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AIDET沟通模式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程序建立AIDET沟通标准用语,将2013年8—10月住院接受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100例精神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说教式沟通方式,观察组采用AIDET沟通程序及标准用语,利用汉密顿焦虑量表( HAMA)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焦虑状况、治疗依从性及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入组时HA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两种沟通方式后,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躯体性焦虑、精神性焦虑及焦虑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5.99,6.51,10.87,10.23,6.19,7.94;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性与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77,χ2=7.16;P<0.05)。结论运用AIDET沟通模式能有效减轻精神病患者的焦虑程度,改善患者体验,提高其对治疗的依从性及对护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AIDET沟通模式在骨科急诊患者入院宣教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2月1日至2019年5月31日首次因创伤导致骨折急诊入院治疗的54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7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式进行入院宣教,观察组采用AIDET沟通模式进行入院宣教。入院宣教24h后对教育内容的掌握情况、安全事项依从性、教育内容完成度、重复宣教、护理工作满意度以及工作场所暴力事件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人员信息知晓率、病区环境知晓率、病区制度知晓率、安全事项依从性、教育内容完成度、护理工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重复宣教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工作场所暴力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IDET沟通模式可促进骨科急诊患者入院宣教的顺利完成,提高宣教内容掌握度及患者满意度,同时减少重复宣教及工作场所暴力事件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骨科疼痛病房管理中,责任护士交流应用AIDET沟通模式的效果,以期加强骨科无痛病房的管理,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方法我科2010年4月起建立无痛病房,成立起以科室主任、护士长、主管医生、责任护士、康复师为主体的疼痛管理小组。为提高镇痛效果,改善服务质量,我科2012年10月起,建立骨科患者术后护理AIDET沟通标准用语,由骨科病房责任护士将AIDET沟通模式应用到术后患者的疼痛管理中,提高了患者对镇痛服务的依从性,并收到较好的镇痛效果。结果疼痛管理团队成员与患者沟通良好,患者对镇痛服务依从性高,镇痛效果好,患者对疼痛管理服务满意度高。结论骨科术后病人疼痛管理中,责任护士运用AIDTE沟通模式,能够获得良好的沟通效果,有助于提高疼痛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问候-介绍-过程-解释-致谢”(AIDET)标准化沟通模式应用于门诊采血工作中护士与患者相互沟通的效果。方法 比较门诊采血室护士2017年7~12月采用AIDET标准化沟通方式(观察组)与2017年1~6月采用传统方式(对照组)与患者沟通的患者满意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对护士的服务态度、信任程度、沟通效果、技术水平、健康教育的满意度分别为99.7%、99.0%、98.7%、99.3%、98.0%,对照组患者分别为82.7%、86.3%、89.0%、94.7%、85.0%,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AIDET标准化沟通模式可协调并规范门诊采血室护患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有效改进采血工作中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AIDET沟通模式在首次接受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治疗的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根据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程序建立AIDET沟通模式,将60例首次接受r TMS治疗的抑郁症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用一般的沟通方式,观察组采用AIDET沟通模式,利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焦虑状况及治疗依从性。结果两组患者入组时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AIDET沟通模式后,观察组治疗前后焦虑状况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22,P0.05)。结论运用AIDET沟通模式能有效减轻抑郁症患者的焦虑程度,改善患者体验,提高其对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AIDET沟通模式在整形外科术后换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2月1日~2019年2月1日接受整形外科术后换药的患者12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沟通模式,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AIDET沟通模式。比较两组依从性,护患信任度(包括知识、技术的确认,安心感,尊重,对未来的信心,一贯性)及护理满意度(包括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服务态度、责任心、护患沟通技巧、护患沟通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护患信任度各项目评分均高于护理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各项目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AIDET沟通模式应用于整形外科术后换药中,可提高患者依从性,增加护患信任度,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SBAR沟通模式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9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沟通模式;选取2018年1月~8月收治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采用SBAR沟通模式。