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癫痫发作可因突然意识丧失 ,不能自我保护而遭受损伤 ,烧伤是其中之一 ,我科从 1999~ 2 0 0 1年收治 5例因癫痫发作致烧伤的病人 ,治疗情况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1.1 本组男性 3例 ,女性 2例 ,年龄在 18~ 32岁。发病神志不清时烧伤是其特点之一。1.2 致伤原因 :沸液烫伤 3例 ,火焰烧伤 1例 ,炽热金属灼伤1例。1.3 烧伤面积与深度 :烧伤总面积 1%~ 2 0 % ,Ⅲ度烧伤面积最大 8% ,4例患者有Ⅲ度烧伤。与热原接触时间长 ,多伴有Ⅲ度烧伤是其第二特点。1.4 烧伤部位 :以手足、四肢为主 ,其次头面躯干各占 1例。1.5 治疗方法与结果 :本组…  相似文献   

2.
1994年 4月~ 1999年 6月 ,本院共收治烧伤2 55例 ,现就其发生原因、发生率及治疗效果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本组男 187例 ,女 68例 ;年龄 8个月~ 78岁 ,平均 2 3岁。学龄前儿童 66例( 2 5 9% )。烧伤面积为 3%~ 90 % ,平均 10 5% ,其中Ⅲ度烧伤 0 5%~ 2 0 % ,平均 2 5%。伤后至入院时间 0 5h~ 31d ,平均 4 2 4h。烧伤原因 :热水烫伤 136例 ( 53 3% ) ,火焰烧伤 78例 ( 30 6% ) ,热物烫伤 16例 ( 6 3% ) ,热沥青烫伤 7例 ( 2 7% ) ,电弧烧伤 6例 ( 2 4 % ) ,热金属烫伤 5例 ( 2 % ) ,铁水烧伤2例 ( 0 8% ) ,…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在预防SARS期间应用过氧乙酸不当导致烧伤的发病特点与治疗经验。方法 :对10 2例过氧乙酸烧伤患者应用美宝湿润烧伤膏 (MEBO)治疗 ,总结其临床特点及治疗体会。结果 :疗程结束时治愈率 10 0 % ,其中Ⅰ度烧伤平均止痛时间 3 78± 2 30分钟 ,皮损消失时间 9 30± 1 5 0小时 ;Ⅱ度烧伤平均愈合时间 6 6 1± 1 37天。 80 %的患者由于长时间接触过氧乙酸而导致烧伤。结论 :在预防SARS期间使用过氧乙酸时应严格按要求使用 ,MEBO对过氧乙酸烧伤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4.
2007年我国部队医院小儿烧伤住院患者信息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烧伤作为小儿创伤的常见病、多发病是可以预防的,本文旨在比较我国不同区域小儿烧伤住院患儿的特点,为小儿烧伤的预防与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集2007年部队医院收治的10岁以下(含10岁)小儿烧伤住院患儿病历资料,按区域分组,对发生年龄、时间、烧伤类型、烧伤程度等信息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 共采集符合条件小儿烧伤病历9964例,各地区没有显著的发病高峰期,均以热液烫伤为主,2岁以下幼儿发生烧伤的危险性高;年平均气温高的南方地区热液烫伤发生相对较多,火焰烧伤发生相对较少,年平均气温低的地区正好相反;南方地区重度烧伤发生比例高,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轻度烧伤发生比例较低.结论 我国各个区域的烧伤各有其特点,小儿烧伤的发生率、类型和程度与各地气候条件、生活习俗有关;各地区应该根据各自特点制定相应的措施预防小儿烧伤.  相似文献   

5.
应用流体悬浮床治疗大面积烧伤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自 1999- 0 8~ 2 0 0 1- 0 4 ,对 7例大面积烧伤患者应用美国Hill-Rom流体悬浮床治疗 ,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7例患者均为男性 ,年龄 2 3岁~ 37岁 ,平均 2 8岁 ;铁水烫伤 2例 ,煤气火焰烧伤2例 ,黄磷烧伤 2例 ,甲苯烧伤 1例 ;伤后 1h入院 1例 ,3h~ 7h入院 6例。1 2 烧伤面积与深度  35 %~ 4 0 % 2例 ,5 5 % 3例 ,70 %~ 80 % 2例 ;浅Ⅱ度~深Ⅱ度烧伤 3例 ,深Ⅱ度~Ⅲ度烧伤 4例。1 3 睡悬浮床时间及住院天数 睡悬浮床 3d~ 5d 3例 ,6d~ 9d 3例 ,15d 1例 ,平均 9 9d ;住…  相似文献   

6.
