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目的 考察天麻苷元的透皮特性与皮肤刺激性,为其经皮给药制剂的开发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离体大鼠皮肤,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法对天麻苷元的透皮性能进行评价,并进一步考察常用溶剂、促透剂以及透皮微粒载体对其透皮性的影响。此外,选择家兔为动物模型,评价天麻苷元溶液剂与凝胶剂的皮肤刺激性。结果 天麻苷元较易透皮,经大鼠腹部皮肤的渗透速率常数(Js)可达134.1 μg/(cm2·h),24 h透过量约为3 mg/cm2。30%乙醇对天麻苷元兼具增溶与促透作用,是较理想的溶剂。常用促透剂氮酮、松节油、冰片以及透皮微粒载体微乳与醇质体对天麻苷元透皮性能的改善作用并不显著。家兔皮肤刺激性试验结果表明天麻苷元溶液剂与凝胶剂均无明显的皮肤刺激性。结论 天麻苷元具有良好的透皮性能,且无皮肤刺激性,适合开发成经皮给药制剂,应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制备麻黄碱壳聚糖修饰脂质体凝胶剂,考察其粒径分布、包封率及体外透皮特性。方法 采用薄膜蒸发法制备麻黄碱脂质体混悬液,在麻黄碱脂质体混悬液中缓慢滴加pH值为5~6的0.35%壳聚糖溶液,制成麻黄碱壳聚糖修饰脂质体凝胶剂。激光粒度仪测定修饰脂质体的粒径分布,反透析法测定包封率,Franz扩散装置考察其体外透皮特性。结果 麻黄碱壳聚糖修饰脂质体的平均粒径在1 400~1 900 nm;平均包封率达(41±0.94)%;修饰脂质体中麻黄碱能缓慢透过大鼠皮肤,与普通剂型相比累积透过量随时间变化差异较明显,缓释效果显著。结论 该制剂制备工艺简单,性质稳定,药物包封率较高,定量测定方法简便、准确;药物透皮速率缓慢,释药稳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 设计一种以热熔胶为基质的关节止痛膏贴剂。方法 以增黏剂、增塑剂的用量为考察因素,以贴膏的初黏性、剥离强度、药物释放率为考察指标,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进行处方优化。结果 采用该法优化得到的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在优化的处方区域内制备得到的贴剂,具有较优的综合性能,能够满足贴剂的使用要求。结论 星点设计-效应面优化法具有实验次数少、实验精度高、预测性较好的优势,适合于非线性拟合的实验设计。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鬼臼毒素醇质体经皮渗透特性。方法 通过体外经皮渗透试验,比较鬼臼毒素在大鼠皮肤中的稳态透皮速率和皮肤滞留量,分别考察以醇质体、酊剂、脂质体、30%乙醇混悬液以及鬼臼毒素与空白醇质体物理混合物作为载体,鬼臼毒素经皮渗透特性。结果 鬼臼毒素醇质体的12 h皮肤滞留量为8.17 μg/cm2,高于其他各组;稳态透皮速率小于鬼臼毒素载药量为0.5%的脂质体组及乙醇混悬液组(P<0.05),与其他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结论 醇质体具有较大的皮肤滞留量及较小的透皮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辅料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硬脂酸(HPMC-硬脂酸)作为辣椒素透皮凝胶基质的适用性,并对制剂处方进行优化。方法 以HPMC-硬脂酸为基质制备了辣椒素透皮凝胶,通过正交设计试验,对基质处方进行优化,并考察其体外经皮渗透性能和稳定性。结果 所制备的凝胶为白色半透明胶体,正交试验筛选出的优化处方组成为1% HPMC-硬脂酸、15%丙二醇、10%甘油,辣椒素12 h累积渗透量为275.45 μg/cm2结论 以HPMC-硬脂酸为基质制备的辣椒素凝胶性质稳定,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和经皮渗透性能,有望成为辣椒素的新型透皮给药制剂。