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我院口腔科成立以来,口腔科器械的清洗、消毒、保养和灭菌,均在同一室内由一名护士进行,由于条件限制,人流、物流出现交叉、逆行,设备落后且工作流程不符合操作规范,护士对清洗、消毒、包装、灭菌知识掌握欠缺,时常出现器械清洗不彻底、包装不规范,消毒、灭菌物品缺乏有效的监管,很难保证口腔科器械的质量,导致手术治疗中发生医院感染的可能,危及病人健康。为了保证口腔科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质量,更好地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及《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规范》,控制口腔科医院感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口腔科诊疗器械清洗、消毒、灭菌工作存在的问题,探讨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措施。方法:2010年6月对我院口腔科诊疗器械消毒、灭菌情况进行检查,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整改。结果:经过检查发现我院口腔科仍存在消毒室房间布局不合理、部分器械仍存在消毒灭菌技术不规范、器械清洗不彻底等问题。结论:加强对器械清洗、消毒、灭菌工作的管理,规范操作规程,严格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3.
门诊口腔科的消毒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口腔科日常诊疗工作中,由于人员流动性大,手机、牙钻等高危器械使用频繁,操作时经常接触到患者的唾液、血液等体液,是医院感染潜在的危险因素。早在1956年国外就有人提出了乙型肝炎可以通过反复使用的牙科器械导致患者之间的交叉感染,20世纪90年代以来曾有报道患艾滋病的口腔医生将HIV传播给患者。目前口腔诊疗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医院感染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对口腔诊疗过程中的无菌操作和使用器械的消毒灭菌也提出了严格要求。为防止口腔科诊疗过程中的交叉感染,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现就门诊口腔科的消毒管理作以下探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口腔科医院门诊院内感染管理的重点和难点,提出相应的预防管理措施。方法:对医院口腔科门诊感染管理所采取的预防性措施进行回顾、分析、总结。结果:医院口腔科在门诊诊疗操作中所接触的血液、体液感染及相关口腔方面的传染病是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管理中的重点,同时,医院在诊治方法、操作技术和理论观念转变上也存在较多难点。结论:医院需高度重视口腔科门诊的感染管理工作,采取积极、科学、有力地管理方式,可有效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几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分析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管理中重点和难点以及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对口腔科门诊感染管理中采取的预防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预防口腔科门诊在诊疗操作中所引起的血液、体液感染以及有关口腔方面的传染病是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管理中的重点,与此同时,在诊疗方法、技术和观念转变上也有较多的难点。结论高度重视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管理工作,采取积极地、科学地管理策略,可有效地预防、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口腔门诊是医院感染的高发科室,随着临床对医疗安全问题重视程度的提升,如何有效控制门诊口腔科感染已经成为了管理工作中的主要课题。文章就综合性医院门诊口腔科感染的预防与管理现状进行了总结,从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工作的态度、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水平、诊疗器械的清洗消毒情况、口腔科诊室环境维护状况进行了分析,并从重视医院感染的防控管理、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教育、维持良好的诊室环境、加强器械清洗消毒质量监控、重视职业暴露防控、加强医疗废物管理等多个方面提出了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7.
口腔科门诊集诊断、治疗、检查于一体,使用的诊疗器械种类繁多、操作复杂,较易发生感染问题,其是医院感染防控的重点部门。文章通过分析发现口腔科门诊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众多,如器械污染、环境污染、水道污染、消毒灭菌不规范等。针对医院感染危险因素,作者提出了一系列预防对策,如完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强化医护人员防范意识、优化口腔科功能布局、加强诊室内部消毒、做好材料及药品管理等,以有效预防口腔科医院感染的发生,确保患者就医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辖区内医疗机构消毒状况,为指导医疗机构消毒工作和防制院内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0年对辖区内三类医疗机构按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医疗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21995)和〈消毒与灭菌效果的评价方法与标准〉(GB1598121995)的方法和要求进行消毒效果监测.结果:共监测各类医疗机构1099家,监测七类样品共3139份,总合格份数2516份,总合格率为80.15%.县级医院、镇级医院、私营及个体诊所消毒监测合格率依次为99.48%、96.08%、76.53%.结论:各级医疗机构的灭菌医疗用品、使用中消毒液、无菌器械保存液合格率最高,均为100%.医务人员手总合格率最低,仅为40 74%.各级医疗机构的消毒效果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应加强对各级医疗机构消毒工作监督和监测力度,以有效预防控制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二级医院消毒供应室管理方法.方法:依据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一部分:管理规范,第二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第三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要求,建立完善规章制度,重视员工专业技能培训,强化质量意识,加强工作流程环节质控.