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评价腺苷超声负荷试验对不同冠状动脉病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对58例临床诊断或可疑冠心病患者,进行腺苷超声负荷试验.以左室16节段中出现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为阳性.试验后1周内行冠脉造影,以3支主要血管至少有1支或主要初发支管径狭窄≥50%为阳性.以冠脉造影为金标准评价腺苷超声负荷试验对不同冠状动脉病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等.结果冠脉造影见病变血管42支,左前降支21支,左回旋支12支,右冠状动脉9支,正常132支;腺苷超声负荷试验推断病变血管34支,23例与冠脉造影符合左前降支病变12支,左回旋支4支,右冠状动脉7支.敏感性为右冠状动脉病变77.8%,左前降支57.1%,左回旋支33.3%;特异性为右冠状动脉病变为93.9%(46/49),左前降支病变83.8%(31/37),左回旋支为94.4%(34/36).结论腺苷超声负荷试验诊断不同冠状动脉疾病的价值右冠脉的较高,左前降支次之,左回旋支较差.  相似文献   

2.
目的以常规冠状动脉数字减影(DSA)为金标准,评价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MSCTA)在冠状动脉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98例临床怀疑冠心病患者行MSCTA及DSA两种血管成像检查,依据血管分支和节段评价二者对冠状动脉病变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等。结果 9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MSCTA及DSA检查,所有图像均能满足诊断。MS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9%、97.7%、90.0%、98.9%、81.8%。其中Ⅰ、Ⅱ、Ⅲ、Ⅳ、Ⅴ级血管狭窄程度的诊断准确性分别为98.5%、92.9%、90.9%、88.5%、95.8%。与DSA比较,MS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具有较好一致性,对管腔狭窄程度分级的敏感性及阳性预测值存在显著差异(P<0.01),对节段性管腔狭窄程度的特异性、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TA对冠状动脉病变诊断及狭窄程度分级上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可作为诊断冠心病的首选方法 。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64SCTA)在诊断冠状动脉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60例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并在短期内做冠状动脉造影(CAG)患者,以CAG的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将2种方法评价冠状动脉的结果进行对比,探讨64SCT冠状动脉成像检出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准确性。结果 60例患者显示的842个冠状动脉节段中,可用于评估的为751个节段,可评估率89.2%。64S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的敏感性为77.4%,≥50%的敏感性为89.7%,特异性为92.8%,阳性预测值为85.4%,阴性预测值为95.8%,准确率90.9%。结论 64SCTA对于冠状动脉狭窄的评估具有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64slicespiralCT,64S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及限度。方法 41例冠心病疑似患者在2周内进行了64SCT冠状动脉造影及常规冠状动脉造影(conventional coronary angiography,CAG),以CAG为金标准,评价64S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并分析造成差异的原因,了解其限度。结果以CAG为金标准,64SCT冠状动脉造影诊断管腔内径狭窄≥50%的敏感性为89.5%、特异性为95.4%、阴性预测值为97.8%、阳性预测值为80.0%。在对照的448个节段中,64SCT误判25个节段,其原因及节段分布为:回旋支远段及右冠状动脉中段相对运动幅度更大所致的伪影7个节段,心率过快所致的伪影3个节段,心律不齐所致的伪影3个节段,呼吸伪影4个节段,冠状动脉管壁钙化伪影8个节段。结论 64SCT冠状动脉造影是冠心病的有效筛查手段,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但在心率过快、心律不齐、呼吸运动、管壁严重钙化的患者中及回旋支、右冠状动脉中段相对运动幅度较大的血管节段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5.
