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的危险因素、病原体及耐药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对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对VAP患者气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机械通气时间>7天组VAP发生率明显高于≤7天组,应用H2受体阻滞剂组VAP的发生率较未用组高;VAP患者培养出病原菌79株,革兰阴性(G-)杆菌与革兰阳性(G )球菌分别为91.1%和6.3%。分离出的G-杆菌以铜绿假单胞菌、克雷伯杆菌、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为主,G-杆菌对多种抗生素有较高的耐药率,仅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头孢他啶耐药率较低。结论减少机械通气时间、避免应用H2受体阻滞剂可减少VAP发生;VAP致病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细菌耐药性严重,治疗上应选用敏感的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老年患者下呼吸道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杆菌(MDR-KPN)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相关预后。方法 121例ICU老年患者下呼吸道肺炎克雷伯杆菌(KPN)感染的痰液标本,根据第一次KPN阳性细菌学培养药敏结果分为MDR-KPN组(n=69)和非MDR-KPN组(n=52),统计分析引起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分析两组预后。结果两组性别、年龄及基础疾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CU住院时间、入ICU时血糖水平≥7.8 mmol/L、痰培养KPN阳性前机械通气时间≥5 d、痰培养KPN阳性前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连续使用≥5 d、头孢三代抗生素使用史、慢性肺部疾病史、30 d内ICU住院史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痰培养KPN阳性前机械通气时间≥5 d、痰培养KPN阳性前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连续使用≥5 d、既往30 d内ICU住院史是预测感染MDR-KPN的独立危险因素。MDR-KPN组患者的预后差、病死率高,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每日评估患者撤机条件,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控制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疗程,可降低MDR-KPN的发生率,从而减少老年患者ICU住院时间,降低患者病死率,改善患者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引起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流行病学特点、病原菌耐药情况。方法选取在本院ICU进行机械通气患者362例(其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患者132例),对其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362例机械通气患者中,VAP感染有132例,感染率为36.46%;机械通气发生VAP感染的危险因素有抗生素使用种类2种、机械通气时间≥7d、气管切开、年龄≥65岁,与相对应的项目比较,P均0.001;132例患者共培养出菌株183株,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129株(70.49%),革兰氏阳性菌30株(16.39%),真菌24株(13.11%),革兰氏阴性杆菌菌株与其他菌株比较,P0.05。药敏监测,除对万古霉素、阿米卡星、亚胺培南(个别耐药)等药品不耐药外,对其他药品均有程度不同的耐药。结论本院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几率较高,主要感染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耐药情况较严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以肺部感染控制窗为切换点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宜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重症肺炎患者12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待出现肺部感染控制窗时观察组患者切换为无创机械通气,对照组患者继续行有创机械通气。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总住院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病死率,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氧合指数(PaO_2/FiO_2)、呼吸频率(RR)、肺静态顺应性(Cst)、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及乳酸(Lac)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总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VAP发生率及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PaO_2/FiO_2、RR、Cst、EVLW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PaO_2/FiO_2、Cst高于对照组,RR、EVLWI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La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Lac水平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以肺部感染控制窗为切换点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确切,能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VAP发生率,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并比较老年重症患者早发性与迟发性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菌特征,以期为临床防治提供指导和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276例我院行机械通气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Vitek 32系统对病原菌进行鉴定. 结果 276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早发性97例(35.14%),迟发性179例(64.86%).早发性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共分离出105株病原菌,革兰氏阴性(G-)菌72株(68.57%)、革兰氏阳性(G+)菌21株(20.00%)和真菌12株(11.43%);分布最多的3种病原菌为流感嗜血杆菌(22.86%)、肺炎链球菌(14.28%)和金黄色葡萄球菌(14.28%).迟发性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共分离出186株病原菌,G-菌117株(62.90%)、G+菌54株(29.04%)和真菌15株(8.06%);分布最多的3种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24.19%)、铜绿假单胞菌(22.58%)和肺炎克雷伯菌(14.52%).迟发性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的病死率24.58%,明显高于早发性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组患者10.31%(x2=8.14,P<0.05),入住ICU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10.3±4.2)d、(7.8±2.7)d,明显长于早发性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7.8±3.1)d、(3.7±1.1)d(t=5.15、14.32,均P<0.05). 结论 早发性与迟发性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菌分布具有明显差异,迟发性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后可能更差.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感染的易感因素及预后。方法 60例肺炎患者,其中鲍曼不动杆菌感染(A组)及非鲍曼不动杆菌感染(B组)的患者各30例,同时将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分为存活组(A1组)及死亡组(A2组)。比较A组与B组,A1组与A2组性别、年龄、APACHEⅡ评分、呼吸机应用时间、住ICU时间、是否昏迷、是否应用激素、是否留置胃管、是否留置深静脉置管、WBC、ALT、Cr、ALB的差异。结果 A组与B组呼吸机应用时间、住ICU时间、是否昏迷及留置胃管比较,P均<0.05。