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回眸中医历史只能望到秦汉二千五百年,中医的前身由夏商周时期断代文化淹没,无籍可考。幸有泥沙深埋了三千余年的甲骨金文出土,细啄精研,博古通令,呈现出上焦(胰岛),纨素(脑垂),膏盲(甲状腺),命门(肾上腺),完整的人体形态生物文字形象体系,由经络相串通,构成人的生命体。1909年至1949年,四十年的“西学东渐”与时俱进,五次世界诺贝尔医学奖授给了西学者,华夏古老的中医学体系固步自封出现了“数典忘祖”。尽管“古为今用喊的甚响,但中医发展远不如“西为中用”。本文对《素问》的‘素’字,“古为今用”,破译出华夏祖先对人们生物体——脑垂,它主宰着生命焦点,中医古老的精华。  相似文献   

2.
1977年第30届世界卫生大会提出了“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为实现这一全球战略目标,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发表了著名的《阿拉木图宣言》,指出“初级卫生保健是实现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关键”。李鹏总理曾明确表示“我国政府已宣布支持世界卫生组织为之所做的一切努力,积极促进这目标的实现”。并进一步阐明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是2000年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总体目标的组成部  相似文献   

3.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全球性战略目标,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响应,我们政府也对此一再表示承诺。为在我国实现这一目标,今年年初,卫生部、国家计委、农业部等五部委联合下发了《我国农村实现“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规划目标》。  相似文献   

4.
《加强中国基层妇幼卫生/计划生育服务》项目是我国政府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国人口基金资助和世界卫生组织参与执行下,为实现我国政府对国际社会承诺的“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和世界儿童首脑会议提出的目标,抓住改善贫困地区基层妇幼卫生服务这一关键环节而开展的重要项目。齐齐哈尔市的依安县、拜泉县和1992年划归大庆市的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接受了这个项目的工作。从1990年开始执行这个合作项目5年中,较大幅度地降低了婴幼儿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推动了齐齐哈尔市妇幼卫生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5.
卫生部、国家计划委员会、农业部、国家环境保护局和全国爱卫会于1990年3月联合下发了《我国农村实现“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规划目标》、《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管理程序》和《“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6.
数十年来,学者多以《黄帝内经》用寅正论断其主体或部分成书于汉武帝太初改历之后。这是中国古代医学史研究中的一个重大失误。利用文献学、历法学、考古学的最新成果,以“二重证据法”可以论证:寅正在先秦已经很普及,并非始于汉武,所以以寅正为断代依据来判断《黄帝内经》成书年代的方法和结论是不可靠的。  相似文献   

7.
组织工程研究近几年在我国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以曹谊林教授为首席科学家的《组织工程的基本科学问题》项目已被列入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为了广泛交流国内组织工程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进一步推动国内组织工程研究的开展,中国康复医学会修复重建外科委员会组织工程学组与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生物材料分会拟于2000年12月上旬联合在广州举办第二届全国组织工程学术会议。现将有关征文事宜通知如下。一、征文内容1种子细胞研究:包括(1)胚胎干细胞;(2)骨髓基质干细胞;(3)同种异体细胞;(4)细胞老化规律和机制以及预防老化…  相似文献   

8.
“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是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全球性战略目标,实施初级卫生保健是实现这个目标的关键。我国政府已明确做出承诺,采取措施,全力支持这一目标的实现,并做为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总体战略规划的组成部分。卫生部等五部委联合下发了《我国农村实现“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规划目标》,提出了我国农村实现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指标体系。其中第一项指标明确提出“把初级卫生保健纳入县、乡(镇)政府工作目标和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规划”,这与我国政府的承诺是完全一致的,明确了县、乡政府在实现上述目标,有效地实施初级卫生保健中负有重要责任。  相似文献   

9.
中医妇科学从夏商周时代有文字开始,经过三千多年的不断发展,成为一门完整的临床学科。如何学好这门学科,近代医家各有所见,笔者通过多年的中医妇科教学与临床,认为若要学好它应注意如下几个问题。一、熟读医经所谓医经主要指四大经典著作而言,即《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神农本草经》。此四部著作为中医各科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其中有关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05,27(1):i014-i015
项目负责人:任少敏同志.1983年毕业于内蒙古医学院医学系.毕业后一直在内蒙古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工作.现任儿科教授.副主任,硕士生导师,内蒙古儿科学会常务委员,内蒙古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11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美国中华医学进展杂志》专家编委,《中华临床医学杂志》编委,《中国基层医药杂志》编委。  相似文献   

11.
秦人的远祖是东夷赢姓少昊族,帝舜时封于秦(今河南范县),夏代时秦国有所发展,商代时封立有数国.其中的胥轩小国在商晚期与周诸侯国关系较好,后被周吞并,贵族费昌、恶来等与周结仇,武王灭纣时亡秦国及姓氏.周成王时,沦亡于晋南的秦余民以善于养马,被成王封于赵城(今山西洪洞县),姓赵氏.懿王时,赵姓大骆非子及其族民被迁于西戎丘,过着半耕半牧的部落生活.非子为周孝王主畜有功,被封而"邑之秦",成为周在戎狄区的小国.秦世代臣服于周,为周王守西土.申侯等灭幽王时,秦襄公出兵救王室,乘机扩土,平王只得册封其为诸侯国.历史事实证明《史记·秦本纪》对秦国初史有粉饰或矛盾的记述.究其原因,是《秦记》美化秦初史所致.  相似文献   