李敏 《江西医药》2010,45(10):1035-1037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0例临床初诊或可疑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对左、右冠状动脉及其主要分支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建(CPR)、三维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高级血管分析(AVA)处理,评价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共分析评价450节段冠状动脉,阳性血管323节段,阳性率71.8%,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用于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相对较高。结论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可以作为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的一种无创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状动脉狭窄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与64层螺旋CT(64SCT)对6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进行检查,对比两种方法检查结果,并以CAG为金标准检验64SCT对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结果 64SCT扫描能清晰辨认并满足诊断要求的节段数(458)显著少于CAG(504)(x2=20.1318,P<0.01);CAG确诊冠心病38例,64SCT诊断为冠心病者37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4SCT对各节段血管病变的检出敏感度为93.4%,特异度为96.0%,阳性预测值为88.0%,阴性预测值为97.9%.结论 与CAG有创检查相比,64SCT对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仍具有较高价值,具有较高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及阳性、阴性预测值,值得用于该病的早期筛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CTCA)在胸痛患者冠状动脉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来我院诊治的4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64层螺旋CTCA和冠状动脉造影SCA,以选择性冠脉造影(SCA)的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评价64层螺旋CTCA检查方式的诊断价值。结果 64层螺旋CTCA检查诊断冠状动脉不同程度狭窄的特异性、敏感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较高;64层螺旋CTCA检查冠状动脉轻度狭窄、中度狭窄和重度狭窄的符合率分别为69.74%、93.75%、92.31%,三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中、重度狭窄诊断符合率均明显高于轻度狭窄(P 0.05),中、重度狭窄诊断符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64层螺旋冠状动脉成像检查技术对于胸痛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及血管狭窄程度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作为冠状动脉病变疾病的检查技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双源 CT 冠状动脉血管成像(DSCT-CA)对于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意义。 方法 选取 278 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首先进行 DSCT-CA 检查, 30 d 之内进行 CAG 检查, 以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为金标准。 以冠脉狭窄 50%和 75%为界, 基于患者、冠脉血管和冠脉血管节段分别计算 DSCT-CA 定量评估冠脉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 对 2 种方法的诊断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Kappa 检验)。结果 分别以 CAG 冠脉狭窄 50%和 75%为界值分析 DSCT-CA 定量评估冠脉狭窄的价值。 基于患者, DSCT-CA 诊断的敏感性为 99.6%、99.1%, 特异性为 84.2%、89.6%, 准确性为 98.6%、97.5%, Kappa 值为 0.88、0.91。 基于冠脉血管, DSCT-CA 诊断的敏感性为 92.0%、96.9%, 特异性为 89.9%、94.8%, 准确性为 91.0%、95.8%, Kappa 值为 0.88、 0.92。 基于冠脉血管节段, DSCT-CA 诊断的敏感性为 97.3%、 96.5%, 特异性为 93.3%、 98.1%, 准确性为 94.2%、 97.9%, Kappa 值为 0.84、0.91。 结论 在基于患者、冠脉血管的分析中, DSCT-CA 可较准确地评估不同程度的冠脉狭窄, 但在基于冠脉血管节段的分析中, DSCT-CA 的诊断可能出现假阳性结果, 故目前 DSCT-CA 可取代部分 CAG,尚不能完全取代 CAG。  相似文献   

9.
陈利群  于健  于红芳 《河北医药》2010,32(16):2182-2183
目的 64层螺旋CT与冠状动脉造影对比,评价心脏成像检查(CTA)对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86例2型糖尿病可疑合并冠心病者,行心脏CTA检查,对冠状动脉狭窄超过50%的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进行评估。结果对78例患者血管狭窄≥50%,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多支血管病变52例。心脏CTA检查血管显示率为95.1%。与冠状动脉造影比较,心脏CTA的敏感性为95.6%,特异性86.5%,阳性预测值87.7%,阴性预测值95.2%。结论心脏CTA对冠状动脉狭窄的显示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可作为2型糖尿病患者怀疑合并冠心病的筛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64层螺旋CT结合多时相重建,探讨诊断冠状动脉疾病的价值。方法采用日本Toshiba公司(Aquil-ion64)螺旋CT机,用双筒高压注射器,采用手动或自动触发扫描。结果 70例患者中,共显示530支血管,显示冠状动脉的敏感性为95%,假阴性率为2%,假阳性率为4%,阳性预测值为95%,阴性预测值为97%。结论相对于CCA(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而言,64SCTCA是一种无创检查,花费少,更适宜作为一种筛查手段用于冠心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和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方法 147例临床诊断或可疑冠心病患者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分别对左主干、左前降支、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及其分支的重建图像行影像学评价,所有患者均行常规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作为对照。结果 147例患者共有1980个冠状动脉节段可用于评价。显示64层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敏感性为92%,特意性为94%,阳性预测值为82%,阴性预测值为96%。结论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可作为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一种无创筛选方法。  相似文献   

12.
