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7 毫秒
1.
目的 探讨干扰素α-1b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3例CHB分为三组:干扰素组应用干扰素α-1b6个月,随访6个月;拉米夫定组应用疗程12个月;联合治疗组为干扰素α-1b联合拉米夫定。采用电化学发光法、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及多点基因正链检测技术对血清ALT、HBV—DNA、HBV-M等指标进行了观察。结果 联合治疗组HBV-DNA阴转率高于干扰素组(均P〈0.01);HBeAg阴转率和抗-HBe阳转率均高于拉米夫定组(均P〈0.01);ALT复常率优于干扰素组和拉米夫定组(P〈0.01)。结论 IFNα-1b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优于单一用药。  相似文献   

2.
江凌翔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7):2344-2345,2451
目的观察干扰素α-1b(IFNα-1b)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方法1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各40例。干扰素组(A组)300万IU的IFNα-1b注射3次/周,共26周;拉米夫定组(B组)100mg口服,1次/d共52周;联合治疗组(C组)分阶段联合应用干扰素α-1b和拉米夫定治疗,疗程52周。治疗结束后,检测乙肝的血清学指标,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三组的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均下降(P〈0.01),C组显著低于A组和B组。C组的有效率高于其他两组。结论干扰素α-1b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效果优于单独用药。  相似文献   

3.
袁新生  张经良 《中国药业》2006,15(10):51-52
目的探讨基因工程干扰素α-2b(凯因益生)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116例患者随机分成3组。A组40例给予凯因益生(第1—4周300万IU/d,以后改为300万IU,间日肌肉注射1次)及拉米夫定(100mg/d,口服)治疗6月,B组38例单用凯因益生治疗,C组38例单用拉米夫定治疗。结果3纽患者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但A组降幅明显高于B,C两组(P〈0.05);在HBeAg及HBV—DNA阴转率方面,A组的疗效明显优于B,C两组(P〈0.05),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IFNα-2b联合拉米夫定具有改善肝功能和抑制乙肝病毒复制等功效,可作为慢性乙型肝炎的一种治疗方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干扰素α1b联合苦参碱治疗肝炎肝纤维化4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干扰素α1b联合苦参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并肝纤维化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80例CHB并肝纤维化患者。随机分入试验组及对照组各40例。试验组病例用干扰素α1b联合苦参碱治疗,对照组仅用干扰素α1b治疗,并于治疗前后检测肝功能、病毒标志物及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HA,LN,PCⅢ,Ⅳ—C)等。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2%和71%(P〈0.05),HBeAg阴转率分别为59%和34%(P〈0.05);肝纤维化指标明显下降,试验组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HA和L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PCⅢⅣ-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干扰素α1b联合苦参碱治疗CHB并肝纤维化患者有协同抗乙肝病毒、抗肝纤维化效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重组基因干扰素α—1b与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门诊及住院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140例,其中干扰素治疗组90例;保肝治疗组60例。观察2组患者的肝功能。结果干扰素联合胸腺肽治疗组的ALT复常率和HbeAg阴转率均明显高于保肝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干扰素α-1b与胸腺肽是目前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较为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药肝炎合荆与α-2b干扰素联合应用同常规用α-2b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选择慢性乙肝患者64例,其中男34例,女30例;年龄19~68岁,平均41岁;病程3~10年,平均病程6.5年;治疗组用我院中药肝炎合剂,每日1剂,共3个月,同时联合应用α-2b干扰素300万U皮下注射,隔日1次,共4个月;对照组单用α-2b干扰素,疗程及剂量同治疗组。结果:联合用药组乙肝病毒复制标志HbsAg、HbeAg、HBV—DNA转阴率明显高于单一用药组(P〈0.01),两组治疗后ALT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以联合用药组效果更好(P〈0.01、P〈0.05);PA值经治疗后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也以联合用药组效果更好(P〈0.01、P〈0.05)。结论:中药肝炎合剂联合α-干扰素治疗选择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优于常规单独应用α-干扰素的治疗。  相似文献   

