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术中应用紫杉醇防治兔后发性白内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紫杉醇(Taxol)防治兔后发性白内障形成的效果及其对兔眼的毒性作用。方法40只兔眼行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行单纯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为对照组,手术时在0.3 ml灌注液中加入紫杉醇于晶状体囊袋内进行水分离(分三种浓度:4μg/ml、8μg/ml、16μg/ml)为用药组。定期进行临床观察。术后3个月对后囊混浊行裂隙灯照相,用光镜观察晶状体后囊的形态学变化。用透射电镜观察角膜的形态学变化。结果术后3个月用药组晶状体后囊透明度优于对照组,对照组后囊混浊评分和发生率高于用药组,对照组后囊混浊评分5只为3,高于用药组(0只为3)(P<0.05)。对照组晶状体后囊前覆盖一层晶状体上皮细胞。用药组晶状体后囊前无明显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角膜组织无明显病理改变,角膜细胞核膜边界完整。结论紫杉醇可能为预防后发性白内障较为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2.
柔红霉素对兔晶状体上皮细胞及眼前节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柔红霉素对兔晶状本上皮细胞和眼前组织的影响。方法:20只家兔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行EC-CE+IOL植入术。实验组截囊前于前囊下汪和8μg/ml柔红霉素0.2ml,对照组用同量乳酸林格氏液,作用5min。要后观察眼前变化有眼压。手术后第7、第14天、第28天共处死18只家兔。行后囊膜、角膜、虹膜、睫状体行光学显微镜观察。两组各有1只家兔于术后第28天处死,行后囊膜透射电镜观察。结果:①光镜下,对照组术后各组后囊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数量较多。实验的术后7天时其与对照组相同。第14天,实验组后囊可见细胞增生,细胞核退变,细胞密度明显降低。28天时细胞退变,密度进一步降低。②电镜下,对照组细胞结构完整。实验组细胞变形,内部结构不清,核质溶解。③两组眼前段组织显示一般手术反应,其产重程度、持续时间相同。裂隙灯下术后第28天后囊膜混浊实验组明显轻于对照组。结论:8μg/ml柔红霉素于截囊前注和晶状体前囊下,作用5min,可破坏残 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微结构,短期内抑制家兔晶状体后囊上皮细胞增殖,减轻后囊混浊。同期内末观察到对正常眼组织的毒副作用。该药作为抑制状体上 皮细胞增殖临床用药,具有乐观的前景。  相似文献   

