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正> B 因子为补体旁路激活的重要组分,又称为 C_3激活因子前体(C_3PA),它的功能是激活 C_3(转变为 C_3激活因子后),直接活化补体系统。B 因子的测定对于了解旁路系统功能、肾小球肾炎的变化及分类、肝病、恶性肿瘤等皆有较大的价值。但因为国内无抗 B 因子血清,迟迟未见测试报告。本报告采用 Rivanol 沉淀去除优球蛋白,盐析沉淀,CM-Sephadex-C50离子交换,DEAE-A50 柱和Sephadex G-200层析从血中提取 B 因子,取得纯品后免疫绵羊,首次0.5g 加完全佐剂,经5次免疫后取得  相似文献   

2.
<正> B因子(BF)是补体旁路激活途径中的一个重要成份。我们测定血清BF、C_2、C_4浓度及CH_(50)活性,试图根据两条途径补体成份量的变化,了解体内补体活化的方式与程度。观察BF浓度在小儿急性肾炎中的变化,有助于疾病的诊断、治疗和病因探讨。  相似文献   

3.
补体旁路途径C_3转化酶(C_3b,Bb)是一种Mg~(2+)依赖的易变蛋白质复合体。这种酶在补体替代途径激活及在靶细胞上形成膜攻击复合体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为了进一步确定补体旁路途径C_3转化酶功能部位的特  相似文献   

4.
<正> B因子是补体旁路激活途径中的重要因素之一。它可直接反映补体旁路的活化,测定其含量有助于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和病因探讨,也有助于临床了解B因子在参与机体防御、抗感染等方面所起的作用。B因子的检测方法有免疫化学法、溶血法。本文对比B因子测定的免疫化学法(包括单向琼脂扩散法和火箭电泳法)和溶血法,并初步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5.
<正> 补体旁路是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不但在抗感染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且在免疫复合物所致的炎性组织损伤中也有一定作用。旁路激活的成分已知有C_3、B因子、D因子和C_(3b)灭活剂等五种。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人B因子免疫BALB/c小鼠的脾细胞与SP2/O骨髓瘤细胞融合,获得六株(A_2、B_2、B_7、C_9、F_9、F_(10))分泌抗人B因子单克隆抗体(单抗)的杂交瘤细胞系。用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和小鼠腹水的特异性抗体效价,分别为10~(-2)—10~(-3)和10~(-4)—10~(-5)。抗原阻断试验结果,说明这些单抗是B因子特异的。经取代试验和ACH_(50)抑制试验,提示B因子具有耐热和不耐热二组抗原决定基。A_2和B_2针对不耐热抗原决定基,能抑制补体旁路途径活化;B_7和C_9针对耐热抗原决定基,不影响补体旁路途径活化;F_9和F_(10)则既能与耐热决定基发生反应,也具有抑制补体旁路活化的功能。用固相抗原竞争抑制试验,分析B因子的抗原表位,发现6株单抗可识别4个抗原决定基。这些单抗对B因子结构与功能的研究,B因子在补体旁路活化过程中与有关补体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研究,都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7.
C_3肾炎因子(C_3NeF)是补体旁路途径C_3转化酶 C_(3b)B_b 的自身抗体,常见于一些低补体性肾脏病病人(包括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基底膜密集沉着病等)的血清中。其本质为 IgG。通过与 C_(3b)B_b 结合可抑制其内部衰变,并使其不被βIH 及 C_3b 灭活剂(C_(3b)INA)灭活,从而导致 C_3和其他补体因子经旁路途径(Ap)活化。  相似文献   

8.
<正> 测定血清补体成分有助于了解补体及补体旁路系统功能,本文报道小儿急性肺炎血清补体成分的变化。 一、对象:检测病儿组来自本院住院的肺炎病儿,年龄1~4岁,健康对照组来自本院儿保门诊健康体检者。 二、检测方法:补体C_3、C_4、C_5、C_1~-INH、B因子等测定采用琼脂免疫单扩散法,兔抗人B因子诊断血清及标准血清均由卫生部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提供,具体操作按使用说明书进行。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次报道干扰素(IFN)可增强某些肿瘤细胞激活补体旁路的作用.在亲和层析纯化的人IFN-α中培养EBV阳性的Bukitt淋巴瘤细胞株Raji、EBV阴性的BL细胞株BJAB及EBV转化细胞株BJAB/B958,分别与C_3在一定条件下孵育后,以双向交叉免疫电泳法检测IFN处理的细胞和未处理的对照组细胞对补体C_3的激活能力,第一  相似文献   

10.
补体旁路成分B因子的测定在国内刚刚开始,例未见小儿B因子测定的报道。本文测定分析了85尚小儿、29例成人、26例脐血及58例肝炎病儿的血B因子含量。方法:B因子测定采用琼脂免疫单扩散法。B因子血清及标准品购自第二军大长征医院。  相似文献   

