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9 毫秒
1.
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SHS)在剖宫产手术中时有发生.本文就我院38例择期剖宫产并发 SHS 与24例急诊剖宫产并发 SHS 对比,并分析探讨其原因.临床资料1978年1月至1989年12月,我院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术319例,共发生 SHS62例,占19.43%.319例中,择期剖宫产104例,发生 SHS 38例(36.54%),急诊剖宫产215例,发生 SIIS 24例(占11.6%),经统计学处理,X~2=27.23,P<0.001,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本组病例麻醉均选择 T_(12)~L_1或 L_1~L_2 棘间隙行连续硬膜外麻醉,用1%利多卡因、0.2%地卡因混合剂,首次剂量6~12ml.本组病例均无明显妊娠中,晚期仰卧位不适病史.SHS 均发生于硬膜外麻醉后3~8分钟内,麻醉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腰-硬联合麻醉(CSEA)用于剖腹产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副作用。方法:选择剖腹产手术患者30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腰-硬联合麻醉(CSEA)及硬膜外麻醉(CEA)进行手术。腰-硬联合麻醉组采用药为布比卡因重比重液,麻醉效果不足时经硬膜外导管追加2%利多卡因;硬膜外麻醉组采用2%利多卡因行硬膜外麻醉。术中连续监测呼吸循环情况,评价麻醉效果。结果:SA后阻滞平面满足手术时间要求不到9min,下肢运动阻滞可达BromaⅢ级,麻醉成功率为97.8%。硬膜外麻醉后阻滞平面满足手术时间要求在15-20min.CSEA组低血压发生率高,出现时间早。结论:CSEA运用于剖腹产手术,起效快,效果确切,安全便捷,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急诊剖宫产患者常伴有饱胃,因手术刺激、麻醉及低血压等原因极易发生呕吐。我们从1982年8月至1985年5月共做剖宫产手术203例,其中饱胃患者35例,有21例应用胃复安预防呕吐,效果满意。本组均为急诊病例,其中合并妊娠高血压者11例,进食时间均在术前4小时内。麻醉前30分钟肌注安定10mg或苯巴比妥钠0.1g。麻醉为连续硬膜外麻醉,用20%利多卡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择期剖宫产患者腰硬联合麻醉(combined spinal epidural anesthesia,CSEA)中出现的低血压进行分析,确定其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并由此探讨解决方案。 方法收集2010年6月至2011年5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行择期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按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在CSEA下的单胎妊娠患者240例,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进行分析,以低血压的发生例次作为因变量,以容量控制、升压药(苯肾上腺素)的使用方式、麻醉药物种类、测量血压的间隔时间以及产妇的年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的总量、苯肾上腺素的持续剂量与苯肾上腺素的总量、术中硬膜外用药量、麻醉前液体入量、液体总入量、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前产妇痛觉阻滞平面到达胸6时的触觉阻滞平面、压觉阻滞平面等共18项为自变量。按苯肾上腺素的3种使用方式重新分为3组:不预防性使用组,预防性使用组,预防性使用+持续使用组。以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各组产妇低血压发生例次及新生儿出生时脐静脉血pH值、碱过剩(base excess, BE)值与1 min Apgar评分进行比较。 结果得到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低血压发生例次=0.218-34.206×苯肾上腺素的持续剂量+1.096×苯肾上腺素总量-0.214×麻醉用药种类。不预防性使用组,预防性使用组,预防性使用+持续使用组,3组中低血压发生例次分别为3.53±2.02,2.76±1.81,0.88±1.17;预防性使用+持续使用组患者的低血压发生例次均明显低于另外两组(P<0.01)各组新生儿的pH值、BE值、1 min Apgar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患者麻醉注药时,静脉注射苯肾上腺素1 μg/kg、并继以0.25~0.35 μg/(kg·min)的剂量维持,有助于保持患者血压稳定。 结论择期剖宫产产妇腰硬联合麻醉后低血压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苯肾上腺素的持续剂量。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剖腹产率增高,硬膜外麻醉下剖腹产率也升高。Hallworth等报道硬膜外阻滞时,7~45%病人出现低血压,对血流动力学影响明显,心排出量变化知之不多。本文通过切面超声心动图测主动脉孔面积,结合多普勒超声测主动脉血流速而测量心排出量,研究硬膜外麻醉剖宫产期间与以后的连续血流动力学变化。研究15例孕38~39周妇女,无心血管疾病,因  相似文献   

6.