袁星星 《河北医药》2010,32(11):1412-1413
目的探讨心电图ST段改变对判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相关动脉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7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Ⅱ、Ⅲ及Ⅰ、aVL导联ST段改变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 (1)病变血管多发生在右冠状动脉(RCA),其次为左回旋支(LCX),分别为43例(75.4%)和14例(24.6%)。(2)心电图ST段抬高Ⅲ/Ⅱ〉1和Ⅰ、aVL下移≥1mm对判断梗死相关动脉在RCA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7%、78.6%、92.8%、73.3%和95.3%、85.7%、95.3%、85.7%。其中前者以敏感性和阳性预测值为高;后者各项值均较高。(3)心电图ST段抬高Ⅲ/Ⅱ〈1和Ⅰ、aVL无变化或抬高≥1mm对判断相关动脉为LCX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8.6%、70.7%、73.3%、92.8%和71.4%、93.0%、76.9%、90.9%,其中前者的阴性预测值高;而后者的特异性和阴性预测值高。结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电图ST段改变对梗死相关动脉的判断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病变时活动平板运动试验(TET)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行TET检查的患者161例,8d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后结果分析比较。结果冠状动脉狭窄≥50%者96例,其中TET阳性73例,阴性23例;冠脉狭窄〈50%者66例,TET阳性25例,阴性41例。TET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76.O%,特异性61.8%,准确率70.5%,阳性预测值74.6%,阴性预测值64.3%。三支冠脉病变组的ST段下移程度、出现时间及持续时间与冠脉病变程度成正比,组间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TET以安全、无创、早期发现为优势,冠脉病变程度可通过多项参数判断病变程度,提高了CAG阳性率,TET可作为冠心病筛查的首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陆曙  华文良  顾文豪  朱玉兴 《河北医药》2010,32(22):3177-3178
目的 以冠状动脉造影(CAG)为金标准,评价40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CTA)在显示冠状动脉病变时的临床价值.方法 搜集75例患者的40sCTA的完整资料,并与2周内进行的CAG结果 进行对比,对40sCTA显示的冠状动脉病变情况进行评估.结果 在40sCTA显示所有病例中,共计300支冠状动脉可用于评估,108支存在病变,88支得到CAG证实,12支由40sCTA显示狭窄而CAG确定正常,另外有22支CAG确诊存在病变,而在40sCTA上未能显示,40sCTA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敏感性为81.3%,特异性为91.3%,阳性预测值为88%,阴性预测值为97.8%.结论 CTA在显示冠状动脉狭窄时,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在冠心病的诊断和筛选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64-VCT血管成像(CTA)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Acs)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比分析我院70例经CTA和冠状动脉造影诊断的ACS患者,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作为“金标准”,评价CTA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结果:CTA检查的敏感性89%,特异性90%,阳性预测值80%,阴性预测值99%。结论:CTA检查冠状动脉狭窄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高,简单方便,可作为ACS患者检查的常规项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16排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对冠状动脉桥血管病变评估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60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计170条桥血管分别使用16排CT造影(CTA)与常规冠脉造影(CAG)进行检查.结果 CTA方法能够显示出全部冠状动脉桥血管,还能显示全部桥血管近端吻合处以及70%的远端吻合处;CTA检查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3%与95%,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与99%.