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探讨湖南农村土家族成人的体型特征。 方法 采用Heath-Carter人体测量体型方法,对976名(男性528人,女性448人)湖南农村土家族成人的体型进行评价。 结果 土家族平均体型男性为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3.43-5.35-1.61),女性为内胚层 中胚层均衡体型(5.18-5.38-1.01);随着年龄增长,男女性的内因子值和中因子值均先增加后下降,而外因子值先下降后递增;各年龄组男性内因子值均明显低于女性,中因子值男女性差异无显著性,多个年龄组男性的外因子值明显高于女性。 结论 湖南农村土家族成人骨骼、肌肉系统较发达,男性体型较为修长,女性皮下脂肪较发达,体态丰满。30个乡村族群中,土家族成人的中因子值较大,外因子值和内因子值较小,体型与木雅人、尔苏人等接近。  相似文献   

2.
湘语族群汉族城市成人的体型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湖南城市汉族的体型特点。 方法 采用Heath-Carter人体测量方法,对湖南省双峰县城市汉族成人320例(男157例,女163例)进行了体型研究。结果 湘语族群城市男性平均体型值为4.3-5.1-1.7,属偏内胚层的中胚层型;城市女性平均体型值为5.4-4.7-1.4,属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城市男性内、中因子值在40~49岁组达到最大,外因子值在20~29岁组最大。随年龄增长,城市女性内、中因子值逐渐增大,均在60岁以上组达到最大,外因子值在  相似文献   