3.
维生素E琥珀酸酯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维生素E琥珀酸酯(vitamin E succinate,VES)对体外培养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HLECs)增殖的影响。方法人晶状体上皮细胞株HLECs-B3以VES刺激24h、48h、72h、96h,VES浓度为5μg/ml、10μg/ml和20μg/ml,用MTT比色法测定VES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以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结果VES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增殖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表现为时间和剂量依赖关系。并且将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结论VES对体外培养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为临床筛选防治后发性白内障的药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环孢素A对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杰  康凤英  孙靖  李坤 《眼科研究》2002,20(5):425-427
目的 观察环孢素A(CsA)对体外培养的牛晶状体上皮细胞(BLEC)增殖的影响。方法 对培养牛晶状体上皮细胞采用^3H-TdR掺入法及MTT法,研究不同质量浓度CsA(1-16μg/ml)作用24h和72h对牛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24h50%抑制质量浓度(IC50)为10.37μg/ml,72hIC50为6.61μ/ml。CsA引起细胞形态学改变的主要特点是细胞胞浆内大量空泡形成,且随药物剂量增大,细胞形态改变越明显。结论 一定剂量的CsA可抑制体外培养的牛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增殖,为预防后囊混浊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雷帕霉素(rapamycin)对培养的兔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的作用及其对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将传代的兔晶状体上皮细胞用含不同雷帕霉素浓度的培养液培养24h后,用NIT法测定5ng/ml、10ng/ml、20ng/ml、40ng/ml、80ng/ml雷帕霉素浓度组及对照组细胞的增殖情况;用流式细胞仪测定20ng/ml雷帕霉素浓度组及对照组细胞周期的变化情况。结果用5ng/ml的培养液培养细胞时,细胞增殖受到抑制(P〈0.05),随药物浓度增加,细胞增殖受抑制越明显;用10ng/ml的培养液培养细胞时,细胞增殖明显受到抑制(P〈0.01)。细胞周期分析显示,雷帕霉素(20ng/ml)作用后,G0/G1期细胞较对照组增多(由51.72%增加到61.63%),S期细胞较对照组减少(由34.92%减少至10.85%)。结论雷帕霉素具有抑制兔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的作用,且随浓度增加抑制作用增强。雷帕霉素将细胞抑制在G1期的限制点内。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水蛭渗滤液对凝血酶诱导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周期的影响,从而探讨中药水蛭用于防治PVR的作用机制.方法 (1)采用消化培养法,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进行体外传代培养. (2)在前期实验基础上选择128mg/ml、64mg/ml、32mg/ml、16mg/ml、8mg/ml浓度的水蛭渗滤液,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观察水蛭渗滤液单独或与0.5NIHU/ml凝血酶共同作用于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24h对细胞周期的影响. (3)选择64mg/ml水蛭渗滤液,观察单独或与0.5NIHU/ml凝血酶共同作用于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6、12、24和48h对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 (1)水蛭渗滤液在所选择浓度范围内具有使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抑制在G0/G1期的趋势,其中最显著的是64mg/ml水蛭渗滤液可以将77.9%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抑制在G0/G1期,使进入S期的细胞数减少.细胞增殖活性降低. (2)在观察的时限内,64mg/ml水蛭渗滤液随作用时间的延长,能使更多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抑制在G0/G1期,增殖活性降低.结论 证实了水蛭渗滤液能抑制体外培养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是作用于细胞周期,使更多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抑制在G0/G1期,进人S期的细胞数减少,细胞增殖活性降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双氯芬酸钠滴眼液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 分离培养人晶状体上皮细胞 ,在培养液内加入双氯芬酸钠滴眼液 ,并以高三尖杉酯碱作为对照。测定药物对细胞的半效抑制量 ;观察药物对细胞贴壁和形态学的影响。结果 双氯芬酸钠滴眼液作用 2 4h对晶状体上皮细胞半效量ID50 为 0 78μg/ml,72hID50 为0 63 μg/ml,作用时间对细胞的抑制率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与对照组相比 2 4h的ID50 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而 72hID50 有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双氯芬酸钠滴眼液对培养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在体外试验有抑制作用 ,但作为滴眼液能否作为防治后囊混浊的一种药物尚需进一步研究才能确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丹参单体和三氟拉嗪对实验性兔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的防治作用.方法 有色兔81只随机分为6组:A至C组为药物防治组,E至G组为药物毒性观察组;从A至C组、E至G组中兔另一非实验眼分别选对照组:D组和H组.A至D组眼内注入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al,RPE)细胞后分别注入三氟拉嗪、丹参单体、三氟拉嗪加丹参单体混合液、磷酸盐缓冲液;E至H组注入磷酸盐缓冲液后分别注入三氟拉嗪、丹参单体、三氟拉嗪加丹参单体混合液、磷酸盐缓冲液.通过间接检眼镜观察A至D组玻璃体混浊、视网膜脱离情况,通过间接检眼镜、光学显微镜观察E至H组视网膜病理学改变.结果 给药后1d,A组发生Ⅱ级玻璃体混浊8眼,B组Ⅱ级玻璃体混浊6眼,C组Ⅱ级玻璃体混浊7眼,D组Ⅱ、Ⅲ级玻璃体混浊各10眼,3个实验组与D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给药后3d,A组Ⅱ级玻璃体混浊3眼,B组及C组未见发生Ⅱ级及以上玻璃体混浊,D组Ⅱ级玻璃体混浊10眼、Ⅲ级玻璃体混浊6眼,3个实验组与D组相比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给药后5d,A组、B组及C组均未见发生Ⅱ级及以上玻璃体混浊,D组Ⅱ级玻璃体混浊8眼,3个实验组与D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0.05).给药后5d,D组Ⅱ级PVR 8眼、Ⅲ级PVR 2眼,3个实验组无PVR发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给药后7d,D组Ⅱ级PVR 14眼、Ⅲ级PVR6眼,各实验组无PVR发生,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给药后14 d,A组Ⅱ级PVR 3眼,B及C组各有Ⅱ级PVR2眼,D组Ⅱ级PVR2眼、Ⅲ级PVR 16眼、Ⅳ级PVR2眼;3个实验组与D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给药后21 d,D组Ⅲ级PVR 12眼、Ⅳ级PVR 8眼;3个实验组PVR发生情况无变化,3个实验组与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给药后28 d,D组Ⅳ级PVR 14眼、Ⅲ级PVR 6眼,3个实验组PVR发生情况无变化,所有实验组与D组比较,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0.00).E至H组在整个观察期内未见毒性病理学改变.结论 三氟拉嗪、丹参单体、三氟拉嗪与丹参单体联合可有效预防实验性PVR.  相似文献   

