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宋绍珍 《医学信息》2010,23(3):684-685
目的探讨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2例正常足月妊娠阴道分娩的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6例,采用米索前列醇和缩宫素治疗,观察对产后出血量的影响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76例中产后出血量〉300ml者5例(6.58%),产后出血发生率1例(1.32%);对照组76例中产后出血量〉300ml者14例(18.42%),产后出血发生率4例(5.26%)。观察组与对照组产妇产后出血量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不良反应轻。结论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效果肯定,副作用少,能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检测围产期促红细胞生成素 (erythropoietin ,EPO)浓度变化 ,探讨EPO与血红蛋白浓度 (Hb)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健康非妊娠妇女 15例 ,正常妊娠晚期孕妇 2 7例 ,妊娠晚期合并贫血孕妇 32例及产后7天内合并贫血产妇 15例的血清EPO和血红蛋白浓度。结果 上述 4组EPO水平分别为 (9 85± 38 5 2 )U/L、 (14 4 2±6 80 )U/L、 (99 82± 78 70 )U/L、 (5 9 5 0± 38 5 2 )U/L。妊娠合并贫血的孕妇及产后贫血的产妇EPO水平明显高于非妊娠妇女及正常妊娠晚期孕妇 ,P<0 0 1。四组血清EPO与Hb呈相反关系。结论 妊娠晚期及产后早期合并贫血时EPO水平明显升高 ,且对贫血有较强的反应。  相似文献   

3.
30例产后即刻行耳针封闭,24小时再行耳穴贴压疗法的产妇,与30例正常分娩产妇比较观察耳针对泌乳量和血清基础泌乳素水平的影响。发现正常产妇产后第2天泌乳素水平高于第1天,第5天已显著下降.耳针治疗组产后第1~7天泌乳量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第1天和5天相应基础泌乳素值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是:耳针有升高基础泌乳素水平的作用,从而增加了乳汁分泌量,促进了初乳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生乳合剂对产妇血清、乳汁PRL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生乳合剂对正常产妇乳汁分泌量及其对产妇血清、乳汁催乳激素的影响。方法:对200例正常初产妇,分为治疗组100例,给予口服生乳合剂100m l,q12h×3d;对照组100例,不服用任何催乳药物。观察服用生乳合剂对正常产妇泌乳量及血清、乳汁催乳激素的影响,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测定催乳激素。结果:治疗组产后第4d泌乳量及血清、乳汁催乳激素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多(P<0.001)。结论:生乳合剂具有促进产后乳汁分泌、提高催乳激素水平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探讨产后干预对提升产褥期母乳喂养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5月于我院生产的50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产妇护理方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实验组产妇行系统的产后干预,对照组产妇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产妇乳汁分泌情况与母乳喂养率等。结果实验组产妇乳汁分泌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0.05),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产后72h、42d实验组产妇母乳喂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0.05),组间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初产妇进行系统的产后护理干预,能够加快母乳分泌进程,提升母乳喂养率,产后干预对产褥期母乳喂养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缩宫素配伍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米索前列醇用于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产科正常分娩的非高危妊娠产妇160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于胎儿娩出后立即用药,米索组用米索前列醇6001μg置于直肠内(距肛门6cm),对照组经臀部肌肉注射缩宫素20U,比较两组疗效。结果米索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米索组产妇第三产程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缩短(P〈0.01),且产后平均失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产后出血≥500ml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米索前列醇直肠用药预防产后出血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米索前列醇直肠给药对产后出血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住院分娩产妇180例,按照数字随机法将分娩产妇分成三组,A组:缩宫素组。 B组:米索前列醇组。 C组:对照组。 A组于胎儿娩出后静脉推注生理盐水20ml加缩宫素10μ,继而缩宫素10μ加入生理盐水500ml静脉滴注。 B组于胎儿娩出后采取米索前列醇400μg直肠给药。 C组:于胎儿娩出后静脉滴注生理盐水500ml。比较三组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结果对照组C组产后出血发病率5%,A组产后出血发病率1.6%,B组产后出血发病率0豫。观察组A.B两组产后出血发病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B两组第三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B两组产后2h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索前列醇直肠给药可以有效预防产后出血的发生,缩短第三产程时间,减少产后2h出血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预测评分对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防治的护理。方法选自2012年4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产妇86例,将这86例产妇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3例,分别命名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研究组患者在产后出血预测评分后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对照组患者在产后出血预测评分后采取常规护理措施。结果通过对两组产妇的产后出血预测评分,研究组有6例产妇可能出现产后出血的情况,对照组有5例产妇可能出现产后出血的情况。通过对研究组进行防治性护理措施,产后有1例产妇出现产后出血,对照组产妇没有进行防治性护理措施,产后有4例产妇出现产后出血,研究组产妇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明显的低于对照组。结论通过对产妇进行产后出血预测评分,进而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护理措施,有助于减少产妇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促进产妇的顺利分娩。  相似文献   