结论 CTA能够提供清晰的冠状动脉桥血管图像以及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因此,CTA可作为评估冠状动脉桥血管病变的一种有效的检查方法,应加以推广并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双源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的价值。方法 110例冠心病临床诊断或可疑病例在1周内先后行双源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左右冠状动脉及主要分支的狭窄程度进行诊断,以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作为诊断标准,评价双源64层螺旋CT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符合率。结果双源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高,可评价的血管比例在90%以上,与冠脉造影结果比较的敏感性为77.4%、特异性为94.1%、阳性预测值为74.9%、阴性预测值为94.9%、符合率为91.8%。结论双源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行,可作为高危人群筛选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64层螺旋CT(MSCT)和心肌灌注显像(MPI)评估钙化和非钙化冠状动脉狭窄的的价值.方法 对61例冠心病(CAD)患者(疑诊50例,确诊11例)进行64层MSCT检查,并均在30 d内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和MPI检查.结果 MSCT评估钙化段和非钙化段血管狭窄程度的准确率分别为66.2%和77.1%.MSCT诊断轻度钙化组CAD患者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分别为88.0%、84.6%、91.6%、78.5%、86.8%,中重度钙化组为87.5%、57.2%、87.5%、57.2%、78.3% ;MPI诊断轻度钙化组CAD患者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分别为80.0%、76.9%、86.9%、66.6%、78.9%,中重度钙化组为87.5%、85.7%、93.3%、75.0%、86.9%.两种方法诊断CA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状动脉钙化影响MSCT对冠脉血管狭窄程度和CAD诊断的评估.联合应用MPI和MSCT可提高诊断价值,尤其对于严重钙化冠状动脉.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64层MSCT诊断具有血流动力学意义的冠状动脉狭窄(50%)的准确性,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对48例临床高度可疑冠心病的患者行64层MSCT冠状动脉成像。扫描结束后对原始图像进行20-90期相重建,间隔10%,筛选出最佳图像用于后处理。在工作站上完成MPR、M IP、VR-TREE等多种成像方式显示冠脉。每条血管都从多个方位进行分析,特别是开口和分叉部位。选取狭窄程度最重的角度进行测量,狭窄大于50%的病灶为有临床意义病灶,检查结果与同期导管法冠脉造影对照。结果在48例600段血管中(不包含严重钙化血管24段),CAG显示有明显血流动力学改变的狭窄段93处(狭窄>50%)。CTA正确诊断84处,漏诊9处(其中右冠中、远段5处,回旋支远段1处,局部有严重运动伪影,前降支分叉部1处,远端1处,对角支开口1处),假阳性8处(4处位于右冠、回旋支和前降支远端,局部血管显影密度低,4处位于右冠远段和前降支中段,搏动伪影)。在严重钙化的24段血管中CAG发现有血流动力学改变的狭窄6处。CTA正确诊断5处,漏诊1处,假阳性6处。64层MSCT诊断无严重钙化血管狭窄(50%)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3%、98.6%、91.3%和98.5%。诊断严重钙化血管中度以上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3%、75%、45.5%和75%。结论64层MSCT对无严重钙化的冠状动脉狭窄(50%)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在诸多影响因素中,严重钙化影响最大,可高估狭窄程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48例临床确诊或疑有冠心病,12例为正常体检)行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其中12例做了DSA冠状动脉造影对照。对冠状动脉各节段显示数量以及有无病变等进行统计、分析,评价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50%血管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结果60例共显示586个直径≥2mm的节段,有70个节段显示不同程度狭窄,122个节段有不同程度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在同时做了冠状动脉DSA对照的12例中,16层螺旋CT冠脉成像对≥50%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3%、94.8%、92.2%和96.5%。结论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简便、安全、易行,特别适于门诊患者以及特殊人群的普查;对于介入手术筛选和术后复查,可以部分取代DSA冠状动脉成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