7.
袁新生  张经良 《中国药业》2006,15(12):57-58
目的 探讨基因工程干扰素α-2b(IFNα-2b,凯因益生)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72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7例)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肌肉注射IFNα-2b(第1个月300万IU/d,第2,3个月改为隔日300IU),对照组(35例)单纯采用常规综合治疗,均以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结果 疗程结束时,治疗组肝功能复常率及抗-HCV阴转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且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IFNα-2b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抗-HCV阴转率高,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干扰素-α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军  杨巨武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3):1909-1911
目的:分析干扰素-α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3例慢性乙型肝炎随机分为3组:干扰素组18例、拉米夫定组21例和干扰素联合拉米夫定组24例(联合治疗组),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疗程结束后患者病毒学和血清学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联合治疗组HBV-DNA阴转率高于干扰素组,HBeAg阴转率和抗-HBe阳转率均高于拉米夫定组,ALT复常率高于干扰素组和拉米夫定组,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干扰素α与拉米夫定联合应用可提高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二者具有明显的抑制病毒复制的协同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口干扰素联合拉米夫定治疗80例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对照组肌注干扰素α-2a(因特芬)500万U,隔日1次。持续6个月;观察组在肌注干扰素的同时,给予口服扛米夫定100mg·d^-1,持续12个月。结果两组各疗程结束后。患者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HBVDNA阴转率观察组〉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HBeAg阴转也有一定效果。结论α干扰素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α-干扰素联合拉米夫定治疗青少年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符合标准的2008年2月至2011年10月来本院就诊的82例青少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采用α-干扰素联合拉米夫定,对照组单用α-干扰素,观察治疗3、6及12个月ALT复常率、HBV—DNA阴转率、HBeAg转换率。结果治疗3、6及12个月时,HBV-DNA阴转率及HBeAg转换率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α-干扰素联合拉米夫定治疗青少年慢性乙型肝炎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迈普新(胸腺肽α1、Tα1)联合α-2b干扰素(IFNα-2b)长疗程(52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4例HBVDNA与HBeAg阳性的CHB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联合治疗组采用Tα1和IFNα-2b联合治疗,对照组单用IFNα-2b,疗程均为52周。治疗结束后随访26周。观察两组肝功能和乙型肝炎病毒学标志(HBVM和HBVDNA)的变化情况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结束时,两组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联合治疗组中23例(71.9%)ALT恢复正常,24例(75%)HBeAg及HBVDNA阴转,17例(53.1%)HBeAg血清转换,17例(53.1%)完全应答,均较对照组为优,对照组分别为17例(53.1%)、14例(43.8%)、15例(46.9%)、11例(34.4%),但经统计学处理仅HBVDNA及HBeAg阴转率较对照组差异显著P〈0.025。治疗结束后26周,联合治疗组有21例(65.6%)ALT恢复正常,26例(81.3%)HBeAg阴转,24例(75%)HBVDNA阴转,19例(59.4%)完全应答,而对照组分别为13例(40.6%)、12例(40.6%)、11例(37.4%)、10例(31.3%)和10例(31.3%),两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治疗过程中两组均出现较高的不良反应,经对症治疗很快好转,未影响抗病毒治疗。结论 Tα1联合IFNα-2b长疗程治疗CHB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可以明显改善肝功能,抗乙肝病毒效果好,明显优于单用IFNα-2b组,大大提高了完全应答率,是CHB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张加功 《中国基层医药》2006,13(6):1015-1016
目的 探讨拉米夫定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将6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用拉米夫定联合苦参素,对照组31例仅用拉米夫定,疗程6~12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ALT、HBeAg及HBV-DNA等实验室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ALT复常率,HBeAg以及HBV-DNA阴转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HBV-DNA阴转后复阳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拉米夫定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有效抑制乙肝病毒(HBV)复制。  相似文献   

13.
陈俊英  周波  陈丹 《中国基层医药》2007,14(8):1391-1392
目的观察复方仙芪汤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疗效。方法将8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采用复方仙芪汤联合拉米夫定治疗;对照组40例仅用拉米夫定治疗。疗程均为12个月。观察治疗前、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及停药后6个月时乙肝病毒标记物、血清HBV—DNA定量、肝功能、肾功能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疗程结束时.治疗组ALT复常率、HBeAg阴转率、HBeAg/HBeAb转换率分别为96%、58%与42%,高于对照组的73%、23%与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13sAg、HBV-DNA阴转率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后6个月,治疗组ALT复常率、H13eAg阴转率、HBeAg/HBeAb转换率、HBV-DNA阴转率分别为93%、56%、44%与8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20%、13%与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率治疗组为5%,低于对照组的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复方仙芪汤联合拉米夫定治疗CHB,在提高ALT复常、促进HBeAg阴转与HBeAg/HBeAb转换、抑制病毒复制、降低复发方面,较单用拉米夫定更有效。  相似文献   

14.
拉米夫定苦参碱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与苦参碱(博尔泰力)联合应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价值。方法62例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为2组,一组接受拉米夫定与苦参碱联合治疗(LM组),另一组单纯接受拉米夫定治疗(L组)。结果LM组与L组HBVDNA阴转率分别为90.6%和86.7%,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LM组HBeAg阴转率和ALT复常率均显著高于L组(46.9%对16.7%,P〈0.01和78.1%对50%,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结论拉米夫定与苦参碱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有效地提高HBeAg阴转率和ALT复常率,并且可以缩短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程。  相似文献   