联合腰麻硬膜外麻醉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观察联合腰麻硬膜外麻醉 (CSEA)不同剂量布比卡因腰麻用于剖宫产手术的效果及对母婴的影响。方法  2 0 0 2年 1月至 2 0 0 3年 6月将ASAⅠ级 ,择期剖宫产产妇 15 0例 ,随机分成 3组 ,每组 5 0例 ,麻醉方法为CSEA ,腰麻分别给予等容量、近似相对密度布比卡因 :A组 10 0mg、B组 7 5mg、C组 6 0mg ,观察其麻醉效果。结果 A、B两组麻醉效果相近 ,但A组低血压发生率高 (P <0 0 1) ,运动恢复慢 (P <0 0 0 1) ,C组麻醉效果不佳。各组新生儿Apgar评分均在 7分以上 ,无头痛等并发症发生。 结论 CSEA用于剖宫产手术 ,0 375 %布比卡因 2mL(7 5mg)腰麻 ,起效快 ,效果确切 ,术后恢复快 ,并发症少 ,对新生儿无明显影响 ,可供临床选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剖宫产手术中运用不同麻醉方法的效果。方法以我院妇产科接收的108例进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为研究对象,时间在2017年3月~2018年4月,以不同麻醉方法为基准,将108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n=54)。其中,对照组产妇使用的麻醉方法为单次硬膜外麻醉;研究组产妇使用的麻醉方法为两点法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比较两组产妇的应用效果。结果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的麻醉效果较好,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在手术过程中通过对两组产妇生命体征的观察,其中平均动脉压、心率以及血氧饱和度等方面的数值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剖宫产手术中,两点法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的应用,具有良好的麻醉效果,在保证手术安全、顺利进行的同时,还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Horner 氏综合征的特征是半侧面部血管扩张、缺汗、瞳孔缩小、上睑下垂、眼球凹陷。据报告该综合征出现于胸部手术硬膜外镇痛,产妇腰、骶部麻醉及选择性剖腹产腰部硬膜外麻醉。局麻后(如斜角肌间阻滞、口内注射)也可能发生本综合征。Kepes 等于1972年首次报告产时硬膜外镇痛后出现Horner 氏综合征,其原因为控制瞳孔、眼睑提肌、结膜及面部的交感神经受到阻滞时,此控制区域起  相似文献   

9.
驼背孕产妇剖宫产手术的麻醉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驼背孕产妇的麻醉方法及围术期管理,以降低驼背孕产妇及新生儿的病死率。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总结1994年6月至2006年6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12例驼背孕产妇的麻醉、术中管理、术后镇痛及治疗转归情况。结果12例患者中有9例产妇在术后7d内出院,2例15d出院,1例死亡,新生儿存活11例。结论对驼背孕产妇采用硬膜外麻醉可以明显改善呼吸、循环功能,术后硬膜外镇痛效果佳,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进行高龄老年下肢手术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入室后开放外用静脉通道,建立常规监测,首先将手术床调整至头高脚低位约15°,患者患侧卧位,然后施行椎管内穿刺操作。CESA采用DurasafeTray联合穿刺包,用17G穿刺针经L2、3或L3、4正中穿刺硬膜外腔,然后用Whitacre 25G腰穿针经17G硬膜外针刺入蛛网膜下腔,针口斜面向头,确认有脑脊液回流后注入0.75%布比卡因重比重液,抽取0.75%布比卡因2.0m1与20%葡萄糖液1 ml配制成重比重液3ml留1.5ml~1.8m,针口斜面向头,脑脊液流出后将药液在12 s注入,拔出腰穿针后将导管经硬膜外针置入硬膜外腔3lm。10分钟后平卧位后如果BP〈100mmHg将给予面罩吸氧并给予麻黄碱10mg。结果、腰硬联合麻醉(CSEA)适用于高龄老年下肢手术CSEA综合了腰麻(SA)与硬膜外麻醉(EA)的优点,具有SA起效快、可靠性强、阻滞完善的少量局麻药就获得满意阻滞范围优点,也具有EA可控性强、可用于术后镇痛的优点,又弥补了两者的若干缺点,减少了术后头痛、低血压等副作用,由于药物用量少,减少了对心血管及神经系统毒性的潜在危险。结论、腰硬联合麻醉(CSEA)具有麻醉起效快、镇痛和肌松效良好、可靠性强,单侧阻滞,作用持续时间长麻醉有延时性,用药量少、毒性低、阻滞效果完善确切、并发症少,心血管反应小。意识清醒呕吐物误吸的危险性低,运动阻滞完善。对心血管影响小,安全性和成功率高,可用于术后镇痛,CSEA麻醉适用于高龄老年下肢手术一种较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1.
