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调查我院皮肤科门诊近3年军人初诊的皮肤病患者的病种分布和所占比例,为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医院信息科Oracle数据库调取从2008年1月1日到2010年12月31日皮肤科门诊记录,用Excel软件分类统计。结果感染性皮肤病、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构成比下降,心身性皮肤病、皮脂腺及汗腺疾病构成比上升。结论需采取有效措施,减少部队心身性皮肤病的患病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军校新学员入校训练后皮肤损害情况.方法:对某军校2004年入校的560名新学员进行军事训练前后皮肤病发病情况调查.结果:军事训练前患16种皮肤病,152例(27.1%),其中患2种以上皮肤病27例;军事训练后患28种皮肤病,251例(44.8%),其中患2种以上皮肤病51例.军事训练后皮肤病发病率明显高于训练前,按发病率的高低排列,前3位为微生物性皮肤病(23.0%)、物理性皮肤病(20.5%)及皮脂腺有关的皮肤病(6.1%).结论:新学员在入学军事训练时皮肤病的发病率明显增高,应采取合理的预防措施以减少皮肤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阐明支气管哮喘与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临床关系,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方法 随机选择支气管哮喘患者126例,通过回顾性调查,了解其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患病率;随机选择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260例,了解其支气管哮患病率,与我国哮喘平均患病率比较;分析两类患者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结果 ①哮喘患者变态反应性皮肤痛患病率为82.0%;②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的哮喘患病率8%,与我国哮喘病的平均患病率2.5%进行u检验,u=5.67,二者存在统计学上的显著性差异;③支气管哮喘和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嗜酸性粒细胞分类计数其构成比x2检验,x2=1.544,p>0.05,二者无统计学上的差异显著性.结论 ①哮喘与变态反应性皮肤病之间存在正相关,变态反应皮肤病与支气管哮喘之间存在正相关.②哮喘与变态反应性皮肤病为I型超敏反应,其免疫病理本质基本相同,在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上可相互借鉴.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综合医院皮肤科会诊疾病的疾病谱。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1138例皮肤科会诊病例进行分析。结果在皮肤科会诊疾病中,过敏性皮肤病38.05%(433/1138)、感染性皮肤病19.68%(224/1138)和自身免疫性皮肤病9.58%(109/1138)分别占前3位。在过敏性皮肤病中,药疹病例多于荨麻疹。在感染性皮肤病中,真菌感染性皮肤病占的比例最大,为50.45%(113/224)。结论皮肤科会诊是皮肤科工作的重要部分,皮肤科会诊疾病谱具有区别于皮肤科门诊的独特的规律,主要体现在药疹数量多于荨麻疹;自身免疫性皮肤病占疾病谱的比例高。  相似文献   

5.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1,(4):F0002-F0002
<正>首都医科大学皮肤病与性病学系成立于2006年1月,是首都医科大学皮肤病与性病专业博士点,国家临床药理基地,首都医科大学性病临床诊疗中心,国内艾滋病防治基地,北京市专科医生培训基地、性病艾滋病实验室诊断培训基地。  相似文献   

6.
海军某部远航官兵皮肤病发病情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了解海军某部官兵远航期间皮肤病发病情况,并提出针对性预防措施.方法 对某部远航官兵在远航期间门诊皮肤病的发病和就诊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2009年7月16日至2010年3月20日期间,该部官兵在执行远航任务期间门诊登记的皮肤病发病率为78.7%.其中感染性皮肤病占45.9%,心身性皮肤病占38.9%,外因性皮...  相似文献   

7.
<正> 本病是原发性棘层松解性皮肤病,Grover于1970年以暂时性棘层松解性皮病(Tran-sient acantholytic dermatosis)为名报告了6例。笔者复习国内中华皮肤科杂志及皮肤病防治研究通讯,未见病例报告。我科于1980年4月收治一名患者,其临床特点及病理组织学符合本病,特首报如下:  相似文献   

8.
陈云鹰 《开卷有益》2010,(11):26-27
<正>冬季天气寒冷,易导致各种寒冷性皮肤病(如冻疮、冷红斑、冷超敏性皮肤病、冷凝集素综合征和冷球蛋白血症性股臀皮肤血管炎等)。为此,笔者根据临床所见,就以上几种寒冷所致的皮肤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优裂霜治疗干燥性皮肤病6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优裂霜治疗干燥性皮肤病60例祁坚(江苏省南京市中医院皮肤科210001)关键词:干燥性皮肤病;优裂霜中图法分类号:R758.23;R758.732;R758.29干燥性皮肤病是临床常见性多发性皮肤病。自1991年以来,我科研制中药优裂霜外搽治疗此病6...  相似文献   

