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症子宫内膜电切术后辅以甲羟孕酮的临床疗效,从分子水平上阐述其机制。方法:将选择自愿接受子宫内膜切除术(TCRE)的子宫腺肌症疾病5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术后给予甲羟孕酮100 mg,2次/d,连续3个月;对照组25例,术后不给甲羟孕酮。术后6个月随访,用免疫组化法测定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KDR)的表达情况。结果:电切术后子宫腺肌症患者子宫内膜EGFR、VEGF及其KDR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与术前子宫内膜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6个月随访,治疗组和对照组手术后子宫内膜的EGFR、VEGF及KDR的表达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子宫内膜电切手术对子宫内膜EGFR、VEGF及其KDR的表达起调节作用,术后辅以甲羟孕酮可能有助于抑制复发。  相似文献   

2.
COX-2和VEGF在子宫腺肌病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测子宫腺肌病异位子宫内膜组织COX-2和VEGF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34例经病理证实为子宫腺肌病标本为研究组,30例非子宫腺肌病子宫标本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研究组原位内膜和腺肌病病灶、对照组内膜和子宫平滑肌层中COX-2和VEGF的表达。采用RT-PCR检测COX-2mRNA和VEGFmRNA的表达。结果:COX-2和VEGF在研究组原位内膜和腺肌病病灶中的表达率均高于对照组内膜,研究组腺肌病病灶表达率均高于原位内膜(P<0.01)。增殖期和分泌期二者在腺肌病病灶表达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分泌期二者在研究组和对照组中内膜的表达均高于增殖期(P<0.05)。COX-2和VEGF蛋白表达存在线性相关(r=0.787,0.562,P<0.01)。RT-PCR检测表明,COX-2mRNA在研究组腺肌病病灶存在高表达,对照组肌层和内膜不存在COX-2mRNA表达。比较对照组正常肌层,腺肌病病灶中VEGF165和VEGF121呈现高表达(P<0.01)。结论:COX-2和VEGF的高表达可能与子宫腺肌病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测定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子宫内膜中雌激素受体亚型(ER-α和ER-β)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情况,探讨ER与VE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测定ER、VEGF在内异症患者子宫在位内膜与异位内膜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各组内膜中ER-α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异症在位子宫内膜中ER-β表达率高于对照组子宫内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异症在位子宫内膜中VEGF表达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异症患者在位子宫内膜雌激素受体亚型表达异常,从而调控VEGF的表达,使异位内膜组织易产生新生血管,为异位内膜的生长提供血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症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与间质微血管密度(MVD)与子宫腺肌症发病的关系。方法:30例子宫腺肌症患者通过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子宫内膜中VEGF的表达,同时选用CD34进行微血管标记并计数。另30例子宫肌瘤患者采用相同的检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子宫腺肌症患者中VEGF的表达与间质MVD呈正相关(γ=0.752)。子宫腺肌症组VEGF的表达与MVD均高于子宫肌瘤组(P<0.05)。结论;VEGF的表达及MVD增高与子宫腺肌症的发病有关,可作为子宫腺肌症疗效判断的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子宫腺肌症中在位和异位内膜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30例子宫腺肌症在位子宫内膜和肌间异位内膜Ki67和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Ki67和VEGF在子宫腺肌症病变中均有不同程度的阳性表达,子宫肌层异位内膜Ki67阳性表达率为53.3%,VEGF阳性表达率为96.7%。异位内膜的腺上皮Ki67和VEGF表达高于在位内膜的腺上皮(P0.05)。腺上皮表达高于间质(P0.05)。月经周期中VEGF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异位内膜腺体VEGF和Ki67的表达具有相关性(P0.01)。结论:子宫腺肌症是一种细胞增殖性疾病。子宫腺肌症异位和在位子宫内膜组织中均有Ki67和VEGF的阳性表达,与子宫腺肌症的临床症状可能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T-钙黏蛋白(T-cad)、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E-cad)与子宫腺肌病(AM)及子宫内膜异位症(EM)的关系。方法:收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七五医院2010~2013年162例AM及EM住院手术患者的石蜡块,分为腺肌病组、异位囊肿组、子宫腺肌病合并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组(合并组)各54例,另选择同期正常子宫内膜(对照组)54例,采用免疫组化SP二步法检测子宫腺肌病、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子宫腺肌病合并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及正常子宫内膜Tcad与VE-cad表达,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腺肌病组、异位囊肿组和合并组在位内膜T-cad的表达率分别为11.11%(6/54)、3.70%(2/54)和11.11%(6/54),与对照组37.04%(20/5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腺肌病组、异位囊肿组、合并组腺肌病异位内膜、合并组卵巢异位内膜VE-cad的表达率分别为70.38%(38/54)、64.48%(35/54)、42.26%(23/54)和33.33%(18/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异位囊肿组Ⅰ~Ⅱ期T-cad的表达率70.59%(12/17)高于Ⅲ~Ⅳ期的2.70%(1/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合并组Ⅰ~Ⅱ期T-cad的表达率28.57%(4/14)高于Ⅲ~Ⅳ期的0.00%(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 T-cad与VE-cad在各组子宫内膜的表达无相关性(P>0.05)。结论:T-cad在AM及EM内膜上表达低于正常内膜,而VE-cad在AM及EM内膜上表达较正常内膜升高,证明两者可能与AM及EM发病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症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与间质微血管密度(MVD)与子宫腺肌症发病的关系.方法30例子宫腺肌症患者通过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子宫内膜中VEGF的表达,同时选用CD34进行微血管标记并计数.另30例子宫肌瘤患者采用相同的检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子宫腺肌症患者中VEGF的表达与间质MVD呈正相关(γ=0.752).子宫腺肌症组VEGF的表达与MVD均高于子宫肌瘤组(P<0.05).结论;VEGF的表达及MVD增高与子宫腺肌症的发病有关,可作为子宫腺肌症疗效判断的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8.