通过问卷和电话采访的方式,分析了自1980~1991年瑞典的胸脊髓损伤后分娩的全部29例患者的妊娠,分娩和围产儿情况。其中12例损害在T_5以上,17例在T_5以下。通常认为T_5平面以上为高位损害。T_5以上损害组和T_5以下损害组分娩次数分别为15次和34次。泌尿系感染是最常见的并发症,约75%病例还有低血压、贫血和产前出血等。有少数表现为反射亢进,常见的症状有高血压、心动过缓,严重头痛、潮红和出汗。2例胎盘早剥患者发生产前出血入院前胎儿宫内死亡。16次阴道分娩,33次剖腹产。其中25例全身麻醉,5例为硬膜外麻醉,3例局部麻醉。9例发生早产,2例为低体重儿。围产儿死亡率为3.8%(2/52,3例为双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硬膜外连续麻醉的方法用于无痛分娩的镇痛效果。方法将我院妇产科2014年1月~2014年11月收治的135例足月分娩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麻醉分为使用连续硬膜外麻醉的镇痛分娩研究组70例,自然分娩未麻醉的对照组65例,观察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产程时间、和母婴不良状况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产妇有58例经阴道分娩,12例剖宫产,对照组顺产和剖宫产分别为41例和24例,两组产妇第二产程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产后出血、胎儿宫内窘迫和新生儿发生窒息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连续麻醉用于无痛分娩可明显缩短产妇第二产程的时间,降低剖宫产率,对母体和新生儿的副作用较小,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对分娩时体位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讨论,并认为仰卧位不符合自然规律。本文结合我院1982年1月以来3年时间里,剖宫产时并发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100例,讨论其处理方法及分娩或手术时的体位,为预防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发生提供依据。资料和方法 SHS的判定标准:①妊娠晚期(即孕28周后)的孕产妇;②仰卧位5分钟以上;③主要表现有恶心,呕吐、胸闷、出冷汗、呼吸困难以及收缩压较术前下降超过30mmHg等表现并持续2分钟以上者判定为SHS。结果 1.发病率:3年期间做剖宫产术共1,763例,其中发生SHS者100例,发病率为5.67%。其中,局麻1,472例中发生SHS者30例,占2.04%,硬膜外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应用于剖宫产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总结560例剖宫产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硬膜外穿刺和腰穿均成功者548例,12例因腰穿未见脑脊液回流而在硬膜外穿刺下完成,成功率100%。结论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既能兼顾硬膜外麻醉和腰麻的优点,又能避免它们的缺点。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是剖宫产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5.
答案及注解产科部分(53~70题)问53∶b.剖腹产麻醉最主要的是血压下降合并症的处理.本例是由硬膜外麻醉引起的血压下降和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SHS)的管理及处理问题.在妊娠后半期SHS的发生率为3~4%,硬麻时由于末梢血管扩张,下肢血液蓄积,与无麻醉时比,因子宫压迫下腔静脉增强,加重了静脉回流障碍.母体血压低,子宫胎盘血流量减少,易引起胎  相似文献   

16.
腰麻(subarachnoidanalgesia,SA)、硬膜外麻醉(epiduralanalgesia,EA)是选择性剖宫产术常用的麻醉方法。1981年Brownridge[1]联合应用腰麻硬膜外麻醉(combinedsubarachnoidand...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随着全身麻醉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发展,硬膜外阻滞麻醉在临床上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对我院10例妇科手术患者进行了三种推管内麻醉方法效果的对比分析,旨在探讨妇科手术中最佳的麻醉方式,现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医院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妇科手术病人60例,随机分为三组,A组行单纯硬膜外麻醉,B组行一点法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妊娠足月发生仰卧住低血压综合征的诊断与防治。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妊娠足月产妇928名,发生仰卧位低血压30例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妊娠足月产妇928名,其中发生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30例。根据该综合征发生的原因采取预防和处理措施。结论:发生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病例一般都得以纠正。待此症纠正后立即手术。否则在此征未纠正前即手术取胎,新生儿评分低,易发生窒息。  相似文献   

19.
剖腹产术的麻醉一直未能得到满意解决.争论的主要问题是临产妇的安全性和麻醉药对胎儿的影响.目前,国内外许多麻醉工作者在动物实验和临床上探讨各种麻醉方法及麻醉药物对胎儿或新生儿的影响,做了大量的研究,本文就下述几个问题提出讨论.一、麻醉方法及麻醉药(一)麻醉方法:国外剖腹产术的麻醉常采用吸入全麻,近来多用硬膜外麻醉.国内多数医院应用硬膜外麻醉,部分医院也采用针麻或局麻.多数作者认为,硬膜外麻比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单纯硬膜外麻醉(EA)和腰硬联合麻醉(CSEA)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7年8月~2019年2月本院收治的200例剖宫产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分为A、B两组。A组单纯以EA手术,B组采用CSEA手术。记录并对比两组药物起效时间、平面固定时间,对比两组Ramsay评分,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B组药物起效时间、平面固定时间、Ramsay评分均优于A组,P<0.05。A、B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3.00%,两组对比P>0.05。结论相较于单纯硬膜外麻醉而言,腰硬联合麻醉的麻醉起效更迅速,麻醉效果更好,麻醉不良反应少,更适合剖宫产等急诊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