10.
色素性紫癜性皮肤病包括进行性色素性紫癜性皮肤病、色素性紫癜性苔藓样皮肤病和毛细血管扩张性环状紫癜。目前尚无特殊的治疗方法。我们用喜疗妥和艾洛松霜联合应用于12例色素性紫癜性皮肤病的患者,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2例均为门诊患者,男性,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浅谈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 Virus,HIV)感染的皮肤性病临床特点,为疾病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医院确诊HIV/AIDS患者71例,调取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皮肤性病就诊占8.45%,有皮肤损害71.83%;感染性皮肤病发生率66.20%,炎症性皮肤病发生率28.17%,肿瘤性皮肤病2.82%;前6位皮肤病类型,口腔念珠菌病、皮肤黄染、马尔尼菲青霉菌病、梅毒、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湿疹;一种皮肤病29.58%,二种皮肤病19.93%,二种及以上皮肤病22.53%;不同皮肤病数量CD4+T淋巴细胞水平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7.46,P0.05);感染性皮肤病CD4+T淋巴细胞计数(9.92±15.20)个/μl,炎症性皮肤病(8.05±10.41)个/μ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V感染的皮肤性病发病率高,皮肤病类型多,不同阶段疾病类型、种类存在一定差异,皮肤病发生于CD4+T淋巴细胞水平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中药洗浴疗法治疗皮肤痒证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洗浴疗法可分为沐药和熏洗等,是指用药物煎汤洗浴全身或局部,或以药物煮沸之后产生的蒸汽熏蒸身体,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它是中医传统外治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中医皮肤痒证是诸多瘙痒性疾病的总称,包括瘙痒性皮肤病、湿疹和皮炎、真菌性皮肤病、动物性皮肤病、荨麻疹类皮肤病等。用中药洗浴疗法治疗皮肤痒证,疗效显著,兹就近十年来有关文献综述如下。1瘙痒性皮肤病瘙痒性皮肤病(皮肤瘙痒症、肛周瘙痒症、外阴瘙痒症、神经性皮炎、结节性痒疹等)病因较为复杂。中医认为多因血虚风燥、肌肤失养或因风湿蕴于肌肤,不得外泄而致;或…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角化过度性皮肤病的护理体会。方法选择我院于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65例角化过度性皮肤病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一般资料,总结护理体会,评估患者满意度。结果 65例角化过度性皮肤病患者中,主诉非常满意者50例(76.92%)、一般12例(18.46%)、不满意3例(4.62%),满意度为62例(95.38%)。结论为角化过度性皮肤病患者加强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首都医科大学皮肤病与性病学系于2006年1月17日成立,由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的北京友谊医院、北京朝阳医院、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天坛医院、北京安贞医院、北京儿童医院、北京复兴医院、北京中医医院、北京佑安医院等10家三级甲等医院皮肤性病科组成。皮肤病与性病学系的年门诊量超过50万人次,诊疗内容包括老年皮肤病、儿童皮肤病、真菌性皮肤病、感染性皮肤病、免疫性皮肤病、色素性皮肤病、职业性皮肤病、性病、艾滋病、遗传性皮肤病、医学美容、皮肤外科等。各医院皮肤性病科专业设置齐全,又各具特色。北京市中医医院几…  相似文献   

15.
陈美雄  李梅娇 《中国热带医学》2007,7(8):1380-1380,1401
激素治疗是发生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病因之一。激素在皮肤科临床用途极为广泛,如结缔组织病,大疱性皮肤病,重症血管炎性皮肤病,重症银屑病,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等等。如何对待治疗以上疾病时投用激素的问题,这就是遇到的不容忽视的问题一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的防治。回顾分析皮肤科自1996年1月-2006年5月应用激素为主治疗246例皮肤病,采用相应预防措施,取得了成功。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在色素性紫癜性皮肤病治疗中采用激素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在2013年1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56例色素性紫癜性皮肤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8例,对照组采用肝素钠软膏进行治疗,而实验组患者采用波尼松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较高,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而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皮损情况对比,P>0.05,治疗后皮损均得以改善,实验组的改善情况较好,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色素性紫癜性皮肤病治疗中采用激素进行治疗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3种瘙痒性皮肤病患者血清特异IgE变应原测定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韦高  罗虹 《广西医学》2006,28(1):87-88
瘙痒性皮肤病病因复杂,易受人体内、外多种因素的影响,治疗效果往往不满意.笔者在2001年1月至2005年1月采用血清特异IgE变应原测定对3种常见的瘙痒性皮肤病进行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 我科病房于 1999年 8月至 2 0 0 0年 3月间 ,用甘利欣治疗 17种 16 2例皮肤病患者 ,男 93例 ,女 6 9例 ;年龄 4~ 78岁 ,平均 42岁 ;住院天数 3~ 72d ,平均 2 2d。其中变态反应性皮肤病 85例 (湿疹 31例 ,过敏性皮炎 10例 ,药疹 18例 ,荨麻疹 16例 ,异位性皮炎 10例 ) ;红斑鳞屑型皮肤病 49例 :包括银屑病 2 9例 (寻常型 2 5例 ,脓疱型 1例 ,红皮病型 1例 ,关节病型 2例 ) ,多型红斑 10例 ,玫瑰糠疹 10例 ;血管炎性皮肤病 6例 (过敏性紫癜 3例 ,变应性血管炎 2例 ,Sweet病 1例 ) ;病毒性疾病 16例均为老龄…  相似文献   

19.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862 例过敏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是由变态反应引起的一组炎症性皮肤病,又被称为过敏性皮肤病.在各种变态反应性疾病中,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发病率达10%~50%.笔者对我院皮肤科门诊862例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进行过敏原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黄英举  刘卉 《右江医学》2011,39(3):313-314,0
目的通过了解近年来本地区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过敏原的特征,探讨积极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方法对2009~2010年我院皮肤科门诊收治的1342例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采用皮肤点刺试验法进行过敏原检测,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过敏原按其阳性率高低依次为粉尘螨、鸡蛋、尘螨、动物皮毛、花粉类等。结论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过敏原有一定的地域特征,治疗该病应结合当地过敏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