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9 毫秒
1.
王志宁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5):3965-3965
目的 探讨以呼吸道症状为主的胃食管反流病的延误诊治原因及诊治体会.方法 2009-01-2011-10共收治误诊为呼吸道疾病胃食管反流病18例,进行诊断和试验性治疗分析.结果 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胃镜检查食管黏膜愈合或好转.结论 详细询问病史,全面细致的查体,有效的辅助检查,24 h食管pH监测诊断胃食管反流病的金标准,对无监测条件或不能接受本方法的检查者,可抑酸、促进胃肠动力、抗反流治疗,疗效满意,同样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2.
胃食管反流性咽喉炎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性咽喉炎发生的治疗。方法:对88例胃食管反流性咽喉炎患者,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治疗组应用抑酸药、促动力药和华素片含服治疗;对照组仅用华素片含服治疗。对两组咽喉及胸部症状缓解及内镜下食道、胃黏膜病理改善情况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14.3%,两者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5)。结论:胃食管反流性咽喉炎的重要病因是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甚至咽喉或呼吸道等处,酸性反流物造成局部炎症性病损,抑酸剂及促动力药可缓解或改善胃食管反流性咽喉炎的症状。  相似文献   

3.
胃食管反流病28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病(GERD)临床表现与食管酸反流程度、食管炎症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84例GERD患者经胃镜或24 h食管pH监测的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症状与食管炎症和反流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反流性食管炎(RE)组和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组在年龄、性别上无显著差异(P〉0.05),且在酸反流严重程度上及食管症状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GERD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与食管酸反流程度、食管炎症之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儿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的临床特征,为临床诊断提供资料。方法:回顾分析2006-01~2006-12在我院诊治的17例小儿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临床资料。结果:17例中有反流症状5例,进食相关性咳嗽11例。诊断方法:X线钡餐2例,胃镜5例,B超1例,食管24 h pH值监测1例,仅通过抗反流诊断性治疗有效确诊8例,全部病例均有误诊经过,误诊时间1~3个月。结论:小儿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缺乏典型的临床特征较易误诊,食管24 h pH值监测虽作为诊断胃食管反流的金标准,但小儿及家属难以配合,抗反流诊断性治疗不失为经济、简便而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胃食管反流病误诊3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31例胃食管反流病误诊的主要原因,以降低其误诊率。方法:以误诊的31例为对象进行分析。结果:误诊为咽喉炎18例,冠心病3例,支气管炎2例,贲门失弛缓误诊为胃食管反流病2例,食道裂孔疝误诊为反流性食管炎3例,霉菌性食道炎误诊为胃食管反流病3例。结论:更新知识,开拓思维,适当应用现代诊断和治疗措施,可降低误诊率。  相似文献   

6.
圣阳安中片联合奥美拉唑治疗非糜烂性反流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定义为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烧心、反酸等症状,并可导致食管炎和咽、喉、气道等食管以外的组织损害。约30%患者在内镜下可见食管粘膜任何长度的破损,包括糜烂、溃疡、狭窄等病变,称反流性食管炎(RE)及Barrett’s食管;70%左右的患者内镜下可无食管沾膜损坏的表现,称为内镜阴性的GERD或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目前治疗NERD以抑酸及促胃肠动力为主,但抑酸药只对大约一半的NERD有效,当抑酸药无效时应考虑其他综合治疗。作者以圣阳安中片联合奥美拉唑治疗NERD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胃食管反流病人24 h食管监测结果,为临床诊断、治疗和护理提供依据.[方法]对反流性食管炎、非糜烂性反流病、Barrett's食管、咽部异物感及慢性咳嗽、哮喘病人进行24 h食管pH值监测及护理.[结果]反流性食管炎组pH值<4的反流次数、反流持续≥5 min次数、DeMeeste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非糜烂性反流病组和Barrett's食管组pH值<4的反流次数、反流持续≥5 min次数、pH值<4总时间百分比(%)、DeMeester评分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反流性食管炎、非糜烂性反流病、Barrett's食管和咽部异物感及慢性咳嗽与异常胃食管反流有关.  相似文献   