9.
EGF体外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迁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迁移的影响。方法:DMEM 100g/LFBS将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培养在T-25培养瓶内,划痕法检测EGF的促细胞迁移作用,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blot)方法检测β-catenin蛋白表达。结果: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在20μg/LEGF作用下,其迁移距离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在48h达到高峰;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在不同浓度EGF作用48h后,其迁移距离随着EGF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20μg/L时达到高峰;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在10μg/LEGF作用下,β-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升高,在2h达到高峰;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在不同浓度EGF作用2h,β-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随着EGF浓度的增加而升高,在10μg/LEGF作用下达到最大值。结论:EGF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具有促进其迁移的作用,β-catenin在晶状体上皮细胞中的表达趋势说明其在晶状体上皮细胞迁移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术中水分离时应用三氧化二砷(As2O3)对兔后发性白内障的抑制作用及对兔眼的毒性作用。方法在免眼晶状体囊外摘出术中,应用1mL不同浓度的As2O3(2μmol·L^-1、4μmol·L^-1、8μmol·L^-1)于晶状体囊袋内进行水分离,使其直接短暂作用于晶状体上皮细胞。术后随访12周,裂隙灯观察比较用药组和对照组免晶状体后囊膜混浊、眼压的变化等;并观察术后组织病理学的变化。结果术后2周只有对照组眼出现后囊膜混浊。术后4周用药组眼的后囊膜混浊明显比对照组眼轻,且随药物浓度增高而减轻。中、低浓度组兔眼的术后炎症反应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高浓度组兔眼术后早期出现轻微的毒性反应。组织病理学检查表明,对照组的晶状体上皮细胞增生较用药组明显。As2O3可引起晶状体上皮细胞变性,其文化程度与药物浓度有关。高浓度组可引起角膜内皮细胞亚细胞水平可逆性损伤和虹膜睫状体急性炎症反应。结论As2O3能有效的抑制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增生,其作用强度与药物浓度有关。兔晶状体囊袋内应用2~8μmol·L^-1的As2O3是防治后发性白内障安全有效的荆量浓度。[眼科新进展2007;27(3):179-183]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全氟萘烷(PFDL)在眼内存留不同时期眼组织结构、电生理改变及相关损伤机制.方法 选择白兔前房及玻璃腔内填充不同数量的PFDL,分别于术后6h、24h、72h、7d、30d、60d,对角膜和视网膜进行透射电镜检查,及角膜内皮镜和电生理检查.结果 术后24h到术后7d,观察到的病理改变为细胞水肿等变性反应;术后第30d、60d出现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显著下降,b波的振幅显著降低,角膜上皮及实质细胞坏死,细胞内质网扩张、脱颗粒,视网膜感光细胞膜盘变性、萎缩和坏死,细胞间及神经纤维层树突水肿等严重的不可逆的病理改变,在角膜内皮细胞和视网膜感光细胞发现有髓磷体的存在.结论 PFDL在眼内存留24h以上对视网膜及角膜有一定的毒性作用,其毒性作用机制与PFDL的重力压迫作用、产生自由基和PFDL破坏组织细胞的能量代谢有关,临床上不宜作眼内长期填充物.  相似文献   

12.
脉络膜黑色素瘤组织病理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脉络膜黑色素瘤的组织病理学特征。 方法 回顾分析64例病理确诊的脉络膜黑色素瘤病理资料。按照美国眼黑色素瘤多中心研究组的测量方法和WHO的分类标准,测量和观察大体标本中的肿瘤大小和光学显微镜下的肿瘤细胞学类型;以肿瘤前缘累及部位对肿瘤所处位置进行分类;以肿瘤细胞向外浸润程度对肿瘤蔓延程度进行分级。 结果 64例脉络膜黑色素瘤中,大肿瘤25例,占39.1%;中等大小肿瘤31例,占48.4%;小肿瘤8例,占12.5%。梭形细胞型42例,占65.6%,其中,梭形细胞A型15例,占23.4%,梭形细胞B型27例,占42.3%;上皮样细胞型7例,占10.9%;混合型10例,占15.6%;其它型5例,占7.8%。肿瘤细胞未累及巩膜者25例,占39.1%;累及巩膜但限于巩膜层内者22例,占34.4%;穿透巩膜全层达眼球表面者12例,占18.7%;眶内浸润者5例,占7.8%。 结论 脉络膜黑色素瘤组织病理学特征变化多样,临床上以梭形细胞型最常见,易伴巩膜浸润。 (中华眼底病杂志, 2006, 22: 161-165)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前后段联合手术及硅油充填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孔视网膜脱离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前后段联合手术及硅油充填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孔视网膜脱离患者48例48只眼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有高度近视史,视网膜脱离以后极部为主.裂隙灯前置镜和(或)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均发现黄斑裂孔.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或抽吸联合玻璃体切割硅油充填,41例行内界膜(ILM)剥离,23例植入人工晶状体(10L).硅油取出的时间距第一次手术时间为3.5~48.0个月.取硅油前均行OCT检查.取硅油后随访观察均1年以上.结果 除5例外,其他患者手术后1周,前置镜检查均不能看到黄斑孔边缘;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48例患者全部已取硅油.取硅油前OCT检查,黄斑孔愈合呈U型8例,V型为6例,W型为23例;未闭合11例.未闭合的11例经取硅油与膨胀气体充填后全部复位,其中,U型2例,W型9例.32例W型愈合者中2例患者在取油后13、38个月后出现视网膜脱离复发.最终黄斑裂孔U型和V型愈合者16例,占33.3%;W型愈合者32例,占66.7%.视网膜复位率为100.0%.结论前后段联合手术及硅油充填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孔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方法 ;OCT检查是确定黄斑孔是否封闭的客观标准.  相似文献   