12.
五行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内容,但关于五行的起源以及五行学说的本质,当今学术界存在很大分歧。通过对历代文献的分析,本文提出以下观点:古人对"五"的崇拜是五行形成的基础,五行的概念源自对生活中5种基本物质的概括,形成于商末周初;五行相胜源于古人对五材之间相互关系的观察,形成于西周,春秋时期五行相胜在政治、军事等方面已有运用,而且发现五行无常胜;五行相生源于四时的轮替,是五行学说与时令学说结合的产物,形成于战国时期。五行学说在战国时期逐渐发展成熟,五行生克结合形成了完整的五行学说。汉代五行学说达到鼎盛,五行乘侮的观念是对五行学说的补充和完善。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新密市三面环山,其山缓而不高,又有溱水和洧水流经,非常适合古人类的生存,也与文献记载相符。据文献记载和考古发掘,新密地区从三皇五帝到夏商周,其文化传承从未间断。至今,在新密市及周边县仍遗存有大量与黄帝、岐伯、伏羲、雷公等医药始祖有关的历史遗迹。因此,新密可以称之为医药文化的发祥地。  相似文献   

14.
五行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内容,但关于五行的起源以及五行学说的本质,历代学者乃至当今学术界一直存在很大分歧.借助历代文献分析,本文提出以下观点:五行的概念与五行的生克观有不同的起源,五行的概念源自对构成世界的五种基本物质的概括,形成于夏商之际;而五行的相生相胜源自古人对中原地区五时气象特征的抽象,形成于春秋末期.最早记载...  相似文献   

15.
Background  The prevalence of malocclusion in modern population i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excavated samples from the ancient times. Presently, the prevalence of juvenile malocclusion in the early stage of permanent teeth is as high as 72.92% in China. This study aimed to observe and evaluate the prevalence and severity of malocclusions in a sample of Xia Dynasty in China, and to compare these findings with the modern Chinese population.
Methods  The material consisted of 38 male and 18 female protohistoric skulls of Xia Dynasty 4000 years ago. Of 86 dental arches, 29 cases had the jaw relationships. Tooth crowding, diastema, individual tooth malposition and malocclusion were studied.
Results  Of the samples, 23.3% showed tooth alignment problems including crowding (8.1%), diastema (9.3%), and individual tooth malposition (5.8%). The prevalence of malocclusion was 27.6%, mainly presented as Angle Class I.
Conclusions  It is indicated that over thousands of years from Neolithic Age (6000–7000 years ago) to Xia Dynasty (4000 years ago), the prevalence of malocclusion did not change significantly. The prevalence of malocclusion of Xia Dynasty samples was much lower than that of modern population.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古代文献的繁简取舍、经典著作的独特理解、辨证论治的临床体验以及针灸用药的孰先孰后等四个方面,对明代医家用礼编著的《医学碎金》的学术特色进行了探讨,揭示了周氏高深的医学理论、厚实的临床经验、重视致病原因的辨治思想以及针灸先于用药的治病特色,从而为深入研究该书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从“伤寒”的涵义、“学科”的涵义、《伤寒学》和《(伤寒论)学》各自应包含的内容等几方面来剖析《伤寒学》教材名称的科学性,认为原《伤寒论讲义》教材无需更名,如果为了与原有教材有所区别,认为叫做《(伤寒论)学》要比《伤寒学》更恰当。  相似文献   

18.
人类的美容措施出现甚早,远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已有相关饰品出现。至商周时期,已有涂粉、施朱等化妆美容。至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爱美意识增强,社会重视美容之风兴盛,人们开始探讨美的真谛,再加之中医药学的发展,促使了美容与中医药的融合。《山海经》、马王堆帛书等早期文献的记载,反映了先秦时期的中医美容概况。  相似文献   

19.
明代《伤寒论》研究对后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系统研究了明代《伤寒论》文献,指出明代《伤寒论》研究对后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温病学说直接受其催化而趋于成熟,明刻本《伤寒论》为后世提供了研究依据,重编整理导致了后世编次方法之多样,学术论争深化了后世的《伤寒论》研究。认为明代是《伤寒论》研究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明代的《伤寒论》研究影响并规定了清代乃至近代的《伤寒论》研究模式和水平。  相似文献   

20.
This report was written by three Chinese surgeons and one medical historian on the basis of extensive study of Chinese ancient medical literature.A summary of historical developments of surgery inancient China, from Zhou Dynasty to Qing Dynastyis documented. In several subjects including anes-thesia, treatment of soft tissue infections and neo-plasms, reduction of fractures and dislocations, andphysical exercises for rehabilitation, the history ofChinese surgery was many years earlier than thoserecorded in the western medicin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