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急性脑缺血的弥散和灌注磁共振成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磁共振成像(MRI),特别是弥散加权成像(DWI)和灌注加权成像(PWI)的进展,已使临床医生具备了分区不可逆性脑梗死和潜在的可逆性缺血半暗带的能力。本文探讨了DWI和PWI的工作原理和应用,随着急性脑缺血溶栓和其他治疗的不断进行,在急性卒中的决策方面,神经影像学会随时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在理论上必须满足2个前提:闭塞血管尚无自发性再通和侧支循环代偿不足;梗死部位存在缺血半暗带。仅靠患者临床表现和CT结果判断是否进行溶栓治疗显然有一定的盲目性。近年来,fMRI特别是灌注加权成像(PWI)和弥散加权成像(DWI)已被运用到溶栓治疗中。临床研究表明,联合应用PWI和DWI以及相关参数,可明确以上2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功能MR弥散加权成像(DWI)和血流灌注成像(PWI)磁共振技术的应用可诊断早期脑梗死,结合DWI和PWI可以确定缺血半暗带和血流灌注情况;DWI和PWI可以为溶栓治疗提供较直观的影像学诊断资料。  相似文献   

4.
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在理论上必须满足2个前提:闭塞血管尚无自发性再通和侧支循环代偿不足;梗死部位存在缺血半暗带。仅靠患者临床表现和CT结果判断是否进行溶栓治疗显然有一定的盲目性。近年来,fMRI特别是灌注加权成像(PWI)和弥散加权成像(DWI)已被运用到溶栓治疗中。临床研究表明。联合应用PWI和DWI以及相关参数,可明确以上2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发病 6h内的确诊和治疗对急性脑梗死的预后起关键作用 ,但传统MRI对超早期脑梗死不能充分评价缺血的范围和严重程度。功能MR技术 ,弥散加权成像 (DWI)和血流灌注成像 (PWI)使超早期诊断脑梗死成为可能。结合DWI、PWI和MRA可以超早期发现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病变部位、损害范围、机制 ,缺血区可逆及不可逆损害区 ,血流灌注情况等 ,为溶栓治疗提供直观的影像学诊断资料。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灌注加权成像(PWI)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对急性期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56例发病时间1~72 h(其中20例为超急性期脑梗死,发病时间<6 h;36例为急性期脑梗死,发病时间7~72 h)的老年脑梗死病人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所有病人均进行PWI和DWI检查,主要观察指标:患侧脑...  相似文献   

7.
DWI与PWI在急性脑梗死诊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成像(DWI)、灌注成像(PWI)及其后处理技术在急性脑梗死,尤其是超早期脑梗死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分别应用DWI、PWI和MRA等技术对临床高度怀疑急性脑梗死的患者进行扫描,并根据发病时间进行分组比较,再通过图像后处理技术对所获得图像进行分析。应用上述技术,对1999—2002年间就诊于首钢医院和法国Roger Salengro医院的59例临床诊断为急性脑梗死的患者进行分组和观察。结果:MR平扫T2加权像在发病12 h后才能隐约见到稍高信号的病灶,而DWI、PWI及后处理技术最早可在发病1.5 h发现缺血灶。此外,通过图像后处理可以看到半暗带的情况。结论:DWI、PWI与后处理技术可以明确诊断急性,尤其是超早期脑梗死,同时对治疗方案的制定与调整及评价疗效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赵天平  张勇 《山东医药》2005,45(17):32-33
MR扩散加权成像(DWI)技术的应用使脑梗死的诊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本文回顾分析了52例行DWI检查的超急性~慢性期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探讨DWI对脑梗死(特别是超急性期脑梗死)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Wei GZ  Bai H 《中华内科杂志》2005,44(4):244-245
通过神经影像学方法诊断急性脑梗死是临床实践中一项重要和常规的工作。头颅CT简单实用,门诊或急诊筛查已列为首选方法;脑血管造影,特别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客观准确。MRI技术检查费用较高,在中小医院尚未普及,但对脑梗死诊断大有裨益。最近几年在MRI基础上兴起的扩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和灌注加权成像(PWI)技术对急性脑梗死早期准确诊断效果明显,并且有了一些新的理论和认识。  相似文献   

