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总结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特点,为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108例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8例不良反应中,以消化系统损害为多,占19.44%,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18.52%,心血管系统损害占15.74%,中枢神经系统占13.89%.结论 氟喹诺酮类药品不良反应多见,临床不良反应症状多样,提示临床需重视用药后监护.  相似文献   

2.
兰敏 《中国实用医药》2012,7(16):198-199
目的 总结氟喹诺酮类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发生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2011年间收治的92例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后出现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男性高于女性,60岁以上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例数最多,占58.7%,且随着年龄的增大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几率也随之增大.诺氟沙星和左氧氟沙星引起的不良反应共占81.6%,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主要以消化道反应为主,静脉给药致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口服给药.结论 临床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要严格掌握用药指征,严格掌握适应证,科学选择用药剂量和给药途径,保证用药安全,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徐辉 《北方药学》2015,(3):149-149
目的:观察分析氟喹诺酮类药物引起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与规律,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提高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方法:将我院应用氟喹诺酮类药物进行治疗并发生不良反应的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基本临床资料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对氟喹诺酮类药物产生的常见不良反应以神经系统表现为主,从性别来看,男性对氟喹诺酮类药物产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从年龄来看,38~58岁年龄段对氟喹诺酮类药物产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当充分认识氟喹诺酮类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特点与规律,提高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合理用药水平,确保临床用药安全,全面保障患者健康。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氟喹诺酮类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为合理临床用药提供合理对策。方法:对72例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2例不良反应涉及7种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累及人体79个系统,主要表现为皮疹、瘙痒、恶心、呕吐、头昏、头痛、胸闷、心悸等。结论:氟喹诺酮类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症状多,临床应用时要注意不良反应的监测,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分析氟喹诺酮类药物(FQNS)不良反应(ADR)情况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9月间53例应用氟喹诺酮类药物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引起不良反应发生的药物名称、给药途径、累及系统的分布及临床表现进行整理统计。结果本次调查中药物不良反应共涉及6种药品,其中左氧氟沙星所致不良反应所占的比例最大,为35.8%,静脉滴注氟喹诺酮类药物所致的不良反应所占比例最高,为52.8%,静脉注射所占的比例最低,为13.28%,不良反应累及神经系统所占的比例最高,占39.6%。结论临床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时应严格掌握用药适应证和给药方法,加强对不良反应的监测,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和研究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应用规律,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归纳总结124例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氟喹诺酮类药物用药后,不良反应多发生于胃肠道以及中枢神经系统,涉及不良反应较多的四类药物分别为左氧氟沙星(46.8%)、环丙沙星(28.2%)、加替沙星(18.5%),其中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给药途径为静脉注射。结论为了有效减少和防止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临床用药中要根据规范要求用药,可有效减少不良反应,提高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氟喹诺酮类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在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本院收治的接受抗菌药物进行治疗的临床患者病例986例,对其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统计喹诺酮类药物的应用情况。结果本组986例患者中有46.04%患者应用了喹诺酮类药物,其中以左氧氟沙星的使用率最高;有90.97%的患者为联合用药;不合理用药者占8.81%;发生不良反应者占5.07%。结论临床上喹诺酮类药物应用广泛,然而存在一定不合理使用现象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因此在用药过程中应严格掌握用药指征,避免发生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策略.方法:选取中山某三甲医院2015年4月~2017年4月接收并用氟喹诺酮类药物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6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讨合理运用氟喹诺酮类药物的策略.结果: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氟罗沙星引起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皮肤系统、全身性以及胃肠系统是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涉及最多的系统.结论:加强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分析,有助于提出合理的用药策略.  相似文献   

