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观察56例血瘀证患者末梢血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分配宽度(RDW-CV)、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配宽度(PDW)四项指标,并与60例正常人比较,结果均较正常人显著偏高(P<0.01),提示此四项指标增高,可为血瘀证发生的红细胞与血小板形态学因素。  相似文献   

2.
血瘀证患者血细胞参数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道杰  叶明亮 《中医药研究》1997,13(6):56-58,49
对96例血瘀证患者和60例健康人进行了血细胞参数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①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体积分配宽度(RDW-CV)、平均血小板体积(MPR)、血小板体积分配宽度(PDW)4项血细胞参数和全血粘度、全血还原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沉降率、血沉方程K值5项血液流变学指标,血瘀证组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其余指标两组相差不显著(P〉0.05)②血瘀证组白细胞参  相似文献   

3.
156例血瘀证末梢血参数的观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156例血瘀证患者末梢血15项参数的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血小板计数(PLT)、血色素(HGB)、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变异数(RDW-C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平均体积(MPV)的检测,发现末梢血中各参数与血瘀证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其结果表明:某些参数值的变化,很可能是辨证血瘀证的生化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红细胞和血小板参数与急性脑梗死不同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对187例急性脑梗死不同中医证型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组的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及血小板参数的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测定。结果:18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气虚血瘀型111例(59.4%),风痰阻络型68例(36.4%),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型8例(4.2%),证型分布以气虚血瘀型多见。气虚血瘀和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型的红细胞分布宽度(REW)与正常对照组有统计学上明显差异(P<0.05),同时气虚血瘀和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型的REW之间有统计学上明显差异(P<0.05);在血小板参数中,气虚血瘀和痰湿阻络型的血小板的平均体积(MPV)与正常对照组在统计学上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RDW和MPV临床上应用很广泛、简单易行、费用少、可在基层医院推广,为进一步探索中西医结合诊治脑梗死可提供病理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5.
银屑病辨证分型与红细胞4项指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银屑病辨证分型与红细胞4项指标的关系刘华昌,李冠勇,吴玉生,薛吉栋,于晓宏为了解不同证型银屑病患者红细胞变化的特点,我们采用SysmexF-800血液分析仪对不同证型银屑病患者的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血液分析技术进展迅速,在8项分析的基础上为临床提供了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并将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分布直方图打印出来,不仅可以提供是否贫血的信息,并且可进一步对贫血的类型及原因提供有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7.
冠心病血瘀型与血小板体积及分布宽度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冠心病血瘀型与血小板体积及分布宽度的关系王玉明,韩纯学近年来随着血小板自动计数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的测定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我们对100例冠心病患者MPV和PDW对于血瘀型辨证的意义进行了观...  相似文献   

8.
目的:文章对125例UAP患者进行中医证候调查,对其理化指标进行统计分析,旨在探讨UAP气虚血瘀证候与理化指标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信息采集以面访方式进行,并收集理化指标。结果:①Spearman相关性结果显示:UAP气虚血瘀证与外周血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直接胆红素(DBIL)等相关;②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UAP气虚血瘀证影响因素依次为胆红素、红细胞计数(RBC)、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红细胞压积(HCT)等;③神经网络结果显示:UAP气虚血瘀证相关性依次为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高密度脂蛋白(HDL)、红细胞压积(HCT)、间接胆红素(IBIL)等。结论:UAP气虚血瘀证与胆红素水平、外周血红细胞计数及相关参数相关。  相似文献   

9.
冠心病血瘀型与血小板体积及分布宽度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冠心病血瘀型与血小板体积及分布宽度的关系王玉明,韩纯学近年来随着血小板自动计数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的测定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我们对100例冠心病患者MPV和PDW对于血瘀型辨证的意义进行了观...  相似文献   

10.
崔华复  朱明娟 《中医杂志》2003,44(5):370-371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和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的关系。方法:观察176例CHB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RDW和MCV的关系,并以14例健康体检者和9例HBsAg携带者(ASC)为对照。结果:发现RDW增大的病例异常率和RDW值均数以隐证和肝郁脾虚证最低,以瘀血阻络证和湿热中阻证最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湿热中阻证的RDW增大,MCV大部正常;痰血阻络证RDW增大则半数伴有MCV升高。结论:CHB的RDW增大与肝功能损害程度基本一致,与湿热中阻和瘀血阻络证明显相关,似可作为湿热中阻证和瘀血阻络证常规而实用的客观化指标,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冠心病血瘀证与凝血功能及血小板参数的相关性。方法选择74例冠心病患者,其中血瘀证患者50例,非血瘀证患者24例。检测两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大型血小板比率(PLCR)以及血小板比容(PCT),计算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比较两组各指标水平,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冠心病血瘀证与各指标的相关性,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冠心病血瘀证的影响因素。结果血瘀证组PT、INR明显小于非血瘀证组(P0.05)。两组血小板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血瘀证与PT、INR有相关性(P0.05)。INR是冠心病血瘀证的影响因素。结论冠心病血瘀证与凝血功能关系密切,表现在PT缩短,INR降低。  相似文献   