3.
山西城市汉族体型特点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研究山西城市汉族体型特点.方法 采用Heath-Carter人体测量法,对山西城市汉族成人20~71岁共303例(男150例,女153例)进行了体型研究.结果 山西城市男性平均体型值为4.9-5.8-1.8,属于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城市女性平均体型值为6.0-6.0-1.2,属于内胚层-中胚层均衡体型.在13种体型中,男女出现率最高的体型为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内胚层-中胚层均衡体型、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与男性体型分布相比较,女性体型分布相对集中.城市男性内因子值在40~49岁组达到最大,中因子值在30~39岁组达到最大,外因子值在20~29岁组最大.随年龄增长,城市女性内因子值、中因子值逐渐增大,均在60岁以上组达到最大,外因子值在20~29岁组最大.山西城市汉族男性与乌孜别克族、鄂温克族、加拿大人、因纽特人体型最为接近,与壮族、仡佬族、侗族、怒族体型相距最远.山西城市汉族女性与乌孜别克族、鄂温克族、蒙古族、因纽特人最为接近,与壮族、仡佬族体型距离最远.结论 山西汉族具有我国北方族群体型的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4.
江苏淮安地区汉族Heath-Carter法体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探讨江苏省淮安市成年人体型特征.方法 应用Heath-Carter人体测量法对该地区汉族成人20-85周岁,总计732人,其中包括城市311人(城市男性157人,城市女性154人)、乡村421人(乡村男性213人,乡村女性208人)进行了体型评定,并将该地区汉族的体型与我国部分省份的群体体型进行比较.结果 1.江苏淮安汉族城市男性和乡村男性平均体型值分别为5.3-5.1-1.5和5.1-5.0-1.8;城市女性和乡村女性平均体型值为6.3-4.6-1.4和6.5-4.7-1.5.2.江苏淮安汉族城市男性和乡村男性的体型都属于内胚层-中胚层均衡体型;城市女性和乡村女性的体型都属于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3.随着年龄的增长,城市、乡村男性外因子值普遍下降,内因子值和中因子值均先上升后下降;城市、乡村女性内因子值和中因子值上升,外因子值下降.4.江苏淮安汉族成人体型城、乡间差异不显著,性别间差异显著.5.与国内其他汉族族群相比,江苏汉族男、女体型与山东汉族和四川汉族比较接近.6.与国内其他民族相比,江苏淮安汉族男、女平均体型点与蒙古族比较接近,与壮族和仡佬族关系最为疏远,该地区的体型接近于我国北方族群.结论 江苏淮安汉族体型接近我国北方族群.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广西瑶族成人的体型特点。方法:应用Heath-Carter 体型法对广西瑶族成人( 男性275 例,女 性383 例)进行体型研究。结果:瑶族男性与女性的平均体型值分别为3.7-5.3-1.5 和5.9-5.3-0.9,体型类型分别 为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和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线性相关分析显示,男性、女性内因子均与年龄呈正相关, 外因子与年龄呈负相关;男性中因子与年龄无相关,女性中因子与年龄呈正相关。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男、女 性3 个因子值年龄组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随着年龄增长,瑶族男性30 岁、女性40 岁以后体型出 现了明显的变化,女性年龄组间差异比男性更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湘语族群乡村汉族成人的体型特点.方法:采用Heath-Carter人体测量方法对湖南省双峰县乡村汉族成人410例(男196例,女214例)进行了体型研究.结果:湘语族群乡村汉族男性平均体型值为3.8-5.0-2.7,属偏内胚层的中胚层型;女性平均体型值为5.1-4.5-1.9,属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乡村汉族男性、女性内、中因子值均在40~岁组达到最大,外因子值在20~岁组最大.在13种体型中,男性出现率较高的体型为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内胚层-中胚层均衡体型、均衡的中胚层体型、偏中胚层的外胚层体型;女性出现率较高的体型为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内胚层-中胚层均衡体型、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湘语族群乡村汉族男性与广西汉族、云南汉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蒙古族等族群体型最为接近,与壮族、仡佬族体型相距较远.女性与云南汉族、内蒙古汉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达斡尔族等族群体型最为接近,与壮族、仡佬族体型相距较远.结论:湘语族群乡村成人具有我国北方族群体型的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内蒙古兴安盟农村汉族成人的体型特点.方法:采用Heath-Carter法对内蒙古兴安盟农村汉族进行体型分析.结果:内蒙古兴安盟汉族农村男性平均体型值为3.9-5.1-2.0,属于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农村女性平均体型值为5.9-5.4-1.3,属于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随年龄增长,农村男、女总体上均呈现出内因子和中因子值上升后变化不大,外因子下降后变化不大的趋势.结论:内蒙古兴安盟汉族农村成人体型性别间存在差异;与国内其他族群相比,内蒙古兴安盟地区农村汉族的体型与山东汉族、鄂温克族最接近,其次是内蒙通辽蒙古族及巴盟汉族.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汉族闽东语族群乡村成人的体型特征。方法:采用Heath-Carter人体测量法对汉族闽东语族群乡村成人382例(男188例,女194例)进行了体型研究。结果:闽东语族群乡村男性平均体型值为5.4-4.5-1.9,乡村女性平均体型值为6.2-4.0-1.7,均属于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在13种体型中,男女出现率最高的体型均为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随年龄增长,乡村男性与女性内因子值、中因子值逐渐增大;外因子值逐渐减小,体脂(%)逐渐增加,女性50~岁组体脂最为发达,40岁以后的3个年龄组平均体型接近,20~岁组身体充实度最差,40岁以后身体逐渐充实。结论:闽东语族群体型相对接近于四川汉族,而距离广西汉族差距较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海南临高成人的体型特征。方法:采用Heath-Carter人体测量法对海南临高人417例进行体型研究,并与我国其他族群体型进行比较。结果:海南临高人男性与女性的平均体型值分别为4.1-5.4-2.0和5.8-5.0-1.4,体型类型分别属于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和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男性、女性的中因子值和外因子值在年龄组间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年龄组间的内因子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线性相关分析显示,男性的外因子与年龄呈显著负相关,内因子、中因子与年龄均无相关,女性的内因子、中因子与年龄呈正相关,外因子值与年龄呈负相关。与我国其他族群相比,临高人男性、女性在体型图上的平均体型点均与海南汉族最接近,SAD值分别为0.52和0.55。结论:海南临高人体型相对接近于海南汉族,而距离壮族差距较大。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鄂伦春族成人的体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健  温有锋  刘素伟 《解剖学报》2012,43(6):846-849
目的 了解黑龙江鄂伦春族成人的体型特点。方法 用Heath-Carter体型法对157例(男75例,女82例)黑龙江鄂伦春族成人进行体型分析。结果 鄂伦春族男性平均体型值4.3-5.1-1.7,属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女生平均体型值为6.3-5.0-0.9,属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鄂伦春族男、女性体型分布集中,主要在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内胚层 中胚层均衡体型、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男性较女性外因子高、  相似文献   

