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抗生素耐药菌株和耐药种类不断增多,为了减少临床用药的盲目性,做到应用最有效的药物,快速控制感染,我们对分离出的238株致病细菌的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抗生素联合应用对细菌耐药突变选择窗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生素应用不合理是引起细菌耐药的主要原因之一,细菌耐药突变选择窗(MSW)主要是针对临床应用抗生素而制定的策略,为降低临床细菌耐药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联合应用抗生素可导致药物对于细菌所具防突变浓度大大降低,从而缩短MSW,这种用药策略有利于降低细菌耐药的发生。本文就联合应用抗生素对MSW的影响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尤其是多重药物耐药性严重地危及着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并成为全球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Mohnarin 2008年度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结果显示[1],我国临床分离细菌耐药现象较为普遍且耐药率仍呈上升趋势,特别是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肠杆菌科细菌、多药耐药非发酵菌等十分普遍,给临床治疗造成严重困难.因此,熟悉各种常见耐药菌的耐药机制,正确应用抗生素,对预防和控制细菌耐药,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邵世峰 《医学综述》2012,18(15):2447-2449
抗生素的使用是造成细菌耐药的主要原因之一。细菌耐药突变选择窗(MSW)理论为制订抗生素临床用药策略,减少细菌耐药提供了理论基础。当细菌处于抗生素对该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和防突变浓度之间时,也就是耐药MSW之中时,耐药突变菌株会被选择性富集。抗生素联合应用使抗生素对细菌的防突变浓度降低,MSW缩窄,是减少耐药发生的一种抗生素用药策略。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尤其是无指征的滥用,致使细菌耐药性的发生与发展日趋严重。临床治疗耐药细菌感染性疾病时,由于对抗生素的选择不当,常致疗效不佳或失败。为了提高治疗耐药细菌的临床疗效,本文就细菌耐药性的发生机理及治疗耐药细菌的抗生素选择应用等有关内容阐述如下,以供临床参考。 1 细菌灭活酶的类别和耐药机理  相似文献   

6.
抗生素的发现使细菌感染性疾病得到了有效的治疗和控制,但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导致细菌耐药和临床抗菌治疗失败,目前抗生素耐药性问题也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为提高抗菌药物的治疗效果,减少细菌抗药性的产生,提高对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效果,本文就感染性疾病的抗生素抑菌机理、细菌的耐药机制以及抗生素的合理使用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β 内酰胺类抗生素是世界上应用最多的一类抗生素。在过去 2 0年 ,新一代头孢菌素、单环类抗生素、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和含酶抑制剂复方 β 内酰胺类抗生素相继在临床上大量应用 ,使细菌对这类抗生素的耐药问题变得越来越复杂。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可通过自身染色体基因或染色体外基因突变而产生 ,也可通过基因转移而获得。基因接合、转导和转化机制可使细菌从环境基因库中获得各种耐药基因 ,引起耐药菌流行暴发。G-杆菌是院内感染的重要致病菌 ,认识它们对β 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以及有关临床问题 ,对感染的控制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1 …  相似文献   

8.
细菌的耐药性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细菌耐药问题日趋严重,对人类健康造成极大威胁,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近年来,耐药细菌越来越多,耐药范围越来越广,程度越来越高,多重耐药菌株不断出现,给临床治疗带来诸多困难。本文主要针对临床常见耐药菌株及控制对策进行了阐述,希望能为临床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
孙国强  李玉波 《吉林医学》2006,27(9):1098-1098
临床不合理应用抗生素的现象一直较为普遍,近年来不断出现使用高档抗生素,及各种抗生素的不规则联合应用,导致细菌耐药极为严重。本文旨在讨论抗生素应用现况,为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针对日益严重的细菌耐药问题,目前已经形成了一个全球性共识,即不断增长的细菌耐药与抗生素的广范应用所造成的选择性压力密切相关.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研究表明,应用抗生素尤其是头孢类抗生素,是耐药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针对日益严重的细菌耐药问题,目前已经形成了一个全球性共识,即不断增长的细菌耐药与抗生素的广范应用所造成的选择性压力密切相关。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研究表明,应用抗生素尤其是头孢类抗生素,是耐药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美国感染性疾病学会建议选择性地避免、控制或限制某些或某类抗生素的应用,或者轮换应用抗生素。抗生素的限制使用(Restriction)或“抗生素的轮换(替换)使用”(Rotation)是指限制某一种或某一类抗生素的应用,改用其他抗生素,一段时间以后,再恢复这种抗生素的应用。 James J.R等于1996年采用了新的  相似文献   