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辅料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硬脂酸(HPMC-硬脂酸)作为辣椒素透皮凝胶基质的适用性,并对制剂处方进行优化。方法 以HPMC-硬脂酸为基质制备了辣椒素透皮凝胶,通过正交设计试验,对基质处方进行优化,并考察其体外经皮渗透性能和稳定性。结果 所制备的凝胶为白色半透明胶体,正交试验筛选出的优化处方组成为1% HPMC-硬脂酸、15%丙二醇、10%甘油,辣椒素12 h累积渗透量为275.45 μg/cm2结论 以HPMC-硬脂酸为基质制备的辣椒素凝胶性质稳定,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和经皮渗透性能,有望成为辣椒素的新型透皮给药制剂。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制备盐酸青藤碱醇质体并考察醇质体作为盐酸青藤碱经皮给药载体的渗透特性。方法 采用注入法制备盐酸青藤碱醇质体,并对其形态、粒径及包封率进行分析;采用透皮扩散仪,以小鼠皮肤进行体外透皮试验,比较盐酸青藤碱在水溶液、脂质体以及醇质体中的透皮行为。结果 制得的盐酸青藤碱醇质体外形圆整,平均粒径为88.7 nm,包封率为62.8%,累积透皮量和透皮速率均明显高于盐酸青藤碱脂质体和水溶液。结论 醇质体能明显促进盐酸青藤碱的经皮渗透,有望成为盐酸青藤碱透皮给药的新载体。  相似文献   

8.
目的 考察不同动物皮肤和透皮促进剂不同质量浓度对小儿腹泻脐贴膏的经皮渗透性的影响。方法 以小儿腹泻脐贴膏为模型药物,采用Franz扩散池法,以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为指标成分,比较大鼠腹部皮肤、家兔腹部皮肤、小鼠背部皮肤以及猪耳廊背面皮肤对小儿腹泻脐贴膏的经皮渗透性的差异,同时比较1%、3%、5%氮酮对小儿腹泻脐贴膏的经皮渗透性的影响。结果 大鼠腹部皮肤对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的24 h累积透过量均最大,渗透速率最高;氮酮质量浓度为1%时对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的透皮促进作用最强。结论 选择1%的氮酮作为透皮促进剂,且选用大鼠腹部皮肤作为透皮促进剂筛选的皮肤模型时,小儿腹泻脐贴膏的透皮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芍药苷(PF)的理化性质及考察薄荷油、桉叶油、油酸、氮酮4种促渗剂对PF凝胶中PF体外透皮吸收的影响,筛选出最佳的促渗剂。[方法] 采用摇瓶法测定PF的表观溶解度及油水分配系数;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以大鼠离体皮肤为模型,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药物浓度,拟合PF透皮吸收的累积透过量和透过速率。[结果] 7%薄荷油、5%薄荷油、4%桉叶油及3%油酸均可以不同程度地促进PF凝胶中PF透皮吸收,其促渗效果顺序为7%薄荷油>5%薄荷油>4%桉叶油>3%油酸。[结论] 7%薄荷油为PF凝胶的最佳促渗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制备水包油型秋水仙碱微乳,并对其理化性质及体外经皮渗透性能进行考察。方法 以秋水仙碱、聚山梨醇酯、异丙醇、油酸和蒸馏水为主要成分,制备秋水仙碱微乳,考察其外观形态、粒径大小及分布。采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考察秋水仙碱微乳的体外透皮过程,HPLC法测定秋水仙碱。结果 制得的秋水仙碱微乳为淡黄色透明液体,平均粒径60.2 nm,外观圆整均匀,渗透效果依次为水溶液<微乳<促渗剂氮酮,其中氮酮7 h即达到释药平台期,微乳在12 h才接近平台期。结论 制备的水包油型秋水仙碱微乳具有良好的透皮效果,且较透皮促渗剂氮酮来说能够缓释药物,为秋水仙碱的新型透皮给药系统提供前期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1.