严重烫伤大鼠骨骼肌20S蛋白酶含量及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 2 0S蛋白酶在烧伤后负氮平衡形成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将提纯的 2 0S蛋白酶免疫兔 ,得效价为 1:3 2的抗血清。再以此多抗为工具 ,用免疫沉淀扣除法及免疫印迹法 ,以3 7%体表皮肤全层烫伤大鼠为模型 ,研究烫伤后大鼠骨骼肌中 2 0S蛋白酶活性和含量的变化。结果 烫伤后第 1,2 ,3天 ,伤肢和未伤肢酶活性比对照组显著增加。伤后 2 ,3天 ,伤肢和未伤肢酶含量比对照组显著增加。结论 严重烫伤后大鼠骨骼肌中 2 0S蛋白酶活性和含量的增加与烧伤后负氮平衡的形成密切相关 ,为防治烧伤后负氮平衡的形成提供一个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感染是严重烧伤的主要并发症 ,也是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 ,全身性感染的防治是大面积烧伤患者治疗中的重点之一。自 1 990年 1月至 2 0 0 0年 1月 ,我科共收治成人重度烧伤患者3 41例 ,现将预防和治疗感染中的一些经验介绍如下。资料与方法1 临床资料 我科自 1 990年 1月至 2 0 0 0年 1月共收治烧伤病人 3 3 86例 ,其中成人重度烧伤患者 3 41例 ,占总数的 1 0 .1 %。本组 3 41例中 ,男 2 3 4例 ,女 1 0 7例 ;男 女 =2 .5 1。年龄分布以 2 0岁~ 40岁多见 ,占 71 .2 %。烧伤原因 :火焰 2 1 6例 ,占 63 .4% ;热液 96例 ,占 2 8.2 % ;其他 2 9…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化学物质烧伤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设计4组兔烧伤动物模型,分别为沸水烫伤,硫酸(H2SO4)烧伤,氢氧化钠(NaOH0)烧伤,黄磷烧伤。检测代表细胞免疫的T淋巴细胞亚群,体液免疫的免疫球蛋白(IgC、IgA、IgM);对组内不同时段和组间相同时段烧伤引起的免疫功能变化进行比较。结果L4组烧伤动物模型的免疫功能均发生紊乱。CD^3 、CD4^ T淋巴细胞阳性率下降,CD8^ 淋巴细胞升高;免疫球蛋白表达受卵;且氢氧化钠和黄磷烧伤与水烫伤比较差别显(P<0.01)。结论:化学烧伤引起的机体免疫功能紊乱比普通烧伤明显,且以黄磷烧伤较其它烧伤更为严重,为化学烧伤在免疫抗感染方面的临床救治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9.