VE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研究VEGF在EMs异位内膜、在位内膜和正常子宫内膜中的表达,以了解其在EMs发病机制中所起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36例EMs患者正常内膜组织、EMs在位、异位内膜组织中VEGF的表达。结果:异位内膜组和在位内膜组中VEGF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内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位内膜组中VEGF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异位内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EGF在血管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抗血管生成治疗有望成为EMs治疗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3种新型CuIUD对子宫内膜VEGFmRNA、VEGF受体KDR表达的近期影响。方法:收集自愿放置CuIUD者6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放置TCu380AIUD、GyneFixlN IUD、爱母牌MCu功能性IUD各20例,于置器前、置器后1个月、6个月采集子宫内膜标本,用半定量RT-PCR检测VEGF mRNA的表达,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VEGF受体KDR的表达。结果:置器前子宫内膜VEGF mRNA、VEGF KDR表达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置器后1个月VEGF mRNA、VEGFKDR的表达均增加,VEGF mRNA为(4.48±0.47)、(5.71±0.32)、(3.78±0.56),KDR为(3.11±0.43)、(2.97±0.13)、(2.44±0.19),分别与置器前自身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置器后6个月VEGF mRNA、VEGFKDR的表达在Gy-neFixlN IUD、MCu功能性IUD组均降低,与置器前自身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TCu380A IUD组仍维持较高水平,VEGFmRNA为(4.27±0.6),KDR为(3.98±0.31),与置器前自身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VEGF受体KDR与VEGF mRNA之间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Y=0.625,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VEGF及其受体KDR参与了CuIUD对子宫内膜的作用,两者呈正相关,CuIUD出血副反应与VEGFmRNA、VEGF受体KDR表达间可能存在量化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PTEN、VEGF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探讨其与子宫内膜样癌发展及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方法:收集92例子宫内膜病理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检测PTEN及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PTEN和VEGF在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子宫内膜癌高中分化组与低分化组中阳性表达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无肌层浸润或浸润深度≤1/2组与浸润深度>1/2组中的阳性表达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在无淋巴结转移的子宫内膜癌组织中及有转移中的阳性表达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EN阳性表达率与VEGF阳性表达率呈现出负相关性(γ=-0.633,P<0.05)。结论:PTEN阳性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组织学分级及肿瘤侵袭性呈负相关,VEGF阳性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组织学分级、肿瘤侵袭性及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二者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和发展中呈拮抗作用,表达呈负相关。监测PTEN和VEGF的表达,可以作为判断肿瘤恶性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陈富强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6):1028-1030
目的:探讨宫腔镜子宫肌内膜切除联合孕三烯酮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将63例子宫肌腺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2例和对照组21例。两组均采用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术(TCRE)切除子宫内膜全层基底膜及其下方部分肌层组织,研究组术后予孕三烯酮治疗12个月。两组术后均随访24个月,观察月经量、血红蛋白水平、痛经评分、子宫体积、血CA125、复发率和并发症。结果:术后随访24个月,研究组的月经量、血红蛋白水平、痛经评分、子宫体积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子宫体积缩小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血CA125下降值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复发率(50.00%)明显低于对照组(13.97%)(P<0.01)。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主要为孕三烯酮所致轻度肝功能异常。结论:宫腔镜子宫肌腺病内膜切除联合孕三烯酮治疗子宫腺肌病安全、疗效显著、复发率低,是保守治疗子宫肌腺症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息肉中雌激素受体(E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选取接受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治疗的12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后对研究对象的息肉组织及其周围内膜组织进行常规病理检查以及免疫组化染色,测定子宫内膜息肉组织及其周围正常内膜组织中ER、VEGF、TGF-β1的表达情况。结果 1子宫内膜息肉腺体组织ER、VEGF表达分级显著高于周围正常内膜腺体组织(P0.05),子宫内膜息肉腺体组织TGF-β1表达分级与周围正常内膜腺体组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息肉间质组织ER表达分级与周围正常内膜间质组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息肉间质组织VEGF、TGF-β1表达分级显著高于周围正常内膜间质组织(P0.05)。2子宫内膜息肉腺体组织中,ER与VEGF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729,P0.05),ER与TGF-β1表达无相关性(r=0.307,P0.05),VEGF与TGF-β1表达无相关性(r=0.369,P0.05);子宫内膜息肉间质组织中,ER与VEGF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809,P0.05),ER与TGF-β1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626,P0.05),VEGF与TGF-β1呈显著正相关(r=0.695,P0.05)。