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海坤  骆书秀 《内科》2013,8(3):324-325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急诊科低年资护士的培训方法。方法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一对一带教,通过案例分析、现场指导、情景模拟和观看录像等方法对低年资护士进行培训,考核合格后独立上岗。结果 20名低年资护士接受培训后急诊护理理论考试和急救技能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培训前,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培训前理论考试、技能考核合格率分别为80%、85%,培训后理论考试、技能考核合格率均达100%。结论通过有计划的不同方式的培训,可提高低年资护士的抢救技能以及基础技术,提高其综合素质,避免了护理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干休所两类非专业急救人员心肺复苏(CPR)理论和技能现况,探讨影响因素,分析应对策略。方法采用问卷和现场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对65保健人员和81名陪护人员进行调查,考查二类人员CPR理论和技能现况,分层分析不同特征人员间的差异,多元逐步回归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陪护人员CPR理论和技能匮乏,保健人员优于陪护人员(P<0.05)。不同职业特征保健人员理论和技能水平存在差异,影响CPR技能的因素为培训、职业性质和受教育程度,陪护人员的影响因素为培训。结论干休所非专业急救人员CPR理论和技能现状并不乐观,需要立足构建CPR生存链,坚持开展针对性培训。  相似文献   

3.
总结对基层医护人员进行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的效果。采用集中式培训方法对534名基层医护人员进行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并经理论知识及心肺复苏技能考核评价培训效果。培训前急救知识和急救技能合格率为39.3和36.0,培训后为95.5和97.8%,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构建老年人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方案,以提高培训效果,为开展培训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头脑风暴和文献分析法制定访谈提纲,利用访谈法了解老年人对开展急救培训的需求,采用归纳法提取访谈信息,利用头脑风暴和文献查阅法并根据访谈结果制定培训方案,采用实证研究和统计分析法评估培训前后老年人急救知识、技能变化及培训满意度.结果 通过培训,老年人急救知识与技能均有明显提高(P<0.05),对培训整体满意.结论 以需求为导向、结合老年人身心特点的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方案具有因需、因材施教特点,有利于满足老年人急救知识与技能需求,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一套便捷、高效的社区医生急救技术培训模式,同时对我街道所属社区医生进行规范化培训以提高其院前急救能力。方法将容桂街道所属13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每站点选取2名医生作为培训对象,随机抽取1名作为A组学员,另一名作为B组学员,每组共13名学员。A组学员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即"理论讲授-实践技能操作-考核"三步骤进行;B组采用"逆向补充教学法"进行培训,A、B两组总培训时间均为2周。学习期满进行考核及1年后随访两组学员在1年内使用急救技术实施急救的能力和效果。结果学习期满实践考核成绩B组较A组好,考核达标培训所需时间B组较A组少,1年内急救技术应用能力二者无显著差异。结论"逆向补充教学法"在实施急救技术培训中省时省力,针对性强,学员学习效果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针对普通外科进修医师的腹腔镜手术技能阶段式培训新模式。 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5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学习的68名进修医师,评估其腹腔镜阶段式培训模式对腹腔镜掌握程度。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采用不同的理论学习、观看操作录像、模拟器训练及动物模拟手术完成情况等项目进行阶梯式训练,出科理论及操作考试形式客观对进修学员培训情况进行考核。 结果所有进修医师均能熟悉掌握腹腔镜基本操作技能,熟练掌握了腹腔镜规范基本操作技能,理论及实践操作考核合格率为100%,学习效果及满意度显著,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结论针对普通外科进修学员的具体情况,临床教学理论与腹腔镜培训相结合,开展腹腔镜技术阶梯式教学,学习效果显著,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血管疾病急救培训对急诊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的影响及其培养方法。方法对急诊专科护士实施心血管疾病急救基础知识、急救意识、专业知识、急救技能培训,对培训前后的核心能力评分进行对比。结果培训后急诊专科护士的核心能力得分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护理能力和评判性思维与科研能力培训前后各维度的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急诊专科护士进行心血管疾病急救基础知识、急救意识、专业知识、急救技能的培训,可以明显提高专业护士核心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临床情景模拟应急演练对培养外科护理人员应急能力的应用效果。方法对该院外科80名护理人员开展临床情景模拟应急演练,对演练前后各项急救技能、应急能力进行考核评分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一年的情景模拟培训后,80名外科护理人员考核结果为优秀35名(43.8%),良好26名(32.5)%,较好12名(15.0%),一般7名(8.8%),与培训前比较有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情景模拟演练可有效提高外科护理人员应急能力和急救技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国内老年人急救知识调查与培训的文献内容,为老年人急救培训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文数据库,辅以手工检索,对建库至2016年12月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共纳入2008~2016年的文献13篇,以2016年数量最多,主要分布在东部经济发达省份。