15.
干扰素α-1b联合川芎嗪治疗慢性乙型肝炎4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伟  焦建明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8):2807-2808
目的:观察干扰素联合川芎嗪治疗慢性乙肝的疗效。方法: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8例仅用肝得健等一般常规护肝药及多种维生素治疗,不用抗病毒药物;治疗组22例用干扰素α-1b300万U肌肉注射,同时加用川芎嗪治疗。结果:HBeAg、HBV—DNA阴转率无论在治疗结束时还是治疗后1年,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HBeAg阴转同时伴HBV—DNA阴转率、抗-HBe阳转率,治疗组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干扰素联合川芎嗪治疗慢性乙肝效果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重组人干扰素α-2b(IFNα-2b)联合胸腺法新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9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联合组(A组)32例,给予IFNα-2b治疗,第1个月300万IUμd-1,肌内注射,第2、3个月改为隔日300万IU,肌内注射,胸腺法新1.6mg,皮下注射,前4d,1次/d,之后每周2次,连续用6个月。IFNα-2b组(B组)31例,单用IFNα-2b治疗,剂量、方法同A组。胸腺法新组(C组)31例,单用胸腺法新治疗,剂量、方法同A组。3组均3个月为1疗程,治疗2个疗程。结果疗程结束时,3组患者ALT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HBeAg阴转率分别为56.3%、35.3%、32.3%,HBV-DNA阴转率分别为62.5%、38.7%、35.3%,A组的疗效明显高于B、C两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重组人干扰素α-2b联合胸腺法新具有改善肝功能和抑制乙肝病毒复制等功效,两者联合应用可作为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一种治疗方案,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袁宝春 《中国基层医药》2007,14(10):1681-1682
目的探讨干扰素α-2b和苦参素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乙型肝炎随机分为两组,Ⅰ组30例,干扰素α-2b联合苦参治疗;Ⅱ组30例,单用苦参素治疗,疗程3~6个月。治疗前后定期检测肝功能、HBeAg、抗-HBe、HBV DNA。结果Ⅰ组治疗6个月HBeAg/抗-HBe转换率63.3%、HBV DNA阴转率70%,Ⅱ组治疗6个月HBeAg/抗-HBe转换率13.3%、HBV DNA阴转率1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扰素α-2b和苦参素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在HBeAg、HBV DNA阴转方面有较好疗效,并对使用干扰素所致WBC降低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王振民  林卫利 《药品评价》2006,3(5):366-367
目的观察苦参素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用苦参素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36例,与单用苦参素和单用于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比较。结果联合治疗组肝:叻复常率达94.4%,单用苦参素组达80.6%,单用干扰素组达83.3%,联合治疗组优于单用对照组(P〈0.01):联合治疗组HBeAg阴转率达58.3%,HBV—DNA阴转率达61%;单用苦参素组HBeAg阴转率达38.9%,HBV—DNA阴转率达41.7%;单用干扰素组HBeAg阴转率达41.7%.HBV—DNA阴转率达44%.联合治疗组优于单用对照组(P〈0.01)。应用干扰素者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头痛.肌肉关节痛.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结论苦参素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比单用好.达到药物协同和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阿德福韦酯单药及其与胸腺肽仪.、苦参素联合治疗拉米夫定停药后复发的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临床疗效。方法将51例拉米夫定停药后复发的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完全随机分为联合组(29例)和单药组(22例),联合组用阿德福韦酯、胸腺肽仪.和苦参素联合治疗;单药组用阿德福韦酯治疗。疗程均为12个月。比较2组治疗后肝功能变化、Child—Pugh评分变化、HBVDNA阴转率、HBeAg阴转率、HBeAg/抗HBe血清学转换率、早期病毒学应答和完全应答等。结果联合组治疗6个月肝功能改善优于单药组,组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hild—Pugh评分,联合组和单药组治疗前分别为(9.1±2.2)和(9.3±2.2)分,6个月后分别为(7.5±1.6)和(8.9±2.0)分,治疗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15,P〈0.01);联合组治疗6、12个月后HBVDNA阴转率分别为65.5%(19/29)和86.2%(25/29),明显高于单药组[27.3%(6/22)、50.o%(11/22)],同时间点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6个月:x2=7.322,12个月:x2=7.899,均P〈0.01);联合组治疗6、12个月时HBeAg阴转率及HBeAg/抗HBe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62.5%(15/24),87.5%(21/24)],明显高于单药组[21.0%(4/19)、47.4%(9/19)],同时间点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6个月:x2=7.387,12个月;x2=8.097,均P〈0.01);联合组获得早期病毒学应答和完全应答也高于单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阿德福韦酯、胸腺肽α1和苦参素联合治疗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停药复发的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疗效明显优于单用阿德福韦酯。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应用国产干扰素(赛若金)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并进行随访。方法:8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应用国产干扰素IFNα 1b(商品名:赛若金)肌肉注射,1周3次,1次5MU,对照组42例,使用常规保肝药物,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结果:疗效结束时,两组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肝功能指标ALT恢复率89.6%优于对照组ALT恢复率51.3%(P<0.05)。停药后2年随访结果比较,治疗组HBsAg阴转率,HBV DNA阴转率及HBeAg HBV DNA双阴转率分别为45.9%、54.2%和40.5%,与对照组比较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结论:INF α1b(赛若金)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无论是近期还是远期,效果都是确切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