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08例直肠癌误诊原因分析李述(四川省遂宁市人民医院)在大肠癌中,直肠癌的发病率占65.2%,而肛管癌仅占直肠癌的3-4%。因此提高对直肠癌的诊断极为重要。直肠癌只要不忽视直肠指检和直肠镜检就能早期作出诊断、然而据统计,直肠癌的误诊率相当高,值得广大...  相似文献   

2.
《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3,(22):62-64,F0003
1.直肠指检不易发现的病变是 A.肛瘘 B.直肠息肉 C.内痔 D.肛管直肠癌 E.盆腔脓肿 答案:C 解析:直肠指检是最简便而重要的肛门直肠检查方法。对早期发现直肠、肛管疾患意义重大。可以发现的常见病变有血栓外痔、肛瘘、直肠息肉、肛管直肠癌、盆腔脓肿、前列腺病变等,但内痔很柔软,可压缩,不易被摸出发现。所以此题应选C。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直肠肛管损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总结分析2002~2006年我院直肠肛管损伤14例病人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本组病人全部治愈.结论直肠肛管损伤病情复杂,早期诊断和恰当的治疗是提高直肠肛管损伤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直肠肛管损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总结分析2002~2006年我院直肠肛管损伤14例病人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 本组病人全部治愈.结论 直肠肛管损伤病情复杂,早期诊断和恰当的治疗是提高直肠肛管损伤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直肠肛管损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总结分析2002-2006年我院直肠肛管损伤14例病人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本组病人全部治愈。结论直肠肛管损伤病情复杂,早期诊断和恰当的治疗是提高直肠肛管损伤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改进Parks手术方法治疗早期直肠癌江积瑞,钱叶本,林伟彬用改进Parks手术方法治疗中1/3远端和中下1/3交界处早期直肠癌14例。一种是不留肌鞘,直肠经腹或经肛管翻出,于齿线上0.3~0.5cm切断,会阴部结肠与直肠、齿线深部肛管全层一层间断缝合...  相似文献   

7.
在结直肠癌的诊断和治疗经验告诉我们,中国的结直肠癌发现大都是中晚期为主。以直肠癌为例,我们曾统计的中国老年结直肠癌的最初症状是排便习惯的改变。贫血对于结直肠癌来说,不是早期症状。上面这篇文章讨论了贫血对结直肠癌的诊断中的作用,发现对于轻度贫血的患者仍可能患结直肠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复发性直肠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方法和经验.方法:通过CEA的监测及其引导下,对高危群体,结合物理检查、B超、胸片、CT、MRI等检查手段,对复发性直肠癌36例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36例复发性直肠癌中,CEA监测83.3%为阳性,由其引导下,行物理检查发现病灶率为58.3%,结合B超、CT、胸片进一步确诊,最早时间为20天,最迟30天,对33例复发性直肠癌行根治术达100%.手术并发症为6.7%,手术死亡率为0,5年生存率为54.5%.结论:对直肠癌术后,制定合理的随访计划及内容,动态观察CEA的浓度变化,对高危群体结合B超、CT、MRI、胸片的检查,是发现复发性直肠癌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直肠癌常见,其发病率常居所有恶性肿瘤的第二位,仅次于胃癌。若能做到肿瘤防治的“三早”(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其疗效比较满意。临床上由于多种原因直肠癌常被延误诊断。现结合我院自1976年6月~1986年6月间收治的33例直肠癌,就其延误诊断的原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直肠肛管损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1985~1998年间19例直肠肛管损伤病人的临床资 料,治疗方法包括早期清创止血、修补直肠肛管创口、放置引流、必要时行转流性乙状结肠造口。结果治愈17例,因严 重腹腔感染并发多器官功能不全而死亡2例,死亡率为10.5%。结论早期诊断和及时手术治疗是降低直肠肛管损伤死 亡率的关键,清创修补直肠肛管创口及转流性乙状结肠造口是选择的主要术式。  相似文献   

