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利用蒙特卡罗模拟探究空气间隙对点扫描质子治疗的剂量影响。方法:利用通用蒙特卡罗程序Geant4平台构建使用射程移位器的治疗头末端的点扫描质子束流模型,并进行验证。模拟计算不同能量、不同射程移位器、不同束斑尺寸、不同束斑数目在不同空气间隙条件下的质子束流在水模体中的剂量沉积,并通过获得的积分深度剂量生成剂量修正因子对剂量的差异进行比较。结果:不同空气间隙会造成剂量损失,随空气间隙增大而增大,随水模体中深度增加而减小。对于能量更高的射束和使用水等效厚度更薄的射程移位器,剂量损失越大。束斑尺寸改变和束斑数目增加较少时造成的剂量损失与同条件下单一束流无显著差别。结论:当使用射程移位器、肿瘤位置较浅、空气间隙较大时,建议建立剂量修正因子数据库应用于治疗计划系统对剂量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基于GAMOS的蒙特卡罗(MC)方法模拟电子线放疗的剂量精确性。方法:运用GAMOS MC程序,建立Varian Rapidarc加速器3档能量(6、9和12 MeV)及3种限光筒[(6×6)、(10×10)和(15×15) cm2]的束流模型,模拟束流在水模体中的剂量分布,并与测量得到的百分深度剂量和等平面剂量分布比较,评估GAMOS软件模拟电子线照射的精确性和运算效率。结果:模拟的粒子数越多,模拟与测量结果的误差越小;当模拟粒子的数量达到5×108时,各个能量的电子线射程(Rp)和50%剂量深度(R50)的模拟结果与测量结果一致;除建成区外,百分深度剂量模拟和测量的结果误差在2%以内;等平面剂量分布模拟和测量的结果误差也在2%以内,模拟的照射野大小与测量结果一致。运算效率中,能量越大,限光筒尺寸越大,并行同步模拟所用的时间越多,模拟时间的变化越大。结论:基于GAMOS的MC方法可准确地模拟放疗电子线照射剂量的分布,粒子数的增加可提高模拟的精确性,并行同步计算可提高模拟的效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质子治疗中扫描治疗头对束流品质的影响。方法:通过扫描治疗头的蒙特卡罗模型研究深度剂量曲线的变化,计算射程移位器对束斑截面的影响以及分析扫描磁场对单质子束的偏转情况。结果:随着能量的增加,质子在水中的射程增加,同时散射也越严重,最终布拉格峰变宽,尾端变胖。相比于直接入射水模,通过治疗头后质子在水中的射程缩短了约0.6 cm,但布拉格峰形基本保持不变;将4 cm厚度聚乙烯射程移位器放置于距离水模表面0、10、20、30、40和50 cm分别进行独立计算,发现与水模距离越远,质子的散射越大,因此治疗过程中射程移位器应尽量靠近患者;当扫描磁铁加载磁场后,束斑将偏离束流中心。设置纵向扫描磁场Bx=0.1 T,横向扫描磁场By=0.3 T,180 MeV质子束在Y方向偏离了2.693 cm,横向扫描磁场使质子在-X方向上偏离了8.427 cm。当束流有偏转的时候,要求射程移位器横截面足够大以满足宽扫描场的需要。结论:扫描治疗头的蒙特卡罗模型将有助于理解质子治疗这一新兴的放疗方法以及熟悉扫描治疗的束流特性,在调试和质量保证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针对具有录像功能的闪烁体探测器Lynx-PT和笔形束扫描(PBS)质子放疗系统,设计一种质子束斑测量与分析方法,为PBS质子放疗系统的临床调试、束流建模和周期性质控测量提供可靠、高效的解决方案。