9.
杨文云 《首都医药》2010,(22):37-37
目的总结临床合理应用氟喹诺酮类药物经验,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方法复习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药品说明书等文献,结合50例病例分析。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社区获得性肺炎治愈率分别为82%、98%,轻微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2%、2%。结论本文经验可保障患者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安全有效,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分析临床治疗中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应用状况.方法 从2010年7月至2011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并归档的病例中随机抽取实施抗菌治疗的患者资料1013例,统计分析抗菌治疗中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使用状况及作用特点.结果 46%抗菌治疗的患者使用了氟喹诺酮类药物,左氧氟沙星的使用频率最高(占39.48%),联合用药占91.20%,不合理用药占8.80%;52例出现不良反应且多表现为呕吐、恶心、头晕、头痛、静脉炎、皮疹、瘙痒等临床症状.结论 临床应用中应注意适应证的掌握及药物剂量、疗程、药物配伍禁忌等,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氟喹诺酮类药物致不良反应12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氟喹诺酮类药致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和规律.方法 收集医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住院患者128例氟喹诺酮类药致ADR报表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128例ADR报表中,60~70岁发生率最高,6~30min时间段多见,涉及的5种氟喹诺酮类药以加替沙星为主,累及的6个系统以神经系统损害明显,静脉给药容易引起ADR,多数ADR转归良好.结论 应高度重视氟喹诺酮类药ADR的报告和监测,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FQNS)药物不良反应(ADR)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2001-2010年某院门、急诊及住院部应用FQNS致ADR患者205例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男性ADR发生率高于女性,31~40岁年龄段ADR发生率最高(31.2%);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为静脉注射,共105例(51.2%);共涉及10种FQNS,不良反应主要表现在神经、循环、皮肤、泌尿、消化、呼吸、血液等系统,其中以神经系统、皮肤及消化系统症状较突出。结论 FQNS致ADR因素较多,临床使用时应注意ADR的监测,合理用药,以提高用药的安全性,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308例氟喹诺酮类药致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了解氟喹诺酮类药致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通过检索1994年1月~2009年6月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CHKD)期刊全文数据库收载的中文医药卫生期刊,共收集到有效的有关氟喹诺酮类药致不良反应文献231篇,共308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08例氟喹诺酮类药致ADR与患者性别、年龄无显著相关性;致ADR的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占76.62%;用药后2~5d内出现ADR的比例较大,占33.44%;左氧氟沙星致ADR的例数最多,占19.81%;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以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较常见,占30.43%,其次是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20.58%,严重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死亡(6例)。结论:临床应高度重视氟喹诺酮类药致ADR的监测,合理选用,确保用药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10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及ADR报告填写质量,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6年收集的101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涉及药物种类以及ADR临床具体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由抗茵药物导致的ADR最多,占总数的46.5%(47例)。101例ADR中60岁以上老年患者较多,占总例数的35.6%(36例),20岁以下的患者较少,占总数的4%(4例);以静脉滴注方式92.1%(93例)为主;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伤最常见,占总例数的39.6%(40例)。结论:临床应重视ADR报告和监测工作,合理使用抗茵药物,避免或减少ADR发生。  相似文献   

15.
氯诺昔康的不良反应及其合理使用的回顾性调查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郑彦云  王莉  徐峰 《中国药业》2003,12(12):67-68
目的:了解住院患服用氯诺昔康(可塞风)的疗效、药物不良反应,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方法:回顾性观察使用氯诺昔康的29例住院患,评价其止痛效果、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及合理用药。结果:29例疼痛患使用氯诺昔康后止痛效果确切,疼痛缓解率为100%。发生药物不良反应2例,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90%;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年龄大、合并用药不合理有关。不合理用药9例,发生率为31.03%,主要问题为用法、用量不当及合并用药不当。结论:氯诺昔康在临床上应用于镇痛,疗效确切,但要注意合理用药,避免不当的合并用药。  相似文献   

16.
解放军264医院15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及ADR报告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5年~2006年收集整理的150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由抗菌药导致的ADR最多,占总数的42.00%(63例)。150例ADR中60岁以上老年患者较多,占总例数的38.00%(57例),20岁以下的患者较少,占总数的4%(6例);以静脉滴注方式占91.3%(137例);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伤最常见,占总例数的42.7%(64例)。结论:临床应重视ADR报告和监测工作,尤其是对老年人的ADR观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避免或减少ADR发生。  相似文献   

17.
23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某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该院2010-2013年从病房及门诊收集的并已上报到国家ADR监测中心的236例ADR进行分析和归纳。结果:静脉滴注给药占所有ADR例数的73.73%,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抗菌药物及中成药是引发ADR的高发药物,其余依次为循环系统药物、消化系统药物、神经系统药物等;从ADR累及的器官或系统观察,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33.05%,全身反应占22.88%,胃肠道反应占10.17%;可治愈与好转的ADR占99.15%,死亡及长期昏迷各占0.42%。结论:ADR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ADR虽然有一定不可预见性,但在实际临床用药中,加以注意是可以避免造成重大损害的。  相似文献   

18.
279例抗感染药致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和分析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抗感染药致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10年临床各科室上报的279例抗感染药致ADR报告进行回顾分析。结果:279例抗感染药致ADR中,静脉滴注导致的ADR最多(262例,占93.55%);以头孢菌素类引起的ADR例数最多(101例,占36.20%),其次为氟喹诺酮类(68例,占24.37%);ADR累及的器官和(或)系统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139例,占49.82%),其次为消化系统(77例,占27.60%);上报科室以外科最多(121例,占43.37%)。结论:不合理使用抗感染药是ADR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应加强抗感染药的临床合理应用和ADR监测,保障公众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我院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情况和特点。方法:收集我院医务人员报告的92例氟喹诺酮类ADR的报告,按患者的一般情况、涉及药物、给药方式、ADR涉及器官及临床表现、ADR发生时间等进行汇总和分析。结果:31~40岁发生率最高(32.6%);共涉及5种氟喹诺酮类药物,主要以加替沙星、左氧氟沙星为主;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为静脉给药89例(96.7%);ADR主要损害类型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消化系统损害。结论:加强氟喹诺酮类ADR的报告和监测工作,可以减少氟喹诺酮类药物ADR的发生,提高临床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