8.
反流性食管炎与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的反流类型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酸反流和胆汁反流在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中的意义.方法具有典型的胸痛、反酸、反食等反流症状患者,同步进行24 h食管下段酸及胆汁反流监测,结合胃镜结果分为两组,反流性食管炎(RE)组21例,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NERD)组34例.结果 RE组混合反流发生率47.6%,酸反流发生率38.1%,胆汁反流发生率14.3%;NERD组混合反流发生率20.6%,酸反流发生率为50.0%,胆汁反流发生率29.4%.RE组混合反流发生率显著高于NERD组(P<0.05).结论 RE与NERD的反流类型存在一定的差异.NERD以酸反流为主,但也存在胆汁反流,单纯的胆汁反流不易引起食管炎发生,而混合反流则易致食管黏膜的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胃食管反流病人24 h食管监测结果,为临床诊断、治疗和护理提供依据。[方法]对反流性食管炎、非糜烂性反流病、Barrett’s食管、咽部异物感及慢性咳嗽、哮喘病人进行24 h食管pH值监测及护理。[结果]反流性食管炎组pH值〈4的反流次数、反流持续≥5 min次数、DeMeeste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非糜烂性反流病组和Barrett’s食管组pH值〈4的反流次数、反流持续≥5 min次数、pH值〈4总时间百分比(%)、DeMeester评分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反流性食管炎、非糜烂性反流病、Barrett’s食管和咽部异物感及慢性咳嗽与异常胃食管反流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和胃肠动力药多潘立酮联合治疗小儿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方法对76例小儿胃食管反流病患儿使用奥美拉唑及多潘立酮联合治疗,严密观察患儿用药前及用药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正确使用24h食管pH监测、电子胃镜检查方法保证其治疗效果。结果结合体位护理、喂养指导、各项检查配合,76例患儿治疗后临床症状逐渐改善及消失;24h食道pH监测各项指标在治疗后均小于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治疗前后的电子胃镜检查及活检对反流性食管炎的评价,发现治疗后反流性食管炎表现逐渐好转或消失,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且治疗后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通过有效的护理,奥美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小儿胃食管反流病疗效确切,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陈榕  李达周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0):7433-7433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病误诊的原因及减少误诊的方法。方法分析32例误诊为心绞痛、慢性咽喉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疾病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误诊原因。结果采用奥美拉唑和莫沙必利治疗,所有病例症状均明显缓解。结论胃食管反流病非典型临床表现有隐匿、多样化的特点,临床医生加强对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和基础知识的认识,是避免和减少误诊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冯桂建  刘玉兰 《中国内镜杂志》2007,13(12):1233-1235
目的提出含餐3hpH的监测方法,并以常规24hpH检测为标准验证含餐3h监测方法的灵敏度及特异度。方法患者共221例,均行食管测压和pH监测。计算24h食管内pH监测方法pH<4.0的时间百分比,以>4.0作为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依据。选择患者晚餐开始共计3h的监测数据,计算食管内pH<4.0的时间百分比,同样的标准诊断胃食管反流病。比较两种方法的一致性。结果221例患者经常规24hpH监测诊断胃食管反流病114例,正常107例,含餐3hpH监测方法诊断胃食管反流病115例,正常106例。经Kappa及Mc-nemar检验两种方法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含餐3h监测法和24hpH监测法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可以提高患者依从性,有望用于胃食管反流病特别是非糜烂性反流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3.
胃食管反流病 (GERD)临床常见 ,对胃镜阴性的 GERD用较新的雷贝拉唑 4周后烧心消失率亦只有 5 9% [1 ] ,因此临床上易否定本病 ,本研究调查 GERD的误诊原因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2 0 0 1- 0 8~ 2 0 0 3- 0 2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门诊以烧心、胸痛就诊 ,或伴有反酸、反胃拟诊为胃食管反流病 ,进一步选择胃镜、2 4 h食管 p H检测或食管动力检测。 GERD确诊标准 :食管有充血、糜烂者诊断反流性食管炎 ;2 4 h p H检测如 p H<4的时间占总时间的百分比 >4 %或 De Meester Score>14 .72 ;食管动力检测下食管括约肌 L ES<10 mm …  相似文献   