黎丽  闫小平  郑蕊  毛超一 《医学教育探索》2011,42(12):2430-2433
目的 研究新型伤湿止痛贴膏剂(热熔压敏胶基质)体外透皮速率和释放规律。方法 采用HPLC法测定透皮接收液和释放液中指标成分马钱子碱、士的宁和硫酸阿托品的量,计算其体外透皮速率和释放速率。结果 马钱子碱、士的宁和硫酸阿托品在体外透皮试验中,分别以7.44%?h?1/2、10.53%?h?1/2、4.73%?h?1/2的速率恒速渗透;体外释药速率分别为10.35%?h?1/2、18.13%?h?1/2、4.88%?h?1/2,其释放过程符合Higuchi方程。结论 以热熔压敏胶为基质的新型伤湿止痛贴膏剂为骨架控释型释药系统。  相似文献   

12.
王绚  陈军  屈艳格  蔡宝昌 《医学教育探索》2011,42(12):2484-2488
目的 考察马钱子碱、马钱子总生物碱和优化马钱子总生物碱凝胶剂经皮给药后在小鼠体内的药动学过程。方法 建立测定小鼠血浆中马钱子碱质量浓度的HPLC法,比较含相同剂量(10.8 mg/kg)马钱子碱各凝胶剂经皮给药后,马钱子碱的血药浓度,并对结果进行药动学拟合。结果 经皮给药后马钱子生物碱类成分的药动学行为均符合二室模型。优化马钱子总生物碱凝胶剂能显著增加马钱子碱的体内吸收,相对生物利用度显著提高,AUC0→t是马钱子碱凝胶剂的1.74倍,是马钱子总生物碱凝胶剂的1.89倍,其他药动学参数无显著差异。结论 以优化马钱子总生物碱经皮给药,可有效改善单体马钱子碱和总生物碱的体内药动学行为,有利于对马钱子碱的减毒增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库拉索芦荟多糖的保湿特性、经皮吸收特性以及皮肤安全性。方法 采用超声辅助提取芦荟活性多糖,并通过人体皮肤水分含量和水分散失量测试法对所制备的芦荟活性多糖的保湿特性(包括锁水、保水两个方面)进行评价;Franz扩散池体外透皮吸收法评价其透皮吸收特性;人体斑贴试验评价其皮肤安全性。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库拉索芦荟多糖可显著提高皮肤水合状态(P<0.05),同时降低经皮失水(P<0.05);多糖质量浓度为5%时,皮肤渗透速率达到0.251 0 mg/(h?cm2),24 h累计渗透量达(4.151 9±0.046 2)mg/cm2;人体皮肤斑贴试验中全部评定为0级反应。结论 库拉索芦荟活性多糖对皮肤具有显著的保湿功效以及较强的皮肤渗透力,并且高度安全,可作为优良的保湿添加剂在化妆品等肤用产品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库拉索芦荟多糖的保湿特性、经皮吸收特性以及皮肤安全性。方法 采用超声辅助提取芦荟活性多糖,并通过人体皮肤水分含量和水分散失量测试法对所制备的芦荟活性多糖的保湿特性(包括锁水、保水两个方面)进行评价;Franz扩散池体外透皮吸收法评价其透皮吸收特性;人体斑贴试验评价其皮肤安全性。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库拉索芦荟多糖可显著提高皮肤水合状态(P<0.05),同时降低经皮失水(P<0.05);多糖质量浓度为5%时,皮肤渗透速率达到0.251 0 mg/(h?cm2),24 h累计渗透量达(4.151 9±0.046 2)mg/cm2;人体皮肤斑贴试验中全部评定为0级反应。结论 库拉索芦荟活性多糖对皮肤具有显著的保湿功效以及较强的皮肤渗透力,并且高度安全,可作为优良的保湿添加剂在化妆品等肤用产品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红花外用微乳制剂的药效学作用。方法:用红花酒精及红花微乳分别经皮给药7 d,用醋酸扭体法测镇痛,小鼠腹腔通透性改变测抗炎,用玻片法测定小鼠的凝血时间和用鼠尾横切法测出血时间,来评价红花外用微乳制剂的药效作用。结果:与空白对照(等体积生理盐水)组相比,红花外用微乳制剂与红花酒精都有较好的镇痛抗炎活血作用,且红花微乳作用强于红花醇。结论:红花外用微乳制剂具有良好的抗炎镇痛活血作用。  相似文献   

16.