结果:实施规范化管理后,消毒供应室在保证无菌物品质量方面,取得良好效果.结论:通过完善规章制度,强化流程细节管理,确保无菌物品质量,预防院内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中医诊疗器械清洗消毒质量现状,以便改进中医诊疗器械清洗消毒方法,有效预防院内交叉感染。方法:采用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开设有中医诊疗项目的20家医院的中医诊疗器械清洗消毒质量进行调查,并制定和实施规范的中医诊疗器械清洗消毒方法。结果:通过规范中医诊疗器械清洗消毒的方法,保证消毒灭菌质量,满足临床工作需要,有效预防院内交叉感染。结论:医院中医诊疗器械的清洗消毒质量存在问题,通过规范的清洗消毒方法,对预防院内感染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口腔门诊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科室,诊疗过程中患者的唾液、钻牙时喷雾、拔牙时出血,各个环节均能将各种病原微生物传播给其他患者导致交叉感染.加强口腔门诊医院感染控制是防止患者和医务人员在口腔诊疗过程中感染疾病的重要措施.随着<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规范>的出台,我院领导十分重视这项工作,对口腔门诊进行了全面改造,同时采取了干预措施,使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得到可靠的保证,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口腔科医院感染的重点、难点与管理对策。方法:对口腔科门诊感染管理采取的对策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口腔诊疗技术和观念的转变存在很多难点。结论:预防口腔门诊的体液感染、血液感染和口腔传染病是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应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口腔复用器械在供应室进行规范处理和集中管理的价值。方法:对口腔科需要使用的复用器械纳入消毒供应中心进行集中管理和规范处理,通过对消毒前操作、消毒过程中的集中处理和不断完善的规范质量操作,使口腔复用器械的集中消毒处理工作顺利进行。结果:通过不断对规范的修改、改进和完善,使该步操作更加顺利,并对复用器械的消毒效果管理更加有效。结论:对口腔复用器械进行消毒供应室的集中管理和规范处理,能帮助科室把复用器械管理的更加到位,消毒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口腔科诊疗器械消毒规范化管理与效果。方法:医院自2018年12月起对诊疗器械消毒实施规范化管理,2018年6~11月为实施前,2018年12月~2019年5月为实施后,实施前后各随机选择100例患者的诊疗器械为研究对象,统计实施前后口腔科诊疗器械消毒管理质量与管理缺陷发生率。结果:实施后医疗器械清洗、消毒及包装合格率,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医院感染、医疗事故、医疗纠纷等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加强诊疗器械消毒规范化管理,可有效提升器械消毒质量,降低口腔科医疗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治疗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消毒供应中心医院感染管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合理布局工作区域,建立规范化制度管理,完善各项工作流程,主要抓好诊疗器械、物品的清洗、消毒、灭菌质量管理,加强灭菌监测技术以及工作人员素质的培训。结果:提高了器械、物品的清洗质量,规范了各区域的操作流程。结论:运用医院感染管理方法有效提高了消毒、无菌物品的质量,提高消毒供应人员的整体素质,有效防止医院内感染,保证了医疗质量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管理因素、环境因素、器械因素及医护人员自我防范意识等已成为医院口腔科门诊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文章对这些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知识培训,健全规章制度;加强医务人员自我防护,注意手的清洁和消毒;加强环境管理,合理布局诊疗区域;加强对物品及器械的消毒防护管理,从根本上避免口腔诊疗中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二甲医院口腔科医院感染的管理及控制。方法:加强医务人员感染知识的培训工作、对相关规章制度进行完善、对环境和医务人员的手进行规范、对器械消毒灭菌程序进行规范等工作。结果:医务人员的医院感染预防意识得到了显著提高,工作得到了规范,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结论:对于二甲医院口腔科来讲,通过科学的管理及控制对策,能对医院感染进行有效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口腔科诊疗器械消毒灭菌存在的问题,提出并实施相应整改对策,评估整改对策实施效果。方法:研究对医院2017年12月前口腔科诊疗器械消毒灭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整改对策,并与2018年实施(实施后),与2017年期间(实施前)进行比较。结果:整改对策实施后,口腔诊疗器械湿包率低于实施前(P0.05),口腔诊疗器械清洁合格率高于实施前(P0.05),口腔科医护人员满意率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针对口腔科诊疗器械消毒灭菌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整改对策并实施,可有效降低口腔科诊疗器械湿包率。提升清洁合格率及医护人员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以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对浙江省桐乡市中医医院口腔科门诊2013~2015年的500例患者进行统计,分析发生院内感染的原因,探讨和制定预防院内感染发生的对策,由科室主任领导的监督小组实施监督。结果:院内感染发生的主要原因有感染管理制度不完善、医务人员防范意识薄弱、环境污染、口腔器械污染、医务人员手部污染、医疗垃圾处理不规范等,制定的对策有完善口腔科门诊规章制度、操作流程规范化、提高医务人员对院内感染的重视程度、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注意对门诊环境及口腔器械的消毒处理、加强对医疗垃圾的规范化处理等。结论:有效降低了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了整体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有效控制口腔院内感染。方法:器械的消毒、灭菌、空气消毒,加强各项制度管理。结果:每季度防疫检测各项指标达标,无院内感染发生。结论:有效的消毒灭菌是控制口腔科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