结论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生、发展可能与其异常表达ER、VEGF、TGF-β1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VE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异位内膜、在位内膜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VEGF的表达。结果:①VEGF在3组内膜的腺体及间质细胞中均有表达,主要定位于细胞浆。异位内膜、在位内膜VEGF阳性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异位内膜与在位内膜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VEGF的阳性表达无周期性变化。结论:异位内膜组织中VEGF的过度表达与异位内膜组织的血管生成密切相关,VE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杜建层  孙璐璐  王健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31):4436-4440
目的:探讨症状性子宫肌瘤患者子宫内膜中COX-2、VEGF和微血管密度的表达,及其与子宫肌瘤异常子宫出血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病理证实为单纯子宫肌瘤的标本53例,根据子宫肌瘤患者有无月经改变症状分为A、B两组,以月经正常的健康妇女子宫内膜作为正常对照(C组),各组再根据子宫内膜病理类型进行组内分型,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对3组子宫内膜中COX-2、VEGE、MVD水平进行检测。结果:①VEGF、COX-2在各组子宫内膜中的表达:VEGF、COX-2在A组子宫内膜增生期、分泌期中的表达水平高于B、C两组同型子宫内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A组单纯性增生过长和复杂性增生过长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A、B、C 3组增生期内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B组与C组同型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 3组增生期COX-2、VEGF表达水平与分泌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MVD在各组子宫内膜中的表达:MVD在A组增生期和分泌期子宫内膜表达水平高于B、C两组同型子宫内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A组单纯性增生过长和复杂性增生过长内膜中的表达水平近似但又低于A、B、C 3组增生期子宫内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B组与C组同型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A、B、C 3组增生期内膜与分泌期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症状性子宫肌瘤患者子宫内膜中COX-2、VEGF和MVD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症状性子宫肌瘤患者子宫内膜中COX-2与VEGF表达水平均呈正相关(γ=0.779,P<0.05;γ=0.626,P<0.05;γ=0.666,P<0.01),且MVD表达水平与COX-2、VEGF表达水平呈正相关(γ=0.829,P<0.05;γ=0.798,P<0.05)。结论:症状性子宫肌瘤患者子宫内膜COX-2、VEGF和MVD的表达增强,特别是在单纯性增生过长和复杂性增生过长的子宫内膜中COX-2、VEGF、MVD水平均有显著的变化,但无症状性子宫肌瘤患者子宫内膜内环境无异常改变,故认为子宫内膜微环境的异常改变是子宫肌瘤患者产生异常子宫出血的原因,这一结论为临床症状性子宫肌瘤患者的保守治疗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余晓茹  李燕 《中国妇幼保健》2016,(15):3152-3154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胎盘蛋白-14(PP-14)在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中的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分析在医院接受治疗的3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列为观察组,同时选取41例在医院进行健康检查的正常妇女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妇女血清VEGF、PP-14水平,并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VEGF与PP-14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VEGF、PP-14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II+IV期EM患者血清VEGF、PP-14水平明显高于I+II期EM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VEGF与PP-14呈现显著正相关(r=0.642,P<0.01);PP-14诊断特异性高于VEGF(χ2=4.126,P<0.05),二者在诊断敏感性水平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63,P>0.05)。结论 VEGF、PP-14可作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诊断的敏感性指标,其表达水平与子宫内膜异位症严重程度有关,均具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范蕊  马楠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1):3328-3330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的表达水平和有无相关性。方法:选取40例在该院行手术治疗且病理检查证实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Ⅰ、Ⅱ期19例,Ⅲ、Ⅳ期21例)为病例组,选取40例非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包括单纯性卵巢囊肿患者,因不孕症行腹腔镜检查的患者和行输卵管结扎术的患者,均排除内分泌疾病,不合并子宫腺肌症、子宫肌瘤及乳腺增生等激素依赖性疾病,且半年内均未服用激素类药物)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这两组患者血清中VEGF和IGF-I的表达水平,并分析两者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有无相关性。结果:①子宫内膜异位症组患者血清中VEGF和IGF-I的浓度比对照组浓度均明显增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Ⅲ-Ⅳ期患者血清中VEGF和IGF-I的浓度比Ⅰ-Ⅱ期患者均明显增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IGF-I和VEGF在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689,P<0.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发生和发展与血清中VEGF和IGF-Ⅰ水平密切相关,且两者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中的水平都随着病情的加重而升高;VEGF和IGF-Ⅰ在子宫内膜异位症血清中的协同表达可能促进疾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7.