3篇为中文核心期刊,6篇有基金资助。研究内容包括急救知识知晓率及其影响因素、培训意愿、施救意愿及其原因、获取急救知识途径等。结论我国老年人急救知识与技能匮乏,对急救知识培训需求较高,应加强老年人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从而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针对性提升心血管内科相关护理人员的急救能力,强化护理人员的技能培训。方法分析心血管内科疾病的护理特点和工作性质,提出对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的基本要求和相关能力提升措施。结果通过系统学习与实践强化,提高了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的急救能力。结论系统的学习、完善的培训和脚踏实地的护理实践,能够有效提升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急救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在社区居民不同对象进行心肺复苏技能培训的效果。方法:将心力衰竭(心衰)患者亲属作为亲属组,与一般人群组成的普通组(对照组)进行比较,两组人群经过同样培训后,进行相同的知识、技能考核,利用知识问卷分数、技能操作分数、生命体征判断正确率、心肺复苏操作准确率等观察指标进行培训效果评价。结果:亲属组各项指标均显著高于普通组(均P0.05)。结论:在社区人群急救培训中,组织者只有针对特定人群进行特定内容的教育与培训,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内科》2020,(2)
目的了解广东省高州市特殊人群的急救知识与急救技能培训现状,通过培训提高他们的院前急救水平。方法随机抽取广东省高州地区3个公安分局、3个消防中队、3所高中或大学有关人员共793人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他们进行急救知识与急救技能培训现状调查;采用PPT教学、播放录像、现场示范等教学方式对被调查者进行急救知识培训,比较他们培训前后的急救知识合格率。结果被调查的368名公安人员、134名消防人员、291名高中或大学教师的中毒急救、溺水急救、中暑急救、触电急救、气道梗阻急救知识合格率分别为49.31%、62.17%、79.32%、76.67%、77.81%。被调查者近3年接受急救培训者共624人,培训率为78.59%,其中对培训内容感兴趣者共354人(56.73%),感觉培训有意义者共458人(73.40%);经过培训后,他们的中毒急救、溺水急救、中暑急救、触电急救、气道梗阻急救等知识合格率均得到显著提高,培训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广东省高州市公安、消防、教师等特殊人群的急救知识并不全面,经过培训后,可使他们的急救知识合格率得到显著提高,能有效提高他们的院前急救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对临床医学生开展实习上岗前心电图技能强化培训的价值.方法 对299名2010级临床医学五年制和七年制学生进行实习上岗前心电图技能强化培训,在培训前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临床医学生是否认为有必要进行实习上岗前心电图技能培训及考核临床医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对正常心电图、急性心肌梗死(AMI)心电图相关知识及心电图阅图的掌握情况,并对其进行心电图理论授课及心电图阅图技能培训.结果 培训前、后对正常心电图、AMI心电图的相关知识及心电图阅图分析(合格率)情况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问卷调查大部分临床医学生认为培训有重要价值.结论 临床医学生在实习上岗前强化心电图技能培训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教学模式在新生儿专科护理培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参加新生儿专科护理培训的实习护理学生69例,按实习时间顺序分为两组。观察组36例采用临床路径教学模式,对照组33例采用传统带教模式;比较两组理论、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及师生对教学模式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理论考核成绩、技能考核中的有创护理操作和急救配合操作的成绩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学生对教学模式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路径教学模式应用于新生儿专科护理培训,有助于拓展实习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提高临床护理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护士对压疮危险因素预测能力并提出应对对策。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全院308名护士进行调查和分析,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干预对策。结果干预后各层次护士对压疮相关知识考核得分明显高于干预前(P0.05)。结论通过转变护士观念、采用多种形式培训更新压疮相关知识、规范压疮管理流程等可有效提高各层次护士对压疮危险因素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产科新入院护士规范化培训的效果。方法对16名先后新入院产科护士进行科室带教老师一对一的规范培训6个月,包含规章制度、理论技能、专科知识、护理安全等内容,采取晨会互动、护理查房、业务讲课等形式,重点强化人性化护理等规范化培训。采取考核及病人满意度调查等方法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培训结束后,16名新护士中14名考核合格,其中10名考核优秀,2名护士延期培训后,其中1名合格,另1名仍不合格被退返护理部。产妇对新入职护士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其入科室第1个月(P<0.05)。结论临床科室应加强对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促进其工作胜任力的提高,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17.