14.
病理性近视黄斑劈裂光相干断层扫描(OCT)的类组织学分型可以分为单纯外层劈裂、外层和中层劈裂、外层和内层劈裂、多层劈裂4种情况.以彻底清除玻璃体后皮质及后部血管弓内的内界膜为重点的玻璃体视网手术是治疗病理性近视黄斑劈裂的主要选择.其中,单纯外层劈裂合并中心凹脱离者,手术后视功能改善较明显;而多层劈裂者视功能改善有限或不改善.合理剥除后皮质与内界膜起始点,应在未发生内层劈裂处.正确认识和了解病理性近视黄斑劈裂的OCT分型.对于选择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方式和判断治疗预后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多种因素可造成视觉神经系统的不可逆性损伤,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是药物疗法,但各种药物都存在着不同的优缺点.壳聚糖是一种生物相容性良好的天然阳离子多糖类聚合物,近来的研究表明,壳聚糖具有抗氧化、抗凋亡和抗神经炎的生物学特性,能够对各种原因导致的神经损伤发挥保护作用.就壳聚糖神经保护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 Objective To determine the concentration of interleukin-12(IL-12),interleukin-2(IL-2) and tumor necrosis factor(TNF)and their possible role in the pathogenesis of 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 . Methods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3 groups18 with PVR,7 with simples retinal detachment caused by macular hole and 4 samples from normal eyes were used as control.Samples of vitreous were obtained by aspiration through pars plana before cryotherapy,vitrectomy and gas injection and stored in liquid nitrogen at -70℃ within 30 minites for ELISA. Results  ①The levels of IL-12,IL-2,and TNF in the vitreous of PVR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degree of severity of disease.②The levels of IL-12,IL-2,and TNF in the PVR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simple retinal detachment caused by macular hole and those in control group(P<0.01).③The levels of IL-12,IL-2,and TNF in retinal detachment caused by macular hole were also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0.01). Conclusion IL-12,IL-2,and TNF may play a role at lease to some extent in the pathogenesis of PVR.  相似文献   

17.
报告52例(61只眼)白瞳症。其中,男31例,38只眼;女21例,23只眼。患儿平均年龄7.7岁。病因以肿瘤为最多,共22例(22只眼),占42.3%;其次为各种先天性疾病,共12例(19只眼),占23%;另外还有外伤和炎症。44例采用手术治疗,8例用药物保守治疗。讨论了儿童白瞳症的主要病因。  相似文献   

18.
初期开展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的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通过对初期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出现的并发症的分析 ,以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手术效果。方法 :总结 40例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的并发症。结果 :角膜水肿 38眼、后囊破裂 5眼 ,两者是最为常见的并发症。结论 :提示初期开展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应严格掌握手术指针  相似文献   

19.
糖皮质激素是临床上治疗眼底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除了抑制炎症反应以外,近年来也被用来治疗各种病因引起的黄斑水肿、脉络膜新生血管等;为增加局部药物浓度,减少全身副作用,给药途径也更多地采用球周和玻璃体腔注射等.但是随着该类药物的应用范围扩大,由此而引起的临床问题也逐渐增多.正确合理使用糖皮质激素,仍然是一个眼底病治疗中值得重视的问题.临床医生在决定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眼底病之前,应尽可能明确疾病诊断,充分了解糖皮质激素的药理特点,正确掌握适应证,明确并发症和禁忌症,重视球周和玻璃体腔注射等局部给药途径的局部和全身影响,从而充分发挥糖皮质激素的治疗作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糖皮质激素是临床上治疗眼底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除了抑制炎症反应以外,近年来也被用来治疗各种病因引起的黄斑水肿、脉络膜新生血管等;为增加局部药物浓度,减少全身副作用,给药途径也更多地采用球周和玻璃体腔注射等.但是随着该类药物的应用范围扩大,由此而引起的临床问题也逐渐增多.正确合理使用糖皮质激素,仍然是一个眼底病治疗中值得重视的问题.临床医生在决定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眼底病之前,应尽可能明确疾病诊断,充分了解糖皮质激素的药理特点,正确掌握适应证,明确并发症和禁忌症,重视球周和玻璃体腔注射等局部给药途径的局部和全身影响,从而充分发挥糖皮质激素的治疗作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