郑杰  夏恩兰  孙霞  TCLi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8):2849-2852
目的:观察宫腔镜子宫内膜切除(TCRE)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曼月乐)治疗子宫腺肌病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无生育要求且欲保留子宫的腺肌病患者43例,研究组20例,先行宫腔镜子宫内膜切除术之后再放置曼月乐;对照组23例单纯放置曼月乐。治疗后定期随访了解患者月经状况,以VAS视觉评分评估其痛经状况,并进行阴道超声及妇科检查。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在控制月经过多及痛经方面均效果显著。组间比较显示,治疗后3个月、半年及1年的阴道不规则出血率及闭经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1),但两组间疼痛缓解状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61)。结论:宫腔镜子宫内膜切除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子宫腺肌病可以有效防止单纯放置曼月乐所引起的淋漓出血,同时可以防止TCRE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病患者在位子宫内膜、异位子宫内膜中雌激素受体alpha(ERα)、雌激素受体beta(ERβ)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的表达及其对子宫腺肌病发病的影响。方法:收集子宫腺肌病患者在位内膜40例、异位内膜40例、同期行子宫肌瘤手术的正常子宫内膜40例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和分析ERα、ERβ和MMP-1的表达。结果:MMP-1和ERα在子宫腺肌病异位内膜的腺体和间质中的表达分别呈高表达和低表达状态,与子宫腺肌病的在位内膜和正常内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异位内膜中ERβ的表达明显高于ERα;MMP-1和ERβ的表达存在相关性;ERα、ERβ和MMP-1在在位内膜和正常内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MP-1和ERβ可能共同参与子宫腺肌病的发生与发展。在异位内膜中ERβ/ERα比例的变化可能提示局部激素受体微环境的改变在子宫腺肌病发生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复发性流产妇女围植入期子宫内膜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微血管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4月-2018年1月邵阳市中心医院妇产科收治的58例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妇女作为病例组,生育正常妇女40例为正常组,使用Pipelle取样器获得受试者围植入期子宫内膜活组织样本,RT-PCR检测子宫内膜HIF-1α和VEGF 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子宫内膜HIF-1α和VEGF蛋白表达水平,并计算微血管密度(MVD),分析病例组子宫内膜HIF-1α和VEGF表达水平及意义。结果病例组子宫内膜HIF-1α、VEGF mRNA均显著高于正常组,MVD显著高于正常组,子宫内膜HIF-1α和VEGF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HIF-1α蛋白主要在子宫内膜胞质中表达,VEGF蛋白主要在子宫内膜腺上皮中表达。病例组再次流产患者子宫内膜HIF-1α和VEGF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未流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病例组子宫内膜HIF-1α、VEGF表达水平与MVD分别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 687、0. 724,P0. 05)。结论复发性流产妇女围植入期子宫内膜HIF-1α和VEGF表达及MVD异常升高,可能是复发性流产发生的病理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陈岩  杨庆巅  魏振彤  闫旭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6):4128-4129
目的:研究Ⅰ、Ⅲ型胶原蛋白在子宫腺肌病中含量的变化,探讨其在子宫腺肌病的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本文采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正常内膜、在位内膜、异位内膜、正常子宫肌层组织和子宫腺肌病肌层病灶组织中Ⅰ、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并结合数字图像分析系统测定阳性染色结果的灰度值,半定量比较各组间Ⅰ、Ⅲ型胶原蛋白的含量变化。结果:发现子宫腺肌病组肌层病灶组织与对照组正常子宫肌层组织比较Ⅰ型胶原的表达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腺肌病组中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与对照组正常子宫内膜比较Ⅰ型胶原蛋白的表达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位内膜与异位内膜比较Ⅰ、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Ⅰ型胶原蛋白与子宫腺肌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推测子宫腺肌病患者子宫内膜组织有别于正常子宫内膜其基因组具有自己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可能是子宫腺肌病发病的根本原因;而Ⅲ型胶原蛋白表达是否异常与子宫腺肌病的发生关系不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