12.
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是血小板质和量的检测指标。为了探讨病毒性肝炎及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四项参数的变化和临床意义,对我院116例肝病患者血小板四项参数的测定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血瘀证实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血液流变学、血小板功能变化、微循环障碍等几方面阐述了血瘀证实质研究进展,并对近年来真红细胞增多症血瘀证实质研究的进展作了总结,认为真红细胞增多症血瘀证,有不同于其他疾病瘀证的特点,但仍可利用现有血瘀证诊断量化指标进行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病毒流感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101例门诊患者按就诊顺序号抽签方法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常规治疗,抗感染、退热等对症处理。治疗组59例,痰热清注射液,20mL+5﹪葡萄糖,静滴,1次/d;西药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7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发热、头痛、乏力、全身酸痛)消失时间、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氨酰转肽酶、尿素氮、肌酐、尿酸等、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30例,有效2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1.33%。对照组,显效11例,有效15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61.9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症状(发热、头痛、乏力、全身酸痛)消失时间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血液指标(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和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两组均与正常参考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肝肾功能指标(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氨酰转肽酶、尿素氮、肌酐、尿酸)两组均与正常参考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痰热清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病毒流感,疗效满意,无副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的临床应用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volume distriution width,RDW)是定量反映红细胞体积异质性的参数,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标准差(RDW-SD)和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DW-CV)是RDW的两种结果报告方式,均表示红细胞体积大小的离散程度,且因RDW反映的是红细胞体积大小的变异性,变异性大,波峰的基底增宽,反之基底变窄。而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增大,细胞峰右移;MCV变小,细胞峰左移。有时会出现“双峰”,则说明外周血中存在2个红细胞群。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益心舒胶囊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及对红细胞分布宽度、总胆红素、平均血小板体积、尿酸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12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诊治的74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7例给予硝酸异山梨酯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观察组37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益心舒胶囊治疗,2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情况及红细胞分布宽度、总胆红素、平均血小板体积、尿酸及血脂水平变化情况,统计2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疼痛评分及疼痛持续时间、红细胞分布宽度、平均血小板体积、尿酸、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三酰甘油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总胆红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明显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心舒胶囊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较佳,且可显著降低红细胞分布宽度、平均血小板体积、尿酸水平,并改善脂质代谢,且安全。  相似文献   

17.
肝病患者血液检查4项指标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肝病患者随病情变化时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和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的变化及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白蛋白(Alb)与球蛋白(Glo)的比值(A/G)的相关性并探讨其对反映肝病的病情及预后判断的作用。方法肝病患者184例和健康对照组156例于清晨空腹静脉分别采抗凝血和非抗凝血1 mL4、mL,分别进行血细胞分析与生化分析进行上述4项指标检验。结果肝病患者随病情变化MCV、RDW、ALT、A/G均有不同程度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MCV、RDW可反映肝病的病情及预后判断,并与ALT、A/G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脑血管血瘀证患者的客观指标,我们对68例脑血栓血瘀证患者测红细胞变形能力、血小板聚集性、粘附性及体外血栓形成试验,与33名健康人作比较,结果如下。资料及方法本组68例,男性40例,女性28例,年龄43~79岁,均为脑血栓形成后3日~2年患者,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以310例血瘀证患者为观察对象,以血小板计数,体积和血小板粘附.聚集功能以及血浆TXB2、6-Keto-PGF1a含量为观测指标,探讨血小板功能与血瘀证的中医辨证的关系。结果表明:血瘀证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亢进,不同病因所致血瘀证,以气虚血瘀者血小板聚集率明显高于正常(P<0.001);不同病位血瘀证,以心气虚血瘀证血小板聚集功能明显增强,且血浆TXB2含量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血瘀证辨证分型患者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差异。方法:纳入医院门诊收治的气虚、气滞、寒凝血瘀证及正常健康人各40例,入院后测定血常规、凝血指标[血小板容积(MPV)、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血红蛋白水平(MCH)、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红细胞聚集指数(RE)、血浆黏度(PV)、全血黏度(BV)、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沉降率(ES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血脂指标[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炎症指标[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C反应蛋白(CR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结果:寒凝血瘀证MPV、PDW高于对照组(P 0. 05),气虚血瘀证MCV、MCH、RDW高于对照组(P 0. 05),气虚血瘀证上述指标高于气滞血瘀组、寒凝血瘀证(P 0. 05),寒凝血瘀证MPV、PDW高于气虚、气滞血瘀证(P 0. 05);气虚、气滞、寒凝血瘀证RE、BV、HCT、ESR高于对照组(P 0. 05),寒凝血瘀证PV高于对照组、气虚、气滞血瘀证(P 0. 05),气滞血瘀证RE、BV、HCT、ESR均高于气虚血瘀证(P 0. 05),其BV、HCT、ESR又高于寒凝血瘀证(P 0. 05);气虚、寒凝血瘀证各凝血指标高于对照组(P 0. 05),气滞血瘀证APTT、TT、PT、D-D高于对照组(P 0. 05),气虚、气滞血瘀证APTT、TT、PT、FIB低于寒凝血瘀证(P 0. 05),气虚血瘀证D-D高于气滞、寒凝血瘀证(P 0. 05),寒凝血瘀证D-D高于气滞血瘀证(P 0. 05);气滞血瘀证血脂指标高于对照组(P 0. 05),寒凝血瘀证TC、LDL高于对照组(P 0. 05),气虚、寒凝血瘀证各血脂指标均低于寒凝血瘀证(P 0. 05);气虚、气滞、寒凝血瘀证NO、SOD低于对照组(P 0. 05),ET、CRP高于对照组(P 0. 05),气虚、寒凝血瘀证NO低于气滞血瘀证(P 0. 05),寒凝血瘀证ET、CRP高于气虚、气滞血瘀证,SOD低于气虚、气滞血瘀证(P 0. 05),气虚血瘀证ET、SOD高于气滞血瘀证(P 0. 05),CRP低于气滞血瘀证(P 0. 05)。结论:不同血瘀证辨证分型患者血常规指标存在差异,可作为量化诊断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