11.
海南文昌城市汉族成人Heath-Carter法体型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海南城市汉族体型特征。方法 采用Heath-Carter 人体测量体型方法,对海南文昌城市汉族成年人315例(男为150例,女为165例)进行体型评定。结果 1.海南城市汉族平均体型男性为内胚层-中胚层均衡体型(4.9-5.3-2.0),女性为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5.5-4.6-1.9)。2.随着年龄的增长,男性内因子值、中因子值显著增长,外因子值下降,尤以30岁前后这种变化最突出。女性体型30~39岁时较20~29岁身体的充实度有所提高,40~49岁以后则更加结实、丰满。3.男女间体型除20~29、30~39岁组存在显著性差异外,40~49岁以后男女体型差异不显著。4.与其他城市族群比较,海南城市汉族男女平均体型点与山东汉族最接近(男性SAD=0.60,女性SAD=0.40)。结论 海南城市汉族体型接近于中国北方族群。  相似文献   

12.
广西京族成人的体型特点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了解京族成人的体型特点。方法:运用Heath-Carter体型法对303名(男159,女144)京族成人体型进行分析。结果:京族男性为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3·5-4·6-2·1)女性为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4·9-4·2-2·1)。男女性45岁以前内、中因子值随年龄增长呈两次递增和递减,45岁以后下降,而外因子值男性呈二次递减和递增,女性基本呈下降的趋势。两者体型的性别差异显著。与其他群体相比,京族男性平均体型与墨西哥人最相似,女性则与加拿大人接近。结论:京族成年男女的体格均较健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塔吉克族成人的体型特征及变化规律。 方法 应用Heath-Carter体型方法对280(男性124,女性156)例塔吉克族成人进行体型判定。 结果 塔吉克族男性与女性的平均体型值分别为4.3-3.1-1.8和7.0-3.1-1.1,均为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塔吉克族外因子与年龄成显著负相关,塔吉克族女性内因子、中因子与年龄成显著正相关,塔吉克族男性内因子、中因子与年龄不相关。随年龄增长,女性年龄组间的体型差异较男性更明显。 结论 塔吉克族骨骼肌肉量较少,女性体脂发达,与藏族等高原人群和阿尔泰语系其他人群的体型有差异。  相似文献   

14.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fat distribution and Heath-Carter anthropometric somatotypes was studied in a sample of Basque children and youth aged 8–19 years. About mid-adolescence, mean somatotype of Basque males changed, diminishing in endomorphy and mesomorphy, and increasing slightly in ectomorphy. For the same period, reduced mesomorphy was the most striking change in the female mean somatotype; meanwhile, there was an increase in endomorphy and a decrease in ectomorphy. Two groups of fat distribution were identified: centripetal and peripheral. Centripetal fat increased with age in both sexes. Fat distribution groups showed the following characteristics: a) mean somatotypes of centripetal and peripheral subject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 centripetal boys and girls were extreme endomorphs prior to adolescent somatotype change; c) centripetal girls showed high ratings of endomorphy after adolescence; d) mesomorphy was related to a centripetal fat distribution pattern in both sexes; e) using the BMI as a criterion of obesity, only 16.3% of centripetal males and 21.8% of centripetal females were classified as obese; f) obesity was absent among subjects with a peripheral pattern, except for one male showing an endomorphic-mesomorph somatotype; h) the obese showed extreme somatotypes with high endomorphy and mesomorphy, and minimal ectomorphy. © 1994 Wiley-Liss, Inc.  相似文献   

15.
南宁市郊区汉族青少年Heath-Carter法体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索广西南宁郊区汉族青少年体型特征及其变化规律。方法:用Heath-Carter体型分类法研究广西南宁市郊区7-19岁汉族青少年的体型。结果:(1)内因子值,男生随年龄增长先起伏波动后上升,女生逐步升高,至16岁最高为同龄男性的两倍以上。各年龄组女生内因子值均显著高于同龄男生。中因子值,男生随年龄增长先降后升;女生逐步下降。外因子值,男、女生均随年龄先升后降。(2)男生体型的分布以偏中胚层的外胚层为主。而女生体型7-13岁各组以外胚层为主,14岁以后向内胚层转移。(3)男、女体型同龄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南宁市郊区汉族学生以外因子值占优势的瘦高苗条体型为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