方法:配置PBS质子放疗系统和Lynx-PT的相关参数,设计数据预处理和束斑分析流程,将两种数据处理流程嵌入自研软件(SpotCheck),实现从束斑采集到数据预处理再到束斑特性分析的全流程自动化。结果:SpotCheck输出的束斑尺寸结果与现有商业化软件(myQA, 比利时IBA公司)以及厂商的现场验收测量结果均保持一致,能成功识别所有束斑录像文件的数据质量问题,并将质子束流占用时间从4 d缩短至0.5 d。结论:本文方法的束斑尺寸计算结果准确、束斑采集速度快、数据处理流程自动化程度高,极大提升了PBS质子放疗系统临床调试和束流建模的效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一种新型的基于超强脉冲激光的医用质子辐射束,为研制基于小型化的超短超强激光质子加速器的激光质子刀进行肿瘤治疗奠定基础。方法:在超强脉冲激光装置SILEX-I上研究医用高能质子辐射束特性。利用CR39核径迹探测器测量质子束的束密度、产额,并采用Thomson离子谱仪和HD810型号辐射变色膜片在固体靶背表面法线方向分别测量能谱及空间分布。结果:质子束空间分布呈现圆盘状、成丝和环状分布。质子束与入射激光方向无关,沿着靶背表面法线方向发射,质子束发射存在较小立体角。对于复合靶,若保持前表面的Al厚度不变,随着后表面C8H8层厚度的增加,质子束流减小。质子束发射在一定能量处出现截止,截止能量与靶厚度和靶材料密切相关。截止能量的大小随靶厚度的增加而减小;在靶厚度相同的情况下,Al薄膜靶的质子截止能量高于Cu薄膜靶。结论:本实验结果为激光质子加速器治疗装置的小型化研制及肿瘤放射治疗提供了一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磁场作用下质子束在模体中的剂量分布,为核磁共振引导的质子放疗提供数据参考。方法:采用蒙特卡罗软件TOPAS计算治疗用质子束在核磁共振横向磁场影响下水体模中的剂量分布。同时采用水-空气-水模型研究磁场下的电子回转效应对不同介质交界处质子剂量分布的影响。结果:在均匀水体模中,当磁场强度在0.5 T以内,质子能量在150 MeV以下时,质子布拉格峰位置沿深度方向偏移在1 mm以内,但与束流入射方向平行的XZ面的高剂量区横向侧移在4 mm左右;当磁场强度达到1.5 T时,150 MeV的质子布拉格峰位置偏移在1 mm以内,但横向侧移达10 mm以上。研究结果还发现在磁场作用下,质子在水与空气交界处的剂量无明显变化。结论:利用蒙特卡罗方法可以准确分析磁场下的质子辐射剂量。横向磁场的存在对质子在深度方向的剂量影响较小,但对横向剂量侧移影响较大,且与能量、磁场强度成正比,而电子回转效应对质子在水与空气交界处的剂量影响近似可以忽略。  相似文献   

7.
康月航      盛尹祥子    赵静芳    章青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20,37(5):535-540
目的:探究脊形滤波器结构对质子束流展宽的影响。方法:利用蒙特卡罗程序FLUKA建立质子束流模型,并进行验证。模拟质子束流通过三棱柱型(A型)和金字塔型(B型)两种脊形滤波器,比较使用和不使用脊形滤波器的模拟值:束流前端最大剂量50%到束流末端最大剂量50%的宽度(E50-D50)、束流前端80%到束流末端80%的宽度(E80-D80)及束流末端80%到束流末端20%的宽度(D80-D20)。