12.
DNA扩增技术在控制细菌耐药性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控制和预防细菌耐药性产生。方法:用PCR检测临床标本中细菌基因序列。结果:PCR可在1-2小时内直接从临床标本鉴定细菌感染及其耐药原存在,快速地为临床是否使用抗生素及抗生素选择提供依据。结论;细菌感染的快速基因鉴定和耐药基因检测对传染病的治疗和管理,更好地控制细菌耐药性以及防止耐药菌的扩散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缓解了病情,但亦造成了广泛耐药感染发生率的不断升高.随着耐药菌的不断产生,"超级细菌"事件已经引起了国家对于抗生素使用的关注,建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科学体系,对临床抗生素的使用进行规范和强化,已成为当务之急.基层医院贯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提高抗生素合理使用水平,规范抗菌药物管理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农生洲  覃桂芳  黄月松 《广西医学》2005,27(11):1875-1876
做好细菌耐药的监测、耐药趋势的追踪和报告,可为临床医师提供及时、准确的细菌耐药资料,对指导临床合理选药、提高疗效、控制多重耐药菌株流行有很大的实用价值。同时,也可为卫生官员乃至制药企业对这些数据进行适当的应用,强制进行策略性换药或改进抗生素结构,以突破耐药困境,给健康系统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是当前细菌检验工作的重点和热点。  相似文献   

15.
张爱荣 《中原医刊》2007,34(17):86-87
目的了解由细菌引起的小儿败血症抗生素应用,探讨细菌耐药性状况,为临床提供选药依据。方法对148例小儿败血症患者进行血培养,药敏试验采用K-B法进行,按美国临床试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2000版标准判断结果。结果148例血标本所得102株细菌革兰氏阳性菌68株,占66.7%,革兰氏阴性菌34株,占33.3%,所检测的细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为84.94%。红霉素的耐药率为46.72%,庆大霉素的耐药率为34.96%,三、四代头孢菌素,喹诺酮类的耐药率则较低。结论开展细菌耐药性的监测,对防止耐药菌株发展、控制细菌传播,对制定临床抗生素使用方案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细菌耐药监测对准确应用抗生素意义重大。本文收集了我院2001—2002年细菌药敏监测及临床医师选用抗生素状况并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医师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在本世纪40年代,医学史上奇迹般地出现抗生素,抗菌药物成为临床治疗中最广泛使用的药物之一。抗菌药物的应用与细菌耐药性的变化有着紧密关系。随着时间的延伸,具有不同功能和特点的众多种类的抗生素不断被发现,现在抗生素已成为一个庞大的家庭。它在控制微生物感染的患病率和病死率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是抗生素的抗菌效果常常被微生物的耐药性所降低,尤其是多重耐药菌的不断出现,给抗菌疗法提出了新的挑占,为了控制耐药增长,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至关重要的。从1993年1月~1997年12月,本院在监测医院感染发病率同时,系统地、主动地、连续地观察抗菌药物应用及本院的细菌的耐药率现状调查,经过了5年调查分析,细菌耐药性发生多重耐药菌株严重扩散已成为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5年来前瞻性监控调查细菌对抗菌药物平均耐药率为72.86%,前3年逐年增高,从第4年开始,呈逐年下降趋势。5年来平均多重耐药率为80.97%,经5年实践证明监测、控制、管理的工作是有效的,本院使用抗菌药物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使细菌对抗菌药物多重耐药率由90.19%下降为68.77%,其中2~4重耐药率和5~9重耐药率持上下波动基本不变(其中2—4重耐药率为74.77%,5—9重耐药率为25.23%。  相似文献   

18.
抗生素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大量的使用,细菌的耐药性及耐药水平越来越高,病原菌对常用抗生素,如β-内酰胺类、氨基糖甙类和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尤为突出,给疾病的治疗和临床用药造成了诸多困难。及时了解细菌的耐药机制和抗生素的发展及应用,对预防和治疗细菌性感染,研制新的抗菌药物及控制耐药性的蔓延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9.
<正>抗生素是临床应用十分广泛的一类药,随着耐药菌株的不断增多,如何合理应用抗生素,已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抗菌药物的应用涉及临床科室。正确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减少或减缓细菌耐药性发生的关键。本人就临床不合理应用抗生素及如何避免不合理使用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致感染大肠埃希菌临床分离株耐药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的致感染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及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 (ESBL s)情况 ,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性疾病。方法 采用 Miroscan Walk Away4 0全自动细菌分析仪 ,对临床分离的 10 0株致感染大肠埃希菌进行细菌鉴定、抗生素敏感性测定和产 ESBL s判定。结果 所测抗生素大肠埃希菌耐药率在 5 0 %以上的占 14种 ,耐药率最高的为氨苄青霉素 ,亚胺硫霉素最为敏感 ,耐药菌株耐受抗生素种类从 1到 19种 ,多重耐药菌株占 93% ,产 ESBL s菌株为 4 9% ,产 ESBL s株对绝大部分抗生素的耐药率高于非产 ESBL s株。结论 致感染大肠埃希菌普遍耐药 ,尤其多重耐药广泛流行 ,临床医师须高度重视本医院和本地区大肠埃希菌的药物敏感模式与流行分布 ,合理使用各种抗生素以减缓细菌耐药对其的筛选压力 ,控制耐药菌株的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