11.
肛门直肠指诊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肛门直肠指诊术是临床常用的一种简便而又重要的检查方法。熟练地掌握这种检查方法,对肛肠外科、泌尿外科等专科疾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例如:80%的直肠癌可在直肠指诊时被发现;而在直肠癌延误诊断的病例中,约有85%是由于未作直肠指诊。现结合临床体会作一介绍,以引起重视。一、肛门直肠解剖(图1) 肛管是消化道的末端,长约3厘米,其下端称为肛门,上端与直肠相连接。左右两侧为坐骨直肠窝,男性在前面与前列腺及尿道相毗邻,女性则前面为阴道,后面为尾骨。肛管处有两种肌肉包绕:一为随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提高直肠肛管损伤早期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19例直肠肛管损伤病人的诊治经验。结果:17例痊愈,2例死亡,总的死亡率10.5%,并发症发生率为36.8%。结论:及时正确的诊断和早期清创、修补破损、粪便转流及局部引流是提高直肠肛管损伤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提高直肠肛管损伤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总结1980年~1999年我院直肠肛管损伤17例,采用清创、修补、粪便转不充、骶前引流、直肠冲洗以及抗感染和全身支持治疗等方法。结果:本组病人全部治愈。结论:正确的早期诊断和有效的早期治疗是提高直肠肛管损伤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直肠肛管损伤的诊断和治疗(附19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直肠肛管损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总结1985~1998年间19例直肠肛管损伤病人的临床资料,治疗方法包括早期清创止血、修补直肠肛管创口、放置引流、必要时行转流性乙状结肠造口。结果 治愈17例,因严重腹腔感染并发多器官功能不全而死亡2例,死亡率为10.5%。结论 早期诊断和及时手术治疗是降低直肠肛管损伤死亡率的关键,清创修补直肠肛管创口及转流性乙状结肠造口是选择的主要术式。  相似文献   

15.
利用各种先进的组学技术筛选疾病特异性标志物,建立早期诊断、预后判断的分子分型模式已成为各种疾病,尤其是肿瘤研究领域的热点。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传统的结直肠癌诊断及治疗主要依赖于临床表现和经典的病理及影像学检查方法,但临床上经常发现同一病理类型、同一分期、采用同一治疗方案的结直肠癌患者却有完全不同的预后和转归。因此,利用组学技术筛选结直肠癌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的分子标志物,构建结直肠癌分子分型的诊断标准,用于指导临床进行个体化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诊治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何超  黄学锋 《浙江医学》1998,20(4):203-205
为提高对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规律的认识,改善治疗效果,对32例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患者的诊治情况进行分析。发现盆腔复发与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有密切关系,吻合口复发与根治术式有关。认为在直肠癌术后应对高危人群进行密切随访,重视不同时期临床表现的特点,发现早期变化,从而对局部复发作出早期诊断;CT在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术后半年应作基线CT随访。局部复发治疗关键是早期发现、及时手术,手术方式除了肿块切除外,强调侧方淋巴结的清扫,争取再次根治。  相似文献   

17.
目的讨论大肠、肛管损伤的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对直肠、肛管损伤一经诊断宜早期治疗.对于轻度非破裂性直肠、肛管损伤,多可经过非手术治疗逐步好转.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不断上升,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对降低发病率尤为重要。本文主要探讨目前临床中常用的结直肠癌筛查方法,肿瘤干细胞表面标记物的存在为早期诊断结直肠癌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提高直肠肛管损伤早期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19例直肠肛管损伤病人的诊治经验。结果:17例痊愈,2例死亡,总的死亡率10.5%,并发症发生率为36.8%。结论:及时正确的诊断和早期清创、修补破损、粪便转流及局部引流是提高直肠肛管损伤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肛管直肠癌胶布指套法细胞学检查附属第一医院肿瘤外科潘贻飞[关键词]肛管直肠癌,胶布,细胞学对疑为肛管或直肠癌的病人,临床诊断一般依靠肛门指诊后涂片或直视下肿块活检,前者病理报告时间快,但诊断阳性率较低,后者确诊率高而操作相对复杂,病理报告时间长且有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