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珊瑚人工骨的研究现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珊瑚的主要成份是碳酸钙、具有类似人类骨骼的多孔结构。近年来人们将其作为一种新种植材料进行了不少实验和临床应用研究,证实了珊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生物活性材料。本文就珊瑚的种类、结构与理化特性,瑚的生物学特性,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珊瑚及珊瑚—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的动物实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南海珊瑚及珊瑚-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进行下颌骨缺损修复的动物实验观察。结果表明,珊瑚特有的微孔结构能促使宿主骨迅速长入微孔内并以一定的生物吸收作用逐渐补长入的新生骨所代替,可获得良好的结合。本研究证实了珊瑚及珊瑚-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不干扰骨性愈合的生理过程,对骨损修复具有促进作用,可能成为一种有临床应用前景的生物医学材料。  相似文献   

3.
(Ⅰ)人工牙根的组织学反应一、前言近年来,人工牙根正在进行着基础与临床方面的探讨。人工牙根的成功与否,与其使用的材料、形状及手术方式有关,特别是材料最为重要。作者通过动物实验就珊瑚、纯金、粘接剂派拉卡夫对软组织的反应及三种珊瑚对硬组织的反应进行了研究。报告如下: 二、人工牙根对软组织的组织学反应 1.实验材料和方法: A)实验材料:实验动物为Wistar系雄  相似文献   

4.
珊瑚人工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珊瑚人工骨来源广泛,易于加工制备,是具有良好生的相容性的骨充填材料。本文综述珊瑚人工骨的理化性能,生物学特性以及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珊瑚骨是一种生物性良好的骨组织充填材料。我们用珊瑚骨充颌骨囊肿术后的骨腔缺损 ,并与羟基磷灰石比较 ,进行临床观察。  作者单位 :5 45 0 0 5广西柳州市工人医院口腔科  一、材料和方法1.材料 :珊瑚骨 (coral)采集自中国南海滨珊瑚 ,按张森林方法[1] 制备成大小约为 2mm~ 3mm的颗粒 ,高压消毒备用 ,应用时以地塞米松及庆大霉素润湿并加入少量碘仿。羟基磷灰石 (hydroxyapatite ,HA)为珠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2 .临床应用对象 :口腔科门诊病例 ,无全身系统严重疾病及肝炎、糖尿病者。共 48例 ,其中根尖病…  相似文献   

6.
rhBMP-2、胶原、珊瑚复合人工骨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 rh BMP- 2 /胶原 /珊瑚复合人工骨临床应用的骨修复能力。方法将 rh BMP- 2 /胶原 /珊瑚复合人工骨植入阻生智齿拔除后的牙槽窝内 ,并设单纯珊瑚和空白对照组 ,术后进行临床和 X线检查 ,记录邻近的第二磨牙远中牙槽嵴的高度和第二磨牙的松动度。结果术后 12周复合骨组牙槽窝骨缺损和牙槽嵴高度均得到良好的恢复 ,珊瑚骨组得到较好的恢复 ,而空白对照组结果不明显。结论 rh BMP- 2 /胶原 /珊瑚复合人工骨植入智齿牙槽窝可较好的修复牙槽窝骨缺损。这种新型的复合骨可能是临床应用的一种较理想的生物性植骨材料。  相似文献   

7.
本文作者应用珊瑚代替骨移植。珊瑚是一种海产的无脊椎动物的骨骼,其化学成分非常接近无机质骨,分为三种类型。作者自1979年开始应用三种类型的珊瑚分别在动物身上进行实验。第1类(Porites)植入于老鼠的皮下和肌肉,植入后1~4个  相似文献   

8.
为了弥补单纯珊瑚无骨诱导活性、骨修复能力较差的缺陷,本研究将具有骨诱导特性的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rhBMP-2)和珊瑚复合,制备出rhBMP-2/珊瑚复合人工骨。将其植入免颅骨标准大小缺损,以单纯珊瑚植入作对照;术后2、6、12周取材,通过X残片和扫描电镜观察,评价其骨修复能力。结果显示;rhBMP-2/珊瑚复合人工骨的骨修复能力和骨修复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的珊湖,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骨移植替代材料。  相似文献   