结果:根据模型计算出的121.1 MeV质子对应的模拟值绘制的积分深度剂量曲线与实际测量的积分深度剂量曲线,E50、E70和D80位置偏差不超过0.06 mm;A型相比B型将E50-D50平均多展宽了0.80 mm,将E80-D80 平均多展宽了0.27 mm,将D80-D20 平均多展宽了0.08 mm。结论:建立的质子束流蒙特卡罗模型合理,三棱柱型(A型)脊形滤波器展宽质子束流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Hi-Art2.2.4螺旋断层放疗系统作为国内一种新的调强放射治疗设备,笔者通过20周实验测量,分析其剂量、能量输出变化情况,实现对螺旋断层放疗系统束流稳定性的检测.从而寻求建立起其有效的测量束流输出的质量保证体系.方法:按照每天在固定机架/固定床和旋转机架/固定床条件下测量该系统剂量输出,通过初始6周测量机器内循环水温对输出剂量的影响,20周时间内来实现考察该系统稳定性情况.在SSD=85 cm、射野大小5 cm×40 cm条件下,采用矩形等效固体水1.5 cm深度来实现固定机架静态剂量输出的测量:而射野大小5 cm×40 cm条件下利用圆柱形均匀等效水模体来测量旋转机架照射束流动态的稳定性.通过实施测量1.5 cm、10 cm及20 cm不同深度处的剂量比值来对束流射线质变化予以评估.结果:在最初20周时间内Hi-Art系统束流输出剂量校准稳定性维持在±2%以内,而能量射线质保持在±1.5%以内.水温小于38℃条件下系统输出剂量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结论:经过近5个月的测量分析,笔者建立起了Hi-Art螺旋断层放疗机束流输出稳定性测量体系.该系统为我院患者的调强放射治疗提供了一套稳定的平台,具有稳定动态/静态输出剂量和较小的能量变化漂移.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评估发泡胶在6 MV光子束放疗中的剂量学影响。方法:制作10块2 cm厚的发泡胶模体,获取CT影像、导入放疗计划系统(TPS),计算其平均线性衰减系数,并用电离室进行测量验证。在固体等效水上表面叠加上述模体成2、4、6、8、10 cm厚度,计算并测量不同厚度发泡胶的剂量学影响。随机选取8例由发泡胶辅助固定的鼻咽癌患者,制定9野均分调强计划,分别计算包含与不包含发泡胶的剂量分布。结果:TPS计算得到的平均线性衰减系数为0.16×10-2 cm-1。发泡胶厚度>4 cm时,γ通过率(1%/1 mm)<90%,且厚度越厚通过率越低。相较于剂量跌落区,发泡胶对剂量建成区的影响更大,仅加入2 cm发泡胶时,表面剂量由16.22%增加到63.73%。发泡胶使靶区PTVnd+nx、PTV1、PTV2的平均剂量分别从(72.61±0.98) Gy减少到(72.12±1.00) Gy、(69.11±0.79) Gy减少到(68.72±0.77) Gy、(62.61±1.04) Gy减少到(62.22±1.03) Gy,100%处方剂量靶区覆盖率分别从0.97%±0.01%降低到0.95%±0.03%、0.98%±0.01%降低到0.97%±0.01%、0.94%±0.04%降低到0.92%±0.05%,总剂量γ通过率(1%/1 mm)为94.06%±0.86%。结论:发泡胶厚度越厚对剂量扰动越大,并导致建成区和表面剂量的显著增加,其衰减作用降低了靶区的平均剂量和处方剂量覆盖率。在临床应用时建议发泡胶厚度不超过4 cm,并应将发泡胶勾画在外轮廓中以评估皮肤剂量是否安全。  相似文献   

10.