小儿烧伤是小儿创伤中的多发病 ,而小儿全身各系统又处在尚未成熟的生长发育阶段。我们在对烧伤患儿的护理中 ,围绕小儿病理、生理和心理的特点 ,重视小儿体液疗法 ,体位和尿路护理、并发症护理、换药前后护理和心理安抚 ,在对 6 33例烧伤患儿的护理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为 1 992年 1 1月~ 1 998年 1 0月 ,我院烧伤科收治的 3个月~ 1 0岁患儿者 ;男 392例 ,女 2 41例 ;面积0 2 %~ 6 0 % ,其中浅Ⅱ度~深Ⅱ度烧伤 5 31例 ,占 84% ,Ⅲ度烧伤 1 0 3例 ,占 1 6 %。6 33例患儿中热液烫伤 5 70例 ,占 90 % ;火焰烧伤 41例 …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进入老龄化社会的进程不断加快,高龄老人烧伤病例也越来越多,因此老年人的烧伤发病特点与治疗方法越来越引起临床的重视。我院从1996年1月至2004年4月,共收治65岁以上老年人烧伤95例,占同期烧伤住院患者的4.66%,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共95例,其中男45例,女50例,年龄65~93岁,平均(76.8±7.20)岁。其中,65~74岁37例,占38.95%;75~84岁46例,占48.42%;85岁以上12例,占12.63%。烧伤原因:热液烫伤54例,占56.84%;火焰烧伤38例,占40%;热力(取暖器、热水袋)灼伤2例,占2.11%;放射性灼伤1例,占1.05%。在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伏立诺他(SAHA)对严重烫伤大鼠心脏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假烫组、烫伤组和SAHA组,每组16只,烫伤组和SAHA组采用沸水水浴法制作50%TBSA Ⅲ度烫伤动物模型,伤后即刻腹腔内分别注射0.25 ml生理盐水或SAHA(7.5 mg/kg,溶于0.25 ml生理盐水),假烫组以37 ℃水浴代替沸水。每组根据烫伤后3、6 h两个观察时间点,又分为两个亚组,每亚组8只大鼠,分别于烫伤后3 h和6 h两个时间点取大鼠腹主动脉血,测定血浆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然后处死动物取心肌组织,干/湿重法测定心肌组织含水率,TUNEL方法检测心肌凋亡细胞率,caspase-3活性试剂盒测定心肌组织内caspase-3活性。结果 烫伤后3、6 h,烫伤组血浆内CK-MB[(2552.9±145.3)U/L,(5418.7±292.9)U/L]水平较假烫组[(585.6±46.1)U/L]明显升高,心肌组织含水率[(77.65±1.75)%,(80.23±1.82)%]较假烫组[(70.12±1.99)%]明显升高,心肌细胞凋亡率[(16.1±0.8)%,(21.5±1.2)%]较假烫组[(0.5±0.1)%]明显升高、caspase-3活性[(0.716±0.052)μmol/mg,(0.912±0.063)μmol/mg]较假烫组[(0.435±0.041)μmol/mg]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给予SAHA处理后,CK-MB水平[(1642.4±157.2)U/L,(3475.3±187.5)U/L]、心肌组织含水率[(72.31±1.95)%,(75.21±2.00)%]、心肌细胞凋亡率[(11.6±0.6)%,(15.1±0.9)%]、caspase-3活性[(0.557±0.052)μmol/mg,(0.535±0.034)μmol/mg]较烫伤组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在严重烫伤大鼠治疗中,SAHA能显著降低血浆内CK-MB水平及心肌组织含水率,保护心脏功能,可能与减少心肌细胞凋亡、降低心肌组织内caspase-3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丁酸钠对50%TBSA Ⅲ度烫伤大鼠肾血流量和微血管通透性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48只,体重250~270 g,随机分为假烫组、烫伤组和丁酸钠组,每组16只。丁酸钠组和烫伤组分别采用100 ℃烫伤背部15 s、腹部8 s,造成50%总体表面积(TBSA)Ⅲ度烫伤,伤后立即腹腔注射丁酸钠(400 mg/kg)或等体积生理盐水。假烫组采用37 ℃温水浸泡。于伤后3 h和6 h采用多普勒血流仪测定肾脏血流量;心脏穿刺取血检测血浆肌酐(Cr);留取肾脏组织检测肾微血管通透性及肾组织含水率。结果 烫伤后3 h,烫伤组与假烫组比较,血管通透性[(9.53±1.86)μg/ml vs (7.61±0.85)μg/ml]、组织含水率[(78.72±2.07)% vs (61.71±1.86)%]、血Cr[(50.96±5.15)μmol/L vs (23.62±3.06)μmol/L]均增高,血流量明显降低[(39.18±6.28)BPU vs (140.6±21.18) BPU](均P<0.05);丁酸钠组与烫伤组比较,组织含水率[(66.95±2.26 )% vs (78.72±2.07)%]、血Cr[(33.50±6.82)μmol/L vs (50.96±5.15)μmol/L]均显著降低,血流量明显升高[(47.38±7.59) BPU vs (39.18±6.28 )BPU](均P<0.05)。