对比两组医生对护士汇报病情满意度以及患者满意度、因沟通不良引起医疗纠纷事件发生例数。结果:观察组医生对护士汇报病情的满意度、患者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 0. 05),因沟通不良引起医疗纠纷事件例数少于对照组(P 0. 05)。结论:SBAR沟通模式的应用,能提高护士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观察和病情汇报的完整性、条理性、时效性,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提高医护、护患关系,降低因沟通不良引起医疗纠纷事件发生率,护理专业价值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卢玉荣  王伟 《当代护士》2021,28(3):63-65
目的 探究AIDET沟通模式对胃肠息肉患者负性情绪、治疗配合度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胃肠息肉患者136例,采用随机字母表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AIDET沟通模式,对比两组患者负性情绪、治疗配合度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干预后SDS评分及SAS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遵医用药、合理饮食、情绪控制、休息/运动、良好生活方式治疗配合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服务态度、舒适度、护理操作方面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IDET沟通模式可有效缓解胃肠息肉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治疗配合度与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9):1505-1506
目的探讨AIDET沟通模式对日间手术患者焦虑情绪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表法将2016年5月~2017年5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日间手术治疗的146例患者分为两组各73例。对照组使用传统的沟通方式,观察组则使用AIDET沟通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焦虑情绪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出院前的SA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均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护理总满意度(97.26%)与对照组(86.30%)相比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日间手术患者使用AIDET沟通模式进行护理和健康教育有利于减少患者的焦虑情绪,且还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AIDET沟通模式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本院骨科收治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实验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实验组按照AIDET沟通模式对患者入院、术前、术中、术后进行健康健康教育及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沟通方式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及护理。对2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程度、对护士护理工作满意度进行评定。结果出院时测评,实验组患者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实验组对护士工作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护理人员采用AIDET沟通模式可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患者对护士工作满意度,对疾病恢复有积极的作用,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基于SBAR沟通模式指引下的医护沟通在急诊儿科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12月急诊儿科患儿13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诊治时间将其分为观察组(2019年7~12月,n=72)和对照组(2019年1~6月,n=63)。对照组给予传统急诊儿科医护沟通方式,观察组给予基于SBAR沟通模式的医护沟通模式。比较两组护士临床沟通能力、医生满意度、患儿家属满意度、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护士建立和谐关系、敏锐视听、确认患者问题、传递有效信息、验证感受、临床沟通能力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急诊儿科医生、患儿家属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因沟通所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78%(2/72),低于对照组的15.87%(10/6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15,P<0.01)。【结论】基于SBAR沟通模式的医护沟通有助于促进急诊儿科护士临床沟通能力的养成,提高医生、患儿家属满意度.降低因沟通所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CICARE沟通模式在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80例按不同病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健康宣教采用常规健康宣教模式,观察组采用CICARE沟通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服药依从性及对护士沟通行为评分情况、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服药依从性及对护士沟通行为评分情况、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CICARE沟通模式进行健康教育效果优于常规健康宣教模式。  相似文献   

13.