葱汁的镇痛抗炎止血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葱汁的镇痛、抗炎和止血作用进行了初步实验研究。方法:采用多种疼痛、炎症等动物模型观察葱汁的镇痛、抗炎作用;采用离体法等观察了葱汁的止血作用。结果:葱汁能明显提高小鼠热板痛阈值,减少扭体次数;显著抑制小鼠耳肿胀,降低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能缩短家兔的凝血时间,但对离体兔耳血管无明显作用。结论:葱汁有镇痛、抗炎及止血作用。  相似文献   

17.
四妙散抗炎镇痛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对四妙散的抗炎镇痛作用进行实验研究。方法: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实验、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实验,观察四妙散的抗炎作用;用小鼠醋酸扭体法和热板法,观察四妙散的镇痛作用。结果:四妙散能明显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和醋酸所致的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对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提高小鼠热痛阈值。结论:四妙散有明显的抗炎、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还阳参醇提物对实验动物的止咳、祛痰、平喘及抗炎作用。方法 分别采用氨水引咳法、气管酚红排泄法、组织胺致喘息法观察还阳参醇提物的止咳、祛痰、平喘作用;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和蛋清致大鼠足趾肿胀法观察还阳参醇提物抗急性炎症的作用;气管内注入脂多糖法建立大鼠慢性支气管炎模型,观察受试物对模型大鼠肺组织的病理学改变。结果 还阳参醇提物能显著减少小鼠的咳嗽次数、增加小鼠气道酚红排泄量、延长组织胺所致豚鼠喘息的潜伏期、可减轻蛋清所致的大鼠足趾肿胀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或0.01);还阳参醇提物能减轻慢性支气管炎大鼠黏膜上皮细胞的坏死和脱落,抑制黏膜层和黏膜下层炎性细胞浸润。结论 还阳参醇提物有明确的止咳、祛痰、平喘及抗炎作用,对慢性支气管炎大鼠模型的支气管黏膜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还阳参醇提物对实验动物的止咳、祛痰、平喘及抗炎作用。方法 分别采用氨水引咳法、气管酚红排泄法、组织胺致喘息法观察还阳参醇提物的止咳、祛痰、平喘作用;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和蛋清致大鼠足趾肿胀法观察还阳参醇提物抗急性炎症的作用;气管内注入脂多糖法建立大鼠慢性支气管炎模型,观察受试物对模型大鼠肺组织的病理学改变。结果 还阳参醇提物能显著减少小鼠的咳嗽次数、增加小鼠气道酚红排泄量、延长组织胺所致豚鼠喘息的潜伏期、可减轻蛋清所致的大鼠足趾肿胀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或0.01);还阳参醇提物能减轻慢性支气管炎大鼠黏膜上皮细胞的坏死和脱落,抑制黏膜层和黏膜下层炎性细胞浸润。结论 还阳参醇提物有明确的止咳、祛痰、平喘及抗炎作用,对慢性支气管炎大鼠模型的支气管黏膜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大马勃及大口静灰球的抗炎镇痛作用,为区分马勃真伪的必要性提供依据。[方法] 分别采用二甲苯致小鼠右耳肿胀、蛋清致大鼠足肿胀和大鼠棉球肉芽肿实验观察大马勃及大口静灰球的抗炎作用。采用醋酸扭体法、酒石酸锑钾扭体法和热板法观察药物镇痛作用。[结果] 大马勃的抗炎作用明显高于混淆品大口静灰球,大口静灰球没有明显的镇痛作用。[结论] 大马勃与其混淆品大口静灰球在抗炎、镇痛作用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