闫卓  徐榭    陈志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20,37(12):1482-1489
目的:评估采用蒙特卡洛(MC)模拟方法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字人体模型(USTC体模)在质子治疗设施中的辐射屏蔽优化设计。方法:使用MC模拟方法和USTC体模计算数字体模处于不同位置时在不同部位的当量剂量率(EDR),对安徽省合肥市离子医学中心(HIMC)的新型质子治疗设施的屏蔽设计进行评估,并将其与采用经验公式计算得出的EDR进行比较。结果:使用铁靶时,经验公式计算得出的EDR值比MC模拟方法得到的结果偏高27.6倍;使用水靶时,经验公式计算结果较MC模拟结果高36.6倍,说明使用经验公式进行屏蔽计算将使得剂量被高估,从而导致成本增加,不符合辐射防护最优化原则。结论:利用USTC体模对质子治疗设施进行基于MC模拟的屏蔽计算可以得到更加准确和优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舌苔、舌质分离对后续肿瘤患者舌象的客观化辨证具有重要的意义。常用的算法是基于颜色空间通道舌图像的K-means聚类算法。CIELAB颜色空间的a*通道舌图像相较于其他颜色空间通道的舌图像分割结果稳定,常用于后续的分割。对于部分舌图像,a*通道舌图像的舌苔、舌质虽然具有一定的区分度,但二者的区分度并不是十分明显,影响后续的分割结果。因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直方图均衡化的伽马校正和K-means聚类的舌苔、舌质分离方法。方法采用200幅肿瘤患者的舌图像作为实验样本。首先将舌图像从RGB颜色空间转换到CIELAB颜色空间,对a*通道舌图像进行直方图均衡化增强以及伽马校正,然后利用K-means聚类方法对增强后的舌图像舌苔、舌质分离,得到直方图均衡化以及伽马校正后的a*通道舌图像和分割后的舌苔、舌质图像。为了验证算法的可行性,请5位专业中医医生对200例肿瘤患者的舌图像舌苔、舌质分割效果进行辨析。结果进行直方图均衡化以及伽马校正后的a*通道舌图像舌苔、舌质分割结果明显强于未经处理的a*通道舌图像分割结果。经辨析,分割合格率为97%。结论该方法可以很好地实现舌苔、舌质分离,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分析单侧膝内翻型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患者和健康人在步态周期中的足底压力分布特征的差异,为KOA患者的康复治疗评估提供量化参考。方法利用Footscan足底压力测试系统对40名单侧膝内翻型KOA患者(Kellgren-Lawrence评分符合Ⅰ~Ⅲ级KOA,左右膝各20人)及20名健康人自然行走时的步态进行测试,采集受试者足底各区域的压力峰值、受力时间百分比、冲量,及单足支撑期参数和足轴角等参数,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于足中部区域所受冲量,左KOA患者(左足98. 57 N·s±38. 58 N·s)和右KOA患者(右足65. 11 N·s±32. 52 N·s)均比健康人(左足45. 53 N·s±12. 69 N·s,右足39. 58 N·s±15. 74 N·s)大60%以上(P<0. 05);患者第1趾区域压力峰值比健康人减小40%以上(P<0. 001);患者足跟内外侧压力峰值比健康人减小27%以上(P<0. 001)。与健康人相比,患者足轴角、足底各区域受力时间百分比、整足支撑阶段时间百分比均增大(P<0. 05),足跟着地阶段时间百分比和前足离地阶段时间百分比减小(P<0. 05)。结论单侧膝内翻型膝骨关节炎患者与健康人相比足底压力分布特征有显著差异,足轴角明显增大,整足支撑期阶段时间延长,第1趾和足跟内外侧压力峰值及足中部所受冲量差异尤为显著,这些指标可为KOA患者的康复疗效评估提供量化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液态金属和导热硅橡胶制备柔性电热膜进行相关实验,探究其对人体肘关节皮肤加热效果。利用计算机仿真方法对简化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其加热过程中温度场,为基于液态金属导线的热敷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3D打印和模板方法制备含硅橡胶管的柔性弹性膜,并通过管内灌注镓铟锡合金形成液态电阻加热丝,将制备的液态金属柔性膜贴敷肘关节,实验研究不同加热功率下热敷性能,最后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液态金属热敷过程中机体温度变化规律。结果液态金属柔性膜具有显著的加热效果,在加热功率2.4W并持续900s后,肘关节表皮温度达到37.6℃;而当加热功率5.4W并持续700s后,表皮温度高达42.8℃。结论本文提出的可拉伸柔性液态金属电热膜可对各种弯曲状态下肘部实施热敷,通过改善电热膜内层热导率可显著提升其传热性能,为人体表皮热敷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提出弹性牵引理论,即通过下肢弹性牵引装置平衡骨盆周围主要肌肉的阻力,利用弹性牵引装置中弹性体在牵引过程中产生的弹性形变提升医生复位操作过程中的灵活性,以此解决现有骨折复位机器人无法兼顾大负载与操作灵活性要求,并在搭建的骨盆骨折复位过程中肌肉约束力模拟平台上进行重复复位实验,以探究弹性牵引对骨盆骨折复位力及操作灵活性影响,为骨盆骨折复位手术机器人开发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基于肌肉弹性体简化条件,搭建了模拟骨盆骨折复位过程中肌肉约束力的实验平台,模拟骨盆损伤状态下肌肉在复位过程中产生的阻力,并利用该模拟平台开展验证实验,测试比较了0 kg、5 kg、10 kg不同下肢弹性牵引条件下复位实验过程中复位力曲线,并对复位操作过程中复位力进行单因素误差分析及LSD事后多重检验分析,以此分析下肢弹性牵引装置对复位力大小的影响。最后,将患侧骨盆分别沿x、y方向平移3 cm,分析弹性牵引对平移操作灵活性的影响。结果弹性牵引可以显著减小复位操作力大小。在复位维持阶段,5 kg和10 kg弹性牵引使维持复位位置所需的把持力分别减小32. 