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科学家发现新发传染病正不断增加,然而对于这些疾病的监测与控制很少能够落实,尤其是对可能爆发疾病的地区更是少之又少。由英国动物研究所高级研究员Kate Jones领导的研究小组在2008年2月21日出版的《自然》杂志中发表了他们的这一发现。新发传染病包括一些最近演变过来的病原体,例如耐药性细菌和此病原体,它们最近从野生动物或家畜中进入到人类群体中——艾滋病与非典就是这方面的例子。  相似文献   

2.
秦川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07,17(11):I0001-I0001
近年来新发传染病体已经成为人类健康的主要威胁之一,其中给社会造成巨大损失和对人类健康威胁最大的新发传染病有SARS,艾滋病,禽流感等(图1)。在最近30年的新发传染病中的病原体多达30多种,其中四分之三与野生动物有关。这些人和动物共患病之所以一直层出不穷,主要是因为动物本身有自己广泛的病原群,人同动物密切接触(猎食,宠物,皮毛或入药)可以直接造成人的感染,或由于生态系统的破坏,本来远离人类的野生动物同人类有了近距离的接触,或气候变暖,蚊虫孳生;特定地区的野生动物通过现代交通工具扩散到新的地区原因。动物…  相似文献   

3.
从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认识新发传染病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甲型H1N1流感认识新发传染病的特点:病毒是新发传染病主要的病原体,相当部分新发传染病的来源与动物有关,新发传染病传播速度快、流行范围广,新发传染病对社会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4.
从最近几年发生的SARS、高致病性禽流感等新发传染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来看,野生动物与新发传染病密切相关。许多因素可以导致人兽共患病或新发人兽共患病的发生,如环境改变、人类和动物的密切接触、病原因子的变异、农业行为方式改变等,社会和文化因素同样起到一定作用.人类与其他动物的和平共处,维护生态平衡,是控制新发传染病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5.
动物与新发传染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最近几年发生的SARS、高致病性禽流感等新发传染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来看,野生动物与新发传染病密切相关。许多因素可以导致人兽共患病或新发人兽共患病的发生,如环境改变、人类和动物的密切接触、病原因子的变异、农业行为方式改变等,社会和文化因素同样起到一定作用.人类与其他动物的和平共处,维护生态平衡,是控制新发传染病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6.
<正>重大传染病包括新发传染病和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结核病等重要的传染病,不仅危害人类健康,而且严重影响全球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以及国家安全。近几十年来,病原体出现跨物种、跨地域传播、耐药性增强等问题,造成新发、突发传染病不断出现,成为地区性或国际性公共卫生问题,给传染病防治带来新的挑战。本文回顾了新中国传染病的防治历程和主要成就,并概要介绍了重大传染病的治疗进展和发展方向。1 我国重大传染病的特点及现状在历史长河中,  相似文献   

7.
应萍 《基层医学论坛》2005,9(6):554-555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每年死亡人口约5200万,其中至少有1700万死于传染病,占死亡总人数的32.7%。人类因此面临着与传染病作斗争的新形势:新传染病的出现、旧传染病的死灰复燃以及病原体对抗生素等药物的耐药性增加,均构成了对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巨大威胁。近30年来,新发传染病已经增至近40种。下面是90年代以来新发现的病原体及所致疾病。  相似文献   

8.
结合医学专科院校培养目标,改革《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内容,增加新发和再现传染病病原体作为教学内容,食物源性寄生虫病病原体作为教学重点,减少或删除我国已基本消灭传染病病原体相关内容,同时对免疫学内容进行调整,以适应医学专科院校教学需要,为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服务。  相似文献   

9.
盲端传播的传染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染病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但却不能再从人传播到人,专业上把这种传播方式称为盲端传播.基因变异使盲端传染病转化为人传人,给人类带来严重的灾难.为了防止盲端传染病转化为人传人的传染病,应减少人类与野生动物接触,减少哺乳动物成为病原体基因变异的混合器的机会,减少动物源病原体与人类病原体接触机会.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与大自然、野生动物的接触日益频繁,人员沟通旅行逐年增多,新发传染病频发。其中呼吸道传染病最为突出,2003年SARS疫情暴发,使人们重新认识了冠状病毒,并开始意识到越来越多的动物源病毒可能跨种传播[1]。2009年墨西哥、美国暴发甲型H1N1流感,夺走了数万人的生命,表明流感病毒的变异、重组速度加快,新发病毒的检测和疫苗的研发需要不断的更新[2-3]。  相似文献   

