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球每年突发性心脏骤停的人数为300万,平均生还率〈1%。美国每年约有70万患者死于心脏病,其中46万是心脏性猝死。在心脏性猝死中,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占62%,心室颤动(室颤)占8%,尖端扭转型室速占13%。国外多项大型临床试验已证实,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是治疗恶性心律失常的最有效的方法,可有效预防心脏性猝死。本研究旨在观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ICD治疗的疗效随访及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慢性心衰可伴发频发、复杂的室性心律失常,并可能导致猝死,特别是伴有左室射血分数明显减少时,心脏性猝死的危险将显著增加。临床应用的抗心律失常药几乎均有负性肌力作用,可增加病死率。近年来,一些大规模临床试验证明,用胺碘酮治疗心衰的患者,可有效降低心律失常死亡率和心脏性病死率。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发表了著名的心律失常抑制试验(CAST)结果后,人们对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效果的评价有了新的认识,不仅要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而且还要降低病死率。因此,Ⅰ类抗心律失常药物逐渐被Ⅲ类心律失常药物所取代。本文应用胺碘酮治疗心衰合并严重室性心律失常患者2例,疗效较满意,现介绍资料如下。  相似文献   

3.
全球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约1500万人,其中因心血管疾病死亡占总死亡构成比的首位.中国心源性猝死人数超50万人/年,居全球之首,其中80%源于室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是常见的心律失常,来源于心室的节律紊乱,包括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等.研究表明,心脏自主神经系统(CANS)功能紊乱是室性心律失常发生发...  相似文献   

4.
心律失常治疗的现代进展(3)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策略(续2)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室性心律失常(VA)包括室性早博(VPB),室性心动过速(VT),心室扑动和心室颤动.心室颤动和快室率的VT可导致严重后果,甚至心脏性猝死.VA的治疗目的为终止严重的VA发作,预防心脏性猝死.VA的治疗策略包括药物与非药物治疗,前者为抗心律失常药物与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的非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后者包括植入型心脏复律除颤器(ICD)和导管消融等治疗.本文就VA的治疗策略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5.
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是一个威胁公共卫生健康的重要社会问题。美国流行病学调查表明,SCD是仅次于各种肿瘤所致死亡的第二大死亡原因。美国平均每年约有45万例心脏性猝死患者。研究证实,约88%的心脏性猝死原因为心律失常,其中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最多,约占83%。在发生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的人群中,冠心病为主要病因,约占80%。临床研究显示,针对心脏性猝死的高危人群,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不能有效防止SCD。近年来应用ICD一级和二级预防SCD的临床研究证实:ICD可显著减少SCD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扑动和心室颤动)是心脏性猝死的主要原因.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已广泛用于治疗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猝死的高危患者.临床资料表明,ICD能降低致命性室常急性期病死率,疗效明显优于抗心律失常药[1].  相似文献   

7.
<正>室性心律失常尤其是难治性的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是心脏病患者病死率增加和造成猝死的一个重要病因[1],而导致室性心律失常的最常见的原因是缺血性心脏病并发的心肌梗死,约占所有病因的55%[2]。迄今为止,心肌梗死后相关室性心律失常的确切机制仍未被阐明[3],这给临床预防和治疗心肌梗死后相关室性心律失常带来了极大挑战。本文就心肌梗死后所致的心肌细胞空间结构和电生理异质性变化,对心肌梗死后相关室性心律失常机制的研究现  相似文献   

8.
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及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从认识到心脏骤停作为心脏性猝死的机制具有很高的发生率以来,医学和临床医生一直在追求一种方法来预测及预防这些心血管事件。在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中已经完成的一些安慰剂对照的抗心律失常药物试验并没有一致地认为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能够降低总病死率。近几年发表的临床随机试验证明,植入型心脏复律除颤器与传统的抗心律失常治疗相比,可降低高危亚组患者的病死率。然而,在患者中识别致死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性及衡量使用植入型心脏复律除颤器治疗的价-效比已经成为当今的社会医学问题,尤其在美国。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和心脏性猝死预防仍是将来需要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1983年3月,在美国进行了一次题为“室性心律失常治疗展望”的论文报告会。许多内容涉及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本文就其主要内容作一简述。室性心律失常概况美国1982年死于心血管病患者逾100万人,占死亡总数的51%。其中,约35万人死于心脏性猝死。有资料证明心脏性猝死由室性心律失常引  相似文献   

10.
室性心律失常包括室性早搏(室早)、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心室扑动(室扑)和心室颤动(室颤)。室早和室速是常见的心律失常,可出现在心脏结构正常者,更易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2005年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资料表明,全球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1700万人群中,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death,SCD)占40%-50%。室速、室扑和室颤都属于恶性心律失常。临床研究证实,恶性心律失常是导致SCD的最主要原因,为65%-85%。  相似文献   