99%和60. 85%(1号把持螺钉),以及31. 06%和62. 72%(2号把持螺钉)。在操作灵活性实验中,弹性牵引辅助下操作力相较于无弹性牵引时平均减小60%以上。结论本研究初步验证了弹性牵引对辅助骨盆骨折复位的有效性,下肢弹性牵引可以有效减小复位操作过程中复位力的大小,并兼顾操作灵活性,同时有利于正确复位位置的稳定维持。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量化分析痉挛型脑瘫儿童足底压力分布特征,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2名GMFCSⅠ级或Ⅱ级的痉挛型脑瘫儿童和16名正常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应用0. 5 m足底压力分布测试系统(Rsscan International@,比利时)对受试者进行自然行走过程的步态测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配对t检验分别对脑瘫儿童和正常儿童及脑瘫儿童患侧、健侧步态参数的差异性进行检验。结果痉挛型脑瘫儿童足跟着地期、足后部所受冲量百分比、足中部和足跟中部压强峰值、第一趾骨和第一跖骨单位时间负荷率显著小于健康儿童(P<0. 001、P=0. 029、P=0. 035、P=0. 027、P=0. 017、P=0. 026),而全足支撑期、足中部所受冲量百分比、足弓指数、足底第三到第五跖骨和足中部所受冲量显著大于健康儿童(P=0. 041、P=0. 031、P=0. 034、P=0. 024、P=0. 007、P=0. 045、P=0. 046);痉挛型脑瘫儿童受累侧和非受累侧足底压力分布参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痉挛型脑瘫儿童行走过程中足底压力特征发生明显改变,并且非受累侧存在代偿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正己烷职业接触人群尿液与血液多项生物监测指标的差异,分析其内在相关性,为该人群的健康监护提供依据。方法用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正己烷浓度;采用酶标仪比色法测定受检者尿液中吡咯加合物的水平;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血清主要生化指标检测;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全血细胞计数分析;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均数t检验、秩和检验、双变量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正已烷职业接触组和对照组车间空气中正己烷时间加权平均浓度(TWA)分别为32.6±6.9mg/m^3和<0.15mg/m^3,两组工人尿液中吡咯加合物水平为1.91±0.29nmol/mL和1.17±0.18nmol/mL,两个指标在两组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职业接触组血清总胆红素(TBIL)、间接胆红素(IBIL)、碱性磷酸酶(ALP)、钾离子(K^+)分别是15.76±5.29μmol/L、11.87±4.14μmol/L、64.1±14.9U/L、4.34±0.33mmol/L,对照组上述4项指标分别为11.89±4.1μmol/L、8.36±3.92μmol/L、43.34±9.68U/L、4.49±0.41mmol/L,两组比较(t检验),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触组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水平(MCHC)、大血小板比例(P-LCR)、单核细胞绝对值(MONO)、嗜酸性细胞绝对值(EOS)指标分别为337.3±9.37g/L、(28.93±1.17)%、(0.35±0.09)×10^9/L、(0.163±0.079)×10^9/L,与对照组指标341.7±13.58g/L、(27.45±0.99)%、(0.39±0.11)×10^9/L、(0.129±0.083)×10^9/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检验,P<0.05);尿液中吡咯加合物水平与TBIL、IBIL、ALP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577、0.566、0.431;与MCHC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为-0.433;与EOS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为0.517。结论正己烷职业接触人群尿中吡咯加合物水平,血清TBIL、IBIL、ALP、K^+水平与非接触人群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建议作为正己烷职业接触者健康监护的监测指标;其中尿液吡咯加合物水平与血液多项功能指标存在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是脑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对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斑块进行充分的组织学判读和研究,将有助于全面把握CEA斑块的组织学表现,进而推进临床辅助诊断。方法本文我们将运用数字病理扫描仪对CEA斑块的切片经H&E染色后进行扫描,介绍数字病理扫描在CEA斑块组织学研究中的应用。结果经数字病理扫描所得的图片,有助于全面掌握和保存CEA斑块组织切片的全层面信息;在软件的帮助下有助于非常方便地测量斑块内各成分的大小;有助于精确评估斑块的狭窄程度。结论综上,数字病理成像应用于CEA斑块,结合MRI,有助于高效且准确地判读斑块组成和预测斑块稳定性,亦有助于人工智能的训练。  相似文献   

18.
