有效的治疗手段是外科肿瘤切除加胆肠吻合术,如肿瘤无法切除,行姑息性的胆肠吻合术也可有效的解除黄疸.但对于梗阻性黄疸患者,往往全身情况较差,肝功能明显异常,承受手术有一定难度.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TCD)及胆道内支架置入术已成为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常用姑息性治疗手段.对于恶性梗阻性黄疽患者,预计无法进行外科手术根治或吻合,无法耐受手术以及梗阻部位不明确者,均可进行经皮肝胆道引流术及胆道内支架置入术.我科2005年7月~2007年9月运用循证护理的方法对245例阻塞性黄疸患者进行护理,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黄喆 《上海护理》2009,9(5):48-49
采用经皮经肝胆道穿刺引流术(PTCD)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疽,已作为晚期肿瘤患者姑息性治疗的一种常用方法,对于已无手术根治机会的胰腺癌、胆管癌、原发性肝癌及肝门淋巴转移等引起的恶性胆道梗阻可解除胆管梗阻,减轻黄疸症状,改善肝功能及全身情况,延长生存时间和提高生活质量。特别适用于全身情况较差且年老不能耐受手术的高龄患者。胆管内支架植入术具有手术创伤小、见效快、恢复胆汁引流及无需携带引流管等优点,已成为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首选姑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梗阻性黄疸56例MSCT与ERCP检查对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梗阻性黄疽临床多见,病因复杂,确定梗阻平面是临床诊断一个棘手问题。多层螺旋CT(MSCT)由于是一次屏气下的容积扫描,具有薄层快速、图像分辨率高及多种后处理功能等优势,是目前诊断梗阻性黄疸最先进的影像技术之一。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具有连续、动态、直视、活检等优点,对诊断梗阻性黄疸具有“金标准”之称。现将本院2003年6月至2006年6月经MSCT和ERCP检查并有手术病理结果的梗阻性黄疸56例作一对照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ERCP与B型超声检查和CT对梗阻性黄疸诊断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体表B超(US),CT与ERCP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价值。方法:72例病人经影像学或手术病理证实为梗阻性黄疸作为对象,对其US,CT和ERcP检查结果作回顾性研究。结果:US,CT和ERCP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65.27%(47/72),76.38%(55/72)和96.56%(56/58)。结论:不同的诊断方法对不同原因所致的梗阻性黄疽的敏感度不同,ERCP对梗阻性黄疸的定性及定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US可作为首选方法。联合应用不同的诊断方法可提高诊断的敏感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和总结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分级诊断与手术时机。方法:对1995—2002年间收治85例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治疗回顾分析。结果:单纯型、感染休克型治疗效果良好,Ⅳ型治疗效果差,死亡率高达46.6%。结论: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分级诊断对治疗具有指导性意义,选择有利时机尽早手术解除胆道梗阻,充分引流脓性胆汁是治疗关键。  相似文献   

14.
当肝内外胆管,尤其是胆总管发生梗阻时,胆汁进入肠道受阻,可以发生黄疽及脂类物质消化、吸收障碍和肠道菌群紊乱’‘’。但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发现数例胆总营较大结石患者不伴有梗阻性黄疽改变。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1资料与方法本组吕例经C’Y检查证实为胆总管结石患者,女7例,男1例,年龄50-85岁,平均75岁。病史数小时至数十年。临床症状为腹痛8例,发热2例,呕吐1例,主要体征为腹部压痛4例,右中腹部触及质硬包块2例。全部8例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均在正常范围。CT检查用ffekerl.Q.T/C型全身CT扫描机由隔顶连续扫至肝下…  相似文献   

15.
钟强文  曾荣等 《新医学》2002,33(11):686-687
目的:总结梗阻性左半结肠癌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梗阻性左半结肠癌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43例术中用1%聚纳酮碘(povidone iodine)作肠道灌洗行结肠癌I期手术,效果良好,仅有2例出现切口感染,4例术后合并肺部感染,无吻合口漏等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3年,存活率77%。结论:对梗阻性左半结肠癌,术前做好充分准备,术中用1%聚维酮碘灌洗肠道,行结肠癌I期手术治疗效果良好,无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我们肿瘤科开展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3a以来共手术治疗胰腺癌伴梗阻性黄疽26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我院1988年12月~1994年12月收治8例胰头部肿块型胰腺炎致梗阻性黄疽患者,因其临床特征与胰头癌相似,术前确诊困难。诊治体会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5例,女3例;年龄42~69岁,50岁以上1例。胃大部切除史、急性胰腺炎病史各1例,嗜酒史3例(男性)。首发症状为黄疽、上腹隐痛不适,不伴有畏寒发热。均行B超检查,其中4例并行CT检查,提示肝内外胆管扩张,胰头占位病变。血清总胆红素(IBll。)和碱性磷酸酶(ALP)均增高,CEA(癌胚抗原)2例增高,血、尿淀粉酶及其他常规检查均正常。1.2手术与病理均剖腹探查。术中见胆囊…  相似文献   

18.
梗阻性黄疸上腹部消化系统疾病的常见表现之一,正确的定位定性诊断对患者的治疗及预后判断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收集我院1989年9月~1998年6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梗阻黄疸患者108例,对其临床表现、B超及CT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1临床资料IOS例梗阻性黄疽患者中男72例,女36例,男女之比为二:互,年龄对一73岁,平均引岁。经尿二胆及血胆红素检查均诊断为梗阻性黄疽。其临床表现及CT、11超检查结果见表1,12讨论工.l梗阻性黄痤的临床表现梗阻性黄疽患者分为肿瘤性及非肿瘤性两类病因,肿瘤患者大多有持续性上腹部疼痛,进行性消瘦;部分…  相似文献   

19.
硫普罗宁对梗阻性黄疸肝功能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硫普罗宁对实验性梗阻性黄疸大鼠肝功能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理。方法SD大鼠胆总管结扎后分2组,每组20只,分别用1ml硫普罗宁或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假手术组20只。分别于术后10d、20d(每小组n=10)心脏取血测定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同时测定谷丙转氨酶(AST)、直接胆红素(DB)和总胆汁酸(TBA)浓度,并对肝脏行光镜下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血清MDA浓度在梗阻10d即升高,且随胆道梗阻时间延长进一步升高,SOD在梗阻10d后即下降,同时伴有血清AST、DB和TBA的升高和肝脏病理形态学的进行性改变。硫普罗宁治疗组MDA显著低于对照组而SOD显著高于对照组,并能改善肝组织病理形态。结论大鼠梗阻性黄疸时,氧自由基损害可能是肝损伤的原因,硫普罗宁通过抗氧化作用对梗阻性黄疽大鼠的肝脏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老年梗阻性黄疸(临床简称“梗黄”),常见于胆道内外肿瘤、胆道炎症,胆石症等,其中以肿瘤为多见,近年来,我们对27例体弱、耐受力差的老年梗黄病,采用了胆囊间置术,近远期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