烫伤后6 h,烫伤组与假烫组比较,血管通透性[(15.63±1.93)μg/ml vs (7.83±0.92)μg/ml]、组织含水率[(84.92±2.19)% vs(62.78±1.94)%]、血Cr[(87.37±10.11)μmol/L vs (24.25±2.81)μmol/L]均增高,血流量明显降低[(23.89±7.43) BPU vs (142.40±23.73)BPU](均P<0.05);丁酸钠组与烫伤组比较,血管通透性[(11.59±1.77)μg/ml vs (15.63±1.93)μg/ml]、组织含水率[(70.55±1.94)% vs (84.92±2.19)%]、血Cr[(46.00±12.35)μmol/L vs (87.37±10.11)μmol/L]均明显降低,血流量明显升高[(61.80±5.75) BPU vs (23.89±7.43) BPU](均P<0.05)。结论 丁酸钠能增加严重烫伤后肾血流量,降低肾微血管通透性和组织含水率,对严重烫伤大鼠的肾脏功能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小儿吸入性损伤的临床特征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小儿吸入性损伤的临床特征,探讨其临床防治途径、方法和措施。方法:统计333例小儿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分析吸入性损伤、休克、感染及其预后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小儿吸入性损伤的休克和感染发生率分别为47.64%和18.92%;合并中、重吸入性损伤者休克和感染发生率分别高达65.85%和31.96%;有休克组感染发生率为24.82%;死亡率20.12%,直接死于感染者占34.33%,58.21%有感染参与,结论:全身感染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吸入性损伤、休克是感染发生的重要诱因,是确立高危感染病人的重要条件。有效地防治吸入性损伤和休克,对高危感染病人早期应用高效抗生素,可降低感染发生率和死亡率,提高吸入性损伤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刺足三里穴对大鼠烫伤早期肠缺血和氧自由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烫伤+电针组、烫伤+假针组、迷切+烫伤+电针组和迷切+烫伤+假针组,每组10只。用沸水(96℃,15 s)造成大鼠背部35%总体表面积Ⅲ度烫伤。伤后20 min开始,电针组持续针刺双侧足三里30 min,强度为2 mA,2~100 Hz;假电针组刺激非经非穴(足三里外侧旁开0.5 cm)30 min;迷切组先切断腹腔迷走神经再烫伤。于烫伤后6 h测定小肠血流量;然后处死大鼠,取肠组织测定丙二醛(MDA)含量、黄嘌呤氧化酶(XOD)和二胺氧化酶(DAO)活性及肠组织含水率(WCR)。结果:烫伤后6 h,与其余3组相比,烫伤+电针组小肠血流量和DAO活性显著增加,XOD、MDA和WCR显著降低(均P〈0.01)。与烫伤+假针组相比,两迷切组XOD和MDA水平显著增高,血流量和DAO活性显著降低(P〈0.05);两迷切组比较,上述指标的变化无统计学差别(P〉0.05)。结论:电针足三里显著增加烫伤大鼠肠黏膜血流量和DAO活性,减轻肠组织水肿和过氧化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兴奋胆碱能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丁酸钠(sodium butyrate,BTR)对严重烫伤大鼠小肠黏膜血流量和微血管通透性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48只,体重240~260 g,随机分为假烫组、烫伤组和丁酸钠组,每组16只。烫伤组和丁酸钠组采用沸水烫伤背部15 s、腹部8 s,造成50%总体表面积(TBSA)Ⅲ度烫伤;假烫组采用37 ℃温水浸泡相同部位及时间。于烫伤后立即腹腔注射丁酸钠(400 mg/kg)或等体积生理盐水。烫伤后3 h和6 h测定小肠黏膜血流量;检测血浆二胺氧化酶(DAO)活性;取小肠组织检测含水率及微血管通透性。结果 假烫组大鼠小肠黏膜血流量丰富,血浆DAO活性正常,小肠微血管通透性和含水率为正常水平。大鼠严重烫伤后,小肠黏膜血流量迅速降低,DAO活性显著增强,小肠微血管通透性和含水率明显增高。烫伤后3 h,丁酸钠组与烫伤组比较,小肠组织微血管通透性[(4.26±0.98)μg/ml vs (5.53±1.31)μg/ml]、含水率[(63.67±3.35)% vs (74.32±3.74)%]、血浆DAO[(43.76±9.34)U/L vs (73.29±11.34) U/L]均显著降低,小肠黏膜血流量明显升高[(67.21±9.47)BPU vs (55.18±10.48)BPU](均P<0.05)。烫伤后6 h,丁酸钠组与烫伤组比较,小肠微血管通透性[(6.89±1.12)μg/ml vs (8.92±1.69) μg/ml]、含水率[(68.45±4.52)% vs (80.76±3.94)%]、血浆DAO[(47.59±10.71)U/L vs (89.87±11.93) U/L]均明显降低,小肠黏膜血流量明显升高[(47.77±8.93)BPU vs (25.64±7.42)BPU](均P<0.05)。结论 丁酸钠能增加严重烫伤大鼠小肠黏膜血流量,降低小肠微血管内皮通透性和组织水肿,对小肠组织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皮肤组织热水烫伤传热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研究生物组织热水烫伤过程的传热规律及影响因素并由此进行烫伤程度预测。方法:基于Pennes生物传热方程,建立热水洒落皮肤组织所致烫伤过程的一般模型,研究生物组织内部的温度变化规律,并对生物组织烫伤程度进行预测。结果:通过数值计算,得到生物组织内部的温度分布,以及生物组织烫伤发生的开始时间。研究表明,皮肤及内部组织初始温度分布、热水与皮肤表面的对流换热系数及热水的温度对于烫伤的发生有显著影响。结果:该模型可用于生物组织热水烫伤过程传热分析和烫伤预测,为烫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进一步阐明烧伤后糖皮质激素受体(GR)减少的意义.方法:以RU38486阻断大鼠体内的GR,通过检测其肺、肾组织匀浆中异硫氰酸荧光素钠(FITC)标记白蛋白的渗出量测定大鼠肺、肾血管壁通透性.结果:烫伤阻断组大鼠肺、肾功能衰竭的发生率及其组织匀浆中FITC标记白蛋白渗出量均明显高于单纯烫伤组(P<0.05).结论:GR阻断可加重烫伤大鼠肺、肾血管壁通透性的升高,并由此导致肺、肾功能衰竭.  相似文献   

