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儿童正视眼角膜表面形态特征的初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应用角膜曲率计与角膜地形图仪研究儿童正视眼角膜表面形态特征。方法 对 60例 ( 1 1 5眼 )正视眼儿童进行角膜曲率计与角膜地形图仪测量 ,并得出角膜不规则指数 (CIM)与角膜表面形状系数 (SF)。结果 两种测量方法在测量角膜曲率、角膜散光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在测量散光轴向方面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但此差异无临床意义。本组儿童正视眼CIM值为 :0 63± 0 1 4 ,SF值为 :0 2 7± 0 0 7。结论 儿童正视眼角膜表面呈托力克光学面 ;角膜曲率计与角膜地形图仪对于中央区角膜曲率测量有很好的一致性 ;儿童正视眼角膜表面具有一定的不规则性(CIM约 0 63 )和非球面特性 (SF约为 0 2 7)。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近视眼、远视眼少儿角膜前表面的非球面性特征。方法 164例(291眼)经睫状肌麻痹下综合验光仪确定屈光不正度和散光轴向;按等效球镜度分为近视眼组、正视眼组、远视眼组;Humphrey角膜地形图仪检查角膜前表面不同位置曲率值与形状系数(SF)。结果三组SF值近视眼组最低、远视眼组最高,直径7mm处角膜曲率值近视眼较远视眼正视眼都高;角膜形状系数(SF)与球镜度存在有统计学意义的弱正相关 (r=0.16 P=0.003);角膜中央到周边曲率与等效球镜度的回归系数逐渐增加。结论随着近视度数加深,角膜向着周边变平坦的趋势减慢,主要是由于周边直径7mm处变陡速率比中央区快。远视眼角膜向着周边变平坦的趋势加快,可能是由于直径7mm外周边角膜变平坦。  相似文献   

3.
儿童眼角膜表面非球面光学特性的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国人儿童角膜表面的非球面光学特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正视眼和屈光不正眼儿童两个样本组共158例(311眼)检查角膜地形图,通过对SimK,角膜不规则值CIM和角膜形状系数SF的分析,探讨两组儿童角膜表面的光学特性。结果 两组角膜的垂直子午线的曲率大于水平子午线的曲率,即表现为循规性的托力克面,小于0.9D的角膜散光一般不表现出眼散光;儿童角膜表面不规则值和形状系数峰值分别为0.6和0.3,都表现为正态分布,两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国人儿童的角膜表面呈循规性托力克面的形态,其角膜散光量大于0.9D时才表现出眼散光;儿童眼角膜表面有很好的规则性(CIM=0.6);儿童角膜表面从中央到周边的曲率变化呈较好的矫球差性(SF=0.3)。  相似文献   

4.
远视性屈光不正儿童角膜前表面的光学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张艳玲  施明光 《眼科研究》2004,22(4):409-411
目的 应用角膜地形图仪研究远视性屈光不正儿童的角膜前表面光学特征。方法 对正视和远视儿童共 90例 15 4眼行角膜地形图检查及检影验光 ,对所得的角膜地形图参数 :模拟角膜曲率 (Simk)、角膜不规则指数 (CIM)、形状系数(SF) ,角膜形状参数 :SF、离心率 (e2 )、曲率半径的规律变化常量 (p)及屈光不正值 (Refractiveerror)进行分析。结果 各组间SF、CIM、Simk 1、Simk 2值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SF、CIM、Simk 1、Simk 2与SE均无统计学意义的相关性 (P >0 0 5 )。各组间角膜形状系数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1>SF >0 ;1>e2 >0 ;1>P >0。结论 角膜前表面在儿童远视性屈光不正的发生发展中不起主导作用。儿童远视眼角膜前表面呈由中央到周边逐渐变平坦的扁长椭圆形。  相似文献   