AIDET沟通模式在术后镇痛随访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术后镇痛随访中应用AIDET沟通模式的效果.方法 建立术后镇痛随访AIDET沟通标准用语,由疼痛专科专职护士随访2012年4~6月术后镇痛患者2061例.应用自行设计的评估单,对镇痛服务依从性、镇痛效果、疼痛管理服务满意度进行评估.结果 疼痛管理团队成员与患者沟通良好,患者对镇痛服务依从性高,镇痛效果好,患者对疼痛管理服务满意度高.结论 疼痛专职专科护士在术后随访中运用AIDTE沟通模式能够获得良好的沟通效果,有助于提高疼痛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标准化护患沟通模式(SBAR)在急诊非外伤性腹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5年7月~2016年6月急诊科开展SBAR标准护患沟通模式,选择实施前后各120例急诊非外伤性腹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安全事件、因沟通不良导致的不良事件、患者满意度,同时比较实施SBAR前后护士临床沟通能力和护士体验感得分。结果:实施SBAR沟通模式后,急诊科非外伤性腹痛患者的不安全事件发生、因沟通不良导致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均明显低于实施前,医护沟通能力、护士间沟通能力、护患沟通能力、临床沟通能力综合得分均明显高于实施前;护士团队合作、职业价值感、安全文化感、综合评分均明显高于实施前。结论:SBAR标准护患沟通模式有助于增强急诊科护士职业归属感与沟通能力,防范护理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AIDET沟通模式对应用双C疗法的糖尿病患者负性情绪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6月某三甲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AIDET沟通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SAS)、抑郁(SDS)评分和患者满意度。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AIDET沟通模式可有效改善双C疗法患者的焦虑、抑郁负性情绪,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思维导图联合SBAR标准沟通模式在降低急诊科护士交接班缺陷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1日~2020年6月30日收治的急诊抢救、留观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先后分为观察组105例和对照组95例,对照组采取传统交接班模式交接,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思维导图联合SBAR标准沟通模式交接;比较两组护士交接班质量、交接时间、交接班缺陷率、不良事件和投诉事件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交接班信息质量、行为规范及互动支持得分高于对照组(P<0.01),交接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交接班缺陷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和投诉事件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诊科护士交接班中应用思维导图联合SBAR标准沟通模式,不仅有助于提高护士交接班的质量和效率,还能降低交接班的缺陷率及不良事件和投诉事件的发生率,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流程化沟通模式在推动优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6~9月心内科病区收治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选择2016年10~12月收治的5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流程化沟通模式管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投诉发生率、满意度情况及护士的综合素质评分。结果:应用流程化沟通模式以来,观察组未发生患者投诉事件,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护士综合素质明显提高(P0.05)。结论:流程化沟通模式在优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提高了患者满意度,提升了护士的综合素质,进一步推动了优质护理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流程化沟通模式(CICARE),即C(connect)、I(introduce)、C(communicate)、A(ask)、R(respond)、E(exit)在结肠息肉患者术前及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消化内科2015年1—6月收治的60例结肠息肉患者为对照组,术前及术后实施常规护理,采用传统护患沟通方式;2015年7—12月收治的60例结肠息肉患者为观察组,术前及术后护理中引入流程化沟通模式。比较2组护理投诉发生率、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及护士综合素质评分。结果观察组护理投诉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士综合素质平均得分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流程化沟通模式应用于结肠息肉患者术前及术后护理能够进一步规范护理人员的操作,提升临床护士综合素质,减少护理投诉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保障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门诊挂号分诊护士沟通技巧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实施沟通技巧的门诊挂号分诊护士21名为观察组,选取本院未实施沟通技巧的门诊挂号分诊护士21名为对照组。分析门诊挂号分诊护士沟通技巧的应用效果和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接待患者依从性、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患纠纷发生率、投诉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诊挂号分诊护士的沟通技巧可显著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满意度,可大幅降低护患纠纷与投诉事件的发生率,有助于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隐性知识教学在新入职护士沟通能力培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周浦医院的85名新入职护士为研究对象。将2019年7月的45名新入职护士设为对照组,根据《新入职护士培训大纲(试行)》的要求采用传统培训方法;将2020年7月的40名新入职护士设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隐性知识教学。干预12个月后,比较两组新入职护士的沟通能力、自我效能、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因沟通不良导致的患者投诉事件发生率。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新入职护士的沟通能力得分、一般自我效能得分、患者护理满意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入职护士观察期内因沟通不良导致的投诉事件发生率为2.50%,低于对照组的1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隐性知识教学可提高新入职护士的沟通能力、一般自我效能及患者对新入职护士的护理满意度,减少因沟通不良导致的患者投诉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