A1组与A2组APACHEⅡ评分、是否留置深静脉置管、白细胞计数及ALT比较,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为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呼吸机应用时间、住ICU时间、昏迷及留置胃管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的易感因素,APACHEⅡ评分是其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呼吸机相关性气管支气管炎(VAP)对机械通气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呼吸机相关性气管支气管炎诊断标准的6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进展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分为VAP组(n=27)和对照组(n=41)。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时抗生素应用情况及治疗结束后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病死率。结果 VAP组多重耐药菌分离率及混合感染率均较对照组高(P<0.05)。27例VAP组患者中有12例接受了合理抗生素用药,41例对照组患者中有38例接受了抗生素合理用药,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VAP组的机械通气时间(14.2±7.3)d明显大于对照组的(9.1±6.5)d(t=3.011,P=0.000);VAP组的住院时间(17.1±7.9)d明显大于对照组的(10.2±6.9)d(t=3.802,P<0.05)。结论早期给予合理抗生素治疗有助于控制呼吸机相关性气管支气管炎的进展,降低其转为肺炎的危险度,对提高患者预后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陈文震 《临床肺科杂志》2013,18(7):1311-1312
目的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对致病菌的种类进行分析。方法分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资料,对相关危险因素及致病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的发病年龄、机械通气时间、气管切开、再插管、开放式的吸痰等为VAP的危险因素,抗生素的应用和多次及时吸痰为VAP的预防保护因素,能够明显降低患者发生VAP的风险;细菌培养检出病原菌57株,2种及以上混合感染11例(31.43%),所有菌株以G-菌为主,共36株(63.16%),G+菌16例(28.07%),真菌5株(8.77%)。结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涉及多种危险因素,致病菌以G-菌为主,针对VAP高危因素及病原菌特点进行合理的预防,才能减少VAP发生率,最大限度发挥呼吸机的功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住院的机械通气未出现相关性肺炎的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将两组临床治疗情况、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血清白蛋白含量及镇静评分与昏迷评分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中深静脉穿刺置管、留置胃管、意识障碍及抗生素联合使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血清白蛋白含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镇静评分与昏迷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与临床治疗中的多种因素有关,在治疗过程中需采取多种措施进行预防。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早产儿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后导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后导致VAP的早产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两组机械通气患者发生VAP的危险因素进行比较,对筛选出独立性较好的因素进行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总结导致早产儿VAP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结果 与无VAP患儿比较,VAP患儿胎龄较低、出生体质量较低、机械通气时间较长、留置胃管时间较长、气管插管次数较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 =6.93,P值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示,出生体质量越重,VAP发生率越低,机械通气时间越长,气管插管次数越多,VAP发生率越高(x2=8.49,P值均<0.05).结论 胎龄、出生体质量、机械通气时间、留置胃管时间、气管插管次数是早产儿VAP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儿科ICU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持续机械通气超过48h的10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最终是否发生VAP分为VAP组和非VAP组,各50例。对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性别、起病时间和死亡率)、基础疾病(机械通气前的肺部感染、先天性心脏病、坏死性肠炎、肺出血、脓毒症和呼吸窘迫综合征)和VAP相关影响因素(机械通气的持续时间、气管插管的次数、气管内吸引的次数、外科手术、肠道外营养以及ICU住院时间)进行比较;对其中有差异性的指标,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找出PICU患儿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VAP组和非VAP组患儿各项基础疾病均未见显著差异(均P0.05),无统计学意义;VAP组和非VAP组患儿机械通气的持续时间、气管插管的次数、气管内吸引的次数、肠道外营养以及ICU住院时间存在差异(均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出生体重、肠道外营养、机械通气的持续时间、气管插管的次数、气管内吸引的次数和ICU住院时间是导致儿科ICU患儿出现VAP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肠道外营养、机械通气的持续时间过长、重复气管插管、多次气管内吸引和ICU住院时间过长是导致儿科ICU患儿出现VAP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39例NRDS患儿分两组,治疗组19例给予PS联合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20例单纯机械通气治疗,其余治疗两组相同.观察应用PS前后血气分析、呼吸机参数变化及比较两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并发症、住院时间、病死率.结果 应用PS后动脉氧分压(PaO2)升高(P<0.01),二氧化碳分压(PaCO2)、吸气峰压(PIP)、平均气道压(PEEP)及吸入氧浓度(FiO2)下降(P<0.01);两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天数、并发症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S对NRDS有明显疗效,与单纯机械通气比较,能改善患儿的氧合,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并发症和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18年5月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中实施机械通气治疗发生VAP的患儿56例(VAP组)、同期治疗未发生VAP的患儿112例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新生儿的各项生理指标、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法探讨VAP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VAP组和对照组的性别、分娩孕周、分娩方式、窒息缺氧情况、遗传缺陷情况、使用丙种球蛋白的情况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出生体质量、机械通气时间、气管内吸引次数、合并败血症、血清白蛋白水平、基础疾病类型、发生胃内容物反流的情况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出生体质量、机械通气时间增加、气管内吸引次数增多、合并败血症、发生胃内容物反流是机械通气新生儿发生VAP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清白蛋白水平增高是机械通气新生儿发生VAP的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发生VAP的危险因素较多,应针对相关危险因素及时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重症脑梗死进行机械通气后的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病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137例重症脑梗死行机械通气患者,将发生VAP 56例作为VAP组,未发生VAP 81例作为非VAP组,比较2组临床资料,VAP组检测痰标本中病原菌并分析。