目的致痫灶定位是难治性癫痫治疗中的重要环节,本文通过应用癫痫脑网络的动态分析方法,辅助临床进行致痫灶定位及病理研究。方法使用5例难治性癫痫患者发作起始附近(发作前2s到发作后4s)的立体定向脑电(stereo electroencephalograph,SEEG)数据,基于衰减皮尔森相关系数与替代数据检验方法,对脑区间的功能连接进行评估。通过加窗截断实现动态脑网路构建,对癫痫脑网络进行动态分析。结果在发作起始阶段,致痫灶脑区间的正相关连接较强,致痫灶与非致痫灶间正相关连接较少,致痫灶之间与非致痫灶之间网络连接模式具有差异性。结论致痫灶与非致痫灶之间的衰减皮尔森相关网络连接模式具有差异。此方法对临床致痫灶定位有一定辅助作用,也适用于基于其他功能连接参数进行脑网络分析。  相似文献   

19.
目的借助二级参考测量程序(SRMP),探讨两款床旁(point-of-care testing,POCT)糖化血红蛋白(HbA1c)分析仪的正确性。方法依据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Ep9-A2选取40份临床EDTA抗凝静脉全血样本,用比对的方式,分别评价两款POCT HbA1c分析仪与SRMP间的偏倚。结果POCT-1和POCT-2相关方程分别为,Y=1.0424X-0.3144和Y=1.0054X-0.2242相关系数(r)分别为0.9959和0.9469。临床各诊断切点处,偏倚小于美国国家糖化血红蛋白标准化计划(NGSP)和美国病理家协会(CAP)的要求(±6%)。结论两款POCTHbA1c分析仪与溯源到IFCC参考方法的SRMP比对具有良好的正确性,可以满足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工业的发展,导航与手术机器人系统以其创伤小、手术操作时间短、精准、稳定和安全等特点,越来越多地运用在脊柱内固定手术中。本研究回顾性分析导航与机器人辅助颈椎螺钉内固定手术的临床应用病例,对其准确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纳入2006年1月至2019年8月于北京积水潭医院脊柱外科行导航或机器人辅助颈椎手术的患者369例。手术的主要评价指标包括螺钉置钉精确率、手术时间以及术后5d内并发症发生率。根据Gertzbein-Robbins分类标准,对螺钉是否侵犯骨皮质的情况进行评估。结果36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导航手术283例、机器人手术86例,手术时间为(195.1±93.6)min。症状在术后明显缓解,术中与术后5d内均未发生并发症。共置入颈椎螺钉1160枚,螺钉分类为A类1030枚、B类115枚、C类15枚。螺钉位置优秀率(A级)为88.8%,螺钉位置可接受率(A级+B级)为98.7%。结论导航与机器人系统辅助颈椎螺钉内固定术的准确性高、安全性好,是未来颈椎手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