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3 毫秒
1.
连锁杀蟑毒饵的"连锁药效"试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建立蜚蠊毒饵连锁药效测试方法,证实威灭连锁杀蟑毒饵的“连锁药效”。方法:投饵法。结果:试虫取食该毒饵后,其主剂仅少量分解,并能以原形经粪便排出或残留于虫尸,致使取食粪便、虫尸的成、若虫再次中毒,形成连锁杀灭作用;若虫二次中毒的3天死亡率为89.37%,至第6天达100%。结论:该毒饵连锁杀蟑效果较为理想;本文设计的新的连锁药效测试方法已通过专家评审,并被国家农药登记注册机构认可。  相似文献   

2.
康星杀蟑胶饵的连锁药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目的:观察康星杀蟑胶饵对德国小蠊和美洲大蠊的连锁杀灭效果;方法:在灭蟑现场拾取中毒死亡的德国小蠊新鲜死虫(一次中毒),作为饵料,观察其灭效;结果:一次中毒的死虫能引起蟑螂二次中毒,其中,德国小蠊5d的死亡率可达100%,美洲大蠊8d的死亡率为100%;二次中毒的死虫还能引起蟑螂三次中毒死亡,其中德国小蠊8d死亡率可达55%,美洲大蠊8d死亡率为26.7%;结论:康星杀蟑胶饵有较好的二次杀蟑效果及一定的三次杀蟑效果,其更适合德国小蠊的防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0.8%伦力杀蟑饵剂对蟑螂的现场防制效果。方法采用连续投放毒饵3 d的方法,对商场、宾馆、居民区、农贸市场进行现场灭蟑螂。结果现场施药后第14天的平均灭蟑率为98.25%。结论0.8%伦力杀蟑饵剂是一种适口性好、能快速杀灭、安全高效、价格低廉的蟑螂防制药物,可以推广应用于城市大面积灭蟑螂。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华力2.5%杀蟑胶饵的药效、稳定性和有效成分测定方法。方法实验室、模拟现场及现场实验。结果各种不同药效试验表明,2.5%杀蟑胶饵对德国小蠊和美洲大蠊的药效测定达到国标A级,胶饵具有连锁杀蟑的药效,热贮稳定性较好。结论 2.5%杀蟑胶饵对蟑螂杀灭效果显著,使用方便、安全,属微毒产品,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必扑杀蟑饵剂连锁灭蟑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观察连锁杀蟑饵剂在不同条件下的连锁灭蟑效果,并探讨其应用前景。方法 参照国标测试饵剂药效方法。利用试虫的“有毒”粪便、“有毒”虫尸,作为下一步实验试虫的食物,分别测试若虫、成虫的连锁实验,并测试有、无外源食物竞争情况下的连锁作用。结果 必扑杀蟑饵剂药效达到国标B级标准,在无外源食物竞争情况下,对若虫、成虫显示出良好连续杀灭效果,但若有外源食物竞争,则这一效果明显下降。结论 连锁杀蟑饵剂有连锁灭蟑效果。  相似文献   

6.
笔者于1993年使用美国嘉力公司出品的猛力牌杀蟑药饵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证明:该药饵对我国常见的德国小蠊、黑胸大蠊和美洲大蠊的杀灭效果良好,取食药饵后2~5天开始死亡,LT_(50)为4~12天,最终死亡率均可达100%,只是致死期因虫种而异,依次为黑胸大蠊、德国小蠊、美洲大蠊,中毒后的蟑螂粪便亦可毒杀同种蟑螂,故有"连锁杀蟑"作用。该产品不污染环境,是一种安全、有效、卫生、美观的杀蟑药饵。  相似文献   

7.
蟑螂防治方法很多,毒饵最安全、有效、经济,其与喷洒相比对环境污染也少,因此是蟑螂防治中最常用和最有效的方法,但毒饵的应用和发展也经历了一段曲折过程。早年使用的是硼砂毒饵和敌百虫毒饵,剂型为片剂,药效不佳,因此当时仅作为喷洒的一种辅助方法。至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光稳定拟除虫菊氯菊酯问世,它的高效、安全、持效长以及对害虫兴奋驱出作用,很快在蟑螂防治上获得应用,  相似文献   

8.
杀蟑毒饵     
蟑螂喜食成分中加入药剂即为杀蟑毒饵,毒饵可制成片剂、糊剂、颗粒剂、水剂以及胶饵。毒饵要投放于蟑螂栖息活动的场所,采用量少点多原则,一般用量为0.5~0.8 g/m2,5点/g。  相似文献   