结果 VAP组与非VAP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VAP组共检测出89株细菌,革兰阴性杆菌68株,革兰阳性球菌21株,最常见的病原菌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8株、鲍曼不动杆菌17株、铜绿假单胞菌15株。1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17株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仅对糖肽类及利奈唑烷敏感性好。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较高,对包括碳青酶烯在内的抗生素耐药率均>60%。结论机械通气时间是重症脑梗死患者VAP发生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革兰阴性杆菌及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导致重症脑梗死患者VAP的主要病原菌,并且其耐药性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分析纤维支气管镜与常规吸痰治疗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及对VAP病原学的诊断价值。方法将70例呼吸衰竭并行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吸痰管吸痰,观察组患者采用纤维支气管镜吸痰,观察两组行呼吸机辅助呼吸后VAP发生率、机械通气情况、住院时间、活动状态和生活质量,并进行痰中病原学分析。结果每例患者各进行2次痰细菌培养,观察组检出阳性率82.86%,对照组检出阳性率57.1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行辅助呼吸后3、5、7d肺部感染评分(CPIS)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AP发生例数、机械通气时间、VAP治愈时间、总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卡氏评分(KPS)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行纤维支气管镜吸痰进行痰培养可以有效的进行病原菌监测,及早采取措施防止肺感染,可以解除呼吸道的阻塞、直接去除引起呼吸衰竭的诱因,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脓毒症患者在院期间继发二次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137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基本信息、既往病史、感染部位、初始病原菌、继发二次感染病原菌及部位、入院后干预措施等。结果:137例脓毒症患者中继发二次感染18例(13. 1%),未继发二次感染119例(86. 9%)。二次感染组病死率为38. 9%(7/18),无二次感染组病死率为1. 7%(2/11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二次感染组继发肺部感染17例(94. 4%),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1例(5. 6%)。多个影响因素作为变量行二分类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既往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P 0. 01)、mRS评分高(P 0. 01)、使用机械通气(P 0. 05)及住院时间(P 0. 01)是脓毒症患者继发二次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既往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mRS评分高、机械通气及住院时间是脓毒症患者继发二次感染的危险因素,且二次感染多发生在肺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ICU肺炎患者中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其耐药性情况。方法:2013年1月到2016年2月选择入住我院ICU病房后诊断为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患者98例作为观察组,同期按照2:1的比例选择在我院ICU病房诊治的非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患者49例作为对照组,两组都采集痰液标本进行耐药性分析,同时调查了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与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对于头孢噻肟、哌拉西林、亚胺培南、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四环素、头孢他啶都高度耐药,仅对多粘菌素敏感。除哌拉西林、多粘菌素外,对照组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糖尿病、感染前住院时间、入院24h内APACHEⅡ评分、GCS评分、深静脉置管、机械通气等因素与 ICU 内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性肺炎显著相关(P<0.05)。非条件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感染前住院时间、入院24h内APACHEⅡ评分、GCS评分导致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ICU肺炎患者中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比较常见,糖尿病、感染前住院时间、入院24h内APACHEⅡ评分、GCS评分为主要的危险因素,其对于绝大多数抗菌药物有耐药性,可导致患者预后变差与随访死亡率增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综合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5月—2013年5月本院呼吸科收治的老年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100例,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案将其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联合序贯机械通气治疗,干预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综合治疗,均以1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肺部感染控制窗(PIC)出现时间及病死率。结果干预组患者VAP发生率和病死率低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PIC出现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进行综合治疗,能有效降低VAP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19.
《内科》2016,(4)
目的探讨有创-无创机械序贯通气改善呼吸衰竭患者通气功能的效果。方法选取呼吸衰竭者84例作为观察对象,按就诊顺序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有创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序贯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通气治疗前后心率、呼吸、血气分析结果、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总通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通气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死亡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心率、呼吸频率、二氧化碳分压(Pa CO2)低于对照组(P0.05),氧分压(Pa O2)、血氧饱和度(SO2%)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总通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以及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有创-无创机械序贯通气治疗呼吸衰竭患者疗效确切,有创通气与无创通气的转换是序贯通气治疗的关键,准确把握转换指证与时机尤为重要,直接决定着通气治疗的成败。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复合乳酸菌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连续性纳入2014年1月至12月ICU住院治疗的300例重症患者,随机平均分为益生菌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VAP发生率、病死率、临床治疗效果以及ICU住院时间等临床指标。同时分析比较降钙素原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改变。结果益生菌组患者VAP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6%vs48%)(P0.05),并且益生菌组患者出现VAP的时间明显晚于对照组(P0.05),平均ICU住院时间方面,益生菌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早期(治疗后第4天)益生菌组炎症因子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机械通气患者早期使用复合乳酸杆菌制剂可以有效预防V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