11.
新发虫媒传染病流行趋势、因果分析和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发传染病是指近30年来由新发现的新种或新型病原微生物引起的传染病。新发虫媒传染病是新发传染病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呈现流行加剧形势。本文结合作者长期从事虫媒传染病研究的经历,较为简要论述了新发虫媒传染病流行趋势,分析了流行原因和后果,提出了预防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12.
由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谈传染病学教学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SARS的流行反思传染病学的教学存在诸多问题,一些经典的传染病逐渐被控制和消灭,新的病原体和新的传染性疾病不断地被发现,非传染的感染性疾病日益增多。但是,在教学中存在着经典传染病与感染性疾病的教学比例失调、缺乏体现传染病流行变化的空间等问题。改革经典传染病的授课方法,缩短教学时数,提高教学质量;增加感染性疾病的授课比重;对新现疾病适当安排课时等措施,可能有助于解决传染病学教学中教学内容与临床实际相脱节的矛盾。  相似文献   

13.
Infectious diseases are an enormous public health burden and a growing threat to human health worldwide. Emerging or classic recurrent pathogens, or pathogens with resistant traits,challenge our ability to diagnose and control infectious diseases. Nanopore sequencing technology has the potential to enhance our ability to diagnose, interrogate, and track infectious diseases due to the unrestricted read length and system portability. This review focuses on the application of nanopore sequencing te...  相似文献   

14.
新发传染病给人类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人类面临着新发传染病的严重威胁。因此,新发传染病对医务工作者和医学教学人员的认识和知识更新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在新发传染病学课程的教学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对新发传染病的定义和分类进行了简单介绍,对新发传染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了分析,并对新发传染病的教学模式改进进行了探讨,以期达到不断优化教学模式,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在新发传染病教学中培养医学生临床思维的重要性。在新发传染病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分析临床病例以培养学生的探因思维、推理思维、基本思维规律、创新思维.强调临床思维对于医学生学习诊断和治疗疾病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基于健康管理的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社区防控策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传统思维在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防控中具有局限性应针对社区人群的特点,引入健康管理,在健康管理理念指导下指定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南通市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特征,为制订预防和控制重大突发传染病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南通市2003~2011年间传染病突发事件进行分析?结果:南通市2003~2011年间共报告甲?乙?丙类及其它传染病突发事件13种共216起,其中较大传染病疫情突发事件(三级)1起,一般传染病疫情突发事件(四级)215起,发病4 734例?学校传染病突发事件占总发生事件数的67.13%和总发病例数的97.23%,病例相对集中于城乡小学,其中呼吸道传染病占学校总发生事件数的91.72%和学校总发病例数的91.34%?结论:城乡小学呼吸道传染病是传染病突发事件防制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汪伟  夏菡  李健 《中国热带医学》2022,22(10):895-898
人兽共患病是一类可以从动物向人类传播的传染性疾病,目前已知200多种人兽共患病;1 400种人类传染病病原中,约61%具有动物源性,其中75%人类新发传染病为人兽共患病。这些人兽共患病不仅对人类健康造成巨大威胁,而且极大影响动物健康、阻碍畜牧业良性发展。为有效应对人兽共患病带来的持续挑战,WHO与各国政府、学术团队、非政府及慈善机构、区域性和国际合作伙伴携手合作,以预防和管控人兽共患病的威胁及其造成的公共卫生、社会和经济影响。虽然我国人兽共患病防控工作已取得显著进展,但由于环境、气候、社会经济、抗菌药物耐药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消除人兽共患病的危害仍面临诸多挑战。基于全健康理念,通过多学科、多部门合作,综合运用现代生物、信息、人工智能、大数据平台等技术手段,将有助于人兽共患病防控和消除。  相似文献   

19.
动物模型是传染病防控研究体系中的重要支撑环节,起到连接实验室基础科研和临床诊疗的桥梁作用。小鼠是目前最被广泛使用的传染病动物模型,然而,免疫系统完整的成熟小鼠很多情况下对某些传染病病原并不易感。近年来,开发临床病例表征与人类更接近的协同杂交(Collaborative Cross,CC)小鼠,又称复杂性状遗传小鼠资源是目前的研究热点和建立疾病动物模型的另一切入口。本文将对目前使用CC小鼠感染传染病病原(包括病毒、细菌、真菌等)后呈现出表型多样性的研究报道做一综述,以期为进一步研究CC小鼠对不同传染病的易感性,丰富我国传染病动物模型资源库,为应对各种重大及新发突发传染病及临床的精细化诊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数据。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系列有关CC小鼠资源目前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同时对未来在传染病领域的应用作一展望,以作抛砖引玉之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