9.
珊瑚复合人工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自1971年人们发现海珊瑚具有与人骨相类似的孔隙结构[1],开始应用原始珊瑚碳酸钙作为植骨材料。20多年以来,经许多学者的多种研究证实,珊瑚人工骨是一种良好的骨代用品[2~6],目前已知它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骨引导作用,并有生物降解性,其多孔结构有利于宿主骨组织和血...  相似文献   

10.
为了弥补单纯珊瑚无骨诱导活性,骨修复能力较差的缺陷,本研究将具有骨诱导特性的且人骨形成蛋白-2(rhBMP-2)和珊瑚复合,制备出rhBMP-2/珊瑚复合人工骨,将其植入兔颅骨标准大小缺损,以单纯珊瑚植入作对照:术后2,6,12周取材,通过X线片和电镜观察,评价其骨修复能力。结果显示:rhBMP-2/珊瑚复合人工骨的骨修复能力和骨修复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的珊瑚,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骨移植替代材料。  相似文献   

11.
人牙周膜细胞体外三维立体培养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建立人牙周膜细胞(PDLC)体外三维立体培养模型,初步探讨两种支架材料应用于牙周组织工程的可行性,为进一步研究牙周组织生理病理及牙周组织工程奠定实验基础。方法:组织块法培养人PDLC,传代扩增后,接种于珊瑚和珊瑚转化羟基磷灰石(CHA)两种三维支架上,体外继续培养3d,进行细胞计数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细胞在两种支架材料上均能形成良好贴附并增殖,扫描电镜可见两种支架材料均具有良好的多孔网状结构,细胞在支架材料上生长旺盛,伸展充分。结论:可通过将人PDLC接种到珊瑚或CHA上建立体外三维立体培养模型,珊瑚和CHA均有望成为牙周组织工程的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珊瑚状多孔羟基磷灰石(简称HA)作为骨移植代用品应用于正颌外科进行了前瞻性研究。正颌手术中上、下颌骨块的移位常形成骨裂隙,需种植体来保持骨块位置稳固和骨连续性,珊瑚状多孔HA块可作为一种骨代材料,此种植入块有平均直径为230μm的平行管道,管道之间还有相互联系的开口,形成孔状结构,在其与有活力的骨组织接触时,骨或结缔组织可向种植体孔内长入。本文介绍了该材料作为骨代用品在正颌外科的应用技术,并作了有关的临床评价以及组织学观察。应用此项技术的正颌外科手术类型包括不同类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致密澄黄滨珊瑚与疏松澄黄滨珊瑚的理化性能及生物学性能。方法 两种珊瑚分别植入大鼠标准颅骨骨缺损区,分别于4、8、12周时行大体观察,X线检查及组织学检查,比较其生物学性能,结果两种珊瑚的成分一致,致密澄黄滨珊瑚与疏松澄黄滨珊瑚相比具有吸收慢,骨引导能力强优点,结论 致密澄黄滨珊瑚是一种理化性能及生物学性能均良好的新型材料,可能成为临床修复骨缺损的有效材料。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应用XIVE种植体行口腔种植治疗并同期植入珊瑚羟基磷灰石(CHA)的临床效果。方法:12例患者在使用XIVE种植系统进行口腔种植修复时,应用成品珊瑚羟基磷灰石作为同期骨增量治疗的植入材料。结果:术后随访全部病例均无全身性异常反应,术后创口愈合良好,无异物排出现象,种植体稳定度好。X线片显示植入3月后珊瑚骨密度逐渐降低,而珊瑚骨之间的空隙密度增高,6~9个月珊瑚羟基磷灰石基本完全吸收。结论:珊瑚羟基磷灰石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骨诱导性,在应用XIVE种植体时可作为同期植入的骨增量植入材料。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载药珊瑚糊剂充填感染根管的疗效。方法:用载药珊瑚糊剂充填慢性根尖周炎患牙的根管,用牙胶尖充填作对照。治疗后1年和2年随访,通过临床和X线片检查评价其疗效。结果:载药珊瑚糊剂充填组的成功率为96.3%,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载药珊瑚糊剂是一种较理想的根管充填材料。  相似文献   