11.
心血管疾病已逐渐成为全球的社会问题,2005年WHO公布的数据表明,在全球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1700万人群中,心脏性猝死(SCD)占40%~50%。根据AHA提供的资料,美国发生SCD为每年25~45万例。Framingham研究资料显示,26年间的猝死占所有原因死亡的13%,在冠心病患者的死因中50%为猝死。我国每年死于心脏性猝死的患者约为54.4万人。  相似文献   

12.
李爱国 《山东医药》2005,45(8):68-69
心脏性猝死是目前世界上尚未解决的医学难题。美国每年约有45万人死于该病,几乎每分钟死亡1人,而恶性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为其主要原因,约占心脏性猝死的87%。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ICD)的应用为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开辟了一个新领域。  相似文献   

13.
心脏性猝死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常见死因,而心脏性猝死大部分与致死性室性心律失常有关。大量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令人注目的是大量的证据显示他汀类药物有抗室性心律失常的作用。他汀类药物可能通过增加副交感神经活性、改变跨膜离子通道的性质、修复粥样硬化斑块、稳定血小板、抗炎和抗增生作用、抗氧化作用、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激活损害心肌、减轻因缺血导致的心肌细胞肥大等机制而有一定的抗室性心律失常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正> 心源性猝死已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及重视.陈旧性心肌梗死(OMI)伴室性心律失常(尤其是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与心脏性猝死有密切相关.文献报道,一般心肌梗死后晚电位(VLP)持续性阳性一年内的发病率为16.7~28.9.为了减少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性猝死的发生,提高长期预后的准确性,本文对30例陈旧性心肌梗死一年以上并伴有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进行晚电位测定,以了解心室后碎裂电位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1背景心脏性猝死(SCD)是院外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约占60%以上[1]。在美国等西方国家,发生率约为40/10万至90/10万,美国每年约有30~45万人死于SCD[1]。基于国内一项对四个地区的SCD的流行病学统计报道,我国SCD的发病率约为41.6/10万,据此估算,我国每年约有54万人死于SCD[2]。大多数SCD是由快速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心室颤动(室颤)所致[1],临床上有效终止室速、室颤  相似文献   

16.
积极稳妥地开展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引起的心脏性猝死(SCD)是医疗保健上一个棘手的重要问题。冠心病尤其心肌梗塞后的死亡患者中,三分之二死于心脏性猝死。其它器质性心脏病(心肌病、心脏瓣膜病等)患者中,SCD的发生率也颇高。据估计,美国每年有35万至40万例SCD,德国8万至10万例,其它  相似文献   

17.
ICD是人类征服心脏性猝死的里程碑,至今仍是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心脏性猝死幸存者或高危患者的重要治疗。但目前临床应用的ICD存在两个重要缺点:①价格昂贵(8~20万元/台);  相似文献   

18.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指伴有血流动力学紊乱的反复发作的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VT)、心室扑动与心室颤动(VF),常导致心脏性猝死(SCD).SCD是最常见的心脏性死亡,美国每年约有32.5万人发生SCD,大部分均患有器质性心脏病,其中80%是冠心病,约80%由VT或VF引起,但约4%的VT患者无器质性心脏病.左心功能不良患者死亡中约50%为VT或VF所致的SCD[1].中国每年约有54.4万人发生SCD,冠心病是主要病因(约70%)[2].防治SCD是当今心血管领域研究的重点与热点之一.近十余年来抗心律失常药物(AAD)研究进展不大,不尽人意.令人欣慰和鼓舞的是随着电子、无线通讯、计算机、遥测遥感及生物医学工程等科学的迅猛发展,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非药物治疗有了长足的进展,取得了傲人的成就,挽救了无数的生命.近年恶性心律失常非药物治疗进展主要有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和导管消融等.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临床上积极研究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品种迅速增多.室性心律失常(VA)的减少或消除常作为试验终点.然部份VA患者虽无症状但心源性猝死(SCD)增加,因而,对于这些患者的临床试验终点应取预防心源性猝死为宜.一、VA患者群体心源性猝死是20~64岁美国人的主要死亡原因.Holter监测示:心源性猝死前约80%患者有室性快速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和/或心室扑动,后转为致死性心室颤动,另20%患者心肌缺血急性发作导致缓慢心律失常或心脏停搏.临床和流行病调查表明,心源性猝死的二个主要易患因素为  相似文献   

20.
心脏性猝死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死亡原因(SCD)。2006年中国SCD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SCD发生率为0.04%,若以13亿人口推算,我国SCD总人数约为54.4万/年。心律失常是绝大多数SCD的直接原因,80%以上是有血流动力学障碍的室速或室颤,即恶性室性心律失常。虽然大规模临床试验已证明ICD预防SCD的效果明显优于抗心律失常药物,是预防SCD高危患者发生猝死的最有效方法,但ICD价格昂贵,国内应用数量非常有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