9.
产妇应用甲硝唑对新生儿体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认为甲硝唑慎用于孕产妇 ,但随着对该药的进一步认识 ,现已认为甲硝唑可应用于妊娠中晚期及产褥期[1] ,但该药通过乳汁对新生儿体重的影响 ,至今国内资料未见报道。现就我院自 1999年 6月至 12月阴道分娩的 5 2例产妇应用甲硝唑与未用甲硝唑就新生儿体重变化作对比研究 ,现将方法及结果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 :选择 1999年 6月至 12月在我院孕 37-42周阴道分娩的正常初产妇共 5 2例 ,产妇年龄平均为 2 6 .8± 4.3岁 ,均无内、外科合并症和产后出血等产科并发症 ,无乳房发育缺陷。其中顺产 40例 ,胎吸 4例 ,低位产钳 8例 ,产…  相似文献   

10.
胎儿窘迫时羊水中电解质浓度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羊水中电解质浓度的变化对诊断胎儿窘迫及判断围产儿预后价值。方法 随机选择 5 0例正常产妇作正常组 ,5 0例胎儿窘迫者作为胎儿窘迫组 ,取各组羊水进行电解质浓度测定分析 ;每例新生儿出生时行Apgar 1min及5min评分。结果 胎儿窘迫组中 ,羊水中Na+ 浓度 (10 6 30± 11 4 0mmol/L)及Mg2 + 浓度 (0 36± 0 11mmol/L)较正常组Na+ 浓度 (12 8 4 1± 11 0mmol/L)及Mg2 + 浓度 (0 5 1± 0 14mmol/L)显著降低 (P <0 .0 5 ,P <0 .0 5 ) ;而K+ 浓度 (4 80±0 19mmol/L)及Ca2 + 浓度 (1 6 8± 0 13mmol/L)则较正常组羊水K+ 浓度 (4 14± 0 2 9mmol/L)及Ca2 + 浓度 (1 0 9±0 2 8mmol/L)显著升高 ,(P <0 .0 5 ,P <0 .0 5 )。窘迫组的新生儿窒息率 (12 % )较正常组 (2 % )显著升高P <0 .0 2 5。结论 胎儿窘迫时 ,羊水中部分电解质浓度发生改变 ,监测该变化可作为诊断胎儿窘迫的依据及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子宫下段连续环形缩窄缝合术在剖宫产术中出血中的应用。方法:对2016年3月至2019年10月我院收治41例剖宫产术后子宫下段胎盘剥离面活动性出血产妇行子宫下段连续环形缩窄缝合术。观察子宫切除例数,术中出血量,术后2 h、2-24 h出血量,输血产妇例数。术后2 d检查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水平。结果:本组41例剖宫产术中出血产妇经子宫下段连续环形缩窄缝合术治疗后,术中、术后出血均得到有效控制。1例(2.4%)切除子宫,20例(48.8%)加用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2例(4.8%)联合采用宫腔纱布填塞术。术中平均出血量862 ml,产后2 h平均出血量39.5 ml,产后2-24 h平均出血量为110.9 ml。17例输血,输血率41.46%。术后2 d血红蛋白水平为97.8±23.5 g·L~(-1),红细胞计数为(3.4±1.5)×10~(12)·L~(-1)。产后未见并发症。结论:子宫下段连续环形缩窄缝合在剖宫产术中的止血效果理想,操作方法简单、迅速,有助于保留产妇子宫和生育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产前孕妇血浆D 二聚体水平。方法 :排除D 二聚体增高的相关性疾病 ,将孕妇分成早、中、晚孕三组 ,并设非孕育龄妇女对照组 ,用免疫比浊法对检测对象进行D 二聚体水平分析。结果 :对照组D 二聚体为 0 .2 3 μg/ml± 0 .0 8μg/ml;早、中、晚孕组分别为0 .3 3 μg/ml± 0 .0 9μg/ml、0 .76μg/ml± 0 .2 4μg/ml、1.5 1μg/ml± 1.0 7μg/ml。孕妇各组比较差异显著 (P <0 .0 1) ,与对照组比较 ,D 二聚体均有明显增高 (P <0 .0 1)。结论 :产前孕妇D 二聚体水平普遍高于健康妇女 3~ 4倍。在进行DIC或静脉血栓临床诊断时 ,不能套用健康人正常参考范围 ,否则会造成临床诊断的错误。必须注意对纤维蛋白原 >5 g/L ,D 二聚体正常或略高于正常 ,或显著高于正常的产前孕妇进行动态观察 ,防止DIC发生  相似文献   

13.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围产期处理方法。方法 总结分析我院自 1995年~ 2 0 0 1年 7月间 5 7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处理经验。结果  5 7例血小板减少孕妇中 ,阴道分娩 4 0例 ,剖宫产 16例。产后出血 3例 ,产后出血率 5 3%。新生儿头皮皮下血肿 2例。胎儿宫内死亡 1例 ,围产期死亡率 1 8%。 4 5例新生儿中 18例血小板减少 ,发生率为 4 0 %。无孕产妇死亡。结论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时 ,如血小板 <5 0× 10 9/L ,应在术前输注单采血小板后行剖宫产 ;血小板计数 >5 0× 10 9/L的孕妇 ,如无产科指症 ,应以阴道分娩为主。  相似文献   