16.
可吸收珊瑚/聚乳酸植骨材料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珊瑚/聚乳酸复合人工骨在体内、外的降解速度和力学性能。方法:测定珊瑚、聚乳酸和珊瑚/聚乳酸复合人工骨在10ml、0.2mol/L缓冲液及小鼠背部皮下的降解吸收率,观察它们抗压强度的变化情况,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3种材料的体外降解吸收经无显著差异;珊瑚在体内的降解率与另两种材料同期比较,降解速度明显要快,存在显著差异;在植入前,两赫兹且间抗压强度存在显著差异,复合了聚乳酸的珊瑚抗压强  相似文献   

17.
自体牙(Autogenous tooth)作为一种新型的骨移植材料,具有许多与骨组织相似的特性,包括骨诱导性、骨传导性及成骨作用。近年来,大量体内外实验均证实自体牙具有良好的成骨效果。与其他骨移植材料相比,自体牙抗原反应低,来源充足,制备方法相对简单,所需手术次数少,具有更明显的临床应用优势。本综述总结了自体牙的生物学特性、制备方法、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现状,为后续深入探索自体牙的成骨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以胶原缓释rhBMP-2复合BMSCs及珊瑚构建的组织工程骨异位成骨的能力。方法:构建3种复合支架材料:1)rhBMP-2/珊瑚;2)胶原rhBMP-2/珊瑚;3)BMSCs/胶原rhBMP-2/珊瑚。分别植入裸鼠皮下,8周后观察成骨情况,并作比较。结果:第3组材料异位成骨的能力最强,第2组次之,第1组较弱。结论:动物实验中胶原是rhBMP-2适宜的缓释载体,BMSCs对促进材料异位成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珊瑚人工骨的血液相容性和临床初步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经理化处理的珊瑚人工骨,临床应用于24例颌面骨缺损患者,并对其中18例在植入珊瑚人工骨前后分别检测血清中免疫球蛋白,补体成分和循环免疫复合物水平。结果,术前术后各项检测指标差异无显著性,说明珊瑚人工骨植入后不改变机体正常的免疫状况,具有良好的血液相容性和骨亲和性。该材料的微孔道结构有利于骨组织的长入和替代,在骨缺损修复中起到传导作用,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和发展前景的骨替代材料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Y500R可吸收珊瑚羟基磷灰石作为人工骨支架材料在体外的成骨效能,评价其组织相容性的优劣,为临床应用提供必要的实验依据。方法:采用酶消化法获得小鼠成骨细胞后,分为空白组、实验组和对照组。空白组为小鼠成骨细胞单独培养,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颗粒型Y500R可吸收珊瑚羟基磷灰石、颗粒型羟基磷灰石(HA)与小鼠成骨细胞复合培养。对比小鼠成骨细胞在3组中的生长状况、形态学特征、碱性磷酸酶活性、矿化结节形成等成骨活性指标的差异,并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对比Y500R人工骨与角孔珊瑚在支架三维结构、孔隙率、孔径及孔的均匀度方面的差异。结果:实验组成骨细胞在成骨活性等指标方面与空白组无显著性差异。扫描电镜下可见Y500R可吸收珊瑚羟基磷灰石的断面呈多孔海绵状结构,微孔呈圆形,排列规则,与天然松质骨结构十分相似。Y500R的三维多孔结构和孔隙率与角孔珊瑚相比,结构类似,在电镜下几乎分不出差异,唯孔径比角孔珊瑚略小,但大小均匀、规则。结论:Y500R可吸收珊瑚羟基磷灰石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和成骨活性,复合培养不影响成骨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Y500R可吸收珊瑚羟基磷灰石能够满足组织工程对支架材料的要求,可作为一种新型的骨代用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