14.
幽门螺杆菌与胃食管反流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文研究了Hp阴性和Hp阳性的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食管动力学和食管酸暴露情况,以阐明Hp感染和GERD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纳入GERD患者64例,按Hp感染情况分为Hp阳性组37例,Hp阴性组27例。检测前1周停用抑酸药和胃肠动力药。对2组进行食管动力学检测和食管24 h pH监测。结果①Hp阳性和Hp阴性组性别、年龄和体质量指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Hp阳性和Hp阴性组食管动力学检测:LES压力、长度及食管体部的各项动力学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③Hp阳性和Hp阴性组24 h食管pH监测DeMeester评分、食管pH<4时间百分比、pH<4反流次数、pH<4大于5min反流次数、pH<4最长反流持续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④本研究中GERD患者食管下端括约肌压力(LESP)为(9.1±1.9)mm Hg,明显低于正常人,但它和DeMeester评分无相关性(r=0.130,P=0.304)。结论①Hp感染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LESP和食管体部的运动功能无明显影响;②Hp感染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食管酸暴露也没有显著影响;③Hp感染与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生没有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5.
田秀敏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9):4719-4719
目的探讨反流性食管炎伴慢性咽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反流性食管炎伴慢性咽炎45例患者予以抑酸剂、促动力药治疗。结果显效12例(24.5%),有效22例(53.1%),无效11例(22.4%),总有效率为78.6%。结论对反流性食管炎伴慢性咽炎的患者进行抑酸剂、促动力药治疗,效果明显,同时应注意饮食控制,坚持按疗程服药。  相似文献   

16.
张新民 《临床医学》2011,31(3):104-105
目的分析我院2005年以来误诊的18例胃食管反流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提高对非典型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认识,减少误诊,使患者得到及时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以来临床中误诊的18例胃食管反流病,对误诊原因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本组18例患者,误诊为支气管哮喘8例,咽喉炎4例,慢性支气管炎6例。结论降低对非典型GERD误诊,关键是提高对GERD认识,临床上有些所谓的"哮喘"、"咳嗽"、"咽炎"可能是由于胃食管反流引起的,凡是经五官、呼吸科正规治疗无效患者应考虑GERD,并作相应胃镜及食管pH检测以确诊。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性哮喘的临床特点,以减少误诊。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近年收治的13例小儿胃食管反流性哮喘的临床资料。结果 13例均以哮喘为主要表现,消化道症状隐匿甚至缺如,均误诊为支气管哮喘,抗哮喘治疗效果不佳,症状反复发作。3岁以下5例经应用质子泵抑制剂(PPI)试验性治疗,哮喘症状缓解而确诊;余8例年长儿均经食管内镜检查及24 h食管pH值监测确诊。结论对小儿哮喘长期反复发作者,应警惕胃食管反流病所致哮喘,根据条件酌情行食管内镜、24 h食管pH值监测等检查或PPI试验性治疗助诊。  相似文献   

18.
胃食管反流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尹霞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9):2110-2111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指过多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胃食管反流症状及食管外的刺激症状,如烧心、胸痛、咽喉炎、食管炎等,内镜下可表现为食管黏膜糜烂、溃疡等炎症病变,称反流性食管炎,也有部分患者内镜下可无反流性食管炎表现,这类称为内镜阴性的胃食管反流病。  相似文献   

19.
<正>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是一种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由胃和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至食管,以食管黏膜炎症、糜烂、溃疡和纤维化为病理特征的一种疾病。长期的反流易导致食管狭窄,溃疡穿孔,甚至出现癌前病变-鳞状上皮化生甚或食管癌,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1]。近年来,国内大样本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RE发病人群有逐渐增多的趋势,约达到7.28%[2,3]。目前西医对RE的治疗主要采用抑酸剂、促胃肠动力药、抗酸剂以及黏膜保护剂或者手术等,虽可使疾病症状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但部分药物的副作用较大,例如会使病人出现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电子胃镜、24 h食管pH值监测及胃食管反流病(GERD)Q评分三种方法在GERD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于2011年4月—2012年6月因烧心、反酸等症状就诊于消化科门诊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胃镜组、24 h食管pH值监测组及GERD Q评分组,每组40例,分别接受电子胃镜、24 h食管pH值监测及GERD Q问卷评分,比较分析各种方法对GERD的检出情况。结果:24 h食管pH值监测组40例患者中病理性反流者19例,生理性反流者5例,GERD阳性率显著高于胃镜组及GERD Q评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镜组与GERD Q评分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4 h食道pH值监测可以对食管内反流情况进行实时、动态监测,为GERD的临床诊断及不同类型的反流治疗方案提供客观、准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