14.
血浆神经肽Y水平在不同甲状腺功能状态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不同甲状腺功能状态 (甲亢、甲减及正常 )神经肽Y的水平。方法 :选取甲亢患者 5 5例 ,甲减患者 4 7例和正常对照 5 7例 ,放射免疫分析其NPY水平。结果 :甲亢患者 (无论性别 )NPY水平 (71 5±14 7)ng/L较正常对照组 (5 2 3± 11 8)ng/L呈显著性增高 (0 0 0 1

0 0 5 ) ;甲亢组 (71 5± 14 7)ng/L较甲减组 (4 2 2± 2 4 3)ng/L呈显著性增高 (P <0 0 0 1) ;所有样本NPY与瘦素 (Leptin)关系分析呈负相关 (r =-0 5 8,P =0 .0 15 )。结论 :甲状腺激素与NPY是影响人体正常能量代谢的激素 ;甲状腺激素与NPY可能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晚期妊娠妇女血清及胎儿脐血中铁蛋白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相关性。方法 根据血红蛋白 (Hb)水平的不同各选取 2 5例孕足月妇女定为A组 (10 0 g/L~ 10 5g/L)、B组 (10 5 g/L~ 110 g/L)、C组 (Hb≥ 110g/L)。分别测定母血、脐血铁蛋白水平。结果 C组母血、脐血铁蛋白水平分别为 (19.0 9± 4 .0 8) μg/L和 (199.6 0± 6 1.0 4 ) μg/L ,高于A、B组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Hb在 10 0g/L~ 110 g/L范围内母血与脐血的铁蛋白水平呈正相关 (P <0 .0 1)。结论 通过对母血铁蛋白的测定可以了解胎儿体内的贮铁水平 ;将正常孕妇血红蛋白值评判标准以往的 >10 0 g/L提高为 >110g/L ,有利于及时发现和治疗铁缺乏期的孕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按摩乳房对产妇在分娩中自然分泌催产素引产的安全性。方法对来我院诊治的80例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加强宫缩,实验组采用催产素联合按摩乳房加强宫缩,比较两组产程、2jh出血量等指标。结果实验组第一产程为(405.76±3.16min)、第二产程为(54.58±6.15min)、产妇阴道出血量为(156.68±7.41ml),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分娩后乳汁为(15.52±4.71ml),多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336例产妇正常分娩,剖宫产率为16%,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按摩乳房可以缩短产程,减少产后出血量,降低剖宫产率,还可降低围产期死亡率,并可促进乳汁分泌,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产褥期精神障碍患者心理社会因素对照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收集我院住院产后 6周内出现有关的精神和行为障碍者 ,符合 ICD- 1 0产褥期精神病诊断标准者 41例为研究对象。年龄 2 0岁 - 30岁 ,平均年龄 2 5.5±4.5岁。受教育程度小学 7例、初高中 30例、大专以上 4例。职业农民 33例、工人 6例、干部 2例 ,个性特征内向 2 5例、外向 1 6例。精神分裂症组 (以下简称对照组 )共 41例为本院同期住院首发的已婚已产女性 ,年龄 2 1 - 36岁 ,平均 2 7.8± 3.6岁 ,受教育程度小学 4例 ,初高中32例 ,大专以上 5例 ,职业农民 2 9例 ,工人 8例 ,干部 4例 ,个性特征内向 2 3例 ,外向 1 8例。正常产妇组 (以下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气郁滞型产后缺乳产妇采用手指点穴联合如意金黄散治疗效果.方法:纳入我院60例肝气郁滞型产后缺乳产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0例接受常规产后干预,观察组30例加用手指点穴联合如意金黄散治疗,比较两组产妇乳房疼痛程度、泌乳量评分、乳汁淤积积分以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泌乳量、乳汁淤积程度及乳房疼痛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PRL水平高于对照组,P及E2水平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指点穴联合如意金黄散治疗肝气郁滞型产后缺乳产妇效果显著,其能显著减轻乳房疼痛及乳汁淤积症状,调节内分泌激素水平,促进乳汁排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妊娠期血红蛋白定量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按血红蛋白定量将3247例孕妇分为6组,血红蛋白〉131g/L、101-130g/L、81-100g/L(轻度贫血)、61-80g/L(中度贫血)、31-60g/L(重度)、〈30g/L(极重度)。分析各组间新生儿体重、剖宫产率和产后出血发生率之间的关系。结果各组间新生儿体重、剖宫产率和产后出血发生率之间的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孕期血红蛋白维持在81-130g/L是最为理想的,既不会增加产后出血的发生,也不会增加巨大儿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妥塞敏用于剖宫产的止血效果。方法  80例剖宫产产妇分为妥塞敏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 4 0例。治疗组 :切皮前 10min静脉注射妥塞敏注射液 1g/10ml,对照组静脉注射 0 9%生理盐水注射液 10ml,观察两组产妇胎盘娩出时及胎盘娩出后 2h的出血量。结果 治疗组出血量比对照组少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妥塞敏用于剖宫产术 ,有较好的止血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