目的提高合同制护士的理论水平、技术水平、急救技能、工作质量、沟通交流技巧、团队协作精神、慎独精神和工作的自律性等综合能力。方法从选拔与招聘、培训管理、考试、考核管理、质量管理、医疗满意度管理等方面进行规范化管理和培养。结果合同制护士的整体素质有了较大提高,与在编护士接近。结论合同制护士在保证护理质量,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和发展医院经济效益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糖尿病护理小组在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中的作用。方法从该院选择45人非糖尿病专科护理人员组建糖尿病护理小组,并设1人为组长,2人为副组长;组长和副组长先完成糖尿病相关的一切培训,并有效掌握后对45人组员进行糖尿病知识及护理技能培训,培训前对全部组员糖尿病相关知识和护理技能进行摸底考核,培训后再次进行全面考核,对比前后的考核情况。结果通过培训后,非糖尿病专科护理人员的疾病相关知识和护理技能掌握情况均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糖尿病护理小组策略,能提高非糖尿病专科护理人员对糖尿病患者的护理质量,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表象训练进行腹腔镜缝合技能教学并对考核结果进行量化评价,分析应用表象训练后对腹腔镜下缝合动作技能学习的影响。方法 36名研究对象随机分为3组:表象训练组、常规教学组及对照组各12名,按照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微创外科缝合技能的培训,在统一考核标准及条件下进行考核,得出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象训练组培训前和培训后考核成绩有明显差异(5.45±1.34vs14.32±3.78,P〈0.001),培训后考核与两周后考核成绩无明显差异(14.32±3.78vs14.02±6.21,P=0.887);常规教学组培训前和培训后考核成绩有明显差异(5.49±1.56vs15.84±5.64,P〈0.001),培训后考核和两周后考核成绩有明显差异(15.84±5.64vs12.47±2.88,P=0.048);对照组培训前和培训后考核成绩无明显差异(5.52±1.19vs6.82±2.36,P=0.054),培训后考核和两周后考核有明显差异(6.82±2.36vs5.39±0.78,P=0.048)。运用ONEWAYANOVA进行组间两两比较,在培训前考核中,与表象训练组相比较,常规教学组(P=0.951)和对照组(P=0.914)均无明显差异,常规教学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962);培训后考核,3个测试组考核结果有明显差异(P〈0.001),两两比较,常规教学组与表象训练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406),对照组与表象训练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01),常规教学组与对照组比较也存在明显差异(P〈0.001);两周后考核,3个测试组考核结果有明显差异(P〈0.001);两两比较,与表象训练组相比常规教学组无(P=0.375),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有明显差异(P〈0.001),常规教学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01)。结论表象训练能明显提高腹腔镜缝合技能培训效果,并有较好的持久性,是未来腹腔镜动作技能学习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0.
《内科》2015,(5)
目的探讨个案追踪法在护理人员培训考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采用追踪方法学的个案追踪法设计护理培训考核个案追踪考核评价表,针对特定住院患者,依据护理病历的路径进行追踪,考核评价护士在护理患者的过程中对涉及的规章制度、流程、预案、专业知识等内容的知晓和落实情况。结果通过利用个案追踪法对我院某患者进行追踪发现,我院的护理工作存在以下突出问题:(1)护理常规、操作规范、流程等与医院的实际情况不符;(2)护理人员的学习方法和护理理念有待改变;(3)护理人员"三基"知识与专科知识不扎实;(4)护理人员不明白什么是护理程序,对护理内涵缺乏了解;(5)护理人员主动学习意识较差。结论将个案追踪法应用于护理人员的培训考核,能够准确发现护理工作各个环节中存在的问题,使培训工作更具针对性,有利于护理人员正确理解和运用护理程序,不断改进工作,丰富护理内涵,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护理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