9.
高效连锁杀蟑药饵的三代连锁药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评价高效连锁杀蟑药饵的三代连锁药效;方法:投饵法,三代“连锁”药效试验;结果:若虫取食排泄物中毒2d的平均死亡率为70.83%,8d的平均死亡率为100%,成虫取食虫尸中毒2d的平均死亡率80%,6d的平均死亡率为100%,三代“连锁”药效中毒2d的平均死亡率17.5%,6d的平均死亡率53.5%;结论:该药饵配方选择合理,药效高,具有良好的二代连锁杀蟑效果及一定的三代连锁杀蟑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有效降低居民住宅和机关单位蟑螂密度,探索不同杀灭蟑螂的方法。方法采用粘捕法监测投药前后蟑螂密度,用下降率评价灭蟑效果。结果在居民住宅投放毒饵,同时布放粘蟑板或杀虫粉剂灭蟑,杀灭率为90.08%~97.66%;在机关单位应用杀蟑胶饵灭蟑,杀灭率为97.04%。结论在居民住宅投放毒饵,同时配合粘蟑板或杀虫粉剂,灭蟑效果可靠,防治成本低廉;机关单位应用胶饵灭蟑,效果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大蛙灭蟑毒饵铁路客车灭蟑效果观察西安铁路中心卫生防疫站(710054)艾桂香铁路旅客列车车厢有夹层,缝隙多,为蟑螂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和繁殖场所。为了杀灭和控制列车蟑螂,我们在选用了大蛙烟雾杀虫剂后,又现场实施了大蛙特效灭蟑毒饵,结果杀灭列车蟑螂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灭蟑方法对甘州区室内蟑螂的杀灭效果。方法在甘州区选择蟑螂危害较重的4栋居民楼,采用不同的灭蟑方法进行现场杀灭,并在灭前、灭后7 d、30 d用粘捕法测定蟑螂密度。结果滞留喷洒、胶饵、滞留喷洒和胶饵联合使用、1%毒力岛杀蟑饵剂的7 d杀灭率分别为72.07%、60.50%、82.34%、90.76%;灭后30 d杀灭率分别为66.67%、76.83%、91.49%和95.28%。结论采用联合用药和1%毒力岛杀蟑饵剂的杀灭率效果明显高于单一用药方式,且1%毒力岛杀蟑饵剂安全、高效,蟑螂不易产生抗药性,可作为甘州区室内灭蟑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为探讨如何控制医院病房蟑螂而设计.用对蟑螂有速效作用的高效杀蟑水剂在蟑螂活动高峰前作滞留喷洒,待蟑螂密度降低后,再用对蟑螂有持效作用的杀蟑笔划线巩固.在某病房床头柜试验,收到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蟑螂绝育剂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制一种新型灭蟑螂药物——蟑螂绝育剂;方法:用一定剂量的蟑螂绝育剂与小鼠饲料研磨成粉饵饲喂德国小蠊。观察药物对蟑螂的绝育效果及适口性;结果:用含有0.125%蟑螂绝育剂的毒饵饲喂德国小蠊若虫,其成虫期和雌虫卵荚形成期与对照组相比略微滞后,其卵荚中无若虫孵出;试虫对含有0.125%蟑螂绝育剂毒饵组和空白对照组的取食无显著性差异;毒饵在54℃烤箱中放置14d后对蟑螂的绝育效果稳定;结论:蟑螂绝育剂能够使蟑螂绝育,可以作为一种新型灭蟑药物。  相似文献   

15.
1%毒力岛杀蟑饵剂对蟑螂的灭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1%毒力岛杀蟑饵剂防治蟑螂的效果。方法 实验室及现场灭蟑螂试验,观察蟑螂死亡时间和杀灭率。结果 实验室药效试验测得毒力岛对德国小蠊的杀灭率为100%,LT50为4 26d;现场试验,在试药后15d,灭蟑率为88 .87%。结论 1%毒力岛杀蟑饵剂是一种安全、高效的蟑螂防治药物,蟑螂不易产生抗药性,使用安全,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威灭连锁杀蟑毒饵的“连锁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威灭连锁杀蟑毒饵系美国嘉力公司产品,受嘉力公司委托,对该产品防治蜚蠊的“连锁”作用进行了探讨,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杀蟑胶饵和烟雾剂现场灭蟑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杀蟑胶饵以及联合烟雾剂使用对宾馆厨房的灭蟑效果。方法采用1%晔康杀蟑胶饵和0.5%氯菊酯的烟雾剂,密度监测采用粘捕法。结果单独使用杀蟑胶饵后10 d对蟑螂杀灭率为22.5%,30 d为93.0%;首次加用烟雾剂喷雾,10 d灭效为90.8%,30 d为95.7%。结论在宾馆厨房中使用杀蟑胶饵能有效控制蟑螂的密度但起效较慢,使用杀蟑胶饵首次加用烟雾剂喷雾能在短时间内提高其杀灭率。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西安市经济的发展、货物的运输、人员的流动,以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蟑螂尤其是德国小蠊的密度越来越高,侵害的范围越来越大,传统的滞留喷洒和毒饵等灭蟑方法,已不能对蟑螂进行有效控制。为了探索高效、安全、环保的灭蟑方法,我们自2008年8月至2009年2月,选择德国小蠊侵害较为严重的10户居民家庭、5家中小餐饮店、5家大型宾馆采用1%厚生杀蟑胶饵进行灭蟑试验,取得了良好的灭蟑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2%优士杀蟑胶饵现场应用效果。方法采用现场杀蟑实验。结果试验前现场蟑密度平均为11.6只/15 m in,施药后3、5、7 d,平均密度为0.4、0.1、0只/15m in,杀灭率分别为96.6%、98.8%、100%,用药后3个月观察各房间均未见活蟑螂。结论2%优士杀蟑胶饵具有见效快、持效长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测定快餐厅使用杀蟑胶饵与灭蟑烟雾剂杀灭德国小蠊的效果。方法采用目测法观察施药前后蟑螂密度下降率来评价杀蟑效果。结果施药30d后蟑螂杀灭率达98%以上。结论杀蟑胶饵与灭蟑烟雾剂配合使用杀灭德国小蠊,能减少用药成本,节省时间,效果显著,可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