10.
郭军 《山东医药》2013,53(7):66-68
目的 探讨颅内血管平滑肌瘤的磁共振及功能成像表现,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例血管平滑肌瘤的常规磁共振成像(MRI)及功能成像[包括灌注加权成像(PWI)、磁共振波谱成像(MRS)及磁敏感加权成像(SWI)]表现.结果 该病灶位于后颅窝小脑幕下方,与直窦及窦汇相邻.MRI平扫T1WI呈低信号,T2WI呈不均中等信号,内可见点状及条状低信号;扩散加权成像(DWI)呈等信号,病灶周围未见明显水肿影,增强扫描病灶呈明显不均匀强化,病灶局部可见未强化区域,呈从后下部向前上方渐进性强化的趋势;PWI示病灶后下方局部脑血流容积(CBV)、脑血流量(CBF)明显升高,其余部分CBV及CBF明显降低;MRS示病灶内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复合物(Cho)及肌酸(Cr)峰下面积均明显降低;SWI示病灶内多发点状低信号血管影.结论 颅内血管平滑肌瘤的多模式MR影像学特点有一定特异性,此对其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1.
进展性卒中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比例较高,预后较差,有关其预测因素的研究也较多.早期神经影像学表现,如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显示的梗死部位与大小、卒中类型、出血性转化、大血管病变、灌注加权成像(perfusion-weighted imaging,PWI)-DWI不匹配以及临床-DWI不匹配对进展性卒中的发生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和灌注加权成像(PWI)诊断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证据方法系统性分析1966年-2008年1月的文献,探讨DWI和PWI在急性缺血性卒中诊断和预后判断方面的价值.结果和推荐意见DWI是诊断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手段。在卒中首发症状出现12h内,DWI的诊断价值优于CT平扫。DWI能够最准确地诊断急性缺血性卒中(A级推荐);但DWI的敏感件存诊断普通人群疑似卒中时,并不是最佳。本指南并不讨论DWI对脑出血的诊断价值,Ⅱ级和Ⅲ级证据的研究显示,根据苯线DWI上病灶大小,顺洲前循环卒中早期病情严重程度的价值较高(B纵推荐),对后循环率中似乎缺乏预测价值(C级推荐)。基线DWI上病灶大小可预测最终梗死灶的大小(B级推荐)及早期、后期的临床转归(C级推荐):与DWI相比,基线PWI上病灶大小对病情严重释度的预测价值较低(C纵推荐)。目前尚无足够的证据支持或否定PWI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的诊断价值(U级推荐),  相似文献   

13.
根据不同梯度脉冲强度下水分子的弥散运动不同而设计的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iusion—weighted imaging,DWI)技术,是目前在活体组织上进行水分子弥散测量与成像的惟一方法。笔者回顾性分析了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资料,并与常规MRI进行对比,旨在探讨DWI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急性脑梗死MRI弥散加权成像(DWI)持续阴性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影像学表现,提高诊断正确率.方法 对2例临床诊断为急性脑干梗死,但DWI表现持续阴性的患者,按急性脑梗死方案予以降低纤维蛋白原水平、抗血小板聚集、抗凝、功能锻炼等治疗,并对其临床特点、辅助检查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合相关文献,探讨DWI弥散加权成像特点,分析持续阴性的原因并进一步探讨DWI持续阴性的分子机制.结果 2例DWI持续阴性患者,临床症状较重,经过早期干预治疗症状均好转.结论 临床上存在DWI阴性的急性脑梗死,应结合临床症状,提高对此类患者的认识,对开展时间窗内溶栓治疗,减少致死率、致残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弥散加权磁共振成像 (Diffusion -weightedimaging ,DWI)及磁共振血管成像 (MagneticReso nanceAngiography ,MRA)在脑梗死早期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对 3 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行DWI和MRA检查 ,并与CT、常规MRI的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在超早期及早期急性脑梗死中DWI可显示CT及T2 WI不能显示的病灶 ,对于T2 WI能显示的病灶DWI能更清楚、更全面的显示该病灶 ,MRA能快速发现血管病变的部位和程度。结论 DWI与MRA对急性脑梗死的早期诊断十分敏感 ,联合检查可同时显示脑实质和脑血管情况 ,为早期溶栓治疗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影像学资料  相似文献   