11.
<正> B因子是补体旁路的重要成分,参与机体的防御,在炎症过程,细胞和组织损伤中起重要作用。它的检测除可用特异性抗B因子血清作免疫扩散加以定量外,还有溶血法,它是利用兔红细胞(以下简称RE)可以使B因子活化,激活补体旁路,导致RE溶解的特点。将正常人新鲜血清加热去除其中B因子(以下简称RB),由于这种血清中缺少B因子,使旁路不会依次被激活,因此当加入RE后并不发生溶血。只有当加入含B因子的待检血清后,使旁路的连锁反应又重新完成,即可发生溶血,溶血的程度与待检血清中B因  相似文献   

12.
补体旁路途径早期组分由6个蛋白组成:C3、B因子、D因子、C3b失活酶(简称I)、β1H(简称H)和备解素(简称P)。其中C3、B因子和D因子是旁路途径的组成部分,它们导致旁路途径的C3转化酶和C5转化酶的形成。备解素、β1H和C3b失活酶是旁路途径中的调节蛋白。C3分子内的一个硫醚键可通过亲核攻击而转变为活化形式,D因子在C3b存在时能活化B因子,产生Ba和Bb两个组分,活化的Bb与C3b结合  相似文献   

13.
B因子是补体交替活化途径的重要成分之一,是一种单链的分子量为93,000的β球蛋白,其在正常血清中的浓度为200μg/ml。当补体交替途径活化时,B因子在C3b和镁离子存在的情况下,被D因子裂解成Ba和Bb两个片段,最终形成C_3转化酶和C_5转化酶,参予补体后续成分的活化。抗补体B因子McAb的研究,国外已有报导,其中有的抗B因子McAb具有稳  相似文献   

14.
<正> 补体C_3占人体血清补体总量的一半以上,它可通过经典途径和替代途径激活而参与免疫反应。故测定补体C_3对免疫缺陷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器官移植和许多与免疫有关疾病的临床研究具有实际价值。  相似文献   

15.
人补体B因子(complement factor B,BF)是补体旁路活化途径的关键酶前体物。自Blum等在研究酵母多糖消耗补体第3成份(C3)过程中发现BF后,许多学者相继对该因子进行了较为详尽的研究。当研究发现BF的编码基因位于人第6号染色体短臂的MHC内时,对BF的遗传和多态性的研究就更加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16.
1、引言补体(C)被抗原—抗体复合物激活的过程已研究了多年。这些研究确定了抗体同抗原相互作用后,引起了第一个 C 成份(C_1)的激活。接着,C_4、C_2、C_3、C_5、C_6、C_7、C_8和C_9连续地按次序进行反应,直至补体的“级联反应”达到完成。C 激活的这一途径现在通称为经典途径(图1)。C 激活的过程包括几个 C  相似文献   

17.
作者检测了急性白血病患者补体系统总补体滴度和C_1、C_2、C_3、C_4的含量及其功能。观察82名白血病患者。50名诊断为急性非淋巴性白血病,32名为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结果表明,82例患者的补体系统指数全部超过正常波动范围。其中有2例,C1和补体总量呈最高值,C3呈最低值。但C2和C4在非淋巴性白血病时常有变化。补体旁路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补体旁路活化途径直接促进内皮细胞表达IL-8,以及核转录因子kappa B(NF-κB)对该效应的调控作用。方法:应用酵母多糖活化人血清(ZAHS)直接作用于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单层,检测如下指标:①放射免疫(RIA)检测IL-8的表达水平,并用原位杂交(ISH)检测胞浆中mRNA水平;②凝胶电泳迁移率(EMSA)方法测定NF-κB的活化。 结果:① 0.14 mL ZAHS能够诱导内皮细胞表达IL-8,4 h开始即有明显上升,ZAHS作用6 h,内皮细胞胞浆中IL-8 mRNA含量明显增加;②ZAHS能够激活NF-κB,30 min时即有活化,60 min明显增加,120 min达到高峰。NF-κB抑制剂咯啶二硫氨基甲酸脂(PDTC) 20 μmol/L预处理HUVECs 单层2 h,可以明显降低IL-8的表达(P<0.05)。结论:补体旁路活化直接在转录水平诱导HUVECs表达IL-8,NF-κB参与调控该过程。  相似文献   

19.
人类补体系统分为传统途径和替代途径。作者研究了这两类途径的溶血活性和构成补体各种成分之间的关系。溶血性试验包括CH 50(传统途径),AP 50(替代途径),CV 50(替代途径的早期部分),C(3—9)H50(两途径的晚期部分)。补体各种成分是C_3.C_4.C_5.C_9.和B.D因子。本文就CH50.AP50及其他溶血活性为CV50.  相似文献   

20.
C_4是补体经典激活途径的一个重要组分,它的变化对一些自身免疫性疾患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了一种测定血清中C_4活性的改良溶血试验,方法简便,试剂用量少,具有特异性,去除了C_3干扰。本文还摸索了测定中各种影响因素,采用了质控措施。初步应用于临床,56例正常人血清C_4溶血活性为8270单位/毫升,而急性肾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患的患者,其C_4溶血活性均低于正常人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