5.
瞬目后不同注视时间的角膜地形图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比较非干眼与干眼瞬目后不同注视时间的角膜地形图变化,以探讨最后一次瞬目后进行角膜地形图摄影的最佳时间.方法 应用角膜地形图仪检测非于眼(30只眼)和干眼(30只眼),其中非干眼在最后一次完整瞬目后的5s、15s、30s时进行摄影,干眼在正常瞬目情况下,其中一次完整瞬目后的5s进行摄影,分别记录角膜不规则指数(CIM)、形态系数(SF).结果 非干眼瞬目后5s、15s、30s的CIM值明显增大(P<O.05),而S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眼患者瞬目后5s的CIM、SF值分别1.15±0.55、0.28±0.14.与非干眼相比,平均CIM值明显大于非干眼瞬目后5s的CIM值(P<0.01),且大于非干眼瞬目后15s的平均CIM值,小于瞬目后30s的平均CIM值.SF平均值两者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角膜地形图测量准确性与测量时注视时间密切相关,建议在最后一次瞬目后5s内进行摄影.(2)角膜表面规则性与泪膜的均匀涂布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儿童散光眼角膜地形图形态特点。方法 对 96例 1 92眼屈光不正眼儿童行角膜地形图检查 ,平均年龄 9 88岁 (5~ 1 4岁 )。根据曲率假色分布图对角膜前表面形态进行分类 ,并分析曲率数值分布图、SimK、CIM、SF值。结果 发现儿童屈光不正眼呈中央陡峭周边平坦的托力克面 ,角膜散光占 94 2 7% ,且以顺规为主。除了圆形、椭圆形和不规则形之外 ,角膜表面各图形之间角膜散光、眼散光不同具有统计学意义。表面形态以蝴蝶结形为主 ,随着散光度数增加 ,角膜前表面蝴蝶结形增多、表面变陡峭。 82 81 %地形图顶点、角膜顶点与瞳孔中心不重合 ,却不影响视觉质量。结论 利用计算机辅助角膜地形图仪有利于观察儿童角膜前表面形态特点、分析角膜曲率、△SimK值、粗略估计眼散光、区分病理性角膜 ,从而有利于临床工作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儿童高度近视眼的各屈光成份与近视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对38人73眼儿童高度近视患者分别进行散瞳验光,采集角膜不规则指数CIM、角膜形状系数SF与模拟角膜Simk1、Simk2,前房深度、晶体厚度、眼轴长度,并作角膜屈折力/眼轴长比值。结果屈光度为-6.0D~24.5D,平均球镜度为(10.23D±3.75)D;Simk1为(44.00±1.48)D,Simk2为(45.45±1.52)D,K值为42.86±9.09,角膜不规则指数CIM为0.73±0.35,角膜形状系数SF为0.27±0.08;前房深度(3.56±0.43)mm,晶体厚度(3.94±0.41)mm,眼轴长度(27.22±2.34)mm;角膜屈折力/眼轴长比值为1.66±0.15。屈光度与Simk2、前房深度、晶体厚度、眼轴长度、角膜屈折力/眼轴长比值间均有显著相关性,P<0.05;角膜不规则指数CIM、角膜形状系数SF与Simk1、Simk2均无统计意义的相关性,P>0.05。结论儿童高度近视患者以轴长为主,角膜屈光力与眼轴不匹配时便导致近视的发生和发展;儿童高度近视患者SF值小于正视眼,CIM大于正视眼,影响了成像质量,负反馈引起眼后段发育生长加快;高度近视儿童角膜屈光力的变化与角膜形状系数、角膜不规则指数的变化不相匹配,打破了眼球正常发育所需的协调性,可能引发了近视的产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Humphrey ALTAS角膜地形图系统与Orbscan-Ⅱ角膜地形图系统对角膜前表面不同区域形态测量的一致性,探讨正视儿童角膜前表面的形态变化规律.方法 分别使用Humphrey ALTAS角膜地形图系统和Orbscan-Ⅱ角膜地形图系统测量53例正视儿童(96眼)角膜前表面SimK1值、SimK2值、角膜散光量及角膜散光轴向值,并分区域比较轴向图上1 mm、2 mm、3 mm、4 mm、5 mm、6mm、7mm、8 mm、9 mm、10 mm区平均曲率值以及以角膜顶点为中心角膜中央3 mm区内37个定点的角膜前表面曲率值.结果 两种仪器测得的SimK1、SimK2、角膜散光量的差值分别为(0.14±0.44)D、(0.30±0.48)D和(-0.16±0.36)D.角膜散光轴像差值≤15°的占89.6%.区域比较显示8 mm区内测量差值的变化值(s)均小于0.5 D,而在8 mm区以外逐渐增大,最大为0.8D(10 mm区).定点比较发现,角膜顶点曲率值差最大,为(0.57±0.61)D.形状因子SF为0.3177±0.11966.结论 两种仪器的SimK值可互换,散光轴向的一致性较好;中央区、旁中央区的测量一致性好于周边区;角膜顶点曲率测量值的一致性较差.正视儿童角膜呈非球面.  相似文献   

9.
袁韬  陆静 《国际眼科杂志》2015,15(5):875-879
目的:观察不同时间长度闭眼和睡眠后角膜地形图、角膜散光等的变化,研究闭眼以及睡眠造成的生理性缺氧对人眼角膜形态的影响。
  方法:选取年龄22~33(26.19±3.95)岁的自愿者,排除屈光介质疾病及眼部其他疾病、无角膜接触镜配戴史等,共16例32眼,其中男10眼,女22眼。主要参数采用了Zeiss角膜地形图仪获取角膜模拟K值、角膜散光值、角膜表面不规则指数( CIM )和形状因子( SF ),测量时间点分别为:日间闭眼前、闭眼后10,20,30,60,120 min;夜间临睡前、超过6h 的睡眠结束后,开眼立即检测、开眼后10,20,60,120 min。
  结果:闭眼过程中,人角膜地形图、角膜散光、CIM、SF等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超过6h的睡眠结束,开眼后过程中,人角膜地形图、角膜散光、CIM、SF等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闭眼和睡眠没有构成对角膜实质性损伤,所以角膜地形和散光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10.
杜长虹 《国际眼科杂志》2012,12(9):1771-1772
目的:评价玻璃酸钠滴眼液对干眼病患者的角膜表面规则性的影响。方法:应用Humphrey角膜地形图仪检测,对结果为可疑圆锥角膜和亚临床期圆锥角膜的患者52例91眼行SchirmerⅠ试验及泪膜稳定性检查,滴玻璃酸钠滴眼液后再行角膜地形图检测,观察角膜表面不规则指数(corneal irregularity measurement, CIM)、形状因子(shape factor, SF)、角膜曲率平均值(mean toric keratometry, TKM)等角膜地形图参数的变化。结果:其中54眼Schirmer试验试纸湿长<10mm或者泪膜破裂时间<10s,滴玻璃酸钠后CIM和SF与用药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TKM与用药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37眼Schirmer试验及泪膜稳定性试验结果正常,滴玻璃酸钠后CIM,SF,TKM与用药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酸钠可通过改善角膜表面光滑度有效降低角膜地形图结果的假阳性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