16.
磁共振(MRI)弥散加权成像(DWI)是以图像显示分子微观运动的检查技术,为目前活体上测量水分子弥散运动与成像的惟一方法.其通过检测活体组织内水分子的微观弥散运动状态反映机体组织结构的生理、病理特点,对病理条件下活体内水分子的运动加以分析.现将DWI在肝脏病变诊断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DWI与PWI在急性脑梗死诊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成像(DWI)、灌注成像(PWI)及其后处理技术在急性脑梗死,尤其是超早期脑梗死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分别应用DWI、PWI和MRA等技术对临床高度怀疑急性脑梗死的患者进行扫描,并根据发病时间进行分组比较,再通过图像后处理技术对所获得图像进行分析。应用上述技术,对1999—2002年间就诊于首钢医院和法国Roger Salengro医院的59例临床诊断为急性脑梗死的患者进行分组和观察。结果:MR平扫T2加权像在发病12h后才能隐约见到稍高信号的病灶,而DWI、PWI及后处理技术最早可在发病1.5h发现缺血灶。此外,通过图像后处理可以看到半暗带的情况。结论:DWI、PWI与后处理技术可以明确诊断急性,尤其是超早期脑梗死,同时对治疗方案的制定与调整及评价疗效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和灌注加权成像(perfusionweighted imaging PWI)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诊断中应用的证据.方法 对1966年至2008年1月期间有关DWI和PWI诊断和预后价值的文献进行系统分析.结果和推荐 对于发病12 h内的急性缺血性卒中的诊断,DWI已被确认为有效的评价手段,且其诊断价值应高于非增强CT.为了最准确地诊断急性缺血性卒中,应进行DWI(A级推荐);然而,在疑似急性卒中患者的总体样本中,DWI诊断缺血性卒中的敏感性并不完美.DWI诊断脑出血的准确性不在本指南的范围之内.根据Ⅱ级和Ⅲ级证据,基线DWI体积可预测前循环卒中的基线卒中严重程度(B级推荐),但不能预测椎基底动脉系统卒中的基线卒中严重程度(C级推荐).基线DWI病变体积可预测(最终)梗死体积(B级推荐),并且有可能预测早期和远期临床转归(C级推荐).与DWI相比,基线PWI体积预测基线卒中严重程度的价值较小(C级推荐).尚无足够的证据支持或反对PWI在急性缺血性卒中诊断中的价值(U级推荐).  相似文献   

19.
弥散-灌注不匹配[灌注加权成像(PWI)异常减弥散加权成像异常(DWI)]能够确定需紧急干预的卒中患者,但PWI通常不易得到。美国JohnsHopkins大学医学院的Reineck等假设急性左侧半球卒中患者的语言功能检查能够预测灌注降低体积,即不匹配区,这种“弥散-临床不匹配”能预测语言功能的早期恢复。连续81例急性左侧半球缺血性卒中患者在MRI扫描1d内接受语言功能测试。在不知语言功能测试评分结果的情况下,测定患者的PWI和DWI异常体积。采用与PWI异常体积相关性良好的语言功能测试(口头命名和复述),根据线性回归模型用电算机计算出每例患者…  相似文献   

20.
迅速和准确地识别缺血半暗带有可能使我们根据每例患者的独特病理生理学变化实施个体化的溶栓治疗。灌注加权成像和弥散加权成像(PWI DWI)之间的不匹配区域可能代表着缺血半暗带。临床试验表明,PWI DWI不匹配能预测患者溶栓治疗的效果。然而,PWI技术的复杂性以及对其解释的不确定性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常规应用。因此,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医院神经内科的Prosser等用卒中严重程度[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与DWI损害体积的临床-弥散不匹配(clinical diffusionmismatch,CDM)替代PWI DWI不匹配,并与后者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