18.
PURPOSE: To validate a previously published model to predict the probability of patient death within 3 months after an elective 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hunt (TIPS) procedure. The model is implemented with use of a nomogram or a formula. MATERIALS AND METHODS: Patients who underwent an elective TIPS procedure between May 1, 1999, and May 1, 2001, were selected. Patients who underwent emergency TIPS creation and patients with serum creatinine levels greater than 3.0 mg/dL were excluded. A total of 72 patients met the inclusion criteria.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group A (ethanol-induced cirrhosis; n = 23) and group B (non-ethanol-induced cirrhosis; n = 49). The model was applied and the predicted probability of death was compared to actual patient survival. A high risk score (R > or = 1.8) is associated with a high risk of death within 3 months after TIPS creation. Survival curves were estimated with use of Kaplan-Meier product limit estimates and were compared with use of the log-rank test. The model's accuracy was evaluated with use of the c-statistic. P values lower than.05 indicate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RESULTS: The technical success rate was 98.7%. The 3-month survival rate for the whole group was 79.7%. The predicted mortality rate was higher than the observed mortality rate. The c-statistic was 0.65 for the formula and 0.66 for the nomogram. Patients with a risk score of at least 1.8 had a 3-month survival rate of 54.6% and patients with a risk score lower than 1.8 had a 3-month survival rate of 84.9% (P =.037). CONCLUSION: These results confirm that, after an elective TIPS procedure, patients with risk scores of at least 1.8 have a significantly lower 3-month survival rate than patients with risk scores lower than 1.8.  相似文献   

19.
286例高原猝死尸检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高原猝死的病因、病理和临床特点与平原有何不同 ,以提高其诊断和治疗水平 ;方法 :对本院 1 959年 1 1月— 2 0 0 3年 1 0月 1 1 4 0例尸检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 ;结果 :检出猝死 2 86例 ,其中呼吸系统疾病 1 73例 (60 .5% ) ,明显高于平原资料 (P <0 .0 1 ) ,心血管疾病 68例 (2 3 .8% )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1 5例 (5.2 % ) ,均明显低于平原 (P <0 .0 1 ) ,消化系统疾病 2 2例 (7.7% ) ,泌尿生殖系统和其它疾病各 4例 (分别占 1 .4% ) ,肺炎合并肺水肿、肺出血者占 46.2 0 % ;结论 :青海高原猝死的死因呼吸系统疾病占首位 ,明显高于平原 ,心血管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